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的散文作品主要是政論和書信。通過這些作品,他表達了對時政的關註和對社會的深刻思考。他強調文章在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認為文章與政治、社會風俗、國家興亡密切相關。範仲淹的政治疏通和邏輯對應很有說服力,其中《上鄭石書》被譽為“天下皆知”。
範仲淹的詩歌數量雖少,卻豐富多彩。他主張詩人要秉持大道“壹口氣”,感受壹切,通過詩歌表達出來。他註重詩歌與時事的關系,認為詩歌創作要忠於生活現實,符合時事,不可空談。範仲淹的詩歌內容廣泛,有抒胸臆、關註民生、贊美祖國山水、歌頌事物和歡欣鼓舞等。
範仲淹簡介
範仲淹小時候失去了父親。因其母謝夫人改嫁常山朱,故改名朱碩。大中祥符八年(1015),範仲淹刻苦學習,授予廣德軍主帥參軍。後來,他先後擔任過興化縣令、秘閣學堂總管、周琛潼關、蘇州周知、全誌開封府等職。,並因鐵面無私、直言不諱而屢遭斥責。宋夏戰爭爆發後,康定元年(1040),與韓琦* * *擔任陜西副使,安撫招降,采取“長期屯田”政策,鞏固西北邊防。它促進了宋與夏之間的談判。
西北的事情解決後,宋仁宗把範仲淹召回朝鮮,並授予樞密副使。後入參議院學習政治,上“答陳十事”,發起“慶歷新政”,進行改革。新政受挫不久,範仲淹自請出京,了解了泰州、鄧州、杭州、青州等地的情況。隋煬帝四年(1052),改知應州,病逝於助疾途中,享年64歲。宋仁宗親筆題寫了壹本書,題字為《聖人頌碑》。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範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