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清泉遊》是中國唐代詩人李白的壹部遊記。這首詩寫於公元740年(唐開元二十八年)春。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對清靈泉周圍景色的喜愛,流露出他的思鄉之情。
原文:《遊南陽清靈泉》
珍惜夕陽,愛這冷泉。席暉追逐著水,蕩漾著,徘徊著。空歌望雲望月,歌長而松。
註意事項:
1,珍惜:珍惜,不要放棄。
2.黃昏:傍晚,太陽下山的時候。
3.冷泉:清澈的泉水或井水。
4.清:水或其他液體、氣體純凈透明,無雜物,與“濁”相對:濁水、濁泉。
5、席暉:指夕陽的余暉。
6、壹個壹個:追,追
7.漣漪:指漂流;跌宕起伏;水位波動;形容無法平靜。
8.漂泊感:漂泊的人,長期在外地或外國生活的人;漂泊,異鄉人的鄉愁。
9、空:沒有結果,徒勞無功。作者唱鄉村音樂回不了老家。鄉村音樂本來是用來解鄉愁的,如今他壹時半會兒回不了老家,更增添了他的惆悵,於是有了“空歌”之嘆。
昌松10:古松壹棵高大的松樹。
翻譯:
夕陽西下,壹切在晚霞的映襯下,都是炫目如夢,讓人倍加珍惜這短暫的美好。清澈的泉水純凈透明,讓人愛不釋手。夕陽的余暉落在水面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水面上的余暉漸漸匯聚,向東消散,仿佛是對流水向東的向往和追逐。
這種情況讓作者很想家,久久不能安靜。看著雲上的明月,唱著家鄉的壹曲民樂,我從來沒有想過。更想解決鄉愁和煩惱,想家想音樂。在這首歌的結尾,甚至古松都忍不住發出沙沙的聲音。
作者李白起,長期遊歷於世界各地,對社會生活和人生有很多體會。公元740年,筆者漫遊到河南南陽,在南陽寺旁的曲江河谷看到了著名的甘泉——清靈泉。
作者被這如詩如畫的美景深深陶醉,詩情畫意,激動不已,於是動情地寫下了這首《遊楊南清靈泉》。夕陽西下,夕陽的余暉灑滿天空,倒映著冷泉的水面。
遠處晚霞絢爛,近處波光粼粼,水天壹色,映襯著連綿的群山和搖曳的樹木,景色美不勝收,壯美無比。余暉很美卻很短暫,讓人倍加珍惜。另壹方面,晚霞中帶著流水的冷泉,無論日出日落還是時間的流逝,都在靜靜流淌,溫柔滋潤,讓作者多愁善感的心靈得到了不少的啟迪和慰藉。
美好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夕陽漸漸遠去,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波浪也慢慢消失,就像夕陽的余暉跟隨流水向東,壹起消失。這種情況不禁讓作者想起了自己——壹個常年在外闖蕩,漂泊在外的遊子。
無論妳走多遠,走多遠,妳的鄉愁總是伴隨著妳,就像這壹刻的余暉。隨著夕陽的消失,壹輪明月逐漸出現在天空。此時此刻,早已被現場感動的作者,激動得無法獨自看著雲上的明月,情不自禁地大聲歌唱,以解鄉愁。
而此刻,古松甚至隨著歌聲咆哮起來,仿佛他體會到了作者的心情。縱觀這首詩,不僅寫出了詩人對清靈泉周圍景色的熱愛,而且夕陽的余暉和松柏的月光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李白(701 ~ 762)太白,名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季承(今甘肅靜寧西南),祖籍隋末西域碎葉居(唐代屬安西都城,在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年少時隨父遷居綿州(今四川江油)長隆青蓮鄉。
少年大顯身手,作詩,博覽群書,擅俠義。從25歲開始,我就長期在外漂泊,經歷了很多社會生活。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拜翰林。文章風格,名噪壹時,頗得唐玄宗賞識,但在政治上不被重視,被權貴所毀。僅僅過了壹年,他就離開了長安。
公元744年(天寶三年),在洛陽與杜甫交好。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於公元756年加入王勇幕府李林,希望平息叛亂。由於王勇鄭多的失敗,夜郎被流放(今貴州),但他被赦免,並在途中返回東方。晚年漂泊東南,卒於當塗(今安徽)。
他的詩歌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高傲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善於描繪自然風光,表達對祖國山川的熱愛。詩風雄渾豪放,想象豐富,語言自然流淌,旋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間文學、神話傳說中吸取養分和素材,構成了他獨特的瑰麗絢爛的色彩。
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最獨特、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了盛唐詩歌藝術的頂峰。他有“詩仙”的美譽,與杜甫並稱為“杜麗”。有壹千多首詩,包括30卷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