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贊美鐵道兵精神的詩詞歌賦.......

贊美鐵道兵精神的詩詞歌賦.......

先獻壹首歌:鐵道兵誌在四方

歌詞:黃榮森作曲;鄭誌潔

背上背包,帶著槍,

這支隊伍規模龐大,

同誌!如果妳想問我們去哪裏,

我們想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千裏之外的天山雪,

但是看到東海的波濤,

只聽塞外牛羊,聞江南稻花香。

同誌們,那就大步向前吧。

鐵道兵瞄準四面八方。

背上背包,帶著槍,

這支隊伍規模龐大,

同誌!如果妳想問我們去哪裏,

我們想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劈山填海,

壯麗的山川編織著鐵路網,

今天雨下得很大,明朝的花盛開了。

同誌們,那就大步向前吧。

鐵道兵瞄準四面八方!

鐵道兵瞄準四面八方!

二、葉劍英元帥題詞:“逢山掘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風餐露宿,雨打風吹,鐵道兵面前無難事。"

三、陳鈞的詩歌

來源:/blog/static/83348120071472418634/

遠山在召喚——獻給鐵道兵

1948成立鐵道兵,1984集體劃歸鐵道部。從1954到1984,6615人壯烈犧牲,49987人傷殘...

剪彩的時間還在眼前。

火車將帶我去荒野。

眼裏,滿是淚水。

淚水疊印出壹幅朦朧的畫面。

有多遠

從遼沈戰役開始

隨軍南下,屢戰屢敗。

天空中槍林彈雨

近似爬行的火車

瞬間,它會變得牢不可破,具有爆炸性

鋼鐵運輸線

所以,昨天

壹聲口哨,閃電般的速度。

火車載著驕傲的士兵。

穿過邊境大橋

到前面去...

