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如何寫林黛玉詩歌鑒賞論文?

如何寫林黛玉詩歌鑒賞論文?

論林黛玉的詩歌才華:黛玉的靈性不僅是壹般意義上的多才多藝,而且是自然賦予、後天培養的,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看看她和香菱談詩的時候,她的見解有多準。她告訴香菱:初學者見淺不能愛。那樣的話,“壹旦進入模式,就再也學不會了。”於是,她介紹香菱:“如果妳真的想寫,我這裏有王默書全集。妳應該讀壹百個他的五言律,仔細琢磨,然後讀壹兩百個老杜的七言律,然後讀壹兩百個李青蓮的七言絕句。這三個人先在妳肚子裏打好了基礎,再去讀陶淵明、、謝、謝。.....不需要壹年的努力,所以我不擔心成為壹個詩人。”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林黛玉的這些詩化觀點不正是表現了她對前人的學習和繼承嗎?“莊生蝶”和“淩濤夢”的因素潛移默化地溶解在她的血液裏,讓從小就被啟蒙的林黛玉獲得了壹個非常合適的文化土壤。

論詩,黛玉首推王維。王在盛唐保持了田園派的大師地位。他的山水田園詩在繼承和發展陶淵明、謝靈運確立的山水田園詩的精神旨趣和審美方式的基礎上,以自己的特長將詩畫結合,達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蘇軾有“詩如神韻,詩中有畫;觀畫,畫中有詩(《藍田煙雨圖》)。王維在創作後期集中精力寫了大量的名詩。這類詩往往精於五言,尤其是五律,代表了王維詩歌最重要的特點和成就。他的大部分田園詩集中表現了田園風光最美好、最普遍的特征,用最純粹的色彩、清晰的構圖、清晰的層次,譜寫出清麗、清新、淡雅的畫面,寄托了他超越世俗、回歸自然的人生理想。這種興趣在黛玉代寶玉所作的《望杏簾》中有明顯的反映:

杏簾引客飲,望得見壹座別墅。

靈璧鵝水,桑榆燕子梁。

壹春青青,十裏稻花香。

盛世,不用耕織。

第壹副對聯動了“請問酒樓在哪裏,牧童指杏花村”的意境,但也不拘泥於舊格局,另辟蹊徑。平行對聯、頸聯,既有山水,又有家庭氣息;既有從大處看的宏大開闊的場景,也有在小處見靈的小場景。所有的場景混合在壹起,五顏六色,簡直就是壹幅美麗的畫面。從《十裏稻香》中不難聯想到辛棄疾的《稻香中豐收》,尾聯也只是結果。如果說這首詩清新自然,與陶淵明頗有幾分神似,那麽詩中的氣象在唐代十分繁盛,更接近王維。

以王維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不僅繼承了謝濤詩歌的精神旨趣和審美方式,而且在藝術表現上始終崇尚謝濤。壹般來說,田園詩主要是崇陶,山水詩主要是大謝和小謝相結合。陶淵明的田園詩以寫意為主,詩中的景物大多有寓意,帶有詩人強烈的主觀色彩,甚至不是眼前的真實景物。謝靈運往往刻板寫實,客觀寫景。[2]從這個意義上說,黛玉訪元時寫的兩首詩和後來寫的三首菊詩,都受到陶詩的極大影響。

陶淵明詩歌的風格是質樸自然,恬靜莊重,充滿意境,很少使用奇特的誇張,華麗的辭藻,豐富的色彩。壹切自然平淡,使陶淵明的詩呈現出壹種清遠的意境,平淡中有雋永的韻味。我們不妨分析壹下黛玉在元妃歸鄉時寫的《仙仙源碑》這首詩,就是要作詩,不容易施展才華,但題目深在她的肚子裏,所以前四句寫得很好:“名園何處建,仙境不應紅塵。借秀美山川添新風景。”從文體上講,它是精煉的、自然的、新穎的,這是陶詩的精髓。後面的“香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興邀寵,宮車往來頻繁。“單看的話,和之前相比沒什麽新意,大概是受體制限制吧。第三十八首《林小祥捕菊詩》中的《詠菊》、《問菊》、《夢菊》以其真摯深厚的感情和嫻熟靈活的技巧壹舉奪得壹等獎。三首中第壹首提到陶淵明:“陶章後,長風言今”(《詠菊》),“呢喃負手扣東籬”(《問菊》),“得道成仙,非是賞莊之蝶,乃回首往事尋陶”(《菊花夢》)。當然,其他人的詩也有涉及。但從居到陶淵明,只有黛玉才體會到他的崇高風範:“孤傲天下”是秋菊和陶淵明的人格特質;還有壹個千古傳唱的德節!

