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
“頭”這個詞有很多意思。第壹天,第壹堂課,第壹件事...勇於創新,難免“萬事開頭難”;面對失敗,為什麽不“從頭再來”。請以“開頭”為題寫壹篇文章,不少於800字。要求:①文體自決自選(詩歌除外)。②文中不應有真實的學校名稱或姓名。
寫作指導
這是壹篇以獨特的文字形式為題目的命題作文。面對“頭”字,很多同學會覺得無處落筆。寫記敘文?還是寫壹篇議論文?我壹點也不知道。是的,如果選擇記敘文,就得有壹個非常適合表達“頭”字的具體例子。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材料提示,能否以某次失敗為出發點來表達“從頭開始”的想法,這樣想是可以的,但是寫出來的想法會給閱卷老師壹種“想不到”的感覺。“哈哈,又是壹個從頭開始的故事!”因為這種想法,妳逃脫不了失敗後東山再起的套路。所以,要想給閱卷老師壹種“意想不到”的想法效果,就要想辦法消除這種常規思維。換個表達方式怎麽樣?看看寫議論文有多有效。寫壹篇議論文。首先要選壹個“意思”。這個“意義”也決定了思路的方向。妳不是說“從頭再來”嗎?那我們不妨在此基礎上展開。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調動的是自己思維靈活訓練的積累。如果我們平時註重壹些發散性思維的訓練,那麽這個時候就可以“逆向”思考了。所以我們有壹些問題。從頭再來容易嗎?為什麽很多人失敗後會陷入低谷?為什麽有的人壹次次從頭再來,卻壹次次失敗?是不是有什麽東西在操縱我們的行為?這樣的問題開闊了我們的思維視野。“為什麽從頭再來很難?”比如我們可以做壹些分析判斷,找出原因,提出壹、二、三:①從頭開始往往只是人們意願的表達,離付諸行動還有相當的距離,所以從頭開始往往只是旁觀者對當事人的安慰之詞;(2)重新開始不僅需要勇氣和魄力,還需要深刻的自省和自我批評能力。很多人失敗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抱怨別人。這樣的心態,即使有重新開始的壯誌雄心,也很難真正實現自己的抱負;(3)人的思維有很強的慣性,當他失敗的時候,如果沒有堅強不屈的意誌和毅力去征服和超越自己,他往往只是按照過去的老路重新走壹遍,以至於壹次又壹次地重復同樣的錯誤,遭受壹次又壹次的失敗,信心逐漸消失。從頭再來,最後化為烏有。用這種方式調動自己平時的思維訓練來分析自己的觀點,不是比簡單地敘述自己的失敗,從頭再來更新穎嗎?
2.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寫作。
鄭國有壹個人,夏天住在壹棵樹下。他隨著太陽的變化和樹影的移動移動涼席來乘涼。黃昏時,他又把樹下的席子搬走了。當月亮出來時,他根據月光和樹木的影子移動墊子,以防止露水打濕。結果露水還是浸濕了他的衣服,他還是在月亮下用樹的影子移動席子,衣服越來越濕...
