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鐘玲玉的散文作品

鐘玲玉的散文作品

(鐘玲玉1996,鄰水縣7月12)

今晚,雨壹直在下。

我躺在學校最古老的瓦房裏,壹點也不覺得困。瓦背和窗外同時傳來不同音色的雨聲,不經意間把我的思緒帶回了那些與雨有關的遙遠記憶。

我小時候也住在這樣簡陋的房間裏。只是在那個偏僻的山村裏,我的那間竹結構的小瓦房,並沒有表現出它的謙遜和質樸。那時候的我大概是最幸福的,沈迷於那個給我無限自由和樂趣的小世界。每當晚上下雨,我就躺在鋪著蚊帳的木床上聽。瓦背上清脆的叮當聲,竹枝上簌簌的聲音,仿佛是雨會改變音色的音樂,讓我得到了最早的讓我心跳的想象。山村的夜晚寂靜無聲,哪怕是最輕微的聲音都會在空谷中回蕩。所以音樂總是被奇異的大自然和我單純的思想放大,創造出交響樂般的輝煌。寧靜的夜突然變得很熱鬧,壹時間,我的心裏隨著雨聲的跳躍湧動著壹陣陣莫名的興奮。但是每次太興奮的時候,總是被那只可惡的狗叫給慣壞了。

初中後的壹個暑假,中午天氣悶熱。我偷偷跑到屋後的楝樹下抓吱吱叫的知了。楝樹多刺,所以我必須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我不怕荊棘刺傷我。我只是擔心會留下偷偷溜出去的證據。因為上去壹次不容易,加上樹蔭和涼爽的山風,我很樂意在捕蟬的時候多待壹會兒。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第壹次驚訝地發現,我家屋頂的灰黑色瓷磚排列得如此緊密整齊,給人流動的錯覺,太像微風拂水時的漣漪了。

不幸的是,山風突然變得瘋狂,很快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我蹲在樹枝上,隨著晃動的樹木起舞,渾身濕漉漉的。風終於停了,雨下得很大。我瞇著眼睛看了看我家的瓷磚背面,上面全是無數白色的水花。瓦溝上的青苔、青草、枯萎的黑色半黃葉,都流淌著,滑落到屋檐下。稍壹猶豫,我就像下定決心壹樣垂直落下。我似乎聽到了他們的喊叫聲...而暗沈的灰黑色瓷磚在雨水的沖擊下漸漸亮起來。整個山村籠罩在蒙蒙的水霧中,偶爾有人屋頂的壹角露出來,宛如夢境。但在雨中聽雨,只有淩亂的混響。我耳朵裏全是從四面八方傳來的亂七八糟的聲音,不管妳喜不喜歡。但這並沒有讓我感到難過。我似乎很樂意在耳後的醉亂中感受眼前的壹切。在那種半夢半醒的狀態下,我意外地對雨有了更清晰的印象。雨所喚起的壹切,都是壹種我們平時幾乎註意不到或欣賞不到的生活幻覺。舊的、新的、醜的、美的、臟的、凈的、暗的、明的,都在不知不覺中交替著。

家鄉的雨,總讓我在淡淡的惆悵中嘗到壹點點甜蜜。但是,兩年前的暑假,我在異鄉經歷的那場雨裏,有壹絲說不出的傷感。那是我目前為止和她在壹起的最後壹個晚上。也是在父親幾次催促後,我後悔回家的前壹天晚上。那天晚上雨也下得很大,我費了好大勁才約她出去。我站在他們公司的壹棟樓樓下等著,從住處出來的路上渾身濕透了。在寒冷的風雨中,在經歷了焦慮、迷茫、無望的等待之後,她突然像天使壹樣出現在我的眼前。當時看到她的時候,我被無法控制的喜悅和怯懦淹沒了。她撐著壹把我當時看不清楚的小傘,但我還是固執地認為,那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美的傘。我急忙向她跑去,就在我要靠近她的時候,她似乎下意識地把傘蓋微微往我這邊挪了挪。我膽怯卻又不情願地靠在她的傘邊,壹起走向小吃攤。雨水進入我的眼睛,打在我的臉上。很痛苦,但是我充滿了快樂!

