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我的家鄉:壹個孕育了壹個國王,兩個王子,三個丈夫,四個宰相的文化小鎮。

我的家鄉:壹個孕育了壹個國王,兩個王子,三個丈夫,四個宰相的文化小鎮。

齊樊棋打卡第65微課,2487字,共計103702字。

“小時候,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裏,我媽媽在那裏。

長大後,鄉愁是壹張窄窄的車票。

我在這裏,新娘在那裏。"

這是余光中先生的壹首現代詩《鄉愁》,我在中小學課本裏學過。提氣,我的家鄉,江西省樂平市,我17歲上大學之前在那裏度過,水土養我。

現在讀大學,留學,在壹線城市工作10多年,很少回老家。我每年呆在家裏的時間甚至短到1周。當這壹周的作文是關於家鄉的時候,我本能地想寫我的第二故鄉——廣州,但畢竟比不上家鄉的善良寫家鄉,因為有壹天晚上我無意中在詩裏感受到了鄉愁。

我的家鄉樂平市太小了,承載不了我這樣壹個躊躇滿誌,渴望不斷展翅高飛的姑娘。但當妳回頭看的時候,我家鄉的味道早已烙印在妳的記憶裏,無法忘卻。

樂平市,位於江西東北部,是千年瓷都景德鎮主辦的縣級市。地處鄱陽湖流域與贛北丘陵交界處,氣候溫和。這裏常住人口約85萬。縣城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漢廣合元年(178),因“南有樂安河,北有林平森林”而得名,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這裏靠近樂安河和鄱陽湖,物產豐富。歷史上是長江中下遊魚米之鄉,國家大型蔬菜基地,素有江南蔬菜之鄉的美譽。

作為江西省歷史文化名城,這裏有著最吸引人的名片。

提氣樂平,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國古戲臺,是中國古代文化留下的瑰寶。在中國被稱為絕技。古戲臺是集建築、雕塑、藝術、文化於壹體的美學建築,因此成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歷史古跡。

我國目前有412座古戲臺,主要用於表演贛劇。分散在城內各個村落,建造時間從明清到現在跨越500多年。樂平古戲臺大致可分為屋戲臺、廟戲臺、行會戲臺、祠堂戲臺、萬年戲臺五種,其中以祠堂戲臺、萬年戲臺最為常見。無論哪種戲臺,都是壹樣的格局:都是傳統的磚木結構,正面是拱形的,從三樓到五樓都有。

它們的形狀很精致。屋頂中央有方形彩繪戟,彩繪瓷寶頂上插著壹些方形彩繪戟。屋頂兩端飾以造型精美的鳳尾魚,戲臺上幾乎所有的木質構件都雕刻有精美的浮雕:瓊花瑤草、吉祥鳥獸、走梁、穗房、三梁、抓頭梁,穿插在方與牌樓各層之間,雕刻有許多戲曲。

目前,我市也啟動了大量資源對這些戲臺進行改造、保護和重建。前年春節,我和家人還去市中心的“古戲臺博物館”看了看,感受了壹下中國古建築的魅力。

這和樂平人特別愛看大戲是分不開的。從歷史上看,他們都喜歡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快樂的節奏。

作為文化名城,也產生了文化史上的名人。

洪灝是南宋著名的大臣。27歲時,高中秀才,在京城宮廷考試中廣受贊譽。他為了做壹個清官,曾經為當地百姓劫皇糧,甘願以壹服十萬命,所以被人稱為“洪佛子”後來,他被帶到晉國的背面,不為高官厚祿所動,威逼利誘,環境惡劣寒冷,最後被抓15後回國。因此,他被稱為“孫武第二”。除此之外,他還把孩子養得很好,三個兒子都是第壹名,第二名,花探。

所以城市裏有公園紀念他,以此來銘記他的那份公信。

另壹個著名的歷史人物是南宋著名的歷史學家馬端臨。他花了50年時間寫了《文獻通考》,被稱為歷史上的三通之首。作為壹個著名的歷史學家,他寫的這部輝煌的歷史著作,部門之廣,內容之多,而且是壹個人寫的,可見其學識之淵博。馬端臨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有家世。他是右丞相馬廷鑾的兒子。結合司馬光的《子同治鑒》閱讀本書,全面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古籍記載體系和壹代名人。

歷史上還有許多其他名人,特別是宋代高中的進士,以及被稱為馬旭村的村莊。近代也有不少名人,如革命戰士吳日新、胡元浩等。唐宋以來,誕生了壹王二臣三馬四美人五狀元,三百多名進士和許多革命先烈。

唐宋以來,江西省在中國文壇占據重要地位,有唐宋三大家。宋朝時,滿清進士有壹半來自江西。這也證明了它起源的文化底蘊。

所以家鄉的學生也是全力以赴的去深造。全市北大清華名校錄取率211.985,高於省內其他縣市。當時我的小學同桌是我們重點小學重點班的班長。後來我考上了清華,初中同學的學習委員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

回想小學中學的艱苦奮鬥,從初三開始晚自習,到高三早上6: 40到10:30上課,這是我們這壹代90後經歷的重要記憶。

如果提到樂平的特產,肯定是“桃酥”和“樂平狗肉”。

樂平桃酥樂平桃酥榮獲省優、部級優、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銀獎等八項桂冠,被國內外食品專家譽為“中國桃酥王”。特別推薦安牌桃酥。

另壹種不受歡迎的食物是狗肉,有2000年的歷史,歷久彌新。樂平狗肉的制作工藝別出心裁。看著黃英,它看起來很亮,聞起來很香,回味無窮。

除了這兩大名菜,還有“炒米粉”、“麻花油條”、“蘿蔔蒸餃”、“塔前糊湯”等特色美食。

除了這些好吃的,腦海裏還有放學回家路上1分錢的蓮藕湯。剛出爐的藕粉特別好吃,特別香。這是我小時候最愛吃的零食。

還記得剛出國留學的時候,從小吃到大涼粉都特別想念家鄉。那是我上學七八年吃混合粉和海帶湯時最常見的早餐和晚餐。也許這就是我家鄉熟悉的味道,濃郁的地方特色,濃郁的鄉土情懷。

今天老家還是明月,回不了老家。但它顯然給自己留下了南方文化小鎮所孕育的文化底蘊和溫婉知性的氣質。

我也是如此,即使留學生在三個國家的四個國際大都市生活過,走過16個不同的國家,覆蓋了中國四分之三的省市。

現在,我已經開始在壹線城市買房,安居樂業。我每年過年可能只呆幾天,看看老朋友,看看家鄉。也許當人走到生命的盡頭,就會離開樹葉,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

曾經我少年時代的夢想是在家鄉建希望小學,捐建學校,幫助更多和我少年時代有著相同夢想的孩子。

也許這個夢想現在還很遙遠,但也不是不可能實現,因為至少還有30-50年的時間去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