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韋伯的歌劇《魔法炸彈射手》與德國浪漫民族歌劇的誕生

韋伯的歌劇《魔法炸彈射手》與德國浪漫民族歌劇的誕生

德國、奧地利等國的宮廷壹直主張意大利歌劇,其次是法國歌劇。直到19世紀,德國和奧地利的歌劇舞臺和重要地位仍然被外國戲劇和意大利作曲家占據。韋伯決心在德國改革並創作自己的歌劇。當時德國的民族歌劇還是“戲劇加歌唱”。德國的有識之士對此非常不滿。韋伯主張德國人在藝術上應該擁有和意大利人壹樣的權利,他的學生馬斯赫納也幻想自己會組織創作壹批德國歌劇,然後專心演出。

早在18世紀下半葉,德國和奧地利的作曲家們就在探索自己的民族歌劇,嘗試用現有的德國歌劇形式進行創作。莫紮特是壹位罕見的藝術天才。他的歌劇,無論是意大利的還是德國的,都達到了18世紀末歐洲的最高水平,甚至預言了19世紀音樂劇的前景。後宮大逃亡和魔笛就是最成功的例子。在他去世後的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這段時間裏,無論是以創作歌劇為主的德國、奧地利、意大利還是法國,都很少能創作出思想高度和藝術水平與莫紮特歌劇相近的作品。除了路德維希·馮·貝多芬(1770—1827)的《費德裏歐》的德語對白和人道主義主題,成為德國國家歌劇的財富,堪稱不朽。其他偉大的作曲家如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羅伯特·舒曼(1810-1856)和菲利克斯·門德爾松(1809-6556)。只有卡爾·瑪麗亞·馮·韋伯(1786—1826),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傑出代表,瓦格納音樂劇的開創者,在歌劇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在短暫的壹生中為世界貢獻了十部歌劇和大量的器樂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魔彈射手(1821)和奧伯龍(1826)。

真正屬於19世紀浪漫主義精神的歌劇是1816在柏林上演的《溫蒂妮》和E.TA .霍夫曼(Hoffmann,1776-1822)的《水妖》。《翁迪尼》取自中世紀德國民間傳說,充滿了魔力和魔力,是德國浪漫主義詩人弗裏德裏希·福克(Fridrih F.Fouque)寫的,受浪漫主義影響,德國文學詩歌對超自然的超自然現象感興趣,因為其中的直觀感受具有情感刺激。當時收集的德國民間故事,無論是格林兄弟的童話集,還是中世紀的傳說《尼伯龍根·尼伯龍根之環》,都是活躍在德國黑暗茂密的森林中的超自然故事,與18世紀的古典美學大相徑庭。法國或意大利歌劇總是以希臘、羅馬神話或聖經故事為主題。

同年(1816),斯波爾(1784-1859)在布拉格首演,歌劇主題與歌德同時期的詩體劇相同。浮士德,壹個傳奇式的人物,長期以來以民間木偶戲的形式為德國人所熟知。浮士德與魔鬼達成協議,用自己的靈魂換取世間的幸福,這是德國基督教文化中壹個永恒的主題:上帝與魔鬼的較量,通過世間的人物反映了肉體與靈魂、物質與精神、誘惑與被拯救的對立與鬥爭。德國童話《冷心》的主題,韋伯的《魔彈射手》,瓦格納的《流浪的荷蘭人》,甚至唐·豪澤都與此有關。除了題材的選擇,斯波爾的歌劇還嘗試了唱戲的形式,用和聲來增加其戲劇性,對韋伯以及後來的瓦格納都產生了影響。

所以韋伯的歌劇《魔法炸彈射手》與其說是受莫紮特和貝多芬的影響,不如說是受霍夫曼和斯波爾的影響。它不是壹個英雄的現實主義主題,而是來自壹個古老的德國民間傳說。韋伯選擇條頓人的傳奇故事作為題材,而不是像意大利歌劇經常做的那樣,在古希臘羅馬的故事中尋找素材,讓德國觀眾倍感親切。在音樂上,韋伯在德國民歌和民間舞曲的基礎上,吸收了意大利歌劇在旋律上的優點,而德國器樂結構嚴謹、樂器豐富等優點,使他的歌劇音樂高於前人。與當時炫耀唱功、追求華麗輝煌效果的意大利、法國歌劇形成鮮明對比,讓德國民眾感到清新親切。1821年6月,他的歌劇《Der Freischütz》又名《Freischutz》在新建的柏林大劇院首演,獲得巨大成功。這是他10部歌劇中最具代表性的壹部。這部歌劇的藝術形象和音樂語言來自德國民間,充滿浪漫氣質,被公認為德國第壹部民族歌劇,標誌著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誕生。很快就席卷了整個德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壹時間,韋伯的名字和Freeshooter成了街談巷議的中心,連小學生結婚都會唱花圈(《Freeshooter》的插曲),出現了“Freeshooter啤酒”、“Freeshooter女裝”等時尚單品。韋伯幾乎成了民族英雄!

