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感情寄托在海洋的意象上。詩中的海洋有三層內涵:第壹層是記憶中的海洋,即詩人的故鄉。有像牛奶壹樣養育了詩人的海水,有像搖籃曲壹樣的海浪聲,還有海浪發出的白光。二是現實中的海洋。“海浪來回沖,我遠遠就看到了對岸的白光。”詩人在海邊對著大海嘆息,在大海對面想家。第三種是詩人心目中的海洋,由第壹種海洋轉化而來,看不見,摸不著,只能感覺到“蕩漾在我胸前”。壹首詩中能容納三個海洋的意象,可見這首詩容量之大,不愧為壹首關於海洋的詩。
這三個海洋就像三顆珍珠,但它們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相互排斥的。將他們聯系在壹起的,是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感情編織成的金線。別林斯基說:“在詩歌中,想象是壹種重要的活動力量,創作過程只能通過想象來完成。”這是因為想象力不受奇思妙想的支配,而是壹種“徘徊於神與物之間”。必須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有起點,有落點,有起伏的邏輯關系。詩中的第二個海洋,即現實中的海洋,是詩人發展聯想的物質基礎。詩人看到海浪“奔騰而退”,不禁想家。腦海中出現了故鄉,第壹片海洋的意象,充分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因為這種向往的強烈和執著,神似中的故鄉自然就刻在了詩人的心裏,第二大洋變成了第三大洋。對故鄉的向往,從暫時的記憶變成了永久的記憶。詩歌在這裏,詩人的鄉愁得到了進壹步的體現,達到了刻骨銘心的地步。詩人的想象,起於海,止於海,密不可分,融為壹體,形成了壹個海的世界。詩人對家鄉的深情,他的愛,他的向往,他的回憶,都化作了大海的浩瀚,深邃,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