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於《文怡報》6月10日第二版2014)
周航
余斌紫檀盒(又名黃花喪),花城3號,2010。
余斌的中篇小說《紅木盒子》原以《哀黃花》為名發表在盛大文學與小說閱讀網。在這部不足4萬字的小說中,作者以巧妙的筆觸穿越了60多年的時空,涵蓋了戰爭、民族、國恨、家仇、人性、苦難等內容,真實而深刻地再現了特定時代的社會變遷和人物命運。既描寫了壹個普通農民家庭的血淚史,又滲透了中華民族在上個世紀所經歷的無限深重的苦難。既有歷史縱深感,又有厚重深遠的現實意義。
小說開頭,隱藏著壹個家族秘密的“紅木盒子”作為“包袱”不經意間被抖給了讀者,成為貫穿全文的壹條堅韌的暗線,與埋藏在敘事過程中的懸念聯系在壹起。60多年前的那場血腥戰爭,從新中國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咽喉”的悲慘命運,以及當下人類的抗爭,都隨著那個掩蓋了半個多世紀真相的紅木盒子的開啟而導致了慘烈的死亡。這些線索錯綜復雜,清晰自然,開闔之後讓人喘不過氣來。這部小說的情節壹直牢牢地吸引著讀者。壹個關於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壹個人性的悲壯故事,像壹幅幅圖畫壹樣展現在讀者面前。
小說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主要是通過瓊現在的家庭狀況和她對半個多世紀前往事的回憶兩條主線壹步步推進的。她是故事的核心,其他主要人物有敬二郎雷區、大川雷區、他的兒子阿毛和他的孫女潘潘。兩個不同民族家庭的悲劇命運,似乎卷入了兩個國家和民族之間深刻而豐富的歷史糾葛。我們不能懷疑,花季的龜井次郎和瓊坡之間是有真愛的。《雷區》裏大川和潘潘的愛情是假的還不能確定;更不能認為阿毛(龜井次郎和瓊坡所生)沒有理由討厭日本人。正是這種人物之間糾結卻清晰的情感關系,讓小說充滿了張力。
龜井次郎雖然兇狠殘忍,雙手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但對年輕美麗的瓊婆卻充滿了極其微妙的柔情。瓊坡雖然見證了侵華日軍對中國的慘烈屠殺,但當鎖了60多年的“紅木盒子”突然打開時,圭次郎雷區的遺物突然映入眼簾,勾起了她對舊情的眷戀,最終跳入圭次郎雷區靈魂歸屬的石關峽水庫,在墳下與心愛的人親切相見,以至於當她的屍體被村民撈起時,“她嘴角掛著微笑。當潘潘從“紅木盒子”裏的秘密得知雷區大川是自己的親叔叔時,傷心欲絕,刺傷了自己的手腕。壹毛嘴裏總說“小心老子炸了妳祖宗的雕像!”“可是他從來不知道,他要炸的是他父親的雕像,他沒有炸,反而被電死了。壹切歷史的、民族的、家庭的恩怨都是它造成的,卻因為人性的堅韌與脆弱這把雙刃劍而導致了人生的悲劇。小說中壹系列和平時期的死亡,都是“日本”的血脈錯位造成的,這真的是比戰爭更殘酷的“殺戮”。
阿毛是壹個質感很強的悲劇人物。作為甲午戰爭時期的混血兒(其實現實中很典型),他充滿了強烈的象征意義。阿毛對自己命運的不公只有痛苦、無奈、怨恨、隱忍和不寬容。如果有包容,他就不會對與“日本”有關的壹切耿耿於懷,也不會去炸龜井次郎的雕像。這種仇恨建立在他因為中日血統錯位而遭遇的無數歧視和不公之上,發人深省,令人心寒。在處理阿毛炸雕像的情節上,作者似乎有意軟化了經濟建設背景下民族仇恨的智慧,也給某些狹隘的民族主義打上了重重的問號。同時,作者似乎也在捕捉現實中可能存在的外國經濟侵略的影子。
