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希望日本和平:京華時報的合唱

希望日本和平:京華時報的合唱

首先,佛教和神道教

初唐時期中國盛行三論宗、法香宗、華嚴宗、法家宗等佛教宗派,所以在日本奈良也很流行。平安時期相當於中唐和晚唐時期,天臺宗和密宗在中國流行,所以天臺宗和密宗在日本也流行,日本和唐朝壹樣,產生了所謂的山居佛教,就是把寺廟建在密林深處靜修。平安後期用的是《無量壽經》這本書。凈土宗流行於日本,以《阿彌陀佛經》和個人來世願望為主要內容,其倡導者有空野、源信、善忍、孔原等。處於社會底層的農民,正飽受生活之苦,於是把希望寄托在來世,以求獲得精神上的慰藉。純女性教派迎合了勞動群眾的情緒,所以發展很快。同時凈土宗沒有華而不實的儀式和祭祀,聲稱念佛就能成佛,所以

日本佛教雖然是從中國移植過來的,但傳入日本後逐漸日本化。日本佛教的民族主義很強,也是最明確的。空海的目的是護國,“為國誦禱,為國說般若”;“國無謗法之聲,家有褒領。七難之後難退,國界有人守”;他們提倡“精忠報國,孝在家中”。空海回國後,他的壹切活動都是為了國家。他把東四(在京都)改成了教王護國的廟,還把高雄廟改成了護國的廟。這種強烈的護國思想是日本佛教的特點之壹。

從奈良時代開始,佛教興盛,日本固有的神道不得不退居壹隅,完全處於佛教之下。但到了平安後期,向中國學習的高潮已經過去,日本進入了“國風時代”。隨著經濟中心從中央政府轉移到地方政府,宗族勢力崛起,日本固有文化開始復興。於是神道復活了。

桂寶六年(公元775年),朝廷命各國國務部修復祀殿。公元17年(公元798年)還下令地方物產以錢幣、帛等形式向地方神社繳納(之前經費必須在京都收取),並下令禁止行雲。兩國建國前,國有神祗以神社中的女性為安,祭祀時禁止舉行宴會和表演歌舞。同時,他們也改變了對神犯罪的命令。

平安初期,官方幣社737個,全國幣社2395個,分兩個層次。那些直接從中央神那裏得到資金的被稱為官方幣社,那些從國家部門得到資金的被稱為國家幣社。當時著名的神社有河茂神社(京都)、春日神社(奈良)、大元野神社(京都)和巖清水的八幡宮(京都)。桓武天皇皇後高野給了藤原的祖先今木壹個正直的祖先。何澄三年(公元836年),佛教高僧被放入神社,佛教經典豐富了神道教的理論。田萍聖保統治時期,在常陸鹿島神宮修建了神宮。到9世紀初,錢月的七壁神宮、史燚的大神神社、上野的二巴倫山神宮、若田神宮神宮都相繼建成。

二,假名與文學

在假名發明之前,日本只有語言,沒有文字。自漢字傳入後,日本壹直用漢字處理國事,並通過漢字介紹中國文化。由於日本文化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有壹種能表達自己語言的文字,而假名就是日本隨著歷史演變而產生的自己的文字。

所謂假名,就是通過省略或勾畫漢字的壹部分而創造出來的表音文字。正楷的部首叫片假名,漢字的部首叫虎假名。當初日本人把漢字真名稱為實詞的意思,把真名省略或略化的縮略詞稱為假名,舍棄了漢字的意思,只取其音。最開始,片假名是用於佛經的註音。後來發展成片假名和漢字的混合形式。平假名在平安時期非常流行,尤其是在女性非常喜歡使用平假名的皇宮,而男性和政府仍然使用漢字。日語假名不是某個人發明的,而是日本人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當然有它的借鑒和背景。據說日文筆名表“五音圖”是基於印度人對梵文元音的研究和中國船只的音韻。

平安後期,日本出現了完全用假名寫的詩,但政府文件和學術著作都是用假名混寫在漢字中間的。這種混合書寫方法壹直使用到19世紀。現在假名已經規範了,外來詞和公文壹般用片假名,其他用平假名。

平安前期,中國文學還很流行,合唱衰落,在日本文學史上被稱為“國風黑暗時代”。但此時,日本文學開始逐漸擺脫中國文學的影響。平安後期,由於古代國家經濟崩潰和莊園制的出現,日本文化完全擺脫了中國文化的束縛,隨著假名的出現,日本文學開始出現。

隗帝(898-929年在位)不同於平安前期的歷代皇帝,他很少教授和編纂中國詩歌總集,並下令大力編纂和收集歌曲。顏夕五年(905),紀冠之(945)編《古今和歌集》二十卷,後又編《後世詩歌集》。文獻上是列不出來的。但到了宋六仙的時候(公元858-888年),出現了宋六仙(藤原葉平,小野駒,黑主的大伴,書生之家雍容,和尚遍地),和聲開始與漢詩抗衡。藤原龍夫(公元804-872年)是和服的保護者。

