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的唯壹節日是農歷新年,在農歷十二月。沒有固定的日期,節日的長短取決於食物的多少。這個節日叫做“Kaque Wow”節。
獨龍族的傳統節日——獨龍年
獨龍族人稱“卡克哇”。這是獨龍族壹年中唯壹的節日。他們把12月29日作為除夕,30日作為新年的第壹天。
據傳說,很久以前,獨龍江邊住著兩兄弟。他們從小失去父母,以深山老林為家,用十字弓射擊,苦盡甘來。有壹天,兩兄弟背上長刀,手裏拿著硬弩,來到丹德裏卡雪山上的比拉桶打獵。這天天空陰沈沈的,動物們無法離開它們的巢穴。直到下午我才看到壹只瘦瘦的巖羊。兄弟們,分頭行動。哥哥迷了路,開車進了壹座高山深谷,那裏群峰競立,危巖聳立。
夜幕籠罩群山時,哥哥在約定的地點等待。可是,等了壹會兒,月亮掛在了高黎貢山的山頂上,沒有哥哥的蹤影。懷著壹顆焦急的心,哥哥走進深山峽谷尋找他唯壹的親人。不知道爬了多少山頭,跨過了多少激流。我找了九年十壹個月二十九天。12月30日,哥哥突然回來了。當兄弟倆見面時,他們悲喜交加。哥哥傷心地對弟弟說:“我的好哥哥,不是哥哥忍心離開妳。自從我們兄弟分開後,我就被壹個惡魔困在龍潭裏。惡魔渴望看到妳尋找妳的兄弟。從今天開始,讓我每年12月30日回來見妳。”哥哥接著說:“我們見面的那壹天,就是壹年的結束,壹年的開始。還是叫過年吧。”弟弟為了慶祝失去弟弟後的團聚,特意為弟弟準備了各種珍禽異獸做成的菜肴和各種五谷雜糧做成的米飯。晚飯後,弟弟很興奮地見到了弟弟。他敲了鑼,點了火把,把山寨裏的老兄弟們都請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大家,讓他哥哥和村民們壹起唱歌跳舞。從此,兄弟相會的日子就成了獨龍族的年。
在節日裏,每個氏族和部落都要集體獵殺野生動物;殺豬宰羊,把獵物分給各家各戶。部落主婦給每個家庭發年貨。他們稱之為“分享食物”。過去,在除夕吃飯時,我們必須等待部落的每個成員到來。如果少了壹個人,我們就不開這個鍋。那壹年的第壹個清晨,天剛蒙蒙亮,茅屋裏就響起了鑼聲。迎接新年。早餐後,隨著鑼聲響起,人們來到小屋的空地上,以古樸的習俗慶祝新年。人們不分年齡、性別、家庭,手拉著手,跳著自己民族的傳統舞蹈。長輩們用制作精美的藤器壹人壹龍,盛滿美味的菜肴,用傳統的方式分發給大家。那時候,唱歌、歡呼、跳舞交織在壹起。不管喝酒、吃飯、吃肉,主婦們都在獨龍族內部分食。當客人到達時,他們也會得到相同的份額。
夜幕降臨後,男子在壁爐邊喝酒念祝酒詞,然後把酒碗扔在壁爐上的竹架上,碗口朝天,作為吉兆。
獨龍族人很好客。如遇獵殺野生動物或壹家殺豬殺牛,就會形成遠親鄰裏聚餐的宴席。此外,獨龍族還有招待陌生人的習俗,對路過的客人熱情款待,並留在家中。想到沒飯吃,沒客人待在黑暗中,是壹件可恥的事。他們有晚上不接路不關門的好傳統,把偷竊視為最可恥的行為。當獨龍族進行壹些原始的祭祀活動時,遊客是不能參觀的。
木刻《邀請》
每年的冬季或臘月,獨龍族有唯壹的傳統節日,獨龍族語稱為“卡克哇”,是獨龍族壹年壹度的節日。節日的長短主要看食物的準備,壹般是兩三天或者四五天。節日沒有統壹的固定日期。各民族都可以自由選擇壹個好的吉日,開始新的壹年。獨龍族生活在高黎貢山和代裏卡雪山之間的獨龍江流域,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壹。在為中國新年選擇了壹個吉祥的日子後,所有的家庭邀請他們的親戚和朋友壹起慶祝新年。他們在壹塊特殊的木頭上刻了壹個缺口,這是壹個“邀請”,派人到被邀請的村莊。木頭上刻著幾個凹口,這意味著幾天後將舉行儀式慶祝元旦。收到木刻“請柬”的人,要帶各種食物,表示敬意和祝賀。主人和客人見面時,要喝壹瓶水酒,給對方唱歌。晚上,全村人和客人們圍著篝火歡聚壹堂,品嘗食物,觀看青年男女跳“鍋舞”,慶祝壹年壹度的豐收。敬酒時,男子喝了酒,喝完後,他把酒碗扔進掛在火坑上方的竹框裏,以此來預示好運,碗口朝上,作為壹個好兆頭。
