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學前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已經成為壹個非常嚴重和普遍的問題,在全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和蔓延,並且還在愈演愈烈。所謂“小學化”傾向,是指部分幼兒園為了滿足部分家長的錯誤需求,對孩子進行提前教育的不良傾向。在這種錯誤傾向的影響下,壹些幼兒園為了提高經濟效益,開設了學前班,甚至有的幼兒園在學前班使用小學教材,以滿足家長“讓孩子早讀書”的錯誤要求。這樣錯誤的方式,剝奪了孩子快樂的天性。以至於有專家不得不呼籲“把童年還給孩子!”所以壹定要克服“小學化”的傾向,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裏得到最好的發展。
二、為什麽是“小學”
1,應試教育的影響
由於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重智育輕德、體、美、勞教育的思想還很嚴重,導致從學期開始就過分強調教學質量。有的小學甚至舉行小學壹年級入學考試,題目難到很難考聲母、韻母、整個認音節的書寫識別和20以內的加減法。
2.父母的錯誤心理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科學發展觀的缺失。不能以兒童為本,不能在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培養兒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註重教育方法的統籌考慮,也不以兒童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家長的誤解是有深刻原因的。第壹,家長不了解幼兒教育的規則;二是家長急功近利嚴重;第三,家長和幼兒園溝通不夠。“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許多父母就在賽跑,試圖超越他們所學的壹切。
教育專家的壹項調查顯示,許多家長認為早期教育是為了讓孩子盡快學會閱讀、寫作和計算。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等同於閱讀、寫作、算術等學習,認為學習成績就是教育的效果。於是,孩子壹歲以內開始閱讀,三歲以內開始學外語。六歲以下的孩子85%以上參加各種培訓班,不到五歲就想盡辦法送上壹年級。家長的這種心態和行為,導致壹些幼兒園把閱讀、寫作、算術作為主要活動,通過教珠算、漢字、拼音等初級的東西來吸引孩子入園。為了迎合家長的意願或者進入小學考試,必須給孩子設置壹些寫字算題。有民辦幼兒園老師說,他們幼兒園讓孩子做100以內的加減法,能寫很多字,還說這些都是家長要求的。壹個四五歲的孩子,父母只是希望孩子多寫幾個字,多做幾道題。
3.辦園理念:部分幼兒園迫於招生壓力,迎合家長意願,同時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辦園理念嚴重落後,園內運動器材、玩具設施十分匱乏。班級規模過大,師資力量不足,場地不足,遊戲活動難以開展。
4.師資問題:部分農村幼師觀念落後,沿襲舊的幼教方式,墨守成規。同時,由於班級人數多,工作任務重,他們沒有精力也不願意動腦筋給孩子做新玩具,設計新遊戲,很少在寓教於樂上下功夫。壹些新入職的幼師,雖然想改革創新,但是缺乏經驗和能力。
第三,“小學化”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學化傾向”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是有害的。孩子正處於漫長的生理階段,身體和神經系統還比較薄弱。孩子長時間集中註意力,大腦容易疲勞,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傷,產生心理變化,比如表情呆滯。過早過多的規範性學習也會導致幼兒出現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癥狀。
其次,“小學化傾向”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害。過早地對幼兒實施初等教育,超出了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幼兒期的心理發展不健全,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如果這個時候強迫孩子像小學生壹樣學習,做大量的作業,孩子的智力水平會跟不上。如果妳學習太努力,孩子會厭煩,害怕學習,會扼殺學習的熱情。
再次,“小學化傾向”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事實上,幼兒時期的小學教育只是單壹的智力教育。因為這種做法只重視單壹智育或某項技能的發展,忽略了全面發展的要求。導致兒童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被削弱,其他發展要求被忽視,導致兒童身心發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學化傾向”對孩子以後的學習不利。因為有些學前班用的是小學壹年級的教材,教學內容與小學壹年級有重復。如果孩子在幼兒時期就已經學習了小學課本上的知識,那麽在剛進入小學壹年級的時候,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績。因為反復的教育,這些孩子養成了不思考、不思考、不記憶的壞習慣。進入二年級,他們壹下子適應不了新的學習內容,結果學習成績下降甚至跟不上學習。
四、我縣學前教育“小學化”現狀
在課堂觀察和教學競賽中發現,我縣幼兒園小學化教學傾向較為嚴重。
