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詩人屠格涅夫簡介

詩人屠格涅夫簡介

屠格涅夫是19世紀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詩人、劇作家,被譽為“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以下是我整理的詩人屠格涅夫簡介。歡迎閱讀!

角色的生活

1818 11.9屠格涅夫出生於俄羅斯奧廖爾省的壹個老式富裕家庭,父親是壹個騎兵團的團長。屠格涅夫的母親非常壞。她酒後殺死了屠格涅夫的哥哥,把他當成了甜點。

65438-0833進入莫斯科大學文學系。壹年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中文專業。畢業後,他去德國柏林大學學習哲學、歷史、希臘和拉丁語。屠格涅夫進入莫斯科大學學習壹年,然後轉到聖彼得堡大學學習古典文學、俄羅斯文學和哲學。

1838去柏林大學學習黑格爾哲學。屠格涅夫在歐洲看到了更現代的社會制度,被視為歐化的知識分子。他主張俄國應向西方學習,廢除包括農奴制在內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最早的大師李根(中文譯名)* * *發表了敘事詩《巴拉薩》,這標誌著他從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的過渡。屠格涅夫的長篇敘事詩《巴拉莎》受到別林斯基的好評,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之後,屠格涅夫逐漸轉向散文創作。第壹部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說《安德烈·科洛索夫》。隨後他發表了敘事詩《地主》和中篇小說《比圖·斯科夫》,這些作品都顯示了自然主義和尼古拉·果戈理的影響。他還寫了許多劇本,包括《晚餐》、《貴族的宴會》、《單身漢》等。,主要反映了貴族的生活和習俗。

19發表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中篇小說,如《多余人的日記》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

1847 -1852他在進步刊物《現代人》上發表了自己的成名作《獵人筆記》。這部作品的反農奴制傾向激怒了當局,他們逮捕並流放了屠格涅夫,因為他發表了壹篇紀念果戈理的文章,違反了審查條例。在他被拘留期間,他寫了著名的反奴隸制短篇小說《蔣木木》。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欣賞了壹個少年寫的小說《童年》。後來,通過他的欣賞和鼓勵,給了這個少年極大的信心,使他成為了壹個具有世界聲譽的藝術家和思想家:列夫·托爾斯泰。

1855年,屠格涅夫發表了名劇《村中壹月》,開始更加關註知識分子與貴族的沖突。1856年發表小說《羅亭》,塑造了壹個有革命激情但缺乏行動力的小貴族叛逆者形象。1859年,屠格涅夫出版了《貴族之家》。1860年發表小說《夏娃》,塑造了壹個革命者英國人薩羅的形象。多布羅柳波夫非常重視這部小說,發表了著名的評論《真正的那壹天何時到來?——屠格涅夫斷言“前夜總是離接下來的壹天不遠”,描述了革命的前夜。屠格涅夫不同意這壹論斷,希望涅克拉索夫不要發表這壹評論。涅克拉索夫不同意,導致屠格涅夫和《現代人》雜誌決裂。

1862年,屠格涅夫發表了《父與子》,書中主人公巴紮洛夫性格高傲,重視行動和科學實驗。它是作者虛構的新形象,卻遭到了民主黨人的攻擊。

20世紀60年代末,他在國外生活了很多年。他結識了許多著名的外國作家,如喬治·沙、福樓拜、都德、左拉和莫泊桑。他向西歐介紹了俄羅斯文學,尤其是普希金和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從65438年到0867年,他寫了小說《煙》。

20世紀70年代,屠格涅夫定居法國。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草原上的李爾王》、《普寧與巴布寧》、《春潮》等壹系列“懷舊中篇小說”。1877年,他出版了最後壹部小說《處女地》。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遠離祖國的屠格涅夫在彌留之際寫下了83首散文詩,抒發自己的晚年情懷。散文詩是對他壹生生活和藝術的總結,它融合了他壹生創作的特點:愛國主義、民主精神、悲觀主義、真誠善良;敏銳的,抒情的,哲學的,簡潔的。它既是他人格的寫照,也是他藝術的結晶;它既是他思想感情的履歷,也是他全部創作的輪廓。