三十六年。

路基、橋梁和隧道

隧道、橋梁和路基

夏穎,嫩林和成昆。

青藏、南疆、靖遠

在兩百萬鐵路士兵的帶領下。

修建了25000公裏的鐵路線。

我似乎聽到沈重的呼吸聲。

看到土筐下的路基壹寸壹寸的延伸。

我好像聽到錘子在敲。

看到下顎的隧道被咬碎了。

我似乎聽到了慶祝的鼓聲和鑼聲。

看到壹輛嶄新的火車

和壹個打包的背包。

營地的廢墟

壹個士兵累得吐血了。

他苦笑著說

太巧了!血也會留在路基上。

壹個士兵的手斷了。

他發出壹聲尖叫

吉爾默不作聲地按壓著噴泉的血管。

在抓點進洞的瞬間

被山炮飛來的石頭劃破了臉

他用力握了壹下鏟子。

在開幕式之際

他在講臺上站了很長時間。

拿出壹塊幹凈的手帕。

再次擦拭新的停車標誌。

我想我聽到了微弱的呻吟。

看見

從崩塌的巖石中

扯出壹張紫臉。

我仿佛聽到凍土滑落的呼嘯聲。

看見

雪白的腦漿混合在泥漿裏。

我好像聽到了

刺骨的洪流中的呼救聲

看見

河岸上排列著聚集著肌腱的屍體。

我什麽也沒聽到

卻看到了斷臂、斷腿和斷腰。

帶著疑問

年輕面孔

我抱著他的頭。

我仿佛聽到他輕聲問

這條鐵路還沒有完工。

我閉不上眼睛。

醫生的手握著心臟。

但它再也發不出旋轉的聲音。

幾百人輸出十幾公斤血。

但是沒有讓他睜開眼睛。

爆裂肋骨

流血的嘴唇

粉碎的內臟

飛濺的肉塊

支撐橋梁、隧道

駕駛今天的車輪

向前,向前

以前是軍營。

總是回蕩著軍人的笑聲。

留下的墓地

永遠傳達戰士的深度。

我們步行

把鐵路留給妳。

火車的汽笛是晨練的號角。

乘客的對話就是問候的語言。

無論我們去哪裏,

鐵路把我們緊密地連接在壹起。

托付、希望、引導

它會傳到我們的耳朵裏。

墓地

太安靜了

何華

永遠是光明的

紀念碑

記錄這種變化。

紀念碑

與自然抗爭同樣困難。

因為妳。

像哨兵壹樣

無蓋的

鐵路、建築物、車站

因為妳。

看著它

荒山、禿嶺、高原

吹哨喚醒深谷

期待壹座高樓點綴河山。

我渴望

給貧窮的母親。

再加壹塊

即使是粗布衣服。

因此

我們決心向前邁進

祖國鐵路的空白點

想哭的眼淚終於落下來了。

晚霞在我眼前閃過。

是鋪好的鐵軌刺穿了太陽。

太陽的血染紅了藍天。

第四,詩歌

光天化日之下,那四十六顆墳瑩

-鄒星無圖/文

嗯,像上次壹樣,我爬上高高的鐵門。

梭子從門下穿過,然後垂了下來。

我給他們拍照,壹人壹張。

我壹條腿跪在他們面前,拍完壹個就拍另壹個。

說實話,不知道為什麽,我有點害怕。

我總覺得有人在我身後

按理說,我不應該有那種恐懼。

他們都是我敬仰的烈士和英雄。

而且心裏真的有點慌。

不僅因為花園裏只有我壹個人。

每次拍完壹個站起來。

我發現我比他們任何人都高得多。

難怪,我站著。

他們都躺著。

幾十年來。

上面有他們名字的石碑是舊的。

他們也老了。他們在另壹個世界建造鐵路嗎?

他們是來修建鐵路的。

他們在鐵路完工前就去世了。

他們壹次都沒坐過火車,雖然每天都有幾十輛面包車來來往往。

他們也看不見火車,盡管鐵路在他們的視線之內。

48.都是大陸人。48名大陸人把生命留在了雲南。

(有46個。兩個是多年前被親戚搬回老家的)

他們46個,我只住壹個叫“傅中澤”的杭州人。

在工程師的墳墓上,我看到了幾年前誰放的祭品:

9月9日壹小瓶酒。

小瓶裏看不出是什麽牌子的酒。

壹小瓶珍貴的葡萄酒。

我想他們的親人大多只知道他們在雲南“犧牲”“犧牲”了。

我不知道他們被埋在哪裏。

這裏記載的是雲南祿豐縣廣通鎮典韋烈士陵園(現存)

被埋葬的45名鐵道兵的名字。

他們有的病死,有的精疲力盡,有的在施工中意外身亡。

“該死”死了,“不該死”也死了。

泰山和壹根羽毛,有輕有重。

“壹不怕苦,二不怕死”成為當時他們人生的最高指南。

我試著把自己想象成他們中的任何壹個,想象他們。

但是我失敗了。我做不到,我的想法,我的想法。

我們不是壹個時代的人。

我不怕苦,但我怕,不肯死得毫無價值。

有壹點我相信我們是相通的,為了祖國和人民。

我們會盡我們所能。

我爬上高高的鐵門,準備沿著我爬進去的路爬出去。

我身後只有樹搖風,風搖樹...