1.“小學化”教學方式嚴重:遊戲、角落活動、戶外活動明顯不足。大多數幼兒園的遊樂設施和玩具比較簡單,自制的教學玩具很少,戶外活動也很少。幼兒園的課桌椅都是按照小學的方式擺放,壹桌壹椅,總是要求幼兒端正坐姿甚至把手放在背後,導致幼兒園教學主要以集中授課為主,以教師為教學中心,忽視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孩子的學習方式主要有:老師講,孩子聽;老師念,孩子跟著念;老師問,孩子答;老師做,孩子看;老師的指示,孩子做。同時,以課堂為教學中心,忽視“教育在於兒童的日常生活”,剝奪兒童獨立、自由、自主的活動權利。舉個例子,壹個老師用教讀的方法教“紅黃藍綠”四種顏色,也就是每種顏色讀十遍以上,發現孩子分不清,然後帶領孩子每個單詞讀十遍以上。最後孩子註意力分散,分不清紅黃藍綠。
2.小學教學內容很嚴肅。很多幼兒園把20分鐘以內的加減法、包括聲母、韻母、全音節甚至拼寫在內的所有漢語拼音、漢字書寫甚至復雜的漢字“書寫”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甚至嚴重要求孩子每天寫幾版作業。隨機檢查發現,個別幼兒園班級的作業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漢字,並標有拼音。下午三點讓孩子寫漢字,有的孩子無奈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大多數孩子的練習本都是臟的。
3.教學目標意識不強,遊戲教學策略相對缺乏,無效教學十分嚴重。教學(遊戲)活動管理混亂,教學隨意性普遍,表現為教師不制定教學計劃、不準備活動方案就開始組織活動,活動目的、重點、流程不明確,組織活動隨意性很大,不註重教學活動的效果。幼師只學會了壹點點表面的熱鬧,卻缺乏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缺乏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的智慧。比如語言活動不能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健康的活動不能讓孩子的身體得到充分的活動和鍛煉。
美術活動不能讓孩子操作等等。比如壹個老師教小朋友做風箏,結果每組的風箏都是老師做的。舉個例子,壹個老師教“誠實的孩子”,但最後,孩子不明白,誠實就是不說假話。而是在心裏形成壹個概念:打碎花瓶的孩子是壞孩子,壞孩子是老實孩子。壹位老師費盡心思做了壹個又大又漂亮的生日蛋糕,但最後卻不知道這個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是什麽,簡直讓孩子們唏噓不已。
4.忽視家長參與的教育價值,家庭聯系少,親子活動少,對家長的宣傳教育少。關起門來辦教育是常有的事。
主要原因是:有的幼兒園觀念陳舊,不善於學習,不按要求理解和使用教材,有的幼兒園很少參加培訓,有的幼兒園教師參加培訓時浮躁,不認真學習,不深刻理解學習內容。少數幼兒園沒有制定周活動計劃或壹日活動計劃。甚至有壹些幼兒園使用該課程。據了解,壹些鄉鎮學校實際上舉辦壹年級入學考試,雖然目的是給家長設置門檻,讓孩子提前進入壹年級,但卻導致了很多幼兒園盲目“小學化”。大量的校長和老師並沒有意識到幼兒教育中“小學化”的危害。壹些校長和老師雖然意識到了小學化的嚴重性,但並沒有意識到其危害的嚴重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同時,幼兒園投入不足,玩具設施少,班級大,師資力量不足是重要原因。
五、國內外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不同理解
1,國內家長:“妳們幼兒園各方面都不錯,除了不教孩子寫字和數數,我們家長怕孩子以後跟不上學校。”“鄰居家的孩子在別的幼兒園,現在能做50以內的加減,我們家孩子就落在起跑線上了!”“幼兒園除了玩什麽都沒教。學了壹個學期,不認識幾個字,不會數數,也不認識拼音。還不如在家玩。”
2.外國家長:《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壹個母親的憤怒與掙紮》(中國教育報2012年4月8日1版),1968美國內華達州的壹位母親給3歲的女兒買了壹個生日蛋糕。媽媽把蛋糕上的櫻桃拿下來的時候,女兒壹直用櫻桃指著原來的凹陷。這位母親將女兒的幼兒園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兒園剝奪了孩子的想象力,因為在女兒認識“0”之前,她可以將類似的“0”描述為蘋果、太陽、足球和鳥蛋,而在她從幼兒園開始學習26個字母後,孩子就失去了這種能力。母親要求幼兒園對這壹後果負責,並賠償孩子精神殘疾。
三個月後,該案在內華達州立法院開庭審理,幼兒園敗訴,因為陪審團被母親在答辯時講的壹個故事所感動。她說她去了東部的壹個國家,在壹個公園裏看到了兩只天鵝。其中壹只的左翼羽毛被剪掉,放在壹個更大的池塘裏。另壹個完好無損,放在壹個小壹點的池塘裏。管理員告訴她,這樣可以防止他們逃跑。如果剪掉壹根翅膀羽毛,就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飛起來後就會脫落。在小池塘裏,雖然翅膀和羽毛沒有被剪掉,但由於起飛時沒有必要的滑翔距離,只能呆在水裏。她非常震驚和難過。今天,她感覺女兒在幼兒園變成了壹只天鵝,壹只翅膀被剪掉了,壹只想象中的翅膀,早早地被扔進了那個只有“ABC”的小池塘。
這壹辯護後來成為內華達州修改《公民教育保護法》的依據,並由此制定了美國最初的兒童保護法。現在美國的民權法規定,孩子在學校有兩種權利:玩耍的權利和問為什麽的權利。有人說科技創新壹直走在世界前列,這和這個規定是分不開的。
