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艾洛特詩歌的方方面面

艾洛特詩歌的方方面面

長期以來,詩歌被認為是春雪,只有少數人能夠欣賞和體會詩歌的美。為了推動詩歌的發展,作為壹項全國性的詩歌活動,法國詩歌節“詩人的春天”於1991開始運行,由傑克·朗發起,法國國家圖書中心和教育部支持。詩歌節每年三月舉行,每年有壹個主題。2006年的主題是“城市之歌”。

每年詩歌節,我們都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朗讀詩歌的行列中來。許多城市都為詩歌活動設立了專門的場所。巴黎莫裏哀劇院的詩屋和馬賽的詩歌國際中心是公眾欣賞詩歌的絕佳場所。

詩歌之家的安娜貝爾·馬修(Annabel Mathieu)認為詩歌是壹種非常純粹的文學形式,可以與音樂、舞蹈、繪畫、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融合。“詩人的春天”活動組藝術總監皮埃爾·西米恩(Pierre Simeon)也指出,詩歌走近大眾的過程,就是詩歌本身的意義被激發的過程。

隨著詩歌節的逐漸擴大,隨著詩歌節的活動走進書店、劇場,普通人接觸詩歌的機會越來越多,閱讀詩歌的激情不斷被點燃。與此同時,隨著他們閱讀詩歌數量的增加,他們與詩人見面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對他們來說,不僅死去的詩人能寫出好詩,好詩人就在他們身邊。

詩人的個人魅力可能是吸引大眾讀詩的重要原因。隨著詩人與現代藝術的接觸越來越頻繁,多媒體已經成為詩人表達詩歌的重要工具。2004年,在巴黎舉行的壹場文學創作多媒體表演中,阿爾巴尼·基爾坐在桌前朗讀自己的作品。舞臺裝飾只是壹束光打在他身上。蘇珊·德奧貝特朗誦時,壹名音樂家為他伴奏;科裏·斯托弗·菲亞特的閱讀更具藝術性。他帶著壹把電吉他來陪他讀書。

詩歌節的火爆,詩歌與當代藝術形式的種種聯系,充分顯示了詩歌的生命力。不僅閱讀詩歌的人數與日俱增,詩歌領域的出版商也開始對詩歌出版傾註熱情,雖然目前發行量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