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北宋後期,黃庭堅在詩壇上影響很大。許多詩人追隨和模仿黃庭堅,逐漸形成了以黃庭堅為中心的詩歌流派。盧本中在宋徽宗時撰寫了《江西詩社宗派圖》,尊黃庭堅為詩派始祖。以下為陳師道、潘大林、謝懿、朱宏、饒介、高僧祖克、徐福、彭洪、林敏秀、鴻雁、葛望、李克、韓菊、李鵬、晁崇之、姜端本、楊福。人們認為這些詩人與黃庭堅是壹脈相承的。並非所有的詩人都是江西人。後與、曾軼、陳歸為江西詩派。後來,曾紘、曾思等人加入江西詩派。
藝術風格
詩派成員多為杜甫,宋末方回與杜甫、黃庭堅、、陳並稱江西詩派前三派。江西詩派的詩歌理論強調“以胎換骨”、“化鐵為金”,即繼承前人之言或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的詩風;每壹個字的追求都有出處。在創作實踐中,詩派“以舊為新”,重要作家的詩歌風格各異,成為宋代影響最大的詩派。其影響遍及南宋,余波延伸至近代同光詩人。
代表性人物
黃庭堅(1045-1105)
作為江西詩派的先驅,黃庭堅的詩歌理論影響很大。他的詩歌理論涉及範圍很廣,包括詩歌本體論、創作論、鑒賞論、詩人論以及詩歌的境界和風格等。但主要是在詩歌創作理論範疇。其祖師黃庭堅主張創新求變,應在廣泛吸收前人文學遺產的基礎上創新成家。這壹思想也貫穿了江西詩派的整個發展演變歷史。
黃庭堅詩論中最著名的思想是:“以胎為骨”和“化鐵為金”。也就是說,壹種繼承前人文字或前人意義的方法,目的是在詩歌創作中“推陳出新”。他主張多讀前人的作品,從中吸取藝術營養,熟練掌握煉字、造句、策劃文章等寫作技巧,同時努力打破技巧的束縛,進入“裁而不厭繩”的境界,力求超越前人,自成壹家。他對杜甫推崇備至,把他後期的詩歌作為宋代審美理想的參照範本。他的尊杜觀最能體現宋代詩學的時代精神。他主張積極借鑒前代詩歌的語言藝術。他說:“自己造詞最難。老杜寫詩,卻把作文退了,壹個字都沒有。蓋後人讀書少,所以說韓、杜自造詞。所以能寫文章的人,雖以古人之言入書法,如靈丹妙藥,點石成金,卻真能陶冶萬物。”即便如此,以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實驗派也對當時崇尚晚唐詩歌的風氣不滿。平淡樸實,幹凈內斂,體現了黃石的成熟境界。這說明平淡美是宋代詩歌的整體追求,黃庭堅的創作道路也以此為終極目標。
陳師道(1053-1102)
也是蘇軾門下的重要詩人,蘇軾學派六學士之壹。他是壹個正常的角色,他沒有自己的話。他出生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因為不滿新學,所以不應該參加科舉。35歲時,經蘇軾推薦,成為國學教授。他視蘇軾為師,曾不顧朝廷禁令,私自出境到杭州為蘇軾送行。但陳師道“閉門造句”的詩風與蘇軾大相徑庭。所以他寫詩不學蘇軾,而以同樣重視推敲和鍛煉的黃庭堅為師,聲稱“致力於詩的仆從千千萬萬,精於詩的寥寥無幾,百歲不厭。”而當我見到黃時,我燒掉了他的手稿,了解到。”(《答秦書》)雖然的詩最終自成體系,但畢竟與黃的詩有淵源關系,所以他與黃庭堅並稱為“”。陳詩雲的用詞和表達都很有技巧,但都是字面洗出來的,很美。這是宋詩以平淡為美、善於思考和推理的特點的壹種表現。
黃庭堅、陳師道去世後,詩歌氛圍趨於固化。經過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的努力,宋詩的特點已基本定型,黃、陳的嚴格創作為青年詩人提供了規則和規範,而嚴酷的政治形勢又使詩人的心態由外向內更加內斂。因此,吟詠書房生活、推敲筆法成為江西詩派的創作傾向,這也是當時整個詩壇的傾向。
突如其來的靖康事件打破了詩歌沈悶的氣氛。東北崛起的金國於宣和七年(1125)滅遼,次年攻占汴京。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北宋滅亡,南宋建立,淮河以北成為金的疆域。短短兩年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詩人安靜的學習生活被金兵的鐵馬胡佳徹底打破,整個詩壇為之震動,代表詩壇風氣的江西詩派也因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金兵圍攻汴京時,盧本忠在城中。他首先用詩歌記錄了這壹事件。《守城者》描寫了抗金將士的英勇抵抗,《叛亂後的弄堂》作品描繪了百姓飽受戰亂之苦的悲慘境遇,《城市編年史》控訴敵人燒殺搶掠。金兵回來後,呂本中又寫了《兵變後》29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其中壹首寫道:
晚上,兵役之際,到處都聚集著士兵。
死後轉累,長命百歲。
擔心了就睡得少,被搶了就餓。
想追範載代,聯盟起義師!