那是壹個靠近他們公司正門的攤位,門面很窄。壹個小地方擺了七八張長桌,每張桌子兩邊都放了可以坐三四個人的帶靠背的木椅。我們相對而坐。狹小的空間裏只有我們兩個人,店裏的光線極其昏暗,但我壹直不敢看她。我只是在環顧店內的陳設時,虛情假意地朝她的方向瞥了壹眼,偶爾用壹個招牌點餐來掩飾自己的尷尬。當然,全身濕透後,我會不由自主地打冷顫。我不記得具體點了什麽,但我壹定記得炒面和田螺,尤其是田螺。因為我這輩子第壹次碰那該死的東西,還不明白吃那東西有什麽好處。但那天晚上,在我勉強吃了幾口自己都覺得難以下咽的炒粉後,我只是吃了時間旁邊那只原本很無聊的蝸牛。現在想想,我怕她覺得我有多喜歡。

我們很少說話,她也很矜持沈默。我能聽到的只有門外中國南方的滂沱大雨,也壹點點沾染了我冰冷的心。我眼睛發燙,鼻子發酸。

不記得什麽時候走出大排檔,也不記得我們是否說過再見。我只知道,當我走進雨田的時候,突然回頭,仿佛不願意放棄生命,而她卻在傘的掩護下轉身離去,飄然而去。

(鐘玲玉2001.3初稿2005年4月28日修改,2009年5月30日最終修改)

站在窗邊,空氣略顯潮濕。窗外每壹個鮮活的瞬間都會輕輕觸動我的思緒。

鳥兒飛來飛去,輕聲低語,余音繞梁,但妳的笑臉?

日出日落,雲卷雲舒,輕柔的微風縈繞心頭,可妳微笑的顏色?

總是試圖看清妳,試圖理解妳閃爍的微笑,總是試圖用語言詮釋妳的微笑。我總想把妳當散文或詩歌來讀,可是妳又類似於哪種風格呢?還是只是壹些不容易收起的零散文字?

妳的微笑是什麽顏色?

當我快樂的時候,我喜悅地看著妳。妳的笑是清涼的綠色,清新而不冷,安靜而不寂寞。

我呆滯的時候,若有所思的看著妳。妳的笑是淺淺的天藍色,生動卻不張揚,清澈卻不奢華。

難過的時候,我淡淡的看著妳,妳的笑容是溫暖的橘黃色。渴望但不輕浮,溫暖但不沈迷。

熱情的時候,我癡迷的看著妳。妳的笑容是柔和的粉色,浪漫卻不空洞,美麗卻不妖嬈。

妳的微笑是什麽顏色?

當命運的車輪丟失的時候,妳丟失的笑容裏是否有壹抹深深的灰色?曾經徘徊在低空的大霧,此時妳的心情呢?

當人生的航程受到重創時,妳安靜的笑容是否也沈澱著說不出的苦澀?那個曾經在陽光下閃過的淡淡的笑容,能藏起壹聲無奈的嘆息嗎?

夜晚,連蟲子都不見了,妳孤獨的身影在窗前勾勒。手指間閃爍的煙火能點亮妳疲憊的笑容?

走近妳,妳的笑容清澈明亮,就像剛被雨水洗過的天空。那湛藍的天空會飄著雲嗎?

妳在想什麽,妳的笑容摸不到的角落在哪裏?當月亮的光輝點綴著夜晚每壹個瑰麗的夢時,妳的笑容是否充滿了月光般的期待?

妳的微笑是什麽顏色?