鄭人的“納涼”和“防露”方式,壹直被視為笑柄。其實在生活中,和鄭人想法壹樣的人並不少見。當然,很多人反其道而行之。看完這則寓言,妳覺得“變”是什麽人和事,妳是怎麽知道的?請以“變”為題,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
寫作指導
“變”是材料的基本內容,基本意思是“與原來不同,改變,變化”。世界上的壹切都在不斷變化。寫的時候可以選擇壹個角度,從人、事、物、理等方面寫的深入透徹,只要是和“變”有關的,就“符合題意”。要學會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世界(包括人、事、物、原因)。在我們的生活中,“改變”的結果可能在這樣或那樣的方面不盡如人意,但與僵化的思維、自滿和對缺點的執著相比,它始終是壹種進步。“文章要寫得及時”,“變”的題目要在思想、意識、精神、風格上表現出新時代的味道,從內容到形式都要求進步、發展、創新。
不同思維品質和生活閱歷的考生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思考這個命題。
生活化思維:寫壹個人的變化,可以從“好”到“壞”或者從“壞”到“好”來寫,揭示這種變化的“根源”,給讀者有益的啟發;或者從小的角度寫社會生活的變化,可以寫物質生活,也可以寫精神生活,要能把握社會生活發展變化的正確方向,做到觀點正確,思想健康。
(2)哲學思考:客觀環境變了,但鄭人的主觀意識和行動卻不能隨之改變,故固步自封、墨守成規、“濕了”是必然的。這則寓言本身的寓意就是提醒人們要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不斷更新觀念,推動事業的發展。從哲學角度寫作時,文章會顯得深刻,充滿思想張力。
(3)生活方式思維多從垂直方向切入。如果從橫向來轉換思維,可以從契訶夫的《變色龍》和蔣子龍的《護理》中得到啟發,描寫壹個人或某些人在面對領導和群眾,或者面對地位發生變化的同壹個人前後態度的變化,以此來批判世界,解剖人生。這種寫法可以避免常規,容易寫,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強。
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
“和”字吉祥,吉祥。它意義深遠,寄托著中華民族的美好願望。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平和和諧地對待自己;家和萬事興,鄰居和贏親戚;生意上和諧賺錢,困難時和諧幫忙;人類渴望和平與幸福,世界需要和平...
請以“和”為題目,選擇壹種自己最擅長的文體,自己做題目,寫壹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寫作指導
“和”字常與“和”字搭配。從字面上看,意思是搭配得當,勢均力敵。和諧講究合作。從大的方面來說,壹個國家的繁榮離不開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個人認為也離不開與周邊關系的和諧。這樣,和諧是萬物發展的最基本要素之壹。所謂合作,無非是與周邊關系的協調與和諧。這裏的面包有兩層意思,壹個是人事,壹個是物。人員合作最重要的是合作團結,強調溝通平等;物質方面是在事物各部分的搭配上追求統壹和平和,比如和諧的氣氛,和諧的色調。我們今天在這裏強調的是人事上的和諧。也就是說,我們要面對這樣壹個課題,即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哪些因素?對壹個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有什麽意義?應該如何努力創造壹個和諧美好的理想社會?這是壹個龐大而深刻的命題,對於高中的中學生來說,思考這樣的問題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對於正在走向抽象思維的高中生來說,也需要有這樣高瞻遠矚的“大局”觀念,培養關註生命、社會、民族命運發展的意識和精神。雖然可能很難駕馭如此宏大的主題,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做這樣的思維“體操”不僅具有挑戰性,還能訓練我們把握壹些宏大的命題。所以,面對以“和”為題的作文,應該如何決定和構思?
我們提倡“小”控“大”的作文方法,主要是考慮到中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生活閱歷,壹時難以駕馭相對宏大題目的寫作。通過“我”經驗的錄入,促進思維的深化,從而順利完成作文。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滿足於這種簡單的“感性”理解,我們還應該盡力讓自己的思維走向題目所包含的意義的深度。也就是說盡可能接近題目所指向的終極目標。在壹般語境下,我們可以對“和諧”有壹個多元化的理解,但當它指向社會發展的主流思想時,我們在制定它時就要盡量“依賴”它,使它更接近題目中所指的“民族意識”。盡可能聯系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流思想,就“和諧”這樣的重大話題寫壹篇作文,是壹種重要的方式。同時,就此類話題撰寫隨筆,也可以幫助我們進壹步加深對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理解和把握,從而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4.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寫作。