1883年8月22日在巴黎去世。根據他的生前遺囑,他的遺體被運回俄羅斯,葬在彼得堡沃爾科夫公墓的別林斯基墓旁。

寫作風格

整體風格

屠格涅夫的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強烈的批判精神。他的創作始於詩歌,終於散文詩,在詩歌、戲劇、小說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他的六部小說可圈可點。他的作品忠實於現實主義原則,善於把握時代脈搏,敏銳地發現新的重大社會現象,主要關註貴族知識分子和平民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命運,並以善於刻畫女性形象而聞名。他的作品主題鮮明,結構嚴謹,語言優美,尤其擅長描繪自然景物的瞬息萬變,並賦予其詩意和哲理。在人物心理描寫方面也有突出成就。他創作的壹個最根本的傾向,不是追隨某種社會思潮,而是描繪和構建俄羅斯民族獨特的人文習俗、倫理觀念和鮮明的民族性格。這對俄羅斯文學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屠格涅夫幾乎所有的短篇小說都可以看作是詩歌和散文的結合,是典型的俄羅斯詩歌和俄羅斯散文結合的新形式。換句話說,它是典型的俄羅斯浪漫主義和典型的俄羅斯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新形式。

屠格涅夫的心理的、抒情的、詩意的短篇小說,總的來說是詩歌全面滲透散文的壹種新文體;但具體來說,也就是說,從它的各種內部變體來看,它是壹種非常自由的文學形式。屠格涅夫對這種風格采取了非常靈活的態度,他根據主題和人物的不同,有選擇地調整詩歌介入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對於愛情主題,大多會加強情感和心理的渲染;對於奇人趣事,大多會著眼於構思巧妙;對於神秘的內容,大多會強化當下的氛圍;對於《俄羅斯哈姆雷特》,我們絕不會放過他們的心路歷程,對於天真無邪的少男少女,我們會大力表達他們對愛的感受。因此,在詩歌服裝向散文整體滲透的大趨勢下,屠格涅夫短篇小說的風格獲得了多種形式。

屠格涅夫善於選擇生活中的壹個場景,吸收場景中的人和事,或者選擇情境的某壹面,聚焦故事中壹個動人的環節,只表達感情,把感情表現到場景中,場景之間相互滲透。

與自由靈活的短篇小說相比,屠格涅夫的小說要穩重得多。詩歌的因素雖然減弱了,但從未消失。它總是從時間上的敘事空隙中“破土而出”,從而全方位強化敘事效果。與此同時,戲劇的因素似乎在逐年增加,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賦予了屠格涅夫的小說風格化的特征,如大致相同的整體結構,活動空間小,時間跨度短,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占據中心地位,不可或缺的插曲或補充敘述,瞬間的陪襯激動人心的時刻,戲劇性的惡化,其次是高潮和獨特的結局,再加上穿插其中的適度和恰當。以上是屠格涅夫小說的基本結構,或者可以說是壹個比較穩定的、運用得比較巧妙的程序。因此,屠格涅夫的小說呈現出與詩歌、戲劇等其他文體“融合”的傾向,這是詩人、劇作家、小說家屠格涅夫的獨特之處。

愛情描寫

屠格涅夫是19世紀傑出的俄羅斯現實主義作家。他作品中壹些著名的男女主人公已經成為俄羅斯文學中不朽的藝術形象,愛情描寫在屠格涅夫小說的情節中占有重要地位。屠格涅夫小說中描寫的愛情純潔含蓄,散發著芬芳的詩意,卻無壹例外地導致了悲劇結局。

在文學史上,屠格涅夫是第壹個將社會理想引入愛情的人。翻開屠格涅夫的六部小說,可以發現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經歷了種種艱難和掙紮,最後還是沒有成婚。屠格涅夫曾多次說過:“我主要是壹個現實主義者;我最感興趣的是人們面部的生動逼真。準確有力地表達生活的真實,是作者最高的快樂,即使不符合他個人的愛好。“這告訴我們,作家對現實生活的忠誠戰勝了他對女性的偏愛。他寫的愛情故事以悲劇收場,這是19年四七十年代的俄羅斯社會現實決定的。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

屠格涅夫很勇敢,詳細地展現了主人公愛情的萌芽、產生和發展,但對男女之間愛情的外在細節描寫卻很簡潔,更不用說惡意的窺視了。所以屠格涅夫作品中的愛與恨,無論是愛情的萌發,還是愛情的交換,都顯得特別莊嚴、理性、深刻、富有詩意。

他的作品含蓄而富有詩意。當然,屠格涅夫在愛情描寫中並沒有絕對回避身體動作的細節描寫,而是寫了壹些有分寸的東西。這種描寫不會比壹些歐美文學作品中的性描寫少詩意。

人道主義

屠格涅夫對人類有著深厚的愛,這種愛不僅表現在他對善良、勇敢、堅韌等具有高尚美德的人的贊美和歌頌上,還表現在他對人類苦難的深切同情上。他總是盡力幫助那些受苦的人,他對造成這種苦難的人的仇恨和譴責。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屠格涅夫從人道主義出發,無情地揭露和深刻地批判了不人道的社會制度。他的作品都體現了這種不妥協的精神,說明他已經和自己出身的貴族階層徹底決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