苦悶而悲壯,寫出了愛國士大夫的* * *同情。
其他經歷靖康事件的江西詩人也有類似的作品。比如韓菊的《陵陽先生的詩》,裏面就有很多呼籲抗金的詩。即使在詠物、詠史的傳統題材中,我們有時也能看到他們憂國憂民、傷時弊的思想,如鴻雁的二韻《雷雨》、徐福的《詠史》:
雷霆欲拔三山,雨聲如百川。但夢見壹股奇寒侵客,如果是驚濤靜煙呢?這幾年農村荊棘滿河。扣九關,寫皇帝府,沒什麽大不了的。
楚漢爭士憂,東方何去何從?鄭君不詳,而項伯胡彥肯是姓劉?
上壹首表達了對逝去山河的懷念。後壹首詩借古諷今,講的是徐福在張邦昌篡位時,故意給他的婢女起名叫“長女”。這首詩肯定含有提倡民族氣節的意思。隨著宋金和談的簽訂,江西詩人逐漸恢復了早期的創作主題,但他們在靖康事變後的再度復興值得關註。
南宋初期,江西詩派在藝術風格上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黃庭堅的詩學理論本來就包含著求新求變的精神,江西詩派中幾位傑出的詩學理論家都理解並繼承了這種精神。曾紀禮在《船村詩》中指出:“後山談變骨,東湖談中,東來談活,子倉談滿參。入口雖然不同,但其實是壹道屏障,妳必須知道,妳必須意識到。的確,從陳師道、徐福到呂本中、韓劇,江西詩派成員的詩學觀並非壹成不變。他們以黃庭堅詩學理論的基本精神,開創了呂本中的“活法”說。
呂本中(1084 ~ 1145)
他是江西詩派後期最重要的詩歌理論家。他早年寫詩,以黃庭堅為典範,創出了新的深意。但是黃庭堅主張自成壹格,呂本中明白了這壹點,所以他試圖創造自己的新風格。進入南宋以後,黃庭堅詩風在陸詩歌中的影響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清淡圓潤的新詩風,如《郊春晚》;
柳樓半掩綠,悲春色在天邊。抑郁癥的窗簾在下雨,花園裏開滿了花。檐影已飛新社,水痕不如去年沙。地上沒有車轍,掃路是斜的。
飄逸婉約,已與黃詩歌風格大相徑庭。同時,呂本中在理論上提出了“活法”理論:“學詩應該是壹種活法。所謂活法,規則是可得可出的,變化是不可預知的,不違背規則。”(見劉克莊《後村先生全集》卷九十五《夏集序》)所謂“活法”,就是主張擺脫既有之法,自有所得,其中並無具體的風格論內容。但由於當時盛行的詩律源於黃庭堅的江西詩法,這意味著江西詩派內部的新變。
南宋初年,是改變詩壇風氣的人物,而陳、、曾都是創作成就較高的詩人。陳和曾都寫過壹些成功的愛國主義詩歌,如陳的《傷春》和《幾年前在》等。
陳、、曾都與江西詩派關系密切。雖然他以前的詩風與黃庭堅、不同,但他非常推崇黃、陳。他曾說:“宗華有後山,判刑嚴。張瑜是他的老師,工部認為是他的祖宗。”(《二陳見禮韻》)他還隱隱約約冒充江西詩派傳人:“老杜詩人為始祖,伏翁為句法曹。就淵源而言,他是被發配到江西的。”(李商厝《王文人求齋篇之二,以“養源”求詩為名)南宋人多視曾為江西詩派中人,劉克莊認為“與山谷始祖禪相比,陸、曾也在南北。”(《茶山成齋詩選》序)的確,盧本中曾經是江西詩派轉型的關鍵人物,南宋其他詩人受江西詩派的影響,大多是通過他們。
陳的情況就比較復雜了。陳對黃庭堅、推崇備至,在創作上受到黃、陳詩風的影響。但他的主要風格和主旨定位與江西詩派相去甚遠。葛仲勝說,晚年的他“對自己的傑出工作給予了贊揚,士紳們爭著要講出來...所謂‘新風格’。”(《陳去非詩序》)在江西派詩風還籠罩詩壇的時候,被稱為“新體”,說明其詩風已經突破了黃、陳的藩籬。但仍有人將陳視為江西詩派。嚴羽《滄浪詩風論》中說他是“江西壹派而略異”,宋末方回甚至把他說成是江西詩派的“個案”。事實上,在江西詩派的發展過程中,陳的地位不如陸本中,但他卻是南宋初年與江西詩派關系最為密切的傑出詩人。
總之,江西詩派的興起,是繼蘇軾、黃庭堅之後,陸遊等四大詩人之前的四五十年間,詩壇最重要的文學現象。江西詩派自身的演變也代表了北宋向南宋詩風的轉變。這種演變雖然有靖康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刺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詩歌自身的發展規律。江西詩派是宋詩發展中的壹個重要環節。北宋後期,江西詩派的影響非常顯著。比如當時的王藻等人,不算詩人,但在創作上也深受黃庭堅、陳師道的影響。南宋時,江西詩派的影響遍及整個詩壇,楊萬裏、陸遊、姜夔等著名詩人在藝術上都受到江西詩派的影響,江西詩派的影響在宋以後不絕於耳,其余幾波延伸到近代同光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