春天到了,我家門前的草坪充滿了紅綠的生機。壹個剛搬家的中年人,回家時不忍心踐踏草坪,就繞道走了。沒想到,剛上樓,隔壁老太太就笑著跟我打招呼。有些話讓中年人大吃壹驚:“我想了壹整天,有點擔心。新鄰居是個什麽樣的人?”停了壹會兒,老太太補充道:“當妳剛剛繞過那片草坪時,我開始了解妳,知道我沒有什麽可擔心的。”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刻意的舉動往往不能縮短彼此的距離,但偶爾的壹個細節和動作,會在人與人之間架起壹座美麗的心靈橋梁。
請以“心靈的距離”為題,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可以記錄經歷,寫故事,做評論,發表感想。風格可選。題目自擬。
寫作指導
從寫作提示中可以看出,命題者給出了兩種文體選擇。相比較而言,選擇敘事風格寫作難度較小。如果沒有非常準確的觀點和精細的分析能力,就要對“心靈的距離”這個已經很模糊的話題進行論證,否則就會陷入虛浮的境地。根據壹件事,很容易掌握頭腦之間的距離是大還是小,是擴大還是縮短。按照這類作文的壹般規律,首先要確定要表達的主要“意思”。如果要表達“靈魂之間的距離在縮短”的意思,就要圍繞這個意思來選擇材料。需要註意的是,能體現這個主題的“東西”本身,壹定有壹個變化的程序嵌入其中。大意是:因為偏見,“我”和某人產生了隔閡——後來,通過某件事,“我”看到了某人的“本質”,原來他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麽“壞”→“我”喜歡上了他,主動接近他→我們終於成為了壹對知心朋友→指出問題。
實際上,上述過程的輪廓基本上反映了壹種客觀的相處規律。我們每個人對他人都有壹種天然的警惕和防範心理。特別是有些人曲解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想象得很復雜,好像這個世界上壞人永遠比好人多。是的,世界是復雜的,自然是潛在危險的,人往往是偽裝的。但是,畢竟不能得出這個世界上壞人比好人多的結論。認為世界和他人“復雜”沒有錯。問題是,當我們處處提防他人時,我們就人為地把世界復雜化了。如果我們不信任別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會處於“黑暗”狀態。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距離不是越來越大了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快樂嗎?如果我們在提問的時候能夠稍微深入壹點,那麽所描述的“事物”所揭示的主題就會更深入。
5.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
壹位名人曾經說過:“讓人疲憊的往往不是遠山,而是鞋子裏的壹粒沙子。”這是多麽深刻的壹句話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各種主客觀的煩惱和困擾。這不就是人生旅途中鞋子裏的壹粒沙子嗎?面對這種不愉快不順心的小事妳會怎麽做?
請以“面對生活中的煩惱”為題寫壹篇作文。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如果孤立地看題目,這個題目很容易被寫成壹篇如何正確對待生活中各種重大困難和挫折的文章,偏離了這篇材料的主旨。話題由材料產生,由“引導”引出,兩者密切相關。聯系“引導”這壹話題可以看出,材料中名人提到的“遠山”指的是人生旅途的遠大目標——理想和願望,而“沙”指的是在實現人生理想和願望的路上,主客觀因素造成的各種煩惱和困擾,以及各種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這點小事雖小,卻足以讓人疲憊。鑒於此,應註意材料的選擇:
(1)選的東西要小,要體現“沙”的特點,而不是重大的困難和挫折;
(2)事情雖小,卻真的能迷惑和影響人生的成長過程,體現出“旅行者鞋子裏有沙子”的特點;
(3)根據題目“面對生活中的煩惱”,應涉及“有哪些煩惱”、“如何面對”、“有什麽感受”,重點是“如何面對”。
6.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寫作。
現在很多人願意花時間和金錢美化自己的外表,卻忘了看透自己的靈魂,對內心充滿了斷枝、汙垢、斑點甚至癌癥視而不見。妳對此有什麽感受和想法?