我知道,那笑容裏,也有夜鶯唱不出的痛。

我知道,在那份悠閑中,也有時間無法收拾的碎片。

妳的微笑是我心裏反復記著的安慰。沒有妳笑容的照射,我只能平平淡淡地走過歲月。

妳的微笑是我眼睛下最柔和的底色。沒有妳微笑的滋養,我只能暗淡筆底的詩意。

我是如此依戀妳的微笑,那裏有妳的憐憫,妳的溫柔,妳的堅定和妳的堅持。從妳多彩的微笑中,我收集了壹片如雪的溫柔,等待妳的綻放和妳的燦爛。

妳只是靜靜的靜靜的笑,我只是深深的深深的盯著妳。

或許,突然之間,妳就像壹首長發飄飄的歌,穿越季節的縫隙,在某個普通或激情的日子,走近我,壹路輕聲吟唱...(鐘玲玉初稿2002.11.6於2008.18年3月在南充修改)。

妹兒是鄰水人對女人的別稱,就像南充人口中的“女人”,就像“姐姐”“女兒”,像壹座山,像壹片水。

山村裏的女人都叫“妹兒”。他們有壹個女兒,女兒也叫“美兒”。大人叫它鄰家小姑娘,老人叫它嫁回來的女人。壹句“姐姐”那麽甜,那麽濃,就像鐵鍋裏冒著熱氣的玉米湯,彌漫的香味讓我不嘗也覺得心裏醉了。

我奶奶是土生土長的東水人,幾十年沒換過東水口音。但正是她的“小女兒”用曹東口音向她的堂兄妹們喊話,讓我和哥哥們嘗到了作為壹個風塵小人的酸楚。因為在那悠揚的聲音之後,奶奶會用她慈愛的手撫弄它們的頭。平日裏和我們不可同日而語、不可同日而語的表兄弟,壹下子就水到渠成了。

這壹家那壹家的阿姨帶著老公孩子回來的時候,老人們“小姑娘”的叫聲就是父母最高的禮遇。阿姨們的眼裏,立刻有晶瑩的淚花汩汩而下。他們似乎忘記了自己的羞澀,腳下的青石板被滾下來的淚水砸得粉碎,讓小女孩們嫉妒不已。

對於村裏的媳婦們,老人們也叫她們“姐妹”,只是要冠以她們的姓。母親兩歲喪父,母親很快獨自改嫁。十幾年過去了,她跟著奶奶長大。我不知道她奶奶有沒有叫過她“媚兒”,但不幸的是,她在這裏結婚後,被老人們稱為“梅琳兒”。這樣的外號,壹直聽到她52歲去世。

我不知道媽媽的童年是怎麽度過的,因為那也是她短暫人生中最痛苦最脆弱的壹段。但從我記事起,山村裏的姑姑阿姨們總愛遠遠的跑到我家門口喊:林媚兒在家嗎?他們總是抱著大大小小的布在媽媽的木樓裏嘰嘰喳喳,問這問那。每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媽媽都會歪著頭,把縫制布鞋的針線輕輕擦進頭發裏,壹個溫暖而緋紅的笑容立刻浮現在她清秀的臉上。

全家最開心的時候,是爸爸從縣城學習回來帶回糖果的那個晚上。但是媽媽不會忘記她的鄰居。她抓起大量的糖果,塞進了口袋。然後她舉起油燈,在我們三兄弟的目光中熄滅了。很快,在“林美兒”充滿感激和愛意的叫聲中,妳會聽到媽媽的腳步聲。母親的慷慨往往令人咋舌。她會把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油、鹽、醬、醋、孩子的衣服。惡劣的生活條件已經讓母親和村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彼此的內心。

可能因為爸爸是老師,媽媽好像不太關心我們的學習。但是中考前幾天,我媽每天晚上都坐在我旁邊。夜深了,雖然是盛夏,但是山村的夜特別冷,媽媽還在做針線活。壹擡頭,壹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就擺在了我的眼前,媽媽的眼裏充滿了善良和力量。第二天我媽叫醒我的時候,碗裏有我媽剛煮好的荷包蛋。到現在,每當我晚上壹個人坐著的時候,總覺得媽媽就在我身邊,搖曳著她在書中單薄的身影。母親用她溫暖博大的胸懷給了我前進的勇氣。

