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屬於哲學的兩個學科。學好美學需要紮實的哲學基礎和藝術修養。它既是壹門思辨學科,也是壹門感性學科。美學與文藝學、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神話學等學科關系密切。
西方美學史始於柏拉圖。雖然畢達哥拉斯等人在柏拉圖之前就已經開始討論美學問題,但柏拉圖是第壹個從哲學思辨的高度來討論美學問題的哲學家。在中國,先秦時期是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黃金時期。老子、孔子、易傳、莊子的美學奠定了中國古典美學的發展方向。但中國美學真正的起點是老子。
老子提出並闡發了道、氣、象、無、象、實、空、玄學,對中國古典美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古典美學的元氣論,中國古典美學的意象論,中國古典美學的意境論,中國審美心性論等。都源於老子的哲學和美學。在當代,美學在人文學科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審美經驗的意象化特征被認為對應對現代人類文明的危機具有壹定的價值和意義。同時,美學在中國現代啟蒙運動中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美學定義:
什麽是美?這是美學要討論的基本問題。每個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這不是壹個簡單的問題,可以輻射出對世界原初問題的討論。從古至今,從西方到東方,對“美”的解讀是復雜的。比如古希臘的柏拉圖說:美是壹種理念;中世紀的聖奧古斯丁說:美是上帝無與倫比的榮耀和光輝;俄國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就是生活;中國古代的道教,相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學原理》壹書告訴我們,美只能存在於審美關系中,它既取決於審美主體,也取決於審美客體。美是抽象事物在精神領域的表征,美感世界純粹是壹個意象世界。
古典作品
四篇對美學範式有開啟作用的文章
柏拉圖的Epiphane,開啟了美的哲學。
沙夫茨伯裏揭示了審美心理學的特征
巴爾托開創了藝術哲學,探討了藝術美的界限和性的原則。
維特根斯坦的美學講義,對美學語言的分析有影響。
七部對美學體系有影響的專著
康德的判斷力批判
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在結構美學中有兩個特點:壹是從審美判斷和主客體關系的角度探討美學的本質。得出壹個主體的普遍性(類似於美的本質)是美學的基礎。第二,劃分兩種審美判斷,美和崇高,也就是最常見的兩種審美類型。
黑格爾美學
黑格爾美學在結構上有三個特點:第壹,從美的定義來看,美是觀念的感性顯現。概念確立了美的核心,感性使其區別於其他形式的概念,從而解釋了壹切美的現象。第二,知覺中存在觀念的層次性,這與宇宙的進化史是壹致的。無機物是最低層次的感知,藝術是最高層次的感知,美有統壹的定義。藝術是美的最高和最典型的形式。美學研究藝術就夠了,藝術有七大類,但典型的有五類: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詩歌(詩歌包括史詩、抒情詩、戲劇),美學只有研究這五種藝術,才能獲得關於美的普遍規律。從美學的角度來說,五藝可以分為三種:象征性(建築)、古典性(雕塑)和浪漫性(繪畫、音樂和詩歌)。這三種審美類型包含了美的所有對象。只要妳掌握了美的本質,五大藝術,三大類型,妳就掌握了宇宙之美。
德索托的美學和藝術理論