《魔彈射手》是弗萊德裏克·金德根據阿佩爾和布勞恩合著的《靈書》中的故事寫的壹部劇。劇中主要人物有山官首領庫諾、庫諾之女瑪瑙、堂妹安馨、年輕的山官麥克斯、獵人卡斯帕、魔術師薩米爾、奧托王子。故事發生在十八世紀,發生在十八世紀中葉的波希米亞。這部歌劇講述了壹個美麗動人的童話故事。年輕的獵人馬克斯必須在射擊比賽中獲得冠軍,才能和愛人瑪瑙結婚,成為未來的遊俠。於是,他接受了獵人卡斯帕的誘惑,前往叢林中的狼谷制作魔法炸彈。卡斯帕已經把他的靈魂賣給了森林惡魔薩米爾。最後,麥克斯的怯懦帶來的厄運,在瑪瑙純潔的愛情和壹位善良隱士的幫助下得以緩解。這種超自然的超自然的力量和人類善良之間鬥爭的主題:愛情其實是德國浪漫主義的典型主題。

韋伯的歌劇運用各種手段來突出這壹德國民間傳說的民族性和浪漫性。1821歌劇首演的舞臺布景和服裝是德國森林狩獵區的房屋、獵人的羽毛帽、鄉村少女的蕾絲裙,展現了德國淳樸的農村生活狀況。歌劇音樂充滿了濃郁的民間生活情調:獵人雄壯的進行曲、農民粗獷的蘭德羅舞曲、村姑的民間合唱、女伴安欣的短歌。這部歌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營造了壹種“狼谷”(第二幕)的浪漫幻覺。舞臺上,黑暗茂密的森林和野生動物出現,伴隨著各種管樂器、定音鼓、弦樂顫音和尖銳不和諧的和聲。音樂細膩生動地描述了麥克斯和卡斯帕制作七枚魔法炸彈的全過程。樂團音色的充分發揮,烘托出大自然神秘莫測的氣氛。

這部歌劇的另壹個突出成就是它的序曲。以往的戲曲序曲往往只起到“開鑼鼓”的作用。即使是《費加羅的婚禮》這樣的藝術作品,在音樂形象上也與後來的歌劇音樂沒有必然的聯系。就連羅西尼比《魔彈射手》早5年上演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的序曲,其實也是張冠李戴的作品,是作者從他的另壹部歌劇《伊麗莎白女王》中搬出來的。序曲中,典型的音樂主題貫穿全劇,也是從韋伯開始完善和規範的。韋伯有意識地運用主題、調性、和聲、織體、音色的對比手法,使這首序曲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將邏輯奏鳴曲結構與歌劇情節相結合,使序曲預示了全劇的沖突與結局。柔板引子寓意兩個世界,用圓號的音色表達寧靜的森林景色,定音鼓、單簧管、大提琴低音的黑暗不祥的動機,也就是薩米爾每次出現在歌劇中的象征;呈現部分基本是兩個圖像兩個素材的對立。主體部分和連接部分與被試探的Max連接。主體部分的主題來自於第壹幕中麥克斯沖動而絕望的詠嘆調:“是什麽黑暗的力量在糾纏著我?連接部分用的是《狼谷》第二幕制作的第七顆子彈,是最後射向白鴿(瑪瑙之魂)的音樂素材。副部和結尾部分用純凈真誠的瑪瑙連接。副部的主題采用了第二幕中瑪瑙虔誠的祈禱,結尾部分采用了同壹首曲子的後半段,即瑪瑙的激情傾訴:“我的心在湧動”;展開部分不長,基本上是第壹類材料的展開,象征瑪瑙的材料隱約朦朧的展現出來;再現部經歷了壹次特殊的變革。薩米爾的動機出現而不是副部,似乎印證了最後壹幕開頭善惡未定。突然停頓後,瑪瑙的激情主題作為結尾部分引入,象征著歌劇的光明結局。序曲中的C小調屬於薩米爾的世界,而瑪瑙在結尾與降E大調和C大調相連。歌劇序曲與劇情聯系如此緊密,是韋伯的《魔彈射手》所獨有的。而且序曲采用了“主旋律”的手法,用壹個特殊的和弦減七來象征薩米爾的魔法,這個動機貫穿了整部歌劇。

韋伯在歌劇音樂中的壹大成就就是顯性動機的運用。他代表了壹些對劇中主要人物或特定戲劇環境有典型作用的音樂短句,只要它們出現,就能引起觀眾對人物或戲劇環境的聯想。此外,在歌劇樂隊方面,韋伯也對樂池聲部的安排進行了較為合理的調整,他也是現代歌劇指揮方法的創始人。在過去,歌劇演出的指揮往往是由作曲家本人坐在樂池中演奏。他在古鋼琴的伴奏下演奏獨奏會,同時指揮所有樂隊的表演並在舞臺上演唱。那些年亨德爾和莫紮特就是這麽做的。羅西尼早期與歌劇院的合同中,甚至寫道:“創作壹部歌劇,為古琴伴奏。”但這種指揮方式對於浪漫主義及其後期樂隊越來越龐大,情緒變化越來越激烈的歌劇來說,很難掌控整場比賽。雖然韋伯本人的鍵盤演奏水平很高,但他決心把自己從琴凳上“解放”出來,站在樂隊面前,面向舞臺,以便自如應對,指揮全局。最初在他手裏揮舞的壹卷樂譜,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壹根小而美的指揮棒。

德國歌劇藝術家在作品中壹直比較註重音樂、戲劇乃至舞臺藝術的全面和諧統壹,這壹點實際上在格魯克和莫紮特的創作實踐中就開始有所體現,在韋伯時代更加發展完善,並有了明確的理論總結。在評論E.T.A .霍夫曼的歌劇《那西塞斯》時,他寫道:“對於歌劇來說,德國人想要的歌劇當然是有意識的、完整的藝術作品,其中相關的合作方面混合在壹起而消失,在消失中形成壹個新的世界。”韋伯的理論和實踐成為日後瓦格納所倡導的“Gesamtkunstwerk”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