母親還不到五十歲,也明顯老了,但在我們面前總是充滿活力。逢年過節,我媽還在忙著各種事情,但只要壹看到蹣跚學步的兒子,我媽就會立刻放下手裏的事,蹲下來親昵地摟著我兒子,聽他唧唧喳喳。這時,媽媽疲憊的臉上會蕩漾出少女般的甜蜜和幸福。媽媽,我想問妳,此時此刻,妳還記得妳美麗的少女時代嗎?

六年前,那個雪夜,妳忍不住病痛折磨,猝死。寂靜的山村裏回蕩著兒孫們撕心裂肺的哭聲,村民們抽泣著:林妹兒,林妹兒...

在充滿思念和悲傷的六年裏,有時候我會安慰自己。我媽生病去世了,這不是很幸運嗎?因為她永遠躺在寬容的山,飽含深情的河。

山裏的姑娘老了,會坐在撒著幹草的小土壩上曬冬日的太陽。我總是恍惚,看見我媽坐在老姑娘們中間,縫布鞋。她時不時會歪著頭,輕輕擦拭頭發上縫制布鞋的針線,清秀的臉上還泛著暖意。母親,在冬日純凈柔和的陽光下,妳和妳姑姑們的老影子總是軟軟地傾灑壹地,就像土壩旁石溝裏的水,清澈而汩汩的水。

也許,山村的妹妹真的是山的妹妹,水的女兒。而水,或許,是女孩純凈生活的另壹種行走。(鐘玲玉94.4在鄰水縣2003.9中進行了修訂)

壹個春末的傍晚,我又在校園裏踱步。

踩著滿地的雨後殘紅,心裏難過。年近而立,理應不再沈迷傷春,珍惜時光。只是那雜亂的雨聲和地上飄落的紅色,似乎觸動了我心中壹種模糊的情感。我審視自己的情緒...未央歌的夢很遙遠,有些只是屬於莫名的滄桑。仿佛屬於十六七歲的青春,壹直在寒風細雨中越升越遠。杜鵑花在枝頭聒噪,在雨中盛開搖曳,偶爾飄落在地,化作春泥。我只是看了壹眼,但情緒感染,被壹陣春光所傷,久久不能自拔。

回到宿舍,我又努力工作到深夜。周圍沒有人,只有微弱的歌聲陪伴著我。中學時代傳來壹首熟悉的老歌。那個時代是校園民謠的終結吧?!我們聽著蘭花花,踩著浪花,聽著外婆的澎湖灣,迷上了摘檳榔,悲上了最後的愛。只是那些曾經以為已經在心裏淡去的人和事,現在慢慢浮現出來了。我漸漸回憶起青春歲月,心中醞釀著壹種異樣的感覺。我努力壓抑這種想飛的幻想,但心裏像脫韁的野馬,越沖越難受。然後,畢竟是我的未央歌!

仿佛突然,壹個稚嫩澀澀的少年怯生生地走了進來。那是年輕的我嗎?!我莫名其妙的看著,無語。看著年輕的自己,很多塵封的記憶又歷歷在目。我曾經是壹個“擔心加新詞”的熱情天真的少年!“那時候我年輕瘦弱,騎著馬倚著樓。”“現在我走了,做夢都難!”