德索托的美學和藝術理論是壹部堅持美的本質消失後美學各部分統壹的美學原理著作。德索的本意不是用這本書建立壹個美學體系,而是通過這本書建立兩個理論體系,壹個美學體系和壹個藝術體系。首先,他想把藝術學和美學分開,有利於兩個學科的明晰;那麽,在藝術獨立之後,我們應該看到,審美和藝術在很多方面是聯系在壹起的,它們往往是“壹起行動”的。所以,最後,通過壹本書把這兩個系統放在壹起。這樣,從實際效果來看,就成了壹個包含審美對象、審美經驗、藝術的美學體系,這本書也代表了西方美學原理的壹個轉折點。第壹部分,不是關於美的本質,而是關於審美對象。
朗菲爾德的美學態度
朗菲爾德的審美態度是在美的本質消失後,僅從審美心理出發構建壹種審美原則的典型。朗菲爾德從三個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壹是將歐洲心理美學理論進行整合和系統化,具體來說,整合了明斯特堡、帕夫、布洛赫三大理論和心理距離理論,李芙蓉和古勒斯的內部模仿理論,以及立普斯的移情理論,形成了心理美學的基本框架。其次,歐洲心理美學應該以美國自然主義美學的積極性和經驗性來規範。美國自然主義是壹種廣義的美學理論,這將使歐洲理論失去其優美的結構和邏輯的統壹。因此,朗菲爾德在用美國理論質疑歐洲理論的不真實和模糊性的同時,從兩個方面規範了審美心理學理論:壹是藝術,用藝術史的例子證明了歐洲審美心理學原理的正確性,二是形式美。同時壹方面以形式美完善了歐洲人的審美心理體系。另壹方面,形式美在藝術中,結合了美學的藝術方面,形式美也在自然和社會中,邏輯上包含了美國自然主義美學的內容。因此,朗菲爾德的理論實際上由三部分組成:壹是審美主體,這是基礎;第二,藝術作品是審美主體的確認和藝術外化。第三,形式美法則是審美主體的廣泛外化和邏輯確證。朗菲爾德的美學態度也與朱光潛的《談美》形成對比,顯示了中西美學在書寫審美心理學美學原理時的異同。
蘇珊·蘭格的情感與形式
蘇珊·朗格的《情感與形式》是美的本質消失後重建藝術哲學美學原則的典型範例。本書以卡西爾的符號符號學為指導,繼承了羅傑·弗萊和克萊夫·貝爾的形式主義美學、克羅齊和朗菲爾德的審美主體美學、桑塔亞那和杜威的自然主義美學,將音樂、繪畫、建築、雕塑、舞蹈、文學、戲劇和電影八種藝術融合為壹種藝術哲學。蘭格基本上將藝術分為四類:時間(造型藝術中的繪畫、雕塑、建築)、空間(音樂)、力量(舞蹈)、生命(文學、戲劇、電影)。在朗格對藝術範疇的論述中,首先以錯覺為壹般依據,然後在各種藝術中表現出錯覺的二級甚至三級差異。由此可見,藝術自主和審美獨立構成了她藝術哲學的壹大主題。第二,在每壹種藝術的不同錯覺的討論中,基本錯覺、藝術形式和藝術形式所包含的情感形式總是聯系在壹起的。
杜夫海納的審美經驗現象學
杜夫海納的審美經驗現象學是典型的在美的本質消失後將審美心理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美學原理。它在結構上有四個特點:壹是從審美對象是什麽來區分審美對象和非審美對象,在說明藝術作品和審美對象的關系和區別的基礎上,把審美對象聚焦在藝術上。第二,解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呈現給主體的基本結構。第三,闡釋審美主體對作為人工審美客體的藝術作品的審美感知的基本結構。從而不離開審美客體談審美主體,也不離開審美主體談審美客體。它很好地辯證地解決了美學的基本問題。第四,從哲學上討論美學如何可能,人為什麽需要美學。
迪克的美學導論
迪基的《美學導論》是美的本質被概念分析取代後,美的哲學(概念分析)、審美心理學和藝術相結合的典型範例,也是美學史和美學理論相結合的典型範例。這本書是壹個分層結構,而且是壹個可逆的彈性結構。這個結構還是兩層,但是這兩層不分主次。從古至今,它們凝聚成藝術理論,再從藝術理論推遠,藝術理論就是藝術理論、審美態度、美的理論。這六個方面構成了整個美學理論的結構,它具有歷史、今天、時間上的演變和理論邏輯,形成了壹種美學原則。
壹般內容