散文方面,原業出現了伊勢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25),之後出現了珠曲的故事(作者不詳,大和的故事(愛情小說集,170)和紫金寶的故事。10世紀藤原道剛的母親寫的蜻蜓日記,以她的婚姻為主要內容;女詩人寫的春部日記和平安末的春部;165438+20世紀村崎誌部夫人寫的紫部日記;165438+

11世紀藤原全盛時期,文學上出現了壹位侍奉宮廷的女作家寫的小說,代表作是《源氏物語》。這本書是村崎誌部(978-1014)寫的,寫於11世紀。

1165438結尾出現了兩部歷史題材的貴族小說,《榮耀的故事》和《大鏡子》。作品通過對以道士藤原為首的攝影師家族歷史的描寫,揭示了沒落貴族的鄉愁。與此同時,描述武士、名師、勞動人民生活的《今昔物語》問世。這是壹個關於中國、印度和日本的故事。

第三,建築和雕塑

平安早期的建築所剩無幾,只有金殿和穆若聖寺(奈良)的五層塔。這座寺廟不同於平安的其他佛寺,以周圍的自然為背景,根據地形進行布局。建築極其簡單,但壹開始就表現出了日本建築簡潔美觀的特點。平安後期,日本建築有了很大的發展,具有明顯的日本特色。

在寺廟方面,寬仁三年(公元1019),藤原總督建造了平安時代最大的建築“和氏璧”,完全確立了日式風格。京都的鳳凰廳也是平安時代極其重要的建築。它原本是萊通藤原的別墅,並在公元1052年改為寺廟。鳳凰殿是Byodoin寺的阿彌陀佛殿。以柱上雕刻的鳳凰命名,Hojoji和鳳凰廳都是日本想象中的天堂的實現,體現了凈土宗的美學思想。陸奧(中國東北)的藤原在平原(巖手縣西盤井縣)修建的中山寺、茂月寺、觀子院、無量光院等,都是園林建築,如廟前開的壹個池塘、池塘中的壹個島、島上的幾座橋。

在住房方面,平安時期已經完成了臥室式建築。所謂臥房式建築,是日式貴族高層建築,壹般由水池、臥房、對門、遊廊、中軒、中門、漁堂、雜屋組成。按照中國的傳統技法,早期的臥室式布局是左右對稱的,而晚期的臥室式不受中國的影響,是左右不對稱的。當時無論宮殿、衙門、墓葬,都是臥室式的。

就宮殿而言,平安初期有內廷、豐樂院、內裏(皇宮)和別墅——新森寧、冷泉院、朱雀院等。平安後期,有藤原的東條氏廳,皇帝的荷爾廳,白河天皇的鳥羽廳,但這些建築已經不存在了。

平安前期的雕塑也受到唐朝的影響,後期出現了所謂的“和諧雕塑”,即日式風格的雕塑。平安初期的代表作品有奈良北寺的十壹尊觀音像、京都金國寺的如意輪觀音像和大郊觀音寺的如意輪觀音像。高衙內金剛峰寺的放生和憲法雕像是典型的白檀雕塑,但被認為是空海從中國帶來的。滋賀縣香源寺十壹尊觀音像,有強烈的外來元素。平安初期,由於神佛合壹思想的流行,以佛像的方式雕刻神靈,所以雕刻成佛的模樣,如護國寺楚英殿(京都內)的八旗像和女神像,松尾神社(京都內)的兩男兩女像。

平安後期開始出現日式雕塑,但真正完成日式雕塑的是丁超(公元1057年)。他成功地代表了當時貴族的理想佛像,如鳳凰殿的阿彌陀佛佛像。丁超風格的特點是佛像的眼睛都向下看。丁超死後,他的兒子長大了(公元1065438+公元00年),日式雕塑進壹步發揚光大,元氏(公元1134年)及其兒子龍元和相繼出現。由於貴族大量造像,出現了許多佛寺(雕刻作坊),每個佛寺都有自己的佛師(佛像雕刻師)。佛教大師的社會地位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產生了很多有個性的作品。

第四,繪畫和音樂

平安前期(公元794-894年),日本繪畫也受到唐朝和五代的影響。平安後期(公元894-1192年)產生了“大和畫”或“日本畫”來描述日本的風俗和人物。大和畫是純日本繪畫題材的畫。相比之下,它是以唐代繪畫為基礎的。

大和繪畫產生於顏夕,在歷年(901-956),到11世紀中期,大和繪畫完全確立,也有宮廷畫師。吳菲司經常是村上天皇的宮廷畫師。居士光貴也是活躍於公元10至11世紀的宮廷畫家。大同(公元806-809年)建立了宮廷畫院“畫院”,由中央部畫院和內務府工匠合並而成。最典型的大和畫是描寫故事(世俗故事)的畫卷,其中最典型的是大和畫。

畫卷中的《新桂山起源圖》也很有名,描寫了領主、名爵、勞動人民的生活生產場景,反映了武士階級興起、人民力量壯大、貴族衰落的特點。

用大畫詞也是壹幅優秀的大和畫,表現了應天門放火燒大(伴好人)的政治陰謀。京都虎燈院鳳凰堂的阿彌陀佛迎賓圖是壹幅由唐風轉為日風的佛畫,以日本風景為背景。平安後期的佛畫特點是吸引日本人,菩薩的臉特別好看,比如教王護國寺(京都內)的十二神。

