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唐書》記載,李白是(梁王李鬼)的第九個孫子。按照這種說法,李白和唐力諸王實際上是同宗,所以他應該是唐太宗和李世民的同輩兄弟。
也有人說,他的祖先是李或李元吉,因滅族而遷居西域;但這種說法缺乏證據,李和李元吉的諸子尚在繈褓之中,即玄武門之變之後,留下自己繼承人的可能性很小。據《舊唐書》記載,李白的父親李恪被任命為城守。隱居學習。
李白生於武則天大足元年(701)。關於他的出生地,眾說紛紜。現在有兩種意見:劍南省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今青蓮鎮)和西域碎葉(蘇雅布,位於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後者認為李白直到四歲才跟隨父親(705)。
李白四歲接受啟蒙教育(705)。從景雲元年(765,438+00)開始,李白開始閱讀各派史書。開元三年(765,438+05)初十四歲——愛好寫賦、劍術、奇書、神仙:“十五書妙,作賦淩如儒”。
年輕時,他開始周遊中國。開元五年前後,李白跟隨寫長短經的趙昆學習了壹年多。這壹時期的學習對李白影響深遠。開元六年,我在戴天大明寺學習。
二十五歲獨自離開四川,開始廣泛流浪,南至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居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英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中年
李白曾於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獻翰林。有壹次皇帝因醉酒問李白:“我與天後(武侯)的地位如何?”白曰:“天後多政,國幸被奸。就像兒童市場的瓜,妳不選香的,妳選肥的;我是得任何人之精華者,如淘沙得金,琢石得石。”玄宗聽後哈哈大笑。
但因為性格不羈,不到兩年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後宮的寵妃楊貴妃(高力士對李白“脫靴”的命令感到羞恥,所以誘導楊貴妃認為“可憐的燕子倚著她的新妝容”這幾個字具有諷刺意味),不得留在宮中。
後來,在洛陽,他認識了杜甫和高適,另外兩位著名的詩人,並成為好朋友。?我在賓的時候,看到壹輛囚車經過。我問了官員,才知道當時還不出名後來出名的郭子儀是個校尉,屬於大名鼎鼎的哥舒翰。因火計破賊,不幸因逆風吹,燒到軍薪,故定罪判刑。
李白看到後,立即保釋了郭子儀,為唐朝留下了壹位著名的中興名將。(這是郭子儀被定罪後對李白救死扶傷的感激之情,後來被赦免了。)
晚年
天寶十壹年(752)五十二歲。北上途中,途經邯鄲、臨猗、廣平縣清漳。十月到幽州。當初有了為邊疆建功立業的想法,在邊關學會了騎射。發現安祿山的野心後,他去黃金臺痛哭。不久我將離開幽州去南方。
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遊歷華山,南下宣城,再上廬山。65438+756年2月,李白作為李林的副官,三次應邀下山尋楊。在王勇激怒了唐肅宗並被殺後,李白也被判有罪並被監禁。多虧了郭子儀的保護,他才免於壹死。他改流人夜郎(今貴州省關嶺縣),途經巫山時被赦免。此時,他已經59歲了。(林的叛亂)
李白晚年漫遊於江南壹帶。61歲時,聽說邱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北上跟隨李光弼參軍殺敵,卻因病折返。第二年,李白去了他的叔叔李,他當時是當塗(現在的馬鞍山)的縣長。
同年165438+10月,李白病逝於寓所,享年61,葬於當塗龍山。元和十二年(817),觀察使範遵照李白遺願,將墓移至當塗青山。
停止
《新唐書》記載,唐代宗繼位後,拾遺喚李白,但當時李白已經去世。
李在《草堂集序》中說,李白病死。皮日休在詩中記載李白死於“腐敗的威脅”。
《舊唐書》記載李白雖被赦免流放,但因途中飲酒過度,在宣城醉死。中國有個“太白撈月”的傳說:李白在船上看月亮喝醉了,想跳船撈月亮淹死了;民間簽售活動中還有壹個“太白撈月”的標誌,就是下簽。
擴展數據:
李白(701-762),本名太白,又名“紫俗人”、“謫仙”,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杜麗”。為了把自己和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也就是“小杜麗”區別開來,杜甫和李白又合並了。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是(梁王李鬼)的第九孫,與諸王同宗。他性格開朗大方,愛喝酒寫詩,喜歡交朋友。
李白深受黃老整理村莊思想的影響。李太白的詩集代代相傳,他的大部分詩都是在喝醉的時候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入酒》、《梁》、《初造白帝城》等。
宋代有李白辭賦傳記(如文英《項》記)。就其開拓意義和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辭賦》享有很高的地位。
風格
李白的詩風浪漫,包羅萬象。他繼承了陳子昂倡導的詩界革命,反對南齊、梁肖以來的形式主義,壹掃南朝以來文風的淡奢。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唐詩都得到了創造性的發展。
李師傅的人格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抒情性,他的內容表現出蔑視庸俗、抗拒和不諂媚權貴的叛逆精神。他歌頌遊俠遊仙,被譽為“詩人夏”、“詩人仙子”,後人也稱其為詩人李白。
施立的詩歌想象力豐富,結構奇特,極度誇張,比喻生動,充滿神話傳說。
李的詩歌頌壯麗的大自然,善於描寫和歌頌山川,豪放奔放,鄙棄精雕細刻和對偶性安排。而是用大膽而變幻莫測的手法和線條,在腦海中潦草地書寫印象和感受,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形象,擺出壹副無與倫比的風格。
李白善於運用樂府民歌的語言,很少雕琢,自然率真。樂府精神和民歌語言的運用已經到了極其成熟和解放的階段。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