美學的範圍與宇宙和人類同在。作為壹個美學原理,應該談些什麽?這既涉及到美學作為壹種與自身相關的學術邏輯,也涉及到教育系統的學科分類對美學具體呈現的制約。在國內,壹個是哲學壹級學科下的兩個學科的美學,壹個是藝術學以下四個壹級學科:藝術理論、藝術設計、戲劇影視藝術、音樂舞蹈;三、壹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關於文學的各種學科和壹級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四級學科,建築學下的建築藝術相關學科和林業下的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這裏最重要的是藝術的引入(或藝術的引入)與審美的關系,這種關系是藝術與審美分離產生的。可以說,美的藝術類型和藝術概論的內容重疊很多。所以也要考慮學科劃分的內容。綜合這兩個方面,壹個美學原理首先要列出要討論的問題,其次要讓人們在明確這些問題之後,對整個美學問題有壹個整體的認識。基於此,壹個美學原理中最重要的問題如下:1,審美現象學,它清楚地解釋了人們面對美和欣賞美的具體情境是什麽,審美是如何開始的,如何進行的,最終結果是什麽。2審美類型學,明確指出美分為幾個基本的範疇和類型,如美、悲、喜等。,大類下有小類,美下有優,瑰麗,優雅。這些類型有什麽特點?3、審美文化學,明確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審美觀念和表現形式,進壹步理解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觀念和形式。4、形式美法則,清晰地解釋超越文化和時空的美的基本法則,如形狀、色彩、對稱、平衡等。5、美的起源。從人類文化學的角度看,美是如何產生的,人是如何實現美的。6、美學史,講清楚美學是怎麽產生和發展的,它的規律是什麽。在這六個問題中,最重要的是審美現象學、審美類型學、審美文化學和形式美法則。作為教育體系中的美學原理,知道了這四個方面,就基本可以把握美學了。
世界美學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壹是從40000年前的儀式和藝術的出現,到公元前4000年埃及文明和蘇美爾文明之前的原始時代,人類對美的觀念在這壹時期的原始藝術中有所體現;二是從埃及、蘇美爾文明開始的五大文明(埃及、兩河、印度河、中國夏商周、美洲奧爾梅克文明)到公元前700年軸心時代之前的神廟文化時期,這壹時期人類對美的觀念是通過壹種民族宗教藝術來表達的;第三,從2000年前的軸心時代到17世紀的現代性開始,此時各大文化,包括希臘、希伯來、波斯、地中海、中國、印度,以及後來的伊斯蘭文化和正統文化,都實現了哲學上的突破,以壹種理性的思想對待人和世界,開始以理論的形式講述美學。其中,西方文化從柏拉圖對美的本質的追求中確立了壹種美學。另壹方面,中國和印度以不同於西方文化的方式談論審美現象。第四,自近代以來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此時,壹方面,西方文化的審美壹直在以自己的邏輯不斷演進;另壹方面,在世界主流文化的影響下,非西方文化向西方學習,按照西方的規訓建立自己的美學,這就構成了西方美學與非西方美學的互動。在這四個階段中,第壹、二階段是潛在的審美,從學科角度可以忽略。重要的是第三和第四階段。這兩個階段的美學演變構成了世界美學的歷史脈絡和總體風格。
西方美學史
西方美學史是從古希臘羅馬、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到現代歐美的美學思想發展史。西方美學歷史悠久,著名的美學家、作品、流派很多,影響遍及全球。中國近代的美學也受到了它的影響。
中國美學史
中國古代的美學思想是從奴隸社會開始的,中國的思想家們直接把美學和藝術問題與宇宙、社會、人生的根本問題聯系起來進行觀察和思考。雖然在表述和論證上並不系統,但從根本上滲透著他們自己獨特而深刻的哲學觀念。在幾個古代文明發達的國家,中國美學形成了獨立而嚴謹的體系。
中國美學研究“美學是隨著世界歷史的全球化和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而產生和發展的”,而中國美學研究有壹個引進、傳播、發展和創新的過程。
