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曹操是英雄還是千古罪人?

曹操是英雄還是千古罪人?

曹操是我國歷史上壹千多年來最有爭議的人物。壹方面,自唐宋以來,民眾主要受評書、看戲的影響,長期將他視為白臉漢奸,謾罵不休。另壹方面,歷代也有壹些好事者,出於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想盡辦法為曹操翻案。如果不太了解歷史事實,聽聽他們翻案的理由也是有壹定道理的。即使我們不貿然接受他們的觀點,我們至少也會對曹操產生壹些同情。對曹操的評價就是這樣爭論了很久。以我的生活為例。七八十年間,熱心為曹操平反的有十幾個人,有軍閥、政客、官員、文人、土匪、流民,也有文人、詩人、書迷、戲迷,形形色色的人。直到最近(2013年初)還有人公開聲稱,決心為曹操平反,壹定要把曹操糾正為英雄。請看北京青年報6月65438+10月14的娛樂版,裏面有壹條消息:

由胡玫執導的電視劇《曹操》昨日在北京舉行發布會。記者在發布會中了解到,目前日本、韓國等國家電影制片方都想高價購買該劇版權,其價格幾乎是最近兩年海外熱播中國劇的數倍。

《奸雄》是人們對曹操的慣性評價,但導演胡玫認為這種評價有失公允,於是決心將《奸雄》曹操糾正為《英雄》曹操。《曹操》的故事以曹操的少年時代為主線,講述了壹個從少年曹操、少年曹操到成熟曹操的心理和人格成長的故事。壹個出生在亂世的魯莽狡猾的遊俠少年,最終錘煉成了壹代銳意創新、持之以恒的政治家。為了更貼近史實,胡玫在拍攝前請了大量三國專家對劇本進行“批判”。多位三國專家表示,這版《曹操》不僅用細節重構了曹操14歲以來勵誌報國的故事,更是通過壹系列歷史事件讓人們看到了壹個勵誌故事。

對於這個新聞,筆者覺得導演本人太謙虛了。她說的只有壹點是好的,那就是曹操是“壹個出生於亂世的魯莽而狡猾的遊俠少年”,至於“最終錘煉成壹代創新而不屈不撓的政治家”,那只是導演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歷史事實。重新評價壹個幾乎人人皆知的歷史人物是多麽的謹慎和艱難。那是歷史學家和歷史學家的工作,壹個導演怎麽可能接手?她說,在開拍前,找了壹大批三國專家為劇本“挑毛病”。這些人有名字嗎?能不能舉幾個給大家看看是不是“三國專家”?曹操是“漢奸”還是“英雄”,就看這些人了?需要找壹些公認的真正的專家來論證嗎?“歷史”不是兒戲。要拿出歷史事實,給出正當理由。

那麽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漢奸”,我們不妨以史為證,看看他的成長過程和行動。

曹操是在什麽環境下長大的?

曹操是我國壹千多年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有些人高度贊揚他,有些人高度貶低他。總的來說,贊多贊少。稱贊他的人主要集中在他的“文誌武功”上,根據他的諸多輝煌業績稱他為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時代英雄!貶低他的人主要集中在他的“道德品質”上,根據他的諸多反人類的舉動,稱他為偉大的野心家、偉大的陰謀家、壹代奸夫。有人對他的“英雄政權、文采”無限著迷,有人對他的陰險、陰險、虛偽深惡痛絕。這樣大家好像都有依據,誰也說服不了誰。今天我們就來評論壹下曹操的功過是非。顯然,我們不能回到雙方都拋開壹端,以馬拉松的方式互相討論的老路上去了。我們應該想出壹個超越所有小道理的大道理,決定才能做出。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曹操是英雄還是千古罪人?妳不能兩者兼得。