2007.3.30

動詞 (verb的縮寫)鐵道兵烈士陵園

鄒作品

zouzouchu@163.com

天空中的雪在天空中飄落。我沿著天空中積雪下的路走。

我走了三公裏,來到了典韋。

站在高速公路上,看著右邊幾十米外的山坡。

在灰色的柏樹中,有壹座灰色的煙囪狀紀念碑。

那裏,是鐵道兵烈士陵園,灰色煙囪狀的紀念碑,是紀念碑。

我走上山,經過種著蠶豆和小麥的田地。

抽了幾堆瓦片後,我來到了典韋鐵路烈士陵園門口。

運通,申申,上海,三把大小不壹的銹鎖。

還有壹道塗著銀粉的鐵門,牢牢鎖住了墓地的進出通道。

壹堵2米多高的紅磚墻,永垂不朽的革命烈士

圈成重點保護文物

天空中的雪在天空中飄落。我在漫天的雪花下,沿著大門右側的圍欄走了半圈。

這堵墻太高,爬不上去。我只好回到大門前,拉上柵欄,看著門的兩邊。

似乎沒有立足之地。大門的右邊有壹個標誌。

上面刻著1989年7月6日縣政府《關於保護革命烈士陵園的通告》

左邊的牌子上寫著:祿豐縣重點保護公墓;典韋鐵道兵烈士陵園

1970年7月12日。

我爬上右邊的牌子,趴在柵欄上,往柵欄下面看。它很高,而且沒有腿。

左邊牌子下面沒有腿的地方,如果妳爬墻進去,可能就出不來了。

我放棄了翻墻的想法,放下了牌子。

我拉開鐵門,發現高高的鐵門和鋼制的門頭之間有壹道縫隙。

也許我可以從縫隙溜進去。如果人們把我當成小偷怎麽辦?

嗨!這年頭,人們什麽都想要。恐怕沒人願意送人,更別說偷了。

我背著包,拉著鐵柵欄,踩著門上的“花”,幾下就爬上了鐵門。

我坐在門上,腳朝下,臉向內,拉著門,整個身體從門縫裏滑了出去。

我背靠著門,腳踩著門“花”,正要往下跳,壹雙粗糙的手向我伸來:“來,抓住我的手!”

我吃了壹驚,那裏站著壹個頭發稀疏、幹枯、枯萎的老人。

我臉上的皺紋就像雨後的犁溝和山脊。

“我不是壞人,我只是想進來看看。”我連忙解釋道。

“我知道。來吧,把妳的手給我,我來幫妳。門太高了!”老人說

“妳是……”我心悸地問。

“我是劉維明!”老人說

劉維明?我真不敢相信。

江蘇省濱海縣運河公社復興大隊劉維明排長。

1966 9月9日去世時才26歲!

“妳說妳是劉維明?”我的左手緊緊地抓著大門。

“是我。我是劉維明。”老人說:“來,把手給我!”"

我顫抖著伸出右手,握著壹只像粗齒鋼銼壹樣的手。

我輕輕壹跳,穩穩地站在地上。

“妳真的是劉維明的排長嗎?”我還是很懷疑。也許他在守衛墓地。

“妳不就是那個感動我們所有人,想當英雄的中學生嗎?”老人說

“嗯。”我心裏說。我確實摸了每個墓碑。雖然我們面前的這個人很老了,

還能依稀分辨出從前的樣子:

“妳真的是劉排長?但這怎麽可能呢?劉排長,妳怎麽變成這樣了?”我很驚訝。

“哈哈,64歲了,老了!”劉維明笑著說道

江蘇省濱海縣運河公社復興大隊劉維明排長。

1966 9月9日去世時才26歲!

“這怎麽可能?”我還是很懷疑。

“逝者如斯夫!”劉維明悲傷地說。

我不相信點頭。

“上次,妳和妳的同學來看望我們,是在1980嗎?”劉維明說。

“是1980。”(表示驚奇、震驚等)

4月5日清明那天,1980,老師帶著我們初中四個班來這裏祭奠先烈。

“時間過得真快。1980已經24年了。24年了!”劉維明感慨道

“是的。24年了,我38歲了。”我也很感慨。

“是的。妳都38歲了,我能不老嗎?逝者如斯夫!”劉維明笑著說道

天空正在下雪。我和劉維明面對面站在2005年6月5438+10月1的寒風中。

“我對妳印象特別深刻。”劉維明說。

“嗯?”我看著劉維明無數的白發在風中飄動。

“那天,妳看著我,對自己說,‘26歲就當排長,真了不起。’

妳還說,‘如果我是鐵道兵,我就能成為英雄。只要能成為英雄,死也值得。" "

“是的,那天我也是這麽想的。妳還記得嗎?”我有點激動

“妳沒忘吧?”劉維明笑著說:“妳現在還想當英雄嗎?”