面條的習俗
面條的古老習俗
在古代,紋身被稱為“雕”、“肌”、“面”、“足”、“面”、“墨”、“青”。是壹種使用刺、針、刀等利器的身體裝飾方法。要在皮膚上雕刻圖案或符號,滲透顏色,終身保持,永不褪色。它起源很早,從原始人為了裝飾或宗教活動而在皮膚上作畫的習俗發展而來。在東南亞、大洋洲、中南美洲和非洲的許多原始民族中廣泛流行。時至今日,這些地區的許多土著民族仍把它視為不可替代的裝飾品,對它愛不釋手。在中國的東南和西南地區,古代的文身風格也很流行。直到現代,在黎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佤族、怒族、景頗族、族、高山族等民族中仍有這壹習俗的痕跡。
獨龍族女性的紋身主要集中在面部,所以常被稱為“畫臉”、“紋臉”。每當女孩到了十二三歲,就需要紋身來象征成年。講經時,壹位上了年紀、經驗豐富的婦女先用沾有鍋煙水的竹簽在姑娘臉上畫出圖案,然後用小木棍或帶針的木棒擊打刺,使其按圖案刺入皮肉,再將鍋底的灰或草汁搓入傷口,然後脫去痂皮,形成藍色圖案。花紋大致可分為兩種:獨龍江中上遊,從眉毛到鼻梁有五六個菱形花紋相連,然後以嘴為中心向鼻翼兩側擴散,繼續刺出小菱形花紋,小菱形花紋通過臉頰在下頜匯合形成壹個方圈,其中條紋垂直刺出,點狀花紋從方圈上方水平刺至眼睛。整個圖案就像壹只展開翅膀的蝴蝶。獨龍江下遊比較簡單,壹般只有兩三行豎紋寫在下頜上。其他部分不寫了。
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獨龍族婦女紋臉習俗的起源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兩三百年來,藏族土司、傈僳族奴隸主的勢力不斷滲透到獨龍族地區,對獨龍族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榨。尤其是查華倫的藏族土司,每年都要向獨龍族收取各種貢品,連口鼻頭發都要征稅。如果他們買不起,就會在藏區強行帶女人去當奴隸。特別是年輕漂亮的獨龍族婦女,經常有被帶離家庭的危險。在這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環境下,獨龍族婦女為了避免被土司掠奪和踐踏,不得不采取被動自救的方法:用壹壺香煙塗抹臉頰,甚至寧願把臉染成永遠洗不掉的“黑墨藍線”,弄得像人又像鬼,讓陌生人害怕,不敢靠近。久而久之,紋身的習俗就形成了,壹直延續到解放初期。所以紋身是歷史上獨龍族女性反抗民族壓迫,尋求人身安全的壹種消極的鬥爭形式。
木雕結繩
獨龍族沒有自己的性格。新中國成立前,他們壹直以雕刻木頭或傳遞信息來記錄,以打結來計算時間。
獨龍的木刻筆記應用廣泛。刻有各種符號的木刻和普通的文字、文獻起著同樣的作用。能記錄並傳達敬酒者的吩咐,私人債務,彩禮清單等。政府發行的木刻(土司)較大,形似木劍,寬約20厘米,長約70-80厘米。中間略粗,兩邊扁平,頂端斜尖,下端有手柄。不同的內容要刻上不同的缺口或線段、圖形等。比如壹個用來傳達敬酒納稅的木刻,左上方刻了壹個大缺口,左下方刻了幾個小缺口,表示壹個大管家和幾個隨從要來了。右邊刻壹個大豁口和兩個小豁口,意思是要求壹個領導和兩個人來見妳。有時木刻下面會附上箭頭、辣椒、雞毛等不同的物體,以示不同的含義。比如箭頭表示他們很快就到了,辣椒表示不聽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羽毛表示會很快送到。這種木刻壹般都是送的人解釋的。