雖然歷史上的人很多,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之前種樹的種樹人,壹類是之前砍樹的砍樹人,後者遭殃。有些人急功近利,只顧眼前,不顧後果。當時他們雖然把事情辦好了,但是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癥和無盡的後患。那時,他似乎是壹個植樹者;長此以往,他其實就是壹個砍樹人。所以評價歷史人物,不能只看壹個事件,要超越時空,看千年,跨萬裏。既要看小範圍的“小歷史”,也要看大範圍的“大歷史”——宏觀歷史。古人說“千年之罪”是個很好的說法,包含兩層意思:壹層意思是某些人物的功過或罪過可以影響千年之後;另壹層意思是,有些人物的某些行為是功過還是罪過壹時難以判斷,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看得準,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每個人壹輩子做的事情都會對別人產生影響。大人物的影響力大,小人物的影響力小,人死了,但他的影響力還在起作用。決定棺材是不可能的,但決定棺材往往很難。如果草率下結論,這個結論是不可靠的,遲早會被後人推翻。

曹操本名曹操,名孟德,郭培喬縣(今安徽亳州)人。操,誠信之義也。孟德是指孟子所提倡的道德品質。他的名字和字都有很好的含義,意思是講究節操。僅“阿順”這個外號就足以暗示這是壹個很不老實的角色。有人說漢朝丞相曹參之後,這是不可靠的。因為曹操本名夏侯,其父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所以取了曹這個姓,與歷史上的曹家全沒有關系。漢代,選拔人才,重弟、重德。曹操做了宦官之後,家庭地位自然不高。雖然他很有才華,但很難被選上。只有通過自己的奮鬥,習武,參軍,才能爬上去。因此,他極其厭惡當時只重品行、重詩書的社會風氣,始終表現出壹種蔑視道德、蔑視詩書、急功近利、畏懼人的言行的傲慢態度。在他小有成就的時候,當時的名人徐紹曾經這樣評價他:“妳是管理天下的得力大臣,亂世的奸臣!”他不僅不滿足,還很驕傲。現在看來,他對光說不做實事的風氣感到厭惡,是有壹定原因的。但他後來矯枉過正,從厭惡標榜德行的社會風氣,到反對道德本身,直至厭惡道德,難免大錯特錯。

東漢特別註重道德,民風淳樸,尊老愛幼壹直受到社會的尊重,這是有其根源的。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中國唯壹壹位出生在太學的知識皇帝。他以儒治國,三公官皆用儒,重德,輕功。他寧願慢慢發展,也不願急功近利。他還提倡節儉,珍惜民力,因此深受人民愛戴。在饑荒和動亂的時候,人民痛恨貪官和酷吏,珍惜人民的力量,所以深受人民的愛戴,至今仍“在漢”。董卓謀反後,雖然天下分崩離析,群雄並起,但曹操還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雖然“痛恨無家可歸”,但仍能靠著“帝室”的招牌找到棲身之所。這是因為大家還是很尊重“皇帝的房間”,反映出這個社會講究秩序和道德,沒有混亂。如果壹個社會秩序混亂,道德淪喪,即使妳捧著皇帝等妳,也沒人買妳的賬,那就太糟糕了。曹操自己也走上了棄德唯功利的邪路。通過他的以身作則和大力倡導宣傳,經過24年的努力,把整個社會推向了壹條拋棄道德、只求功利的危險而可怕的邪惡道路。

曹操很快形成了壹個以陰謀起家的軍閥集團。

成為軍閥後,他看重壹點:能在戰場上拼搏,另壹點,是個陰謀家。對於像孔融、楊修這樣比較正直、比較有才能的知識分子,遲早要加壹個罪名,把他們鏟除掉。於是,他的曹氏集團迅速形成了壹個不講政治理念,只爭實際利益的軍閥集團。

政治上,他並不註重真正的治國能力,通過良好的政績贏得了民眾的支持。而是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段來打勝仗,團結壹二,消滅異己,擴大地盤。軍事上,他不恥於教戰,認真培養壹批能保家衛國、保護人民的軍人。而是想盡辦法招募壹些現成的驍勇善戰的隊伍,只為打勝仗,不擾民。他征召的部隊是青州兵,是農民起義中黃巾軍的精銳,還有東北遊牧民族勇猛的騎兵——烏桓兵。正是這些職業軍人幫助他建設了自己的國家。

