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關於詠柳教學的思考

關於詠柳教學的思考

《詠柳》是唐代詩人何的壹首詩,描寫了春天柳樹發芽,柳樹翠綠的生機勃勃的景象。以下是我對詠柳教學的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關於唱柳教學的思考1《唱柳》是唐代詩人何的壹首詩,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柳樹後,突然有感而發。那時候是初春,柳樹吐出的嫩芽顯示著春天的生機。

在講課之前,我讓學生畫壹棵自己眼中的柳樹,並寫壹兩句贊美柳樹的話,讓學生從顏色方面提前感知用碧玉裝飾的柳樹,從形狀方面感知什麽是百萬綠綢掛毯。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古詩的內容。

在輔導過程中,學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當他們雙手舉起作品的時候,我站在講臺上忍不住哭了:“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於壹片楊柳林。”然後,我命令三個孩子分別展示他們的作品。他們的描述讓我和在場的老師大吃壹驚。看來準備工作做得不錯。教學時,我用敘事的方法貫穿全詩,從壹千年前的某壹天開始,引出那個地方和人,為什麽會出現“劉永”這首詩。

整堂課,過程很順利,從對“永”的認識,到對柳的認識,由遠及近,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從觀察到想象,在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呈現。缺點是老師展示多,學生發揮少,不是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壹次經歷,壹次收獲,在磨煉中總結經驗,在教育的道路上,與學生攜手。

關於《唱柳2》教學的思考上周,我和孩子壹起學習了這本書的第壹首古詩《唱柳》。通過自己的講課和年級組聽課,對古詩詞的解讀有了壹些新的思考,我會記錄下來,在以後的教學中重點提高。

《劉永》這首詩是唐代詩人何所作,為世人所傳頌。詩中比喻生動,虛實結合,通過寫柳樹來贊美春天,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背誦對孩子來說不是問題,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就已經會背了。到了中學階段,學習古詩詞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會背誦,還要會自己談詩,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真情實感,感受詩中使用的壹些寫作手法。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我把表達詩意、感受自然之美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很難解釋全詩第壹句的意思。在“碧玉像樹壹樣高”這句話裏,註釋裏有“化妝”的意思,課件裏也解釋了“碧玉”和“壹棵樹”的意思。七個單詞已經解釋了五個,剩下的需要孩子自己組織語言說出整句話的意思。在我的預設裏,孩子們應該會把單詞連成句子,大概是表達詩歌,但是那天孩子們表達的不好,大家都被這些音符限制住了。

孩子們有這樣的解釋:“綠玉扮樹”“高柳扮碧玉”。我能感覺到大家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但是說出來就有點別扭了。教研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只是處理問題的時候不太壹樣。當時我直接說了正確的詩詞,告訴孩子解釋的時候順序可以顛倒,符合我們現在的說話習慣,而李燕老師不壹樣。

她問學生:“這句話是什麽?”

學生答道:“柳葉裝扮成柳樹。”

“什麽樣的柳葉,什麽樣的柳?”

“碧玉般的柳葉,高大的柳樹。”

“看圖,高高的柳樹上掛滿了柳葉,像不像碧玉?”學生們點點頭。

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孩子的思路清晰起來,再結合畫面,讓孩子真切感受到詩中的意境,自然理解詩中所表達的意思。相比之下,我自己的方式側重於講,而不是引導,沒有給學生更多的參與和體驗。我相信學生的掌握程度會有所不同。後來集體備課的時候,我們也討論過班裏發生的事情。三年級的學生很難直接表達他們的詩歌。最好是通過看圖想象,把抽象變得生動,並結合圖片表達自己的理解。不必扣音符,不必把優美的詩韻局限於理性的闡釋。這個要求只有在高年級才能達到。對於初三的孩子,慢慢滲透引導就夠了。

通過聽課,我深刻認識到自己平時聽課太心急,情況介紹環節沒有真正到位。特別是在古詩詞教學中,我要充分烘托情境,讓學生沈浸在古詩詞的韻律美中,真正感受到語言美、詩意美、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