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帶領部分弟子環遊世界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經、春秋。相傳孔子曾向老子求禮,弟子三千人,其中聖賢七十二人。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和他們的再弟子把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語錄、思想記錄下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擴展數據:
壹、孔子道德思想的成就:
孔子構建了壹個完整的“德與德”的思想體系:他在個體層面上倡導“仁與禮”的德性與美德。?[30]?德道思想體系以性善論(“壹陰壹陽謂之道,順之者亦善,成者亦人”)為基礎,以建立人極(“三極之道”)為目的,與人性、天道、地道會通,中庸適時成為壹套完整的方法論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學體現的是人性精神,孔子的禮學體現的是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文主義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適用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政府,而秩序和制度社會是建立文明人類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髓。
孔子晚年的最高理想叫做“大同”。在大同的世界裏,世界上的人彼此相愛,愛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僅僅是家人,還有父母和孩子。
孩子可以得到溫暖和關懷,孤獨的人和殘疾人可以依靠,男人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壹個滿意的家。沒有詐騙,沒有小偷,沒有路要接,晚上沒有門要關,大家坦誠相待,人才選拔,大道之行也是壹種公共服務。
二、專著:
1,文檔排列
孔子晚年致力於教育事業,編撰詩、書、禮、樂,為《易經》(又稱《易經十翼》,或《易傳》)作序,編纂《春秋》。後人統稱為六經。?
2.詩歌創作
相傳孔子曾寫過《上魯之歌》、《蜻蜓點水之歌》、《龜山操》、《盤操》、《蘭操》、《歸曹》、《得林之歌》等詩篇。這些詩大多收錄在樂府詩集裏,可信度不高。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