曹氏集團是在政治陰謀和軍事鎮壓的交替中發展起來的。相比較而言,曹操更擅長耍手段。所以包括他的兒子曹丕和他的臣子司馬懿,培養了壹大批野心家和陰謀家。此後的漢魏和魏晉改朝換代,不是采用戰場壹決雌雄的老辦法,而是采用了壹種類似鬧劇的新形式,叫做退位。人民都知道這種表演的虛偽,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是事實。

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如果爭論持續很長時間,對人民肯定是不利的。如果群雄中有壹雄,能順應時代,譴責民眾,宣告天下,呼籲統壹,那麽民眾壹定會“吃漿糊歡迎王師”,這當然是好事。當時曹操作為漢朝官員,正值壯年,有實力。如果他沒有野心,沒有奪取漢朝山河的打算,以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號召力和軍事實力,恢復國家統壹並不難。赤壁之戰之前曹操似乎就有這個優勢。他的部隊號稱80萬,實際有20多萬。不戰而下江南是有可能的,但他為什麽大敗?是他自己的名聲。太臭了。與其說他是個政治家,不如說他是個陰謀家。曹操用陰謀詭計消滅異己,不斷擴大自己的地盤。而且,勝利之後,他們多次屠城。有了這個惡名,人們既恨他又怕他。當他們聽說他的士兵來了,他們不歡迎他們,而是逃跑。他下到江南,人們紛紛逃離,不願與他合作,卻願意與反抗他的人合作。這是他統壹天下的計劃壹再受挫的重要原因。他從壹開始就走上了以詐取天下的邪路,到處培植曹家的勢力,打擊“漢家”的威信,對漢獻帝壓迫羞辱到了殘忍的程度,讓世人知道他“名為,實為漢賊”

為了急於求成,消滅異己,他甚至公開鼓吹自己只想建功立業,不講道德,導致整個社會風氣惡化,道德淪喪,秩序瓦解,人心瓦解。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到闞閭滅東西京、滅西晉結束,這段時期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黑暗的。魏晉時期,朝廷汙穢,骨肉相殘,官貪官暴,百姓苦不堪言。西晉八王之亂,持續20年,幾乎耗盡國力,最後號召北方遊牧民族大規模入侵。中原被破,千裏之外。曹操的所作所為直接導致了這場可怕的災難,其間有非常清晰的脈絡可尋。例如,正是曹操親自將最先入侵南方的五支匈奴騎兵安置在馮靜恩(陜西),並種下了詛咒。

曹操是怎麽把兒孫教壞的?

所謂“災難耽誤孩子”至少應該包括兩層意思,壹是指真正耽誤自己的孩子;另壹層指的是會耽誤世界和子孫後代的災難。普通人有利或有弊,其影響也只是在包括自己的兒孫在內的小範圍內,無法影響他人。能“延宕天下後世”的人,壹定是能量很大的人。

歷史上有很多皇帝自己做了惡,總想把孩子養大。有些胡皇帝不僅希望漢化,而且希望自己的後代漢化,永遠在中原過上好日子,所以經常聘請漢族名師來教育子女。而曹操在壹心打天下的時候,卻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孩子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我當時只要用好了,根本沒想過孩子的未來。他在壹個* * *裏有幾個女兒不得而知,所以很難做詳細的檢查。我們只知道在213年的秋天,他把自己的三個女兒——曹西安、曹節、曹華——壹次性給了漢獻帝為妻,後來又強迫漢獻帝立曹節為皇後,他成了皇帝的嶽父。他殺了太子和他的母親,皇後傅,曹節壹定參與了。這種方式,把女兒當禮物,批量送人,讓她們參與陰謀,這不是害女兒嘛!

