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屬於古揚州域。
春秋戰國時期,先屬楚,後屬吳,再屬越,再屬楚。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天下分為三十六郡,其余屬九江郡。
秦三十三年(214),設葉楠郡,大禹屬之。
西晉時屬葉楠縣。
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縣由南康縣劃歸廣東省東衡州始興縣。
陳傳太鑒十三年(581),始興縣劃歸安遠縣。
隋開帝十年(590年),安遠縣改為大余縣,隸屬於廣州總經理始興縣。這就是大余縣的開始。
隋開帝十六年(596年),始興縣廢,大禹縣由縣改大禹鎮,復入乾州南康縣。
唐神龍元年(705),大余縣改名,屬江南西部千島州。此後,大余縣的歷史保持不變,只是隸屬關系發生了變化。
宋春華元年(990),在大余縣設立南安軍,轄大余、南康、上猶三縣。贛南開始形成與南安、乾州(贛州)並列的兩個行政區。
元十四年(1277),南安軍改南安道總督府,元二十五年(1365),南安道改南安府,統治大禹,仍領三郡。
明朝十二年(1517),南京右都欽差大臣被任命為贛南總督,統率贛、湘、閩、粵八省壹州的勢力,分十路鎮壓了以謝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然後分析了上猶縣的崇義、上保、鹽湖,南康縣的隆平、尚德,大余縣的怡安。
清朝和明朝時期,大余縣隸屬南安府。
民國元年(1912),廢府置縣,大余縣直屬江西省。
8月1949、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8軍142師426團與贛南支隊、北江二支隊、贛南支隊於沖大隊嶺朗中隊、內梁叛軍壹起,解放了大余。8月26日,大余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江西省贛州辦事處。11年9月,大余縣委成立。
5月1957,1,大余縣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大余縣,隸屬甘南行署。
1999年7月,撤銷甘州區行政公署,設立地級甘州市,隸屬大余縣。
梅觀古驛道
嘉佑寺塔——此塔有唐代風格,為未成熟的宋塔。
牡丹亭公園
道源書院十二景
三江口森林
河東溫泉
贛南客家民俗村
雅山古靈巖寺——靈巖寺非常有名。靈巖寺與廣東南華寺壹脈相承,始建於南唐。
優洛口
東山魁星塔
東山正覺寺
大余縣的民風風俗在《舊縣誌》中有記載:“南安略似楚俗。“耕者有其火,民以魚米之食,民風淳樸,感情真摯,謂之‘雅之境界’。大禹是聖賢之鄉,淳樸祥和,勤商儉樸,衣食無憂。於風俗最美的地方:城市裏沒有乞丐,貧窮裏也沒有乞丐。
農民起義
紅色革命
客家文化
湯顯祖文化-牡丹亭文化
海外中國文化
嶺南文化
墮落的官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