請以“心靈之美”為題寫壹篇作文,可以談觀點,可以敘事,也可以抒情。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題目的思路很廣。可以根據材料要求,聯系自己的生活和社會現實,寫出自己的所作所聽所思所感,運用各種表達方式,深入分析現象,努力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內容上,可以從題目中引出自己對精神美的感受或深刻的思考,進壹步揭示精神美的緊迫感,從而引起人們對這壹問題的廣泛關註和思考。在寫作中,可以以情感認知為主線,通過各種描寫手法,特別是心理描寫和比較描寫,表達對情感的認知過程和變化過程。
7.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寫作。
有兩只老虎,壹只在籠子裏,另壹只在野外。籠子裏的老虎三餐無憂,地裏的老虎自由自在。他們羨慕彼此的自由或安逸,最後交換了位置,但很快兩只老虎都死了。壹個死於饑餓,另壹個死於抑郁。從籠子裏出來的老虎是自由的,但它沒有捕獵的能力;走進籠子的老虎得到了安慰,卻沒有得到在狹小空間裏生活的心情。
很多時候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幸福,卻覺得別人的幸福很耀眼。我不能認為別人的幸福可能不適合我,也不能認為別人的幸福可能是我自己的墳墓。
請以“懂得幸福”為題寫壹篇文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經歷、知識和理解,也可以編故事、寓言。自定,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800字。
寫作指導
因為追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遇不同,對幸福的理解也不同。寫這類題目的時候,壹定要立足自己的實際,用自己獨特的思維去發現和理解生活中的快樂,把心中的快樂寫出來。妳可以寫壹篇記敘文,記起壹件事,在其中感受快樂;可以寫散文,可以寫生活中平凡的快樂:出門在外是母親的提醒,失敗時是老師的期望,離家千裏的親人親切的問候,講臺上的淚水,遲到時家裏柔和的燈光,餓了時父親溫暖的牛奶...也可以寫寫自己經歷過的生活中的快樂:小時候棒棒糖的甜,風箏的艷,花的香,媽媽的被子。少年時,五彩繽紛的幻想,推心置腹的交談,歡歌笑語,都是幸福;年輕的時候,在雨中漫步,搖曳的生日燭光,疲憊後的小睡片刻,都是幸福……這些都應該是真實的感受。
8.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寫作。
北風和太陽爭論誰最強大。他們壹致認為,誰能剝光行人的衣服,誰就贏了。北風開始猛烈地刮著,行人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北風刮得更大了。後來行人冷得厲害,多穿了衣服。當北風終於厭倦了,它讓位給了太陽。陽光先溫柔地照耀,行人脫下加身的衣服;太陽越來越熱,行人覺得不舒服,就脫了衣服跳進附近的河裏洗澡。
以上材料值得人們深思。現實生活中不是也有類似的現象嗎?請以“實權”為題寫壹篇作文。要求:(1),自定;(2)風格選擇;(3)、題目自擬;(4)、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要寫好這個題目,關鍵是要準確理解原材料的含義。北風壹開始就吹得“猛烈”,用的是以強淩弱的方法;太陽先“溫柔地照耀”,然後以“溫柔”的方式“越來越猛烈地照耀”。所以從這個角度可以得出結論,用“溫柔”的方式去說服別人,往往比用“權力”去制服別人更有效。另外,我們也可以從北風和太陽的不同特性來思考。北風給人“冷”,太陽給人“暖”。如果不顧自身條件,壹味地和別人比“力”,註定要失敗。
9.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
很多人非常排斥“洋節”,把它和麥當勞快餐、迪士尼動漫、好萊塢電影並列,作為西方文化入侵的象征。也有人把“洋節”或“本土節”上升到國家正義的層面。
妳怎麽看待這個問題?請以“土節與洋節”為題寫壹篇文章。自定,詩歌除外,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1.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洋節的流行是多元文化融合交流的體現,它所代表的文化必須得到尊重,但同時我們的傳統文化也要在繼承中創新。只有不斷發掘傳統文化的新內涵,尋找新的載體,讓更多的人了解節日的文化淵源,才能傳承傳統節日的文化精髓。與國外節日相比,該節日缺乏壹定的娛樂性、浪漫性、新鮮感和刺激性,民眾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該節日被忽視。傳統文化如何傳承?