曹操本人不道德,只玩政治。和他親近的孩子肯定知道什麽,想藏也藏不住。所以,他很難在這些孩子面前假裝道貌岸然。舉個例子,可以看出他把曹丕太子培養成了什麽樣的角色。有壹次曹操領兵攻破袁紹的根據地,鄴城,曹丕不在軍中。

“曾經”?《孔融傳》說:“曹操攻鄴城,妻兒更易侵,而曹子私取袁,甄氏。”這個甄氏是袁紹的媳婦,是有名的多才多藝的美人。曹石父子早有耳聞,早就對她垂涎三尺。《世說》:“曹公之屠燁燁,命傳召甄。他說,‘五官司令(指曹丕)已經走了。“龔說,‘今年破賊是奴才(指甄氏)。’“原來曹操父子爭風吃醋,曹操對兒子先發制人非常不滿。讓我們看看:軍隊沒有紀律,上梁不正下梁歪,父子倆為了壹個女人大打出手。什麽是倫理道德?

曹丕最早得到甄士隱,對他很有好感。當了皇帝後,他成了皇後,但很快就被折磨。曹丕對人的殘忍和多疑不亞於他的父親。曹操有25個兒子。除了長子曹昂早逝,能與曹丕抗衡的只有曹彰和曹植。曹彰有戰功,曹植有文名,對曹丕威脅很大。於是曹丕毒死了棗梗,毒死了曹彰。從《三國演義》的七步詩來看,似乎曹丕寬宏大量,饒了曹植,但事實並非如此。曹丕曾多次陷害曹植,但沒有得逞的原因是他的母親卞皇後為此獻出了生命。卞皇後道:“妳既然殺我為城主(指城主曹彰),就不該殺我為東阿(指東阿侯曹植)!”曹丕怕事情鬧大了收拾不了,只好收手,但曹植被長期軟禁,失去了自由。曹操壹死,曹丕立馬收了曹操所有的妃子,壹個都不放過,被母親罵為“豬狗不如”。因為曹操教給孩子的是政治和勾心鬥角,而不是友誼和團結;所以曹石兄弟姐妹玩弄政治,勾心鬥角,自相殘殺,毫不手軟。不需要等不同的姓氏來殺他們,他們之間的互相殘殺從來沒有停止過。

東漢末年,曹石父子壓迫漢獻帝,可以說是各種虐待,殺皇後殺太子,如屠動物。曹魏末年,司馬氏父子欺壓小皇帝曹茂和曹桓,也是百般羞辱。公元260年,年僅20歲的曹茂不甘坐以待斃,帶領禁衛軍在廟裏攻打司馬昭。遇到趙的部下賈充,賈充下令將曹茂當眾刺死。司馬昭猖狂至此,他暗算許多曹石的後人也就不用多說了。公元220年,曹丕篡漢;265年,篡魏,都上演了壹場讓位的鬧劇。相隔45年,兩部鬧劇如出壹轍。司馬懿是曹操培養的曹氏集團中的重要人物。他陰險惡毒,好偽裝,比曹操更甚。所以司馬家比曹石家更陰險。曹操自己就訓練司馬氏宗族去殺曹石的後代。如果這不是真正的災難,那是什麽?

曹操是如何貽誤天下後世的?

曹操是如何貽誤後人的?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討論。壹個方面是他對國家大局的直接負面影響。魏徵篡漢,是他壹手安排的,由他的兒子曹丕執行。金篡魏是由他的直系弟子司馬懿安排的,並由他的孫子司馬燕執行。魏晉統治集團實行的是曹操倡導的“陰謀治國”模式。直接導致人心渙散,國家動搖,導致北方遊牧民族大舉入侵,國家崩潰。