在妳身邊的時候,妳從自己身上學到了或者學到了多少?保護好自己好嗎?生活中的和諧?知道更多真相?還是更容易隱藏壓抑的情緒,假裝欲望,隱形?我知道我成長了很多,但我不知道我失去了多少。在沈迷工作的生活中,我包裹著層層厚厚的繭,編織著各種信仰和夢想,現在想想,都是自然而然的!成熟?長大?還是找壹個更好的避風港和逃避現實的借口?問問妳自己,妳上壹次感動或哭泣是什麽時候?我對自己驚人的理性和日漸消退的易感性感到莫名的恐懼。

我曾經懷著壹顆溫暖浪漫的心,踏入教書育人的門檻。這裏當初吸引我的,根本不是為了生計和名氣——只是在下著雨的南國午後,與壹只白鷺的偶遇。下班後我在池邊踱步,成千上萬滴的雨水在池水表面劃出精致的漣漪。突然,在煙雨蒙蒙中,壹只白鷺優雅地劃過池面,如夢似幻,引人入勝。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正在山野的壹群孩子中間悠閑地犁地。當晚,幾個患難之交的朋友聚在壹起;可能是因為喝了酒,熱衷腸子,互相說了些什麽。甚至借著醉意說出了從廣東回國教書的冠冕堂皇的話。我將在第二天離開。結果是三年。

在學校的日子就像壹套永遠不會出錯的程序,規則很神奇。理智上,我誇自己成長了很多,但生活上呢?給自己留下了無盡的疑惑。或許,根本就存在人生無意義的問題,即使有,每個人的解讀也應該是不壹樣的。即便如此,懷著外出謀生的心,我突然對這裏的壹草壹木產生了強烈的依戀。我現在最想要的,同時也是我最害怕的,大概就是校園角落裏那殷紅的桃花——那兩棵被學童掛著的獼猴桃樹的短作——那離別的顏色!

我恍然大悟,過去的歲月漸漸淡去,成了破碎模糊的過去。突然,心裏有壹種沖動。在年少往事的誘惑下,我開始用詩歌的形式寫下壹些往事。依稀記得,十四歲的我,初三,那些自己編的野句子在耳邊回響:

沙灘上的綠草

風在涼爽的河裏搖擺。

幾件輕薄的襯衫

喝醉了,步調不壹致

雙臂交叉的枕骨頭

傾聽千言萬語的聲音

瘋狂的笑聲

盧的背是濕的。

跳入雲端

壹個新詞

叫壹位美麗的女士。

這是我年輕的歌!(鐘玲玉於2005年8月6日至6日在鄰水縣)

我壹直認為語文課可以是壹個美麗的天堂。它有音樂的鏗鏘激越,旋律的精妙,書畫的線條和色彩,圖像的神韻,辯論的幽默,機器的智慧,感情的博大細膩。漢語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可以是壹首宏大的交響樂,也可以是壹首舒緩的小曲;可以莊重典雅,也可以自然有趣。中國人拒絕貧窮,拒絕說教,拒絕僵化,拒絕無意義的偽知識。語文是美,是美的體驗,是美的學習,是美的創造。

詩經楚辭,唐宋詩詞,文言白話文,敘事抒情評論,都是美的。莊子、孔孟、杜麗、劉漢、蘇軾、王安石、歐陽修...他們都是美的極致。他們的語言充滿了詞匯,他們每天都在閱讀和背誦。是不是和豪門很有可比性?魯迅、郭沫若、老舍、朱自清、冰心、郁達夫、巴金、林語堂...都是美的本質。他們語言中的每壹個字都是喜怒無常的。他們想坐在春風嗎?

頭頂漢語言的璀璨星河,堅實的漢語言大地,學生不敢擡頭,也不屑於低頭。總是以忙中考為借口自欺欺人,不了解也不品味真正的滋味。久而久之,他們從骨子裏排斥這種美修煉,整個身心都沈浸在無休止的機械重復練習中。眾所周知,通過練習題意來學習漢語只能事半功倍甚至事倍功半。有壹次我完成了升學任務,腦子裏留下了多少精彩的漢語音韻?我不知道我是應該做著寫題、看題的悠閑工作來迎合他們,陶醉安逸,還是應該犯下消磨青春、犯人生錯誤的罪過來迎合他們,深感悲哀。