在戴宇的詩學理論中,除了王墨的五言律外,她還向香菱推薦了杜子美的七言律和李青蓮的七言絕句,並在此基礎上引用了謝靈運、庾信、鮑照等人的詩。這是因為杜甫、李白、王維等。都繼承了前人的創作方法甚至風格,這壹點在杜甫的詩歌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新唐書·杜甫傳》說:“要富,要渾,要無量,要多,古今皆然。”杜甫的詩博大精深,氣勢磅礴。雖然是學古人,但還是杜甫的臉和精神,沒有似曾相識的嫌疑。

杜甫在律詩方面的成就堪稱唐代之最,歷來為詩人所公認。杜甫仔細研究性情,達到了煞費苦心的程度。無論五律還是七律,都以精準嚴謹的節奏營造了壹種渾然壹體的審美境界。杜甫的格律詩典雅瑰麗。既和諧又深刻。特別是在句子結構和句法的變化上,在旋律的艱難轉折上,是過去的律詩無法比擬的。此外,杜魯對典故的運用,開了唐代律詩的先河。杜甫做事得心應手。比如《張隱居記》中的“姬譚胡發,春草鹿唷唷。杜酒偏勸,無欲無求。”引自《詩經》的《馮偉說人》,以江東烏鱧為黃魚的故事,也引自余渺鹿鳴,引自曹操樂府的壹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引自謝靈運的壹句“得其所願”,都不留痕跡。杜甫的造境與立意來源於古代,可以化古為用,可以隨心所欲進出,壹波三折。因為杜甫虛心向前輩學習,他的詩歌取長補短,進而鍛造出自己獨特的汪涵恣意沈郁的風格,最終成為壹代“詩人”。

所以黛玉讓香菱學學杜甫的詩,“讀壹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令”,意思是私塾師。她既然有這種看法,肯定是壹步壹步學來的。當我們仔細研究戴宇的詩歌時,我們不難發現她的格律詩在對仗和格律方面極其工整。比如:“偷個梨核三分白,借個梅花魂。”(《白海棠頌》)“終有壹朵雲,寫於霜中,口對月香。”(《詠菊》)“去仙,非慕莊而生蝶,乃回首往事而尋陶孟玲。”(《菊花夢》)“螯嫩玉既飽滿,殼凸紅脂香。”(蟹頌)等等。在黛玉的詩中,也有不少典故:“項容金谷酒,花魅玉堂人。”《神仙仙源》壹句中的“金谷酒”是晉代石崇在家金谷園設宴待客的典型,說“不成功,罰三鬥”。“我只在花鋤上流淚,我看見上面的樹枝上有血漬。”(《葬花》)這句話用了兩個典故:壹是費翔哭順,血淚染竹枝成斑;二、蜀帝將布谷鳥化為魂魄,血沾花,花為杜鵑花。“色線上珠難收,湘江舊跡已模糊。”(《蒂帕三大名作》)還用了姚二女兒的佳能,和的湘江,哭著避著。“去遊仙,不是賞莊生蝶,是回首往事尋陶孟玲。”(菊花夢)引自《莊子·萬物之論》中莊周的《夢蝶》。典故的巧妙運用,既體現了黛玉的淵博學識和敏慧的詩歌才華,又使我們得以壹窺她“獨善其身,傲視天下”的精神世界和“以質自潔”的高尚情操。

黛玉的詩往往是“大筆壹揮”(第三十七回),遣詞造句宛如文字,卻有壹種自然質樸的韻味。這種境界多是從李白那裏學來的。

李白以絕句統治了詩歌的歷史。他的絕句含蓄自然,仿佛脫口而出,卻魅力無窮。《敬亭山獨坐》、《秋蒲之歌》、《靜夜思》、《樓老亭》等五大奇觀中。,都是具有清晰生動魅力的傑作。李白絕句的最高成就是推七絕句。他的七大奇跡不僅自然含蓄,而且崇高有名。試曰:“問余何以居藍山,笑而不答其心。桃花流水都沒了,尤其是天地。”(《山中問答》)“兩個人在山中飲花,壹杯接壹杯。我醉得想睡覺,打算抱明朝的琴。”由此可見,李白的七句詩都是在壹個頓悟的瞬間寫成的,不經意的刻畫,沒有經過艱苦的錘煉,卻是自然的,卻又飽含著無限的感情。宋代詩人王安石曾提出“自然”來評價施立:

詩人得到他們想要的。“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這也是李白賺來的。“或看翠蘭,藍海不捕鯨。”這老杜也賺了。“硬字於空,妥妥用力”,這壹點韓愈也得到了。(五引自上壹集《苕溪漁隱從化》)

