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春天圓舞曲之聲》鋼琴演奏視頻賞析

《春天圓舞曲之聲》鋼琴演奏視頻賞析

《春之圓舞曲》是著名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壹首鋼琴曲,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鋼琴曲之壹。那麽應該如何欣賞鋼琴曲《春圓舞曲之聲》?接下來給大家帶來鋼琴曲《春之聲圓舞曲》欣賞的相關內容。希望妳喜歡!

《春之聲圓舞曲》音樂欣賞

沒有開場白,但在四小節的豐富引入後,出現了全曲的第壹主題降B大調,復雜的裝飾性旋律給聽眾壹種春天的感覺。

緊接著第二主題F大調進入,旋律趨於平和,但色彩依然鮮明;

重復第壹個主題後,優美的第三個主題隨著豎琴的琶音伴奏緩緩進入,給人壹種泉水般的舒適感覺;

第四主題用大音程的跳動表現出無窮的生命力;

第五、六主題略暗,仿佛描寫春天裏偶爾飄來的雲彩;

第七主題是自由節奏,陰郁的氣氛壹掃而空,旋律表現出春天生機勃勃的感覺;音樂的結尾也比較簡單,只是重復第壹個主題,利用第壹個主題的旋律進行變化,整首歌結束的比較整齊。

《春之聲圓舞曲》的音樂特征

這首歌與作者的其他圓舞曲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也不是作為舞蹈伴奏音樂創作的。它是在舞臺上表演的音樂節目,具有純音樂表演的性質。節奏自由,充滿變化,旋律生動連貫,具有很強的欣賞性。很少用來伴舞,原譜裏也沒有段落。此外,這首歌還具有回旋曲的特點。它有壹個多次重復的回旋曲主題A,貫穿整首歌。主題在簡短熱烈的介紹後呈現,華麗靈動的旋律猶如春天的氣息,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其他幾首華爾茲都很美,充滿活力。全曲藝術性很高,雅俗共賞,經久不衰。歌曲生動地描繪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猶如壹幅色彩斑斕的油畫,永遠保持著大自然的春色。很好聽的曲子。

《春之圓舞曲》作者簡介

約翰·施特勞斯德語: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奧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他從小就喜歡音樂,七歲開始創作圓舞曲。他壹生創作了400多首音樂作品,包括圓舞曲、進行曲等多種音樂體裁,其中以《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頌》和《春之聲》最為著名。這些作品優美而富有生活氣息,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因此他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和他父親同名,兩人都以圓舞曲聞名。為了區分,人們在名字前分別加上“老”和“小”兩個字。老約翰·施特勞斯被稱為“華爾茲之父”。

施特勞斯的創作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雖然施特勞斯創作了著名的《南玫瑰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皇帝圓舞曲》,

1844 10年僅19歲的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帶領他的樂隊在維也納的壹家壹流酒店首次亮相,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壹支華爾茲“父子戰爭”開始了。老約翰利用他的人脈阻止娛樂場所雇傭他兒子的樂隊表演,但聰明的約翰開始逐漸培養不同於他父親的觀眾。他將註意力轉向年輕人和民族主義者,創作了《維也納青年》、《塞爾維亞進行曲》和《波爾卡》等早期音樂作品。在1873維也納世博會上,小約翰·施特勞斯演奏的第314號《藍色多瑙河圓舞曲》風靡全球。

他的作品包括168首圓舞曲,117首波爾卡舞曲,73首凱旋曲,43首進行曲和16首輕歌劇。施特勞斯的創作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壹期在1863之前。在此期間,他基本上沿襲了維也納華爾茲的模式,但他在作品中增加了音樂的表現力。第二期是1864-1870。此時他的創作已經成熟,創作了大量至今仍廣為流傳的著名圓舞曲,如《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第三期為1871—1899。施特勞斯雖然創作了著名的《南玫瑰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皇帝圓舞曲》,但主要從事輕歌劇的創作。在1871以來的近30年裏,他寫了16部輕歌劇。在奧芬巴赫和蘇佩的影響下,他充分利用了維也納華爾茲和其他舞蹈體裁,使維也納輕歌劇獨樹壹幟。其中Bat 1874和男爵吉普賽1885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