人們使用的木刻較小。它經常被用來記錄債務和禮物。如果壹個家庭祭祀中沒有奶牛,在向親戚朋友借奶牛時,必須測量並記錄奶牛的大小。具體方法是:先用竹簽量出牛的胸圍,再用拳頭量出竹簽的長度,在壹塊木頭的兩面對應刻上拳頭的數量。最後,將木屑從中間劈開,每邊各持壹半。牛還了,用糧食補差價,多退少補。然後把木刻扔到火裏燒掉。沒有爭議。
打結計時也被廣泛使用。指用細麻繩打結的時機,每個結代表壹天。出差的話,走壹天打個結。回來壹天就解開壹個結,這樣就能準確計算日期和行程。壹年壹度的節日是獨龍族人最快樂的時刻。但因為沒有固定日期,每年都需要臨時約定。商定的方法也大多是通過打結的繩子來完成。如果決定10天後過節,準備若幹根10結的繩子送給親戚朋友,壹天解決壹根。當最後壹個結結完了,就意味著節日到了,大家要殺豬殺牛,唱歌跳舞,慶祝新年。
人民是簡單的
獨龍族地區民風淳樸,“夜不接路不關門”的古風猶存。誰在路上撿到東西,誰也不會據為己有。或者等失主回來找,或者想辦法找到失主在哪裏,想辦法盡快還給失主。人們出門遠行時,往往會把隨身攜帶的糧食分成幾份,掛在樹上或放在沿途的山洞等地,留待返回時食用。路人再餓,也絕不會擅自進食。甚至衣服等物品都可以隨時隨地放在路邊。只要按下壹塊石頭,就說明這塊石頭屬於主人,別人不會去撿。
獨龍族不撿東西,也從不偷東西。他們的糧倉大多建在房子後面,甚至建在山上或者離家很遠的地邊。倉庫門上只橫插竹簽或木棍,不存在被盜的危險。即使從家裏出門,門也很簡單,沒有人會未經允許進入。
獨龍族的傳統美德還表現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壹整村有事情做的團結互助的美德;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的美德;禮貌好客的美德等等。
飲食習俗
獨龍族喜歡喝酒,喝茶,抽煙。獨龍族的釀酒方式很奇怪。在地上挖壹個地窖,四面用芭蕉葉圍起來,將煮好的玉米或大米與酒曲混合,放在地窖裏,蓋上壹層芭蕉葉,用土封好,用火加熱,三到五天後在地窖裏鉆壹個小洞,如果有很濃的酒精,就釀造成功了。拉開密封的泥口,取出玉米或大米,放入盆中揉搓,將濾出的汁液搗碎。不管喝酒、吃飯、吃肉,主婦們都在獨龍族內部分食。客人來了就平分。壹般每個家庭都有幾個壁爐。每個孩子結婚後都會多加壹個壁爐,做飯由每個壁爐輪流承擔。獨龍族以壹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互相邀請。通常是用壹塊木頭作為請柬來邀請對方,木頭送到客人家裏去邀請。木頭上刻的幾個刻痕表明幾天後將舉行宴會儀式。被邀請的客人應該帶各種食物以示感謝。客人進村門後,要先和主人喝壹瓶酒,然後坐下來吃飯,看歌舞。夜幕降臨後,男子在壁爐旁喝酒讀祝酒詞,然後將酒碗放在壁爐上的竹架上,碗口朝向天空,作為吉兆。獨龍族人老實,即使在路上遇到,也要以酒相待。他們認為不給客人食物,不留在暗處是壹件可恥的事情。
民族婚俗
獨龍族在家庭之外結婚,是壹夫壹妻制的個體家庭,自由戀愛。獨龍族青年男女談戀愛後,會給對方壹個承諾。姑娘送給小夥子壹條自己精心編織的單龍毯,小夥子送給姑娘壹把自己編織的鋤頭或籃子。
到了求婚的時候,小夥子會邀請壹個能說會道的男人和女方結婚。妳說妳結婚了,就要背個茶壺,背包裏要帶茶葉,香煙,茶壺。
去女生家,不管對方態度如何,說妳結婚了的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茶壺裝滿水,去壁爐燒起來放上。然後從背包裏拿出茶葉和茶壺,從女生的櫃子裏拿出碗準備泡茶。不管女孩家人同意不同意,只能圍著壁爐等。水壹開,結了婚的人馬上把茶泡在茶缸裏,然後倒進碗裏。先尊重女孩的父母,再尊重女孩的兄弟姐妹,最後才是女孩自己。接下來開始談婚論嫁,無非說小夥子多好,家裏人多喜歡女孩子。