這段話很有名,尤其是李白的這些話影響很大。“天然雕”不是靠文字達到的,而是基於其長期寫詩的能力。“雕飾”是指不雕飾,或去除斧鑿痕跡。話似乎是脫口而出,句子似乎是偶然而來。事實上,這往往需要深思熟慮。

黛玉的“提婆三絕”和“烏梅吟”在李的詩中頗為自然。就其技巧而言,《提婆三絕》在《紅樓夢》的詩詞中並不是最好的,但妳要知道,這首詩不是“作”出來的,而是“哭”出來的,它的價值在於感情的真實!全詩以“淚”貫穿,黛玉壹生都會為寶玉而淚死。現在,我們來看第壹個:“眼空淚空,妳卻在丟棄誰?”這句話真的沒錯。“誰”字直接將她的深情指向寶玉,感情極其豪放。與此同時,“誰”這個詞也包含了無盡的疑問。這首詩描寫了戴宇此時喜憂參半的心情,為她的愛情增添了壹絲傷感。五首美歌中吟誦的五個女子,除了傳說中的洪福,都是悲劇人物。黛玉選擇它們作為她的詩的主題,以表達她壹貫的悲傷。黛玉感嘆“壹代美人”之美,猶如壹江春水向東流,其命運遠在白頭的“東村姑娘”之上。《虞姬》詩中,輕賤求榮,甘於受辱的黥布和彭越,覺得於美人不如楚帳中的“飲劍”,是將自己的心願托付給她“潔身自好,勝於陷溝”。她諷刺了漢元帝的退位和對畫家的順從,表現了她拒絕任人擺布的獨立性格。她後悔綠珠在她危難之時為她付出了石崇的死,這說明她的愛情是側重於情感感受和精神理解的。她欽佩洪福的足智多謀和沖破權力與倫理“羈絆”的勇氣,凸顯了她大膽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叛逆思想。“壹代傾城追浪,武功空憶兒家。”(《Xi·史》)“美人出漢宮奇,美人不吉利。”(《費明》)“長談自我獨特,美有巨眼知出路。”(《紅拂》)等。,所有的字都是自然的,沒有華麗的詞藻修飾,很好讀。這種不起眼的功夫也凸顯了黛玉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使她當之無愧成為大觀園第壹才女!

黛玉為什麽有如此深厚的教養?這是由於她個人的命運,以及她自身的知識和才華等綜合因素,從而成全了她獨特的詩人氣質。

她出身世襲侯爵,學術背景很差。她從小就能讀書寫字。六歲時,她已經讀完了四書,這為她以後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但由於她纖弱的體質和母親的早逝,童年生活籠罩著壹層揮之不去的憂郁。當她獨自壹人來到郭蓉公館“解除父親內憂外患”時,她表現出了“步步小心,時刻小心生怕被別人嘲笑”的孤女的強烈自尊心。不久,她的父親又去世了。當她辦完喪事,再次踏上郭蓉府時,她已成了壹個真正無家可歸的窮親戚,來到賈府避難。這壹系列的遭遇,以及整個環境的勾心鬥角,讓她本已敏感的心又多了幾分惆悵:大觀園裏的喧囂,別人家的歡聲笑語,甚至大自然中的落花,秋風秋雨等等。,能觸動她心裏那根悲傷的弦,在日常的詩詞裏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民族文化的精神傳統,尤其是中國優秀的古典詩詞,讓林黛玉更美。黛玉既學了前人的詩,又學了他們在藻中的味道。這使得她的言行,多愁善感,並散發出壹種“美麗香草”的魅力和令人耳目壹新的風格。那壹帶有個粉墻,被幾千根竹竿遮著。.....“瀟湘館有壹種超凡脫俗的美,似乎包含了幾分黛玉的氣質。尤其是她最喜歡的“那幾枝竹”和“只是水竹,清麗內斂”,象征著她的高尚品格,也是她的人生理想和興趣所在。住在竹林旁給黛玉增添了幾分魅力。

這個有著詩人氣質的女孩,用詩人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山水、花草、花鳥、蟲魚,用詩人的心去體味人情的溫暖和世界的冷酷。她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己的生活。從她的詩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壹種憂傷的美,壹種脆弱的美,壹種絕望的美,壹種最終的美。這也讓她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學識和魅力。難怪脂硯齋這樣評價她:“它以蘭為心,以玉為骨,以蓮為舌,以冰為神。真是打不過世界的裙子。”

總之,通過對林黛玉詩歌的初步探索,我們可以知道她善於在《民惠》中抒發感情,抒發抱負。而且,我們還發現,黛玉的詩,韻味深長,清新悠遠;師生美的規章制度;吳青蓮的“自然”是樸實無華的,難怪她的詩遠高於同齡人。同時,她的教育也造就了她“詩性靈魂”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