美學在中國的引入
清末民初,以王國維先生為代表的留學知識分子將西方美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科體系引入中國。隨著王國維先生修訂的教學大綱把美學列入教學計劃,標誌著美學在中國的確立。後來,以朱光潛先生為代表的壹批美學家進壹步將西方美學理論介紹到中國。特別是留學德國歸來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使美學在中國受到廣泛重視。
美學在中國的傳播
中國的美學研究基本上是在美學原理原著形成時從西方美學原理著作移植過來的,從1917到1930。中國* * *出版了6部美學原理的規範著作(蕭公弼《美學概論》、陸澄《美學概論》、陸澄《美學簡史》、陳望道《美學概論》、範《美學概論》、《德性哲學》)和另外3部美學原理著作(李世岑《審美教育》)如果說朱光潛、蔡儀《美學》代表了中國美學對西方美學、蘇聯美學的移植 那麽王國維的方向,即以美學觀念來強調中國材料,尤其是中國藝術,在宗白華和鄧以蟄的著作中都有所體現,尤其是宗白華在西方斯賓格勒思想和國內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從世界文化比較的背景來探討中國美學的獨特性,並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美學在中國的發展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曾有壹場關於美的本質的學術討論。在以美的本質為基礎的美學類型中,探討美的本質成為重建中國早期美學體系的基礎工程。這次討論得出了四種觀點:1,客觀主義:美是客觀的,以蔡儀為代表;2.主觀派:美是主觀的,以高爾泰、魯英為代表;3.主客觀相統壹:美是主客觀相統壹,以朱光潛為代表;4.社會主義:美是客觀性和社會性的統壹,以李澤厚為代表。這四種觀點相互爭鳴,從50年代的爭論到80年代的美學熱潮,是這四個流派爭論的延續,也是所有流派的系統化。以李澤厚為代表的實踐美學成為中國美學的主流。
中國美學的創新
20世紀初,美學在中國進入本土化創新時期,突出的亮點有三個:1,曾梵仁生態美學學派的建立。20世紀90年代以來,曾梵仁提出了生態美學。生態美學是中西交流的產物。曾繁仁看到的是生態美學中所蘊含的深刻的世界性和中國理性。生態美學就是要在人們心中註入壹種新的美感,使人們對生活和自然的態度發生根本的改變。其特點是:壹是既與世界主流思想相契合,又與中國發展帶來的生態狀況有關;其次,中國美學的主流壹直是把美學提升到壹種世界觀的哲學高度,生態美學代表了美學整體觀的變化;第三,這個學派為中國美學的大繁榮大發展奠定了基礎。2.張發美學原理理論的建立。張發的《美學概論》(第壹版1999 65438+2月,第二版2004 65438+10月,第三版2011 7月)在十幾年間已經出版了三次,標誌著張發先生十年磨壹劍,致力於美學原理和理論的創新。其特點是:壹是使美學原理成為真正的“美學原理”:知識性、理論性、系統性、特別具有指導性,成為指導本部門美學研究的基本原理;其次,它創新性地解決了壹系列美學問題——如美的起源與本質、審美經驗與美的認同、部門美學與美學原則、美的對象化與符號化、美的審美類型、美的文化本質等。第三,它的基本理論奠定了部門美學的理論基礎,標誌著中國美學原則的奠基。3.陳昌茂在旅遊美容領域的新發現。陳昌茂先生在長期的旅遊研究、旅遊教學和旅遊工作實踐中,提出並論證了“旅遊美”這壹範疇,從而在理論上開創了繼藝術美、自然美、技術美之後的新的美學領域。其特點是:首先,指出旅遊美學的研究對象是旅遊美;其次,旅遊之美體現在五種審美體驗上:神話詩、抒情詩、清爽詩、狂歡詩、夢幻詩;五類審美對象:擬態景觀、景觀景觀、環境景觀、場所景觀和旅遊紀念品景觀;五種審美境界:意象境界、真實境界、藝術境界、場境、幻想境界;第三,該體系為中國旅遊美學研究開創了新的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