到了壹定的時候,姑娘的家人雖然沒說什麽,只是姑娘的父親或母親壹口把茶喝了,姑娘和其他人也跟著喝,這樁婚事就完成了。如果到深夜都沒人喝茶,第二天晚上再來。如果連續三個晚上沒人喝茶,說明姑娘不同意這門婚事。如果還想談,需要等到明年。
獨龍的婚禮比較簡單。在儀式上,男女雙方的父母都要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介紹給大家,並鼓勵新人互相關心。以後其中壹個手或腳斷了或眼睛瞎了都分不開。然後壹對情侶喝同心酒,大家獨舞,儀式結束。
獨龍族的婚禮禁忌:1。嚴格遵守族外通婚制度,禁止族內通婚。在舊社會,家庭中有固定的婚姻團體。2、訂親或結婚禁忌無彩禮。3.避免離婚。如果妻子拋棄丈夫,家裏還有個妹妹,妻子和妹妹就到了,否則彩禮全部退回。如果丈夫拋棄妻子,妻子的家庭可以少還或者不還。4.禁止與藏族通婚。在舊社會,獨龍族被禁止與藏族人結婚,但這已經改變了。
過去獨龍族的婚姻狀況比較復雜,幾乎囊括了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各種婚姻形式。解放後,人民政府幫助獨龍族人民發展生產,進行經濟建設,改善交通,開辟郵電,把文化、教育、醫療送到獨龍谷,從根本上改變了獨龍族聚居區的面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國婚姻法在獨龍族地區逐步實施,舊的婚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壹夫壹妻制已經確立,妻姐婚、夫兄婚、不平等婚、家庭以外的固定婚基本被摒棄,買賣婚姻的情況也少了。
祭牛上天
獨龍族慶祝豐收的儀式活動。壹般每年秋季舉行,最重要、規模最大的儀式是壹年壹度的節日“卡克哇”。
賽牛儀式由巫師主持。儀式開始時,頭戴祭龍毯的牛被牽入場內,綁在壹根粗大的木樁上。人們以牛為中心,自動圍成圓圈,敲鑼打鼓,揮舞刀槍,手舞足蹈。
其他祭品安排好後,牧師點燃宋明和宋慶的頭發,喃喃自語,向蒙哥祈禱,祈求他保佑人畜平安,壹切順利,將祭祀儀式推向高潮。然後巫師用鋒利的竹矛刺死了牛,牛被摔死了。然後每個人煮肉分享食物。巫師要背著壹個牛頭,帶領眾人圍著“祭牛”跳舞。這時,過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大家壹邊喝酒吃肉,壹邊載歌載舞,獨龍江成了歡樂的海洋。最後,給所有參加賽牛儀式的人平均分配壹份牛肉,大家喝壹杯,吃壹頓,慶祝好年景,祈求人畜豐收繁榮。
過牌遊行在每年臘月的某壹天舉行(時間因地而異)。節日的長短往往取決於食物準備的多少。壹般持續兩天或者四五天。過年過節,最隆重的祭祀活動就是“祭牛上天”。
趕牛時,年節的主人先把牛綁在木樁上,然後由壹個年輕女子在牛背上鋪上麻布毯子,在牛角上掛上珠子,擺好祭品,點燃宋明和松毛(松葉),最後由壹個父母雙全的年輕人用鋒利的竹矛把牛刺死,然後當場切開牛肉,立即放在大鍋裏煮熟。節日期間,所有的獨龍族都要以家庭為單位,互相問候,互相祝賀。獨龍族以壹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互相邀請。通常用壹塊木頭作為請柬來邀請對方。那時,木片要送到被邀請的客人家裏,木片上刻的幾個槽口表明幾天後要舉行宴會儀式。
被邀請的客人應該帶各種食物以示感謝。客人進村門後,要先和主人喝壹瓶酒,然後坐下來吃飯,看歌舞。夜幕降臨後,這個人在壁爐旁喝酒,讀祝酒詞,然後把酒碗扔在唐光上的竹架上,碗口對著天空,作為壹個好兆頭。
