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劉寫的賞月詩主要是寫景。他在《月夜》壹詩中寫道:“月色更深,半戶人家,北鬥星憔悴南。”今夜,我知道春天是溫暖的,蟲鳴透過綠色的紗窗是清新的。“詩中月色靜謐,月影歪斜,繁星移位,幽靜的庭院初聞蟲鳴,清新誘人。此外,“連海平在春潮中,海上明月生在春潮中”(《春江月夜》)這首詩也很有詩意,就像聽了壹首優美的曲子,隨著海上明月流淌。
在古代詩人中,李白最擅長寫關於月亮的詩。他壹生寫了300多首關於月亮的詩,從“我小時候不知道月亮,叫它白玉盤”到“哦,讓壹個有精神的人去他喜歡的地方冒險,不要把他的金杯空對著月亮!”在《會喝酒》和《從壹壺酒到花叢中我獨自喝了。《獨飲明月》中的“沒有人陪我”。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使我們三個”。他把才華和抱負放在月光下,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句。李白在《飲酒問月》中說“今人不見古月,今月慣隨古人。古人雲,今人若流水,* * *看明月這樣”來表達“明月幾時長,人生如寄”的心聲。
在李白心目中,月亮是高貴的化身,是貞潔的象征,在他的詩歌中描繪了壹個美麗迷人的境界。比如,寫“求月”的是“秋山滿綠玫瑰,今夜月明”,寫“踏月”的是“醉涉溪,鳥語猶稀”,寫“飲月”的是“彈琴疏風,飲杯勸蒼穹月”,寫“造月”的是“水彩月色,清光憂愁”。詩人在感慨萬千的同時,也用灑脫的筆法寫出了明月,表現出很高的審美品質。
宋代蘇軾的詠月詩對後世影響很大。他詩中描繪的月亮,既有強烈的感情,又有浪漫的奇思妙想。同樣的明月,在不同的情境和心情下,他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春夜“月色朦朧”,深秋“清夜無塵,月色如銀”,不在家的時候“明年何處見明月”,失意的時候“邀明月對酒百葉窗”,什麽時候會有明月?向天要酒,傍晚“思房檐,初掛彎月”等等。蘇東坡愛月,惜月,愛月,見月動情。他筆下的月亮,氣象萬千,模式各異,魅力無窮。
月球的存在對世界來說是壹個宇宙之謎。月亮可親但不近人。戀人對月許下誓言,思念丈夫,遊子思念親人。孤獨的人把月亮當成朋友,迷茫的人把月亮當成希望,進取的人把月亮當成信仰。人們根據月亮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的各種變化,賦予它千萬種感受。為什麽詩人那麽愛月亮?或許,他們認為同壹個月亮可以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看到,月亮可以超越時空。所謂“此時天涯* * *”就是這個道理。縱觀中國文學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詩人,無論是浪漫的還是現實的,無論是婉約的還是奔放的,無論是詩歌還是詞,都喜歡借月亮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然而,面對同樣的明月,表達的感受卻大相徑庭:有人感嘆世事艱難,人生苦短;有人感嘆人才未遇,官海沈浮;有些人還表達了他們對理想的最高追求:“我們都被崇高到遙遠的思想想去天空和擁抱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