另壹方面,他公開呼籲壞人治理國家。就中華文明而言,自古以來就提倡賢人之選,賢者在位,能者在位。管理國家大事,要選有德(賢)有能(能)的人。好人不壹定做好事;壞人壹定會做壞事。如果讓壞人管理國家事務,會有好結果嗎?前後七年間(公元210年至公元217年),曹操三令求賢,即著名的“魏武三聖旨”。在《求才第三序》中,他公開說:“高才者不同,或可視為侍衛,負辱,嬉笑,或無情不孝,但有治國用兵之術,皆知其有,不可有所遺!”也就是說,他敢於用不仁不孝的人來治理國家,打仗。治國用兵有多重要,即使我們小心翼翼的用人,也難免會出現壹些問題。現在我們已經公開承諾,敢於使用不仁不孝的人。我們會怎麽治國用兵?用不孝之人治國能維持社會秩序嗎?用不通人情的人來統治軍隊,老百姓的生活怎麽保障?以不仁不孝之人治國,會使國家成為黑社會;如果妳和無情不孝的人壹起帶兵,士兵就會變成土匪。這種方法在理論上是矛盾的,站不住腳的;在實踐中,這是危險的,並且會引起大問題。魏晉南北朝時期,整個中國北方都處於被侵蝕的狀態,幾百萬人倒在了地上。這就是曹操用不仁不孝之人治理國家所付出的沈重代價。

曹操的為人處事方式也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為他名聲大振,後人紛紛效仿,總是理直氣壯地作惡。當然,我們明白,無論曹操多麽精力充沛,他所做的都是有限的。但壹千多年來,書籍和演技被廣泛傳播和誇大,世界上很多壞事都和曹操有關。在曹操這個人物出現之前,有些人因為做了壞事和不光彩的事而感到內疚。曹操這個人物出現後,這些人覺得我學了英雄曹操,反而心安理得,理直氣壯,壹點愧疚的念頭都沒有。俗話說:“曹操!曹操!以妳的名義犯了多少罪!”

陳壽的《三國誌》是以魏為藍本的。如果在書中做筆記,維護曹操的形象是很自然的。但曹操的背信棄義太離譜,陳壽也掩飾不了,但還是暴露了很多缺點。至於日後羅貫中的通俗三國演義和毛宗崗的修訂三國演義,奸雄暴露得淋漓盡致。長期受評書和演戲的影響,普羅大眾對曹操的看法壹直是深惡痛絕的。《東坡支林》中的壹段話可以作為民間觀點的代表。這段話是:

王鵬嘗雲:土鄉兒女貧下中道,家人恨之入骨。有了錢,我們可以聚在壹起聽古語。說到三國大事,當妳聽到劉玄德戰敗時,妳會頻頻皺眉。當妳聽到曹操戰敗的時候,妳會高興得快唱起來。所以知道君子之德,小人之德,絕不會被砍頭。

至於歷代官員,都不看好曹操。在貞觀顯貴中,李世民對馮德毅說:

流動的水有清有濁,甚至在源頭也是如此。君為政源,民為靜水;妳在欺騙妳自己,妳想讓我走正道。還是渾濁之源,看著清澈的水,不合理。我經常認為魏武帝是個騙子,並且非常鄙視他。

李世民本人也是壹個有名望的人,甚至他看不起曹操,也羞於與他交往。

曹操成為後世黑社會的始祖。

曹操用自己的言行告訴後人,壹個人要想成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壹定要果斷,壹定要無情。他寧願我對不起全世界,也不願讓全世界對不起我。我寧願錯殺壹百,也不願錯過壹個。被曹操冤殺的人太多了,簡直數不清。壹些突出的事情,比如在夢中殺人,比如把呂伯奢壹家連根拔起,都是氣人的。但這些東西不壹定可靠,也不壹定是史實。只有曹操殺周布衣,仔細查各種史料,應該是真的。現在暫時選壹份史料做個簡要介紹。零陵聖賢的傳說說:

周布衣性格直爽,零陵人。年輕人天賦異稟,聰明又敏感。毛(曹操)要娶妻,不疑。毛的小兒子蒼樹(曹沖飾)很聰明,這壹點毋庸置疑。而死了,毛很嫉妒,想把它處理掉。文帝(曹丕)認為不可能諫。毛說:“這個人妳管不了。”刺客的任務就是殺死它。

另有《北唐書鈔》(卷壹壹八)講述了周布依的故事:

曹操攻不下柳城,問圖情。周布衣入十計,攻城略地。

曹沖是中國阿基米德曹操的小兒子。是他利用浮力定律發明了借船稱大象的方法。他年輕時和周布衣壹樣聰明,所以和周成了朋友。

曹操殺了周布依,原因如下:

第壹,曹操想招他做女婿。他害怕,沒有接受,讓曹操很沒面子,死有余辜。

第二,他和曹沖是好朋友。曹沖病死,他又不能是獨生子,死有余辜。

第三,他是壹個偉大的人才,超出了曹丕等人的控制。為了曹氏集團的安全,殺了他為宜。

請問這些是什麽原因!用這些理由殺人,誰能安息!奸夫被後世世人深惡痛絕,絕非沒有道理。

曹操多次寫文章告訴後世的野心家,要想急功近利,就要敢於選人。敢用逃犯。“如果妳必須誠實,然後可用,那麽為什麽齊歡主宰世界?”“有行(德)的人,未必能上進;壹個有事業心的人,可能什麽都做不了。”有必要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它,並嚴格控制它,以便它能為自己工作。這個用人原則和現代黑社會很接近。請問這樣有才華的人能做什麽好事!

曹操勸我們不要談道德。他說:談道德不過是“貪圖虛名”。這個說法來自他寫的壹篇文章《讓縣城知道自己的故事》。當時曹操用朝廷的名義統壹北方。有人議論他,認為他羽翼豐滿後,會在漢朝奪取天下。他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坦白自己沒有野心(這個坦白就是這裏沒有銀子)。他還誇口說“國若不孤,不知有多少人當皇帝,又有多少人當國王?”也就是說,沒有我,國家就亂了。其實和他在壹起,國家還是年年戰亂,沒有壹天安寧。他說他想辭職,以免被誤解,但轉念壹想,如果交出權力,尤其是軍權,很可能會受到傷害。如果妳自己被殺了,妳會讓國家陷入危險(自視甚高),妳不方便辭職,不是因為妳愛棧,而是為了國家。所以,他絕不會“沽名釣譽,損人不利己。”畢竟,他永遠不會交出權力。至於朝廷封給他的“美食城”,有3萬戶,他願意還2萬,留1萬戶,以“自說自話”等等。其實曹操說要辭職是裝腔作勢。如果妳真的沒有野心,為什麽不能辭職?作為宰相,就算妳退出軍界,誰會害妳?有很多漂亮的詞。歸根結底,權力是要抓的,利益是要占的。至於名聲,我不介意。曹操在這篇文章中的“教誨”,都是後人的野心家所理解並認真遵循的。

中華民族的民族是愛好和平、真誠包容的。曹操所做的,不過是反對而已。要問曹操對後世的影響,更具體的說,可以說曹操成為了後世很多野心家的祖宗。他的言傳身教成為後世野心家模仿的典範;他的壹些作品成為後世有誌之士學習的經典。很多混混和黑社會頭目往往通過《三國演義》得知奸詐之人的陰謀詭計,並窮追不舍。

對於曹操這種違背中華民族精神,危害後世的奸臣,從古到今,從官方到民間都有譴責的聲音。雖然少數文人會因為欣賞三曹的詩而對曹操產生壹些好感,但這不是針對人的。影響不了後人對他的整體評價。

自古至今,人類社會是作為百萬人組成的群體而存在的,必須建立秩序;為了維持秩序,人們必須有行為準則,也就是要講道德。雖然道德標準時有變化,但人類社會必須講道德,不能拋棄道德。這是死的真理,絕對的真理,永恒的真理。如果我們拋棄道德,世界將陷入混亂,人類將自我毀滅。敢於公開拋棄道德的人,永遠會被全世界唾棄。誰要是想表揚這種人,為他翻案,就會把自己置於尷尬的境地,暴露自己不光彩的意圖。給曹操翻案太難了。只要曹操不講道德,棄德鐵案翻不了,他就永遠翻不了。在本文的結尾,作者有壹首關於曹孟德的詩,這位“曾經的英雄現在生活在和平之中”:

那個傲慢的人轉過頭來,

千百年來人們嘲笑奸詐的男人;

會給後代帶來災難已成定局。

翻案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