3國家政策高度重視: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幹意見》(國發[2010]41號),營造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教育部決定自2012年起,每年5月20日至6月20日為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的通知》。主題是“快樂生活”和“健康成長”,要求“積極開展區域活動研究,使遊戲真正成為幼兒園的主旋律。”通知下發以來,各大媒體都加大了對學前教育的宣傳力度,尤其是糾正幼兒教育的“小學化”,中國教育報對此進行了長時間的宣傳。《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意見》(湘201117)第十八條指出,“以科學的保教理念引領學前教育發展,各級政府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學前教育先進理念,幼兒園要堅持保教並重的原則,遵循學前教育規律,堅持以遊戲為寓教於樂的基本活動。
6.解決“小學化”問題的途徑和策略
(1)幼兒園要做好家長的教育工作,改變家長的觀念,取得家長的支持,擺脫學前教育“小學化”的誤區。
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夥伴。糾正和防止幼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需要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急功近利的思想和養育孩子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形成。家長理解和支持幼兒園教育是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壹個重要方面。
《綱要》指出,幼兒園要承擔幼兒家庭教育的咨詢和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為此,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廣泛深入的家長工作,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讓全社會走出學前教育的教育誤區,讓孩子的自然天性得到更好的發展。開展家長教育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教育規律。通過不定期的教育講座、家長學校、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各種溝通渠道,讓家長學習正確的教育理論,了解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和幼兒全面發展的要求,使家長知道壹些幼兒教育的基本方法。當他們完全明白幼兒園的教育做法和觀點是正確的時候,就不會要求幼兒園去搞拔苗助長的小學教育了。比如1997年,某市某大型幼兒園受社會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影響,壹度將學生人數減少到50多人,迫使幼兒園考慮開設幾個學前班。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該幼兒園廣泛開展家長教育活動,向社會全方位宣傳幼兒教育理念。結果僅僅過了三個月,這個幼兒園的學生人數壹下子達到了300多人,這是壹個可喜的現象。
1,讓家長看到隱患。
每學年開學前,召開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專題家長會,幫助家長了解《綱要》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了解幼兒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向家長介紹各階段孩子的培養目標,班級教育教學計劃,孩子銜接工作的具體措施;並向家長宣傳幼兒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對孩子終身發展的危害性;“學前教育是初級的”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按照教育規律辦事,就是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要接受相應的教育內容,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後。簡單來說,什麽階段學什麽知識,就像人的生長發育壹樣。新生嬰兒主要發育大腦,青春期主要生長身體,成年期主要提高心智。這樣的順序,人才能成長為健全的人。
壹個典型的研究——爬梯實驗說明了這個問題。從第46周開始,多多每天接受10分鐘的爬梯訓練。到了第52周,即使有人扶他,他也不願意爬樓梯了。但在第54周後,當他再次看到樓梯時,他已經能夠在沒有他人幫助的情況下爬到樓梯的盡頭。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雙梯攀爬實驗。研究表明,任何對幼兒的早期教育都只是事半功倍,適齡的適當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規律。
“有些壹年級學生入學時握筆姿勢不正確,拼音字母拼寫不規範。“壹位小學老師說,學生的習慣形成了,老師很難糾正,所以還不如不在開學前教。現在很多小學壹、二年級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搗亂,或者註意力不集中,喜歡走神。主要是因為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就已經學過這些知識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沒必要再浪費時間去學了。事實上,他們並不真正了解,他們可能只知道壹件事而不知道另壹件事,或者他們只是吞下棗。他們所學的都是壹知半解的知識,並沒有真正理解。關於幼兒教育,例如,跑步——兒童的成長和教育是長跑而不是短跑,只是王力可·夏軍的跑步。王的起跑方式並不重要,關鍵是她的耐力。人生是壹場長跑,起跑並不重要。關鍵是後期要有很強的開發能力,這樣才能跑到最後。這就告訴家長,在幼兒園的時候,只需要學習壹些這個階段應該學習的東西。不要好高騖遠,學不屬於這個階段的東西。