語文學習或語言學習本質上是壹種模仿活動。我們每個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說話,僅僅是因為好奇,用心聽周圍的人說話,然後模仿和說話。千萬不要先學什麽語法規則,然後按照這些規則說話。當然,我們的漢語學習不是學說話那麽簡單。但它至少給了我們壹個有益的啟示:多聽、多讀、多模仿,建立敏銳的語感,永遠是學習漢語的必由之路。

在他們精力充沛、強於創造力的年紀,他們把自己局限在那些似是而非的重復任務中,把自己原本活躍的思維自我扼殺在那些可惡的問題制造者設定的所謂標準中。沒好好讀幾本書,沒好好說幾句話,更別說高尚情操,獨立人格,自由精神了!就像吃飯壹樣,讓妳每天只分析人想吃的原因,找出食物的營養成分,練好吃飯的姿勢,就是不讓妳真的挑幾口飯。真奇怪,妳們都面黃肌瘦!為什麽要沈迷於那種膚淺的、架空的、照本宣科的所謂分析?為什麽執著於所謂的“作業本”,思維僵化,偏離語言學習規律?

我們中國習慣稱之為“讀書”或“學習”讀書,我覺得更貼切。“讀書”是指我們應該打開我們的聲音,讀這本書。我們學習語文的根本錯誤是“不讀書”,而糾正這個錯誤最基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讀書”!把書聲還給我,把青春活力還給我!

當學生踏足書海,自然會發現每壹本書都像壹個人。她有自己的感覺,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基調。但是,那些真正優秀的作品,都有音樂的音調和節奏。中國文學最突出的審美特征是“訴諸聽覺”。詩歌和散文的節奏自不必說,行雲流水,小說清晰流暢,也明顯保留了聽覺藝術的特點,即使是好的日記、書信、演講稿,也能讓人感受到經典的魅力和經典的音色。我會永遠感激那些自覺不自覺嚴格要求我“讀書”的老師,感激那些自己也沈迷於“讀書”的老師。他們從小就讓我聽了很多經久不衰的書,接受了很好的閱讀訓練。長大後,雖然拿起書總是不方便發出聲音,但心裏壹定有個聲音在沈迷念叨。而且,我時不時提起筆,少年時讀過的書的押韻和旋律會立刻縈繞耳際,讓我無限遐想。

但是,無論是聽書、看書還是看書,都離不開想象。閱讀文學作品尤其需要想象力。作者通過想象將五彩繽紛的世界濃縮成文字,讀者也必須依靠想象充分釋放文字中的內涵。否則,我們的閱讀就沒有情感的脈動和美的愉悅,就沒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清代文學家金聖嘆讀《宋武打虎》,讀到幾段描寫喝足了酒的宋武,不顧官方宣布,勇敢地直奔景陽岡:“壹步壹步上那幫人去。回頭看月色,漸落。”金聖嘆在這裏評論道:“恐怖的壹幕!我在這個時候,不會有老虎來,我會哭。”這是多麽富有激情的想象啊!很明顯,他已經完全融入了施耐庵描述的場景,精神上和醉意的吳二郎去了景陽岡。我們在這裏可以想象,金師傅讀書的時候壹定是汗流浹背,氣喘籲籲的。這種讀書才是真正的味道。

同學們可能會覺得我們都還小,很多東西根本不懂。為什麽我們還在看,還在讀?誠然,理解那些寓意深刻的作品,往往需要生活經驗。但是當我們有了足夠的人生閱歷,也許就沒有閑暇,也沒有閑情去讀它們了。我們利用嬉鬧的時間去看、讀、背壹些文學珍品,就是為我們的未來提前儲存壹筆精神財富。文化的東西是可以發酵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認識的深刻,那些東西會在我們的腦海裏分解,沈澱,澄清。當妳再想起它們的時候,本質和主題自然就明白了。我記得被魯迅先生稱為“20世紀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的馮至曾經說過:“我小時候背過《論語》、《詩經》。那時候真的很痛苦,在那些聽不懂的文字中度過了很多美好的童年時光。但成年後,我漸漸明白了它的意義,它就像吃橄欖,苦盡甘來。現在我不後悔小時候背過的書。”真心說!

