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首詩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隱喻來贊美主的拯救和指引,同時表達了以色列人民對主的信任和敬畏。
1.在詩篇中,作者將以色列人民描述為被囚禁在監獄中的奴隸,生活在埃及的壓迫和不公正之下(以色列是難民,在埃及受盡折磨)。然而,耶和華的救恩像從天上降下的雨,把他們從苦難中釋放出來,開始了在曠野的長途跋涉。
2.在曠野的旅途中,以色列人得到了上帝的指引和庇護。作者把主描述成壹個英俊的牧羊人,他用他的杖保護他的羊群,在曠野引導他們通過艱難險阻(他用他的杖引導我們,在曠野保護我們)。同時作者也表達了以色列人民對主的感激和敬畏(我們都像羊壹樣迷失了,直到我們找到了主,做了我們的牧羊人)。
3.詩篇124也傳達了壹些重要的信息。它提醒我們,主是所有人的創造者和救贖者。無論人們處於什麽樣的困境,只要他們信靠主,就會得到拯救和指引。同時,這首詩也鼓勵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壹次機會,感恩生命中的每壹份禮物。
4.詩篇124主要講述了以色列人在耶和華的指引下離開埃及,開始了他們在曠野的旅程。這篇詩篇贊美了耶和華的救恩和領導能力,同時也表達了以色列人對耶和華的信任和敬畏。這首詩也傳達了壹些重要的信息:只要妳信靠主,妳就會被拯救和引導;同時,要珍惜生活中的每壹次機會,感恩生活中的每壹份禮物。
耶和華(基督教的神)壹般指神(基督教的至高神)。
神(God):聖經中的神,來源於希伯來語Elohim。上帝作為基督教至高無上的神,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神是中國儒家經典《詩經》、《尚書》、《禮記》和《二十四史》中至高無上的神的概念。“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典籍中是《尚書》中的《虞書順典》。明末清初,翻譯家們很難確定與上帝相對應的中文單詞,所以他們使用了拉丁概念德烏斯(天堂)的音譯來代替。利瑪竇是第壹個把上帝翻譯成神的人。他在1595年寫的《交友論》中開始用上帝的概念來指代造物主。利瑪竇用基督教的眼光閱讀和研究中國的經典,在中國的經典中發現了天與神的概念。他認為可以用來翻譯上帝,最終確定了上帝的概念。
因此,耶和華是基督教中的壹種信仰和觀念,不適用於中國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