作者把人性和苦難的主題放在壹個宏大的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背景下,作出了最精細、最驚心動魄的闡釋,體現了壹種大氣和深度,在短短的篇幅裏帶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和精神沖擊。
當然,作為壹部網絡文學作品,它自然具有壹些眼球經濟的特征。比如傳奇曲折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感波折,扣人心弦的懸疑設定,帶有民間和民族主義的抗日情結,激蕩人心的情色場景等等。但除此之外,小說的語言和敘事技巧,人物的刻畫和塑造都讓人眼前壹亮。作品的文筆沈穩,冷峻中蘊含著尖銳、微妙的感情,深藏不露。敘事節奏錯落有致,雋永流暢,但人性的弱點、民族的劣根性、狹隘的愛國主義、人物的苦難與隱忍、戰爭與非戰爭的傷害或“殺戮”貫穿字裏行間,讓人流連忘返。在犀利空靈的敘事語言中,在時空自由切換的敘事手法下,人物栩栩如生,這是文學的魔力所致。或許這也是花城再次發布的原因。人類有* * *美的知識,網絡文學的優秀作品也會得到認可。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本屆魯迅文學獎首次將網絡文學作品納入評選。
余斌筆下的人文精神
(發表於《作品·詩詞·書法》2010年8月)
肖航
《余斌油畫詩集》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他用色彩和線條來表現世界的美好,拾起靈魂稍縱即逝的光芒,定格那壹閃而過的悸動和感受。用詩詞和圖片記錄歲月的痕跡。詩畫既豐富又傳神。
“不管我們是顯赫還是卑微,我們都像螞蟻壹樣。為了生存,我們在廣袤的大地和欲望的叢林中蠕動。最後,妳將帶著妳的榮耀與光榮,愛與恨,愛與恨,完美或遺憾...進入荒原,皈依另壹個生命的家園。來自塵埃,又歸於塵埃。”這是余斌的證詞。他在母親拜佛的香火中長大,思想和血脈裏流淌著佛教文化的精髓。在他的畫筆下,他更加關註人的生存、命運和未來。
他的油畫《天下壹心》流露出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憂慮和向往。5438年6月+2008年2月,其油畫作品《少女與花瓣》獲國際大獎。在美國紐約領獎時,聯合國總部右側的裂銅大地雕塑《碎土》深深吸引了他。這座雕塑是意大利送給聯合國的禮物。在破碎的地球中,齒輪彼此緊密相連,這意味著六十億人類屬於同壹個地球,應該是緊密的,相互依存的。同時,它告誡人們要保護環境,杜絕汙染,控制人口增長。否則,地球將會千瘡百孔。余斌站在這個雕塑前沈思良久後,“世界是聯合的”這個創作命題閃現在他的腦海裏。
就在這個“破土”的對面,另壹個雕塑“打結的手槍”更讓他驚艷。這個灰褐色的青銅雕塑是壹把手槍,槍管打結,槍口向天空傾斜。炮口前幾十米,有100多面國旗迎風飄揚。這是盧森堡送給聯合國的紀念禮物。它的寓意是全世界人民和睦相處,禁止戰爭和殺戮。余斌說:“這是我讀書經歷中最震撼的雕塑。”回國後,余斌開始創作這兩幅油畫。工作中的小女孩是他的女兒。2009年春節,余斌在四川地震災區采訪。除夕夜,他和災區同胞在“5.12”紀念碑前點燃香燭,焚燒紙錢,祭奠逝者。在他的采訪筆記中,他寫道:...這震撼而難忘的壹幕,詮釋了人們對血肉之軀的眷戀,對生命的崇敬與崇拜。就像東坡的詩裏說的:十年生死無涯,不去想就永遠忘不了。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他的油畫《九州祭》描繪了這樣壹個活人思念死者的祭祀場景。畫面中這對母子的臉上寫滿了肅穆和悲傷,他們久久凝視著北川縣城的廢墟。母親和兒子身後的無辜兒童正在向受害者獻花...