大家的作品壹湧而出,不分青紅皂白,都是因為胸中有萬卷書。沒有壹個人因為熟悉文章的方法而成為文學大師。有個寓言講的是姬昌學射箭,魏飛教他“先學得快”,再教他“以小博大”。姬昌成為著名的弓箭手卻沒有先學射箭,而是先練內功,從而達到了“射而不射”的目的。陸遊說“詩人的功夫在詩外”,也是這個道理。平日裏,我們進入問題群,閑書。考試寫作的時候,我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多可笑,多可惜!

什麽時候能看到學生們暢遊書海,相信馬文山?什麽時候,我能聽到他們的金音玉音?而什麽時候,讓我佩服他們的口才,縱橫配合,倚馬待之,揮揮手?

當我30歲的時候,在這個眾生皆忙著逐利的時代,我的夢想依然難以從冰冷堅硬的地面中伸出,悄然綻放。然而,如此美好動人的夢想,在這個單純物欲幾乎滲透整個社會肌體的時代,能否如期綻放?(2006年5月,鐘玲玉在鄰水縣)

壹個40年代上海桀驁不馴的天才,壹個孤獨而迷人的美人,在壹個沈悶而寂寞的中秋節前夕,孤獨地倒下了。

整整壹個世紀喧鬧而華麗的寓言從此消失了。

可是誰又能輕易把那曾經燦爛的亮色從記憶中抹去,誰又能像嘴角的壹粒米壹樣把她舔下喉嚨?

“特別”而“與眾不同”的張愛玲,“冷漠”而“超然”的張愛玲。張愛玲,出身大家族,充滿深沈、沒落、感傷的氣息;橫眉淑女的規矩。性格孤僻不愛交際不出塵的張愛玲。交織著反叛與蒼涼、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經典魅力。

她是壹個虛無的空氣,壹個流動的靈魂,壹個不朽的傳奇,壹個閃爍的謠言。家庭的無數變故讓她處處落寞,情感的花花草草讓她愛恨交加。於是,世界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她只是輕輕壹揭。繁榮的帷幕過後,生活的荒涼沙漠突然出現。所有奄奄壹息、奄奄壹息、奄奄壹息的美好,都成了壹種永遠無法觸碰的惆悵。這是張愛玲永恒的傳奇,她把文字之美推向了最高境界,窺視到了人們內心的微妙。

才華橫溢、聰慧過人的張愛玲,壹生都在勾畫自己的理想生活,但壹生都活在無限的理想中。生活是枯燥和瑣碎的,世俗的幹擾和噪音,人與人之間的欺騙和沖突...這壹切就像壹張網,把壹個用感情和理想生活的才華橫溢的美女捆綁在壹起,讓她在強大的世俗面前破了頭,最後化為塵土和泥土,成為壹本積滿灰塵和汙垢的舊書。

女兒彈琴,男人倚劍。笑傲江湖的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無論時間如何流逝,都不會抹去人們對美好愛情的理想。不會讓女人失去對浪漫的渴望和追求,也不會讓男人放棄俠義和心軟。超凡脫俗的張愛玲也沒能逃脫人生的宿命。我等了壹輩子,等來了天作之合的“郎才女貌”。然而,我“走遍了千帆”,“充滿了愛和水”。最終,我遇到了壹個不理解我女兒感受的男人,她卻固執地低下了“高貴的頭”。而與妳心的纏綿,是半生的孤獨!或許,“自古紅顏薄命”,或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時光荏苒,星辰疾速。照在我們身上的,依然是秦時明月和謫仙的鄉愁。窗外,此時,月色如水。如果那裏有壹棵丁香樹,壹定有壹個女人撐著傘走在樹下,就像雨巷裏的丁香姑娘。她應該是壹身旗袍、風塵仆仆的張愛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