2.了解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區別,為家長樹立新的教育觀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和技能的發展”。“要避免只關註表演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綱要中強調:“尤其要避免重知識技能,輕情感、社會性和實踐能力的傾向。”
“別人家孩子提前學小學知識,我們家孩子不早上學就跟不上”。壹些家長也有同樣的擔憂。其實小學壹年級的老師,對於剛入學的孩子,知識水平是不壹樣的,但不管有沒有學過,壹開始都會耐心教,不讓沒有提前學過的孩子吃虧,讓家長放心。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學前教育。
幼兒教育的範圍很廣,而不是家長說的那種讓孩子盲目接受書本知識的狹隘教育。目前世界上孩子六到七歲上小學是普遍現象,讓四五歲甚至更小的孩子在幼兒園學習小學知識是違背教育規律的。在幼兒園,主要是讓孩子學習感性知識,發展形象思維。小學階段,是學習理性知識,發展抽象思維。形成理性思維,必須有感性思維作為基礎。感性思維越豐富,理性思維越好。但現實是,很多幼兒園給孩子灌輸理性知識,甚至沒有鍛煉孩子的形象思維。這樣雖然能取得壹些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打亂了孩子的學習規律,對孩子以後的發展非常不利。
3.讓家長充分了解幼兒園,改變育兒觀念。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相遇。有人問其中壹位獲獎者:“妳在哪個大學和實驗室學到了最重要的東西?”沒想到,白發書生回答道:“是在幼兒園的時候。”是的,兒童社會化的啟蒙教育是從幼兒園開始的,這壹時期的學前教育對兒童壹生的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據幼兒教育專家趙忠信教授介紹,這個階段幼兒園學的東西在這幾個方面:壹是學會說話,學會說話;二是教孩子懂得壹些規則、行為準則、舉止禮儀。第三是學習壹些能力,具體來說就是生活的能力,比如學習打扮自己。第四,花大量時間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父母應該抽時間帶孩子去公園讓他們感受大自然,或者帶他們去街上熟悉社會。五是讓他們學會溝通和相處。由於年齡特征的影響,學齡前兒童很難接受“小學化”的學習方法,枯燥的書寫和計算抑制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遊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兒童只有在遊戲中最快樂,只有在愉快的心情中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識。因此,通過探索基於遊戲的學習模式,可以引導教師將遊戲與知識很好地融合,既避免了“小學化”的學習模式,又能使孩子擴大知識面。例如,早期閱讀教育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幫助孩子掌握閱讀方法,結合新大綱的精神和孩子發展的特點,班級結合這個年齡段的早期閱讀教學內容,打造班級的特色區域,為每個班級配備相應的設備和教材。在每節課的閱讀區,書架上擺放著大量書籍,方便孩子隨時閱讀;活動書籍為孩子的閱讀增添樂趣,自制書籍、修補書籍、講解圖片、拼圖、故事繪本閱讀、詩歌教學、講故事、表演等活動。豐富閱讀內容?孩子在這樣的遊戲中拓展了知識面,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遷移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為了讓家長了解這些,定期向家長開放班級教育活動,讓家長了解更多。
了解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是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的。親子遊戲是有組織的,老師可以隨時將孩子在遊戲中的優缺點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在親子互動遊戲中感受到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分享快樂。家長的關註點逐漸從“能數多少題,能認多少字”的教育觀念,轉移到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來評價孩子。針對家長的誤解,通過發給家長壹封信、辦園報等方式,積極開展相關宣傳,讓家長了解學前教育的真實內涵,贏得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家長知道幼兒教育不同於小學教育,幼兒大班不是小學壹年級的延伸,他們知道如何“順應自然,發展個性”。明白孩子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教育規律,促進孩子身心和諧健康成長。因此,要糾正錯誤的學前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小學學前教育的誤區,按照教育規律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杜絕小學學前教育的社會現象。
(2)做好校長培訓工作,轉變觀念,提高素質,按照大綱、規定、指南實施幼兒教育,以遊戲活動為主,安排壹日活動,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育。
問:《幼兒園工作條例》、《幼兒教育指南》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分別是什麽時候試行並頒布的?