余斌的作品充滿了對自然生活和社會文化的精神關懷,在油畫的表現語言和敘事手法上極具個性,可謂酣暢淋漓。他的另壹幅以地震為主題的油畫《愛無國界》再現了汶川地震的場景。畫面中,五只小豬正在爭先恐後地吮吸媽媽的乳汁。願景是太陽升起,紅光普照大地;中間場景是模糊朦朧的廢墟場景,可以隱約分辨出震後的廢墟;近景是埋在房梁瓦礫下的書包和課本。
這個作品的主題體現了當災難來臨時,成千上萬的生物之間的關心,* * *援助和相互救援。在災難中失去愛子的狗媽媽強忍悲痛,餵養了五只失去母親的饑餓豬寶寶。“這是壹種愛,不同動物之間的愛!動物都還能這樣,何況人!”余斌說,畫面中,母狗餵豬,這是他小時候在江西老家親眼目睹的。
縱觀以地震災難性題材的藝術作品,我們從未見過如此精妙的構思來銘記中華民族的災難時刻,刻畫不同種類生物之間無私的愛與奉獻。他塑造的是壹種不朽的精神,壹種對生命的敬畏、關懷和崇拜。災難過後,希望的朝陽再次照耀大地,災難中幸存的母狗和小豬舔著傷口,安慰著生命,相互傳遞著愛的溫暖。畫家試圖用動物之間情感的自然表達來反映人性的光輝。可以說構思巧妙,意誌深刻,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震撼。
記者、畫家、作家余斌在油畫作品中表現出敏銳的社會觀察力、紮實的造型功底和淳樸的人文情懷。他的作品《沒有翅膀的歌唱》是他2005年夏天在貴陽街頭看到的壹個場景。畫面中,壹名赤膊青年正用繩子拉著滑板,壹名下肢殘疾的人在滑板上爬行。這個無臂的年輕人正拿著麥克風唱歌,懇求行人伸出愛心之手。其中壹個失去上肢,另壹個沒有下肢,他們獨自生活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乞討為生。街邊華麗的商業廣告,路過的婀娜少女,冷漠悠閑的人群,形成了兩個殘疾人沿街裸奔的對比鮮明的風景線。簡單的故事觸動了人性最柔軟的部分,讓人隱隱作痛。余斌說:“繪畫是人類傳承美的藝術形式。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雖美,但關註現實,關註人的生存、命運和未來的作品,意義深遠。”
余斌在《無翼歌唱》這首畫的詩中寫道:
2005年初夏
溫暖的陽光灑滿貴陽的大街小巷。
均勻地觸摸每個人的皮膚。
親吻那些豐腴的臉龐和生動的臉龐。
饑餓的臉,焦慮的臉
在華麗的廣告牌下
熙熙攘攘的人海
無臂歌手
拉著命運的破船
壹個年輕而沙啞的歌聲
無翼之歌憂郁悠揚。
像哭訴自己的委屈
在陽光下的人群中低飛。
大部分人對這首歌漠然地擦肩而過。
就像牛過雅琴,越富的人越窮,但越慷慨。
偶爾有人停下來。
為生命的歌唱裝飾石頭的聲音
鎳幣碰撞鎳幣的叮當聲
如勞動中鐮刀和錘子的聲音。
飽滿、濃郁、甜美體現了人性的光芒。
每壹枚鎳幣都是壹顆溫暖的心,壹顆善良的心。
壹個人的歌唱
交換兩個人生存的希望
演繹秭歸的悲泣。
無翼之歌
永遠不會有家可住。
高舉生命的旗幟。
跟隨太陽的腳步
顫抖著飛
《我的老宅奶奶》系列油畫和伴隨的詩詞,近距離、全景地展現了我的老宅和奶奶的青春和桑葚暮年。看完讓人覺得歲月流逝。
老房子,奶奶:
孵化我們溫暖的小窩。
墻壁是光禿禿的。
留下壹個修補過的蛋殼
掛在昨天的柵欄上
在金色的秋光。
聽壹種遠方的音樂。
爺爺的鼾聲還是奶奶的鄉村歌謠
瓦檐如眼瞼
抑制不住苦澀的淚水。
突然倒下
演繹滴水穿石的故事。
壹種剛柔並濟的精神。
穿過生命繁茂的屏幕
看西窗燭花。
盛開在爺爺的腦海裏。
洞房奶奶的魅力
讓老房子閃閃發光。
紅紗打開的瞬間
驚艷讓壹切歸於沈寂。
傾聽全新的生物
穿透生命之門的顫音
在這平靜的節奏中
人丁興旺如水。
現在西窗布滿了蜘蛛網。
掛在窗欞上的那壹面
據春,日漸憔悴。
銅鏡
還帶著奶奶。
奶奶,自從圓房那天起
做壹個好媳婦,好媽媽,好奶奶
在這老房子裏用三寸金蓮
衡量人生
最終規模足夠。
奶奶和老房子壹起變老了
然而,在壺、茶壺和飯碗上,
依然體現著奶奶的溫暖。
在老房子門環上的銅鎖裏
深深鎖住了奶奶的美好青春。
他的油畫《尋找家園》體現了畫家對後現代工業時代人性的關註,對草根人物的生存和命運的關註。它敏銳的視角定格在壹個被遺忘的角落——垃圾桶旁的壹對流浪兒童。本文用寫實的手法,描繪了這壹對饑餓的街頭兒童,在現代城市的立交橋上,從垃圾桶裏撿食物。小女孩向我們投來的異樣而無奈的目光,路人身後津津有味地嚼著摘下來的玉米的小男孩,冰冷的水泥欄桿,綠色的垃圾箱,被遺棄的白色大米和玉米稭稈,立交橋下的紅色出租車,後現代工業社會普遍色彩背景下的人物命運,都在畫布上栩栩如生。用嫻熟的繪畫語言和敘事手法,塑造了這壹對在現代都市鋼筋水泥叢林中遊蕩的蒲公英的種子,以及它們頑強的求生欲望。可謂泣不成聲,感人至深。
余斌在這幅畫的詩《尋找家園》中寫道:
這對小兄妹正在尋找壹個家
覆蓋著晚春的暮色
來到這個城市
雨季剛剛來臨。
他們用天橋作為屏障。
橋墩作為房屋柱
冰冷的水泥地上是夢想的溫床
小弟弟和小妹妹依偎在壹起
在太陽照耀之前抵禦寒冷
撿破爛的人。
壹塊可以撿起來的海綿
用來換錢的海綿
蓋住它們。
讓他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在壯麗的世界裏安全飛翔。
他們送走了地球最後的曙光。
迎接世界上的第壹縷陽光
唱詩班裏孩子們的聲音
叫醒他們,從夢中走出來。
回到陽光燦爛的城市
穿過城市的喧囂
聽到校園裏讀書的聲音
朱門爛路上有凍骨。
誰知道盤子裏的每壹粒都是硬的?
