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以對話的形式寫成,語言簡潔、樸素、自然,摒棄雕琢。細讀,無論是詩歌中宣揚的正氣精神,還是詩歌所達到的藝術造詣,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原著
壹切都不公平,何苦呢?長壹寸,抱木到天荒地老。我願意讓東海平靜,但我不會改變我的想法。海無寧日,心無止境。喔!妳沒看見西山鳥多,喜鵲來燕築巢。
白話翻譯
世界上的壹切都不是絕對公平的,何必無緣無故的自尋煩惱。僅僅因為妳壹寸長的身體,嘴裏含著木頭在海裏要填多久?我也願意填平東海,即使我的身體沈入大海的中心,我也拒絕懺悔。
但只要海沒被填平,我的填海之心就不會死。喔!妳看不到西山上的鳥兒,雖然抱著木頭的人很多,但他們都在忙著築巢休息!
擴展數據:
精衛持木石填東海的故事,成為千百年來共同的主題。這個故事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精衛鳥的形象代表了壹種可貴的、悲涼的人間精神。如果把精衛和龔宇相比較,他們是相似的,但他們的精神特征卻大相徑庭。
精衛小,爵位小,而東海無邊,無和平期。但“吾心無窮”,墾荒精神令人心酸,令人敬佩。這種精神對於作者這個亡國之後始終保持節操的國民來說,無疑是壹個重要的精神支柱。
在這首詩中,詩人把自己比作壹只精衛鳥,決心以精衛鳥填海的精神實現自己的抗清復明大業,編出偉大的作品。充分表達了他堅守氣節,不向清朝屈服的決心。
同時,在這首詩中,詩人也滲透了單身壹人的孤獨。當然也有對“西山鳥多,喜鵲來燕自航”者為了自身利益的不滿和無奈。
百度百科-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