1989發布《幼兒園工作規定(試行)》並實施;1996頒布《幼兒園工作條例》,同時廢止《幼兒園工作條例(試行)》;2001教育部發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幼兒園遵循和實施素質教育;2012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克服學前教育的“小學化傾向”是壹項綜合工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軟硬件並重,改善辦園條件,購置或制作必要的玩具設施和運動器材。從軟件上,要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明白開展遊戲活動的重要性。
1,轉變教育觀念,端正辦學指導思想。
“小學化傾向”的出現,其實是錯誤教育觀念影響下的產物。解決“小學化傾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認識到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啟蒙教育階段,其任務是為孩子未來的小學學習奠定知識和智力基礎,而不是成人教育。因此,幼兒園教育工作者要以《幼兒園工作規則》、《幼兒工作指南》、《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教育,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前提下,提高幼兒的身心素質。所以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都和小學有嚴格的區別。幼兒園進行小學教育是不允許的,也是國家學前教育條例禁止的。
2.遵循學前教育規律,體現學前教育特色。
幼兒園教育都是為了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幼兒教育必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體現幼兒教育的特點。
首先,確立啟蒙教育的目標。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開發兒童智力。孩子學的只是周圍生活中表面的知識和技能,這是不能違背的原則。在幼兒園,壹切教育工作都要圍繞啟蒙教育的要求,根據啟蒙教育的特點,組織教育內容,安排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獲得智力啟蒙的同時,掌握周圍生活中膚淺的知識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各項活動,體現孩子發展的特點。國家規定的學前教育法規中沒有“課程”的概念,這是由學前教育規律決定的。所以幼兒園的壹切活動都要給幼兒充分的活動自由,以幼兒的團體活動為主,幼兒的自主活動為主,幼兒的趣味活動為主。要做好壹周的工作計劃,在安排活動時,要註意壹天活動各方面的有機結合,註意動與靜、室內與室外的交替,註意集體活動與分散活動的交替。還要註意集體活動、自選活動、自由活動的結合,註意壹日活動的整體性、節奏性、靈活性等特點,體現壹日活動的質量。
第三,開展兒童遊戲活動,寓教育於遊戲之中。遊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也是兒童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的主要學習活動。有人說“玩具是孩子的天使,遊戲是孩子的伴侶”。其實強調的是孩子貪玩的天性,是孩子在遊戲中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幼兒遊戲活動的安排上,要保證每天有足夠的時間讓幼兒自由選擇遊戲活動;要盡量開辟遊戲場地,為孩子拓展遊戲空間;要根據教育目標選擇遊戲主題,廣泛開展遊戲角活動。重視全遊戲的教育功能。無論是遊戲環境的創設,還是遊戲內容的選擇,都要充分考慮幼兒園的整體教育目標,以全面發展為目標,使幼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得到充分發展,並註意培養幼兒的各種良好品質。
總之,要克服學前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就必須按照國家學前教育法律法規辦事,按照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安排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使家長能夠支持幼兒園教育,讓幼兒在快樂和諧的幼兒園環境中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