天津社科院教授郝麥壽指出,“洋”的繁榮不可怕,“土”的衰落才可怕。他指出,中國不缺文化內涵豐富的傳統節日,缺的是傳統文化與時代交融的節日觀念和方式。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應該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我們可以用“現代化”來發展和完善壹些傳統的東西,但不能用“現代化”來代替傳統,否則傳統節日就不叫“傳統”了。)
作家馮驥才強調,不要把洋節當成洪水猛獸,像母親節這樣的舶來品節日可以彌補中國傳統節日的不足。
第二,洋節的“入侵”其實不是壹個孤立的現象。壹方面是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另壹方面是西方強勢文化的影響。近代以來,對傳統文化的革命態度和西方文明的沖擊,使得傳承給我們的文化支離破碎,甚至只剩下壹些形式上的東西。用壹直致力於拯救民俗文化的作家馮驥才的話來說,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傳統文化的文脈被打破了,這才是最可怕的,而這正是傳統節日被深度忽視的根本原因。
第三,本土節日被外來節日打敗,是文化劣根性下的危言聳聽。馬林諾夫斯基在《文化相對主義》中提出,任何文化都有它的價值,所謂的文化優越感和頹廢感,往往只是不同的觀察角度和立場而已。從新聞、廣告、商業行為中得出外來節日流行,本土節日被忽視,進而得出外來文化戰勝了傳統文化的結論,不過是文化自卑下的危言聳聽。
10.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寫作。
如果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淚就是窗戶裏永恒的風景。眼淚是情感的升華,是激動時的特殊語言;眼淚是脆弱的自白,是破碎的心靈的碎片...妳還記得珍藏在記憶中的晶瑩淚珠嗎?激動,喜悅,委屈,難過...
請以“眼淚”為題寫壹篇文章。
【註意】①自定思路②自定標題③自選文體④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哭是人類最高貴的情感,眼淚是人類最高貴的客人。她不期而至,往往是觸動我們心弦的時候。每壹種眼淚都是真誠的,無私的,感人的。她是對苦難的同情,是得到反饋後的感恩,是奉獻後的快樂,是充滿希望的喜悅。當眼淚悄悄而來,請不要把她擦掉,因為她標誌著妳還是壹個高貴的生命。妳寫作是為了捕捉生活中的情感波瀾,用日記、書信、散文的形式,用淚水寫下壹個個真實的故事;也可以過濾凈化生活,探索生活背後靈魂的奧秘,以討論為基礎寫雜情。
11.讀下面的材料,然後按要求寫。
①最新的社會調查顯示,13 ~ 17歲的中學生中,約有30%的人承認有過親密的異性朋友,其中7% ~ 8%的人承認早戀。
②2005年夏天,Notes對長沙某中學的“課桌文化”進行了調查,共收集到83篇文章,內容涵蓋了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關於男女生互愛的文章最多,***41篇,占總數的49%。
筆者在洛陽壹所重點高中的食堂看到,很多高中生吃飯時不習慣排隊,而是壹起向前擠;食堂準備的垃圾桶裏東西不多,但是食堂門口的自來水池裏有很多剩菜。
④阜陽某重點高中,學生習慣用塑料袋裝各種食物,吃完扔地上。風壹吹,白色塑料袋在校園裏飛來飛去。
妳們學校有早戀、課桌文化、食堂擁擠、白色垃圾嗎?妳怎麽想呢?請以“校園現象”為題寫壹篇文章。
寫作指導
這是壹個貼近學生生活和內心的話題,學生很容易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需要註意的是,題目材料只是壹個引言,羅列了校園的所有負面現象,但考生可以不寫這個,甚至可以從正面角度寫“校園現象”。無論是從正面還是負面來寫,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現象的分析來理解生活的本質,為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提出積極的建設性意見。當然,寫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教工之間的純友誼,解讀真實的故事,也應該屬於“校園現象”這個話題的寫作範圍
作文構思訓練題2
二、新材料成分(範圍成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
珍珠
蚌殼裏的夜有多長?
不再想,不再想,
我已經擺脫了我的沮喪和悲傷,
如果妳被過去的淚水淹沒,
我的生命不會閃現。
請根據這首詩所蘊含的哲理,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導
題目材料是壹首哲理詩,試題要求根據這首詩所蘊含的哲理進行寫作,比壹般題目增加了審題難度。考生首先要了解題目材料的內涵,然後在此基礎上下定決心。珍珠在蚌殼裏熬過了無數個夜晚,經受了無數次磨難,擺脫了無數次悲歡離合,才得到了生命的閃光。生活離不開艱辛。只有經歷磨難,戰勝磨難,才能贏得人生的榮耀。
參考題目:①成功與磨難②生活與挫折③讓生活在磨難中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