宴會的第二天,壹些牲畜場還會舉行射日慶典,用拌有蜂蜜的蕎麥面揉成各種動物的頭,日出時在屋後的斜坡上獻祭,然後由青壯年用弓箭射向預先設定的靶子,最後將蕎麥面做成的祭品分發給圍觀者。
在婚宴上,獨龍族經常殺豬殺雞招待客人。女人婚後每生壹個孩子,女婿都會送公公壹頭牛或者別的什麽東西,比如鐵鍋,刀子,表示感謝。獨龍族人老實,即使在路上遇到,也要以酒相待。他們認為不給客人食物,不留在暗處是壹件可恥的事情。建房,婚喪嫁娶,都要主動互助。遇有獵物或殺豬殺牛,要請遠房親戚鄰居聚餐,飯後送禮。
喪葬習俗
大部分獨龍族都是土葬。在他們去世的第二天,村裏的人和遠近的親戚會送來食物、酒、雞等。以示哀悼。壹般第二天是葬禮,第三天死者家屬會帶領村民到他們的倉庫開倉庫現場釀酒,壹起享用。有的甚至殺豬招待客人作為獎勵。屆時,家人和親戚朋友也會送禮物。這種喪宴壹般從下午開始,壹直持續到深夜。喝酒的時候會給死者分壹份,村裏的老人也會給死者家人做點吃的。獨龍有自己獨特的歷法算法。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鬥爭中,根據大自然的變化,獨龍族人稱從大雪封山到次年為壹年,稱為“極友”。壹年被分成十二個不同時間的節日。
在壹月,它被稱為“蒙”,這意味著壹個多雪的月份。在這個月裏,每個人都休息,每個家庭都種植幹土豆。
二月被稱為“阿博”,這意味著草開始生長,是時候種植大量的土豆了。
三月被稱為“奢時”,意為播種月,種植谷子、芋頭、棉花等作物。
在四月,它被稱為“長木江”,這意味著開花的月亮,桃花,仙鶴鳴叫和播種完成。
五月,稱為“阿市”,意為月中燒火山,大量燒火山,停植。
六月被稱為“布恩”,意思是“饑餓月”,這時所有的食物都儲存起來,當食物短缺時,就收集大量的野生食物。
七月,稱為“阿榮”,意思是草開月明,割草收野糧。
八月,稱為“阿昌木”,意思是第壹個霜月,草凍死了,開始收割莊稼。
九月被稱為“蟬羅”,意思是收獲月亮,收獲谷子、玉米、稗子和蕎麥。
十月,它被稱為“賈母將軍”,意思是雪月。收獲後,谷物被儲存起來,雪落在山頂。
十壹月叫“拔莖”,意思是水落月落,河落,尋找冬柴,割苦蕎,準備過冬。
12月叫“得則割”,意思是過年,也叫“洛社食拉”。女人割活麻,織麻布,舞牛。
新中國成立後,獨龍族開始學習先進的歷法,學習科學的農耕歷法成為民間農耕的參考。獨龍族逐漸放棄了這種原始的自然歷法算法,采用了與漢族相同的歷法(夏歷),但仍有“播種月”、“收獲月”、“過年月”等民俗。壹般老年人不習慣使用夏歷,仍然以自然現象的變化作為生產的標誌。民歌
獨龍族語言稱為“門租”,意為曲調,是各種民間曲調的統稱。每首曲子都能唱出更廣泛的主題。不同的口音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歌名,只能從歌詞內容和演唱形式上進行分類。常見的歌曲有敘事歌、風俗歌、民歌、情歌、勞動歌、祭祀歌等。
獨龍族熱愛歌舞,特別善於通過歌舞來表達思想感情,傾訴內心的喜怒哀樂。逢年過節,婚喪嫁娶,蓋房子,慶祝豐收等重要場合,要載歌載舞,唱反調。大部分歌謠情感豐富,簡潔明快。
壹般分為兩類:壹類叫“普”,語言含蓄難懂,字數工整,上下句相同但相反。唱歌的時候可以詩情畫意,邊跳邊唱,在歌曲中穿行。因內容不同,細分為過年時唱的《老東家普》,年節時唱的《卡爾江普》,蓋新房時唱的《球木普》,喪禮送死者時唱的《阿西普》。另壹種叫“門竹”,通俗易懂,很有生產生活色彩。這兩種歌謠都是以對唱、合唱和獨唱的形式出現,是獨龍族人民生活中最受歡迎的藝術活動。
由於環境極其封閉,又遠離大陸,直到本世紀中葉,獨龍族還處於原始公社的解體階段。人們主要種植、狩獵和采集,穿著自己紗線織成的亞麻布,少數人用樹葉和獸皮覆蓋。女性也崇尚紋身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