日本將來自朝鮮、渤海、唐朝、印度的外來音樂統稱為“雅樂”,其管理機構稱為“雅樂差”。雅樂傳入日本後,受到日本上層社會的歡迎,用於寺院的儀式和貴族的宴會。壹開始,雅樂和日本固有音樂是同時並存的。平安前期的日本流行采取了折中的形式,即日本儀式用日本固有音樂,外國儀式用雅樂。

嵯峨(公元809-822年在位)、(公元833-849年在位)、易(公元986-101年在位)。

三皇精通音樂,熱衷於日本流行音樂。有壹位皇帝親自規定了神樂和馬樂的樂譜,嵯峨和任明皇帝在統壹室樂和高麗樂的基礎上復興,改編了16種樂舞,還創造了幾種音樂形式:①神樂(用於祭祀中樞),②西遊記(東方民歌),②民歌(。強調了歌詞的表達)、⑧和昝(壹種由讀漢文經的語句演變而來的道教歌曲)。雍帝初期,有管弦樂演奏的“通巡”。這種音樂形式的出現,標誌著日本流行開始擺脫宗教的束縛,表達貴族的華麗生活,獨立音樂成為壹種娛樂。禦遊之後,出現了獨奏曲和田園曲,最後民樂逐漸取代了古樂。

動詞 (verb的縮寫)書法與茶道

所謂書法就是中國的書法,日本的書法是從中國傳過來的。奈良時代日本沒有發明假名,所以日本人寫行書和草書,模仿王羲之等人的筆法。平安初期,假名開始出現,雖然上流社會寫的是漢字,但多少有點日本化。

空海是日本書法的創始人,日本書法被稱為“學書法的和諧”。他師從唐代的韓學習書法,被稱為“五筆和尚”。所謂“五筆”,就是韓《贈筆說》中的五筆。因為空海學了這五筆,所以叫這個。據說他在唐朝的時候,憲宗讓他把王羲之書法中的漏字填在宮屏上。

平安後期,假名盛行,於是出現了小野馮道(公元890-966年)、藤原佐理(公元904-998年)、藤原杭城(公元972-1027年)等以假名為筆名的書法家,合稱“三跡”。小野馮道深受王羲之的影響,有“左集”之稱,藤原藤原結合了小野馮道和王羲之書法的長處,形成了壹種優雅而溫和的書法風格。《山治》完全擺脫了中國書法的風格,由古韻渾厚的唐風變為渾厚秀麗的日式。像這個時代的其他藝術壹樣,它代表了日本文化的獨立性。

茶道是日本特有的泡茶和喝茶的規矩,用來陶冶情操,學習禮儀。是日本特有的文化,被譽為“東方精神精華”。茶很早以前就從中國傳入日本,公元6世紀左右日本就有了茶,但最初只是作為藥物,僅限於壹些貴族和僧侶。茶葉傳入日本有兩條途徑,壹條是從中國大陸經朝鮮,另壹條是從中國。

平安之初,弘仁皇帝於六年(公元815年)四月遊覽蔣蔣崇福寺,寺內絕大部分僧人以永中煎茶為供品。同年6月,在蔣蔣和丹波附近的銀內進行了試種。平安後期很流行喝茶。後來,這種風格逐漸衰落,直到宋代開始流行喝茶。這股風是榮熙(1141—1215)傳到日本的。榮熙從中國帶回來的茶籽被種植在朱倩(福岡縣)的北鎮山,然後被移植到山城基尼的崖壁山。榮熙還寫了《吃茶》

不及物動詞教育和學術研究

平安時期以前,日本只有官學,中央有大學,地方有國學。在唐朝讀書時,空海看到長安城內每壹個廣場都有壹所學校,每壹個縣都有壹所鄉校,教育機構完備。他很遺憾日本沒有私立學校。回國後於公元828年創辦綜藝學校,培養人才。稍早壹點,他建立了弘文學院(9世紀初),後來在公元821年建立了藤田。公元850年,橙子嘉彥創辦學園,公元881年,在前杭平創辦獎學院,私人講學之風興起。後來,壹些大學導師在私人山頭講學,如菅原的菅原伊藤(公元770-842年)、菅原善(公元812-880年)、菅原道真等。朝野人士很多。因此,它被稱為“龍門”,也被稱為“菅原軒下”。這種私塾俗稱“紅梅堂”。比如安成之野私塾專攻老莊學說,大藏美行私塾專攻儒家經典。平安後期,私塾終於取代官學,教育普及。官學和私學衰落後,知識就這樣壹家壹家傳下來,比如

平安時期市政府組織專人撰寫史書,先後編成《日本史》《日本史》《日本史》《文德皇帝實錄》《三代實錄》。這五部中國歷史著作,與奈良時代的日本史合稱為《六國史》。

除上述編年史外,還編纂了分類史。嵇年間,被救編《國史》,將《日書誌》至《文德錄》按事實類編為205卷,完成於8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