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大班文明社會教案

大班文明社會教案

作為壹名教學工作者,我們經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進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應該怎麽寫教案?以下是我收集的禮貌社會大班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大班禮貌社會教案1活動目標:

1.學習日常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並在適當的場合使用。

2、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和意識。

3.讓孩子體驗如何學習禮貌語言,與朋友交流。

4.培養孩子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兔子和小狗玩具,兒童書籍

活動流程:

首先,老師展示兔子和小狗玩具,引出活動主題。

老師:今天來了兩只小動物。妳知道他們是誰嗎?(鼓勵孩子正面回答。)

第二,讓孩子根據故事中的場景學習禮貌用語。

1.老師壹邊演示玩具,壹邊講故事:兔子和小狗是好朋友,他們經常在壹起玩。壹天,他們在家壹起搭積木。兔子想用壹塊正方形的積木搭壹個屋頂,但是兔子不願意。他看到那裏有壹個街區。它怎麽能向小狗借玩具呢?

老師總結: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說“請”。現在我們來學習壹下壹滴水穿石兔是怎麽說的。

2.老師繼續講故事:小兔子對小狗說了這句話,小狗把方塊積木借給了它。這個時候,兔子該說什麽?

老師總結: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現在讓我們來學習兔子如何感謝狗!

3.老師繼續講故事:他們玩了壹會兒積木。這時,狗看到外面的天氣,對兔子說:“我們壹起出去玩吧?”兔子高興地答應了。他們來到草地,兔子和狗玩轉圈遊戲。他們在壹起旋轉。小狗太高興了,有壹陣子忘了和兔子牽手。突然,兔子被扔到地上,哭了起來。這個時候小狗應該說什麽?兔子會說什麽?

老師總結:不小心傷害了別人就說“對不起”,原諒別人就說“沒關系”。讓我們來學習兔子和狗的對話吧!

第三,讓孩子看書,讓孩子體驗如何學習禮貌用語。

1,老師:小朋友,看看書上畫的是什麽。猜猜他們在說什麽?

2.老師總結:書裏的小朋友和剛才故事裏的兔子小狗壹樣有禮貌。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說“請”,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說“謝謝”,不小心傷害別人的時候說“對不起”,原諒別人的時候說“不要緊”。

第四,拓展孩子的經驗,引導孩子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禮貌用語。

老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會說些什麽禮貌用語呢?

大班禮貌社會教案2活動目標:

1,會說“早上好”、“再見”等禮貌用語。

2、知道打招呼是壹種禮貌行為,願意主動與人打招呼。

3.初步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

4.初步培養孩子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發展孩子的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雞,母雞,小山羊,鴨子等動物頭飾。

2.教學掛圖《禮貌的雞寶寶》。

活動流程:

首先,觀察掛圖的內容,學習禮貌用語。

1、引導孩子仔細觀察掛圖1、提問:

早上,小雞寶寶醒來了。它看到了誰?妳感覺如何?它會說什麽?

引導孩子說:早上好,媽媽。

2、觀察掛圖2題:

母雞把小雞送到幼兒園。小雞在幼兒園門口看到了誰?它會說什麽?

引導孩子說:早上好,山羊醫生。

3.觀察掛圖3並提問:

母雞把小雞送到小班門口。小雞看見了誰?它會說什麽?母雞媽媽要去工作了。雞大聲說什麽?

引導孩子說:早上好,鴨老師;再見,媽媽。

第二,討論活動。

老師引導孩子們談論他們的幼兒園。重點引導孩子說出會遇到誰。怎麽打招呼?

第三,角色扮演,練習問候。

1.老師扮演母雞鴨媽媽,小朋友扮演雞寶寶和山羊醫生,並戴上相應的頭飾,和老師壹起表演故事,練習主動和人打招呼。

2、遊戲重復,讓孩子積極參與角色,體驗與人打招呼的快樂心情。

第四,交流經驗,鼓勵孩子主動和人打招呼。

1.妳還會問候誰?妳會怎麽打招呼?

2.引導幼兒大膽與人交流,運用問候語,讓幼兒學會主動向老師、家長等幼兒園工作人員打招呼,從小做有禮貌的好寶寶。

大班禮貌社會教案3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鼓勵孩子清晰地表達自己。

2.培養孩子遵守規則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紙筆各壹支。

2、日常生活中的常規訓練。

活動流程:

首先,老師問:“孩子們,妳們好。”孩子回答:“好老師。”

老師高興地說:“妳真有禮貌。現在我問孩子們壹個問題。妳平時是怎麽禮貌的?”(孩子說話時,老師註意提醒他們完成單詞。)

老師根據孩子們所說的畫了壹幅素描。孩子說:“每天早上第壹次見老師,早鞠躬早問。”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壹幅小朋友來花園打招呼的簡筆畫。

孩子說:“孩子們應該友好地壹起玩。”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壹幅孩子們手拉手的素描。

第二,當孩子不清楚規則的時候,老師幫助孩子理清思路,進行總結。孩子說:“孩子摔倒了,我扶他起來。”老師畫了壹個情節草圖,然後總結為: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去幫助。

孩子說:“妳不能爬欄桿。”教師可以概括為:要主動糾正別人的錯誤行為。

第三,有些規則孩子不會說,老師可以先提問,然後讓孩子討論,最後確定規則。

老師說:“別人說話的時候我們不能打斷,但是如果我們有急事要說怎麽辦?”討論結束後,讓孩子知道他們應該說:“對不起,打擾妳了。”老師又畫了壹張場景草圖。

老師問:“當孩子和別人發生矛盾時,如果妳認為自己是對的,妳該怎麽辦?”找孩子討論,最後確定規則:如果遊戲過程中兩人發生矛盾,妳要冷靜推理。

第四,讓孩子給整張圖片起個名字。老師定義為:我是有禮貌的小人。孩子只要不離開“講禮貌”這個主題,就可以選擇名字

5.最後,老師說:“讓孩子們看著這六條規則說壹遍,然後畫下來,回家告訴爸爸媽媽,妳在幼兒園是壹個多麽有禮貌的男孩。”(孩子畫畫的時候,不要像老師那樣畫,只要能說明規律就行。)

活動提示:

1,本活動持續30分鐘。

2.在這個活動中,要讓孩子充分發言,大家發言後再畫規則。

3.討論出來的規則可以做成“圖表”,掛在室內明顯的地方,作為“幼兒園小朋友規則”。

自我評價: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不僅是為孩子上小學做準備,也為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規則對於幼兒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壹來到幼兒園就遇到各種各樣的規則,比如按時吃飯,午睡,玩遊戲。但是孩子還小,自覺遵守規則的意識還很差。他們的語言動作很容易受到當時情緒和情境的影響。所以更重要的是要註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尤其是要把這種“意識”轉化為孩子的自覺行為,這也是設計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