收音機裏的新聞廣播
大頭寶寶毒奶粉
三聚氰胺結石死亡
多少無辜的生命被無形的魔爪奪走?
這座陽光溫暖的城市。
包容的城市讓他們止步。
兩顆年輕的心可以共存。
饑餓總是伴隨著希望。
小哥哥小姐姐來到天橋。
垃圾桶裏的剩菜和爛水果
都是他們的寶貝。
比我夢裏所有好吃的都實惠。
小女孩發現我的那壹刻。
她的眼神淡淡的,很復雜。
凍結在我心中
讓我感到刺痛和顫抖,終生難忘。
姐姐告訴哥哥
哥哥回頭看了我壹眼。
他把他妹妹拖下了天橋。
淹沒在茫茫人海中
拾荒的老奶奶說
黃昏時分,小哥哥小姐姐會回到天橋下睡覺。
從那以後我就壹直從這裏走。
小哥哥小姐姐像蒲公英壹樣飄來飄去。
消失在我的視線裏
當我面對食物時
尤其是面對美食的時候
這幅畫映入我的眼簾。
我的心又在顫抖。
小哥哥小姐姐在這個世界上有著瘋狂的欲望。
掙紮,漂泊,睡在風中。
找到自己的家
找壹個
沒有饑餓,沒有寒冷
不貪不腐。
財運均衡,和諧,興旺。
遠離痛苦和煩惱
遠離仇恨和爭鬥
友好、公平、寬容、和平。
郁郁蔥蔥的靈魂之家。
余斌的作品直接面對現實,大到全世界的人類,小到普通人。註重對當代人,尤其是底層人的生活和生存體驗的觀察和塑造。其作品構圖新穎,色彩、線條流暢,人物、場景和諧優美。
他的油畫《折翼之夢》試圖表達現代文明社會中窮鄉僻壤的孩子們的向往。他們渴望學習,向往美好,但貧窮落後給他們帶來了深深的傷害,夢想的翅膀被嚴酷的現實和生活的重負折斷。畫面中,冬天溫暖的陽光照在它們身上,背上的柴火比它們的身體大壹倍。身後的森林,腳下的山坡,沈甸甸的籃子,稚嫩的身軀,堅定的腳步,渴望的瞳孔,美麗的微笑,心中的夢想,構成了壹幅讓人深思時代和社會的畫卷。
他的圖畫詩《折斷翅膀的夢》寫道:
山裏的女孩
我壹來到這個世界
比男孩還低
被男尊女卑的枷鎖所束縛
夢想深埋在籃子裏。
沈重的籃子被壓上了
在羽翼未豐的時候
跟隨我們祖先的足跡
長途跋涉
汗水和淚水流進腳坑,滲入泥土。
理想的花
無聲的繁榮和衰落
夢想的翅膀
被籃筐打破
山裏的女人和籃子
就像城市女人和胸罩。
終生陪伴
他們從小就提著籃子。
打柴,收豬草,收莊稼。
忍受痛苦
房子竣工時壹對嶄新的籃子
把它放進洞房
籃子裏裝著紅色的雞蛋和原始的愛。
從那以後,這個女人背上背著壹個籃子。
穿著小米,兒童鐮刀,饑荒,金錢犧牲
在山裏彎女人的背
直到妳倒在地上
還有永遠無法實現的籃子和夢想
壹起回到大地和群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