“我要成為英雄,我要成為不朽的英雄。”(表示驚奇、震驚等)

“是的,不死英雄!活著的英雄叫英雄,死了的英雄也叫英雄。

哪個英雄不想成為活著的英雄?”劉維明說道。

“是的,我希望英雄是活著的英雄。最遺憾的是很多英雄不能死。

很多寶貴的生命就這樣白白浪費了!”我說

“妳的思想變化很大。”劉維明說。

“那妳呢?妳幾十年沒想過這個問題嗎?”(表示驚奇、震驚等)

“我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思考。”劉維明說。

“妳可能不會相信,現在,準備去死吧。修路會死人,蓋房子會死人,甚至開溝也會死人。好像不死就不能做事。不死就不能做事。”(表示驚奇、震驚等)

“哦...為什麽幾點了?”劉維明沈思著說道。

“建廣大鐵路害死了很多人。”(表示驚奇、震驚等)

“哦...唉?為什麽還是這樣?現在幾點了?生命是生命的問題...很多次。

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活著不容易!”劉維明老淚縱橫。

“小同學,妳終於又來了!”壹句話打斷了我未完成的闡述。

壹隊鐵道兵從灰色的柏樹和栗樹後面走過來。

走在前面的是小四川的“電線桿”,病重猝死。

小浙江,那個連續努力了四天四夜的“大姑娘”。

小廣西,壹個被落石撕裂的“胖冬瓜”

.....貴州的“鼻涕娃”。

走在中間的是廣東的“樹苗”梁振偉和江西的“猴子”鄒。

.....40名“老”鐵道兵包圍了我和劉維明,仿佛我是壹件稀世珍寶。

“嗯?我的湖南老鄉呢?”我的四個老鄉壹個也沒見到。

"李鎮祥、鐘啟偉和王兵在屋裏勸說戴有三."

“戴有三怎麽了?”我急忙問道

“戴友三哭他媽。他犧牲後,他媽天天看著雲南。

喊著他的名字,我想見他,可是家裏窮,我來不起。現在

他媽媽80歲了,幾天都不能給他打電話。"

“其實我們45個家庭只知道我們犧牲了鐵路建設,葬在雲南。

也許他們不知道我們埋在哪裏。"

天空中的雪在天空中飄落。我們圍坐在塗著銀粉、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樣的紀念碑前,抵禦著2005年元旦的寒流,相互取暖。

我的四個老鄉來了。我們冰冷的手親切地握在壹起。

在他們的要求下,我再次給他們講了65438到0975回湖南老家的所見所聞。

他們沈醉其中,沈浸在幻想中。

我突然想到,我的口袋裏裝著我小叔叔的兒子帶來的湖南“白沙”香煙。

我拿出香煙,向他們敬酒。他們笑著說:“我幾十年沒抽了,不戒就戒了。”

我的四個老鄉每人都收到了壹個。他們把香煙放在鼻子前,輕輕地聞。

"我又聞到了洞庭湖邊魚米之鄉的味道."戴有三哭的眼睛都瞎了,紅淚蕩起漣漪。

天山的天空下著雪。我從包裏拿出相機給他們拍照。

他們高興地跳起來,在劉維明排長喊出口令之前排好隊。

當我正要按下快門的時候,他們突然從我的鏡頭裏消失了。

在我面前,只有四排灰色的紀念碑,上面刻著45個名字!

我爬上鐵門,從那條裂縫溜了出去。

天空中的雪在天空中飄落。我在天上的雪下走下山,走著走著...

穿過馬路,穿過田野,走到成昆鐵路邊上。

壹列從昆明開往成都的火車呼嘯而去,呼嘯而去。

向南望去,我看到壹條又長又重的鐵軌;向北看,我看到壹條又長又重的鐵軌。

來源:/article/htm/tid _ 649005.html。

都是在網上找來致敬鐵道兵的!

參考資料:

/blog/static/193004120087109484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