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幼兒園班級中秋節教案

幼兒園班級中秋節教案

在教師的實際教學活動中,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和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麽寫教案應該註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為您收集的幼兒園班級中秋節教案(選5份)。歡迎大家學習參考。希望對妳有幫助。

幼兒園1班中秋節教案教學內容:認識中秋節

教學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體會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習俗和相關民俗。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快樂,了解簡單的節日習俗和相關民俗。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道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教學的準備;

1.月餅圖片。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教學過程:

首先,開始部分

播放月餅的圖片,激發孩子的興趣。

二、基礎部分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是我國的壹個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由來,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也叫團圓節。

3.中秋懂人教。問:妳是如何度過中秋節的?妳喜歡中秋節嗎?為什麽?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來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壹下妳見過的月餅?——引導孩子從形狀、顏色、味道等方面進行介紹。

為什麽月餅是圓的?

C.老師的總結。

D.分享月餅。

5.聽聽“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三,結語部分

品嘗月餅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二;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簡單了解中秋節的習俗。

2.讓孩子體驗中秋節的快樂,培養孩子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3.讓孩子們知道節日時間。

4.簡單了解節日的由來,知道它的全稱、日期和意義。

教學準備:

1.圖片包:月亮,兒童圖片,剪黃色月亮(圓形或月牙形)足夠了。

2.視頻:月亮做衣服

3.每人壹個月餅

教學過程:

壹、“月亮做衣服”

1.老師:孩子們,妳們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什麽節日嗎?中秋節是月亮的節日。

2.九月八日是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月亮想打扮自己,它決定做壹件漂亮的衣服。

3.故事:月亮做衣服

(1)月亮穿上漂亮的衣服了嗎?為什麽?

(2)老師和孩子互動,知道月亮會慢慢從月牙形變成滿月形再變成月牙形。

第二,“月亮的顏色”

1.老師:中秋節期間我們將做什麽?(賞月吃月餅)

2.老師展示月亮的圖片,老師和孩子們壹起賞月。(引導幼兒說出誰住在月球上?)

3.故事:嫦娥奔月

第三,“月亮的味道”

1.老師:剛才說到中秋節,我們也會吃月餅。(老師展示月餅,朗誦兒歌)中秋月圓,餅圓如月,品嘗香香的月餅。哇!月亮很好吃!妳也想品嘗月亮嗎?(導致吃月餅)

2.孩子們開始分享月餅。

三、《月亮的故事》美術教學:《月亮的故事》

附故事嫦娥奔月很久以前,大禹上山打獵時,在壹棵月桂樹下遇到了嫦娥,兩人借著月桂樹結了婚。

嫦娥墓到了堯帝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焦莊稼,烤焦草木,害死人。與此同時,怒、挖牙、九嬰、強風、封望、修蛇等妖魔鬼怪也開始禍害百姓。於是帝堯命令大義在中國的曠野上把牙齒咬死,在兇猛的水上隆殺死九嬰,在清秋之澤打敗大風,在天上射掉多余的太陽,在洞庭殺蛇,在桑林捉海豹。所有的人都歡欣鼓舞,擁護姚為天子。

後來,大義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就去偷了。偷了也沒成害了嫦娥,無奈之下嫦娥吞下仙丹,飛上了天。因為不忍心離開村子,嫦娥留在了月宮。在廣寒宮裏寂寞難耐,於是催促吳剛砍倒桂花樹,讓玉兔搗藥,希望能做成扶搖直上的藥,讓他早日重返人間,與大禹團聚。

當大姨聽說E去了月球,她痛苦萬分。月亮媽媽被他們的真誠感動了,於是允許嫦娥在每年月圓的下界與大姨在桂樹下相會。據說很多鄉親都聽過大義和嫦娥在桂樹下竊竊私語。

教學反思: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賞月吃月餅的教學,突出了人們壹家人歡聚壹堂的幸福畫面,展望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和祝願。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熟悉的生活出發,融合談中秋、賞中秋、品中秋、畫中秋的教學形式,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和理解,體驗節日的樂趣。

幼兒園中秋節教案三;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知道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2.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教學準備:故事磁帶圖片

教學過程:

1,談話介紹

2.感知並理解為什麽8月15日的月亮又圓又亮。

3.欣賞故事,根據故事內容提問。

4.妳知道中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

教學建議:

孩子們不知道什麽是傳統節日,但知道中秋節是吃月餅之類的,對嫦娥奔月的故事知之甚少。學完這壹課,孩子們加深了理解。如果有碟片動畫,會更吸引孩子。

教案4幼兒園班級中秋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起源和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2、能畫出不同顏色的月餅圖案。

3.感受中秋節的快樂。

4.知道中秋節是什麽時候。

教學準備

1,中秋月圓教學資源;

2.不同風格的月餅圖片;

3、蠟筆、油畫棒(水彩筆)。

教學過程

壹、對話引出話題。

孩子們,想想妳們記憶中的月亮是什麽樣子的。(圓形、半圓形和弧形)

第二,玩中秋滿月,了解月亮的變化。

第三,介紹中秋節的起源和相關習俗。

展示月餅的圖片,引導孩子討論月餅的形狀、顏色和味道,並談論他們為什麽在中秋節吃月餅。

總結:中秋節,也就是農歷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圓的時候。古人又叫團圓節,是慶祝豐收/合家團圓/賞月的傳統節日。月餅是圓的,就像月亮壹樣。人們應該吃月餅來慶祝中秋節。月餅也象征著團圓。壹般都是分壹個月餅給全家人吃,好像壹家人永遠不會分開壹樣。

四、引導孩子說說自己想做什麽樣的“月餅”,從月餅的顏色、形狀、圖案等方面進行引導。

5.鼓勵孩子大膽畫月餅。

在引導的過程中,提醒孩子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現月餅的不同口味,如紅草莓味、黃橙橙味、綠草味等,讓孩子充滿熱情地去畫。

6.作品欣賞與展示。

教案5幼兒園班級中秋節教學目標

1,學會背詩,說出詩的大概意思。

2.體會詩中作者的鄉愁。

3.我喜歡學古詩。

教學準備:

1.壹首印刷的古詩和兩張靜夜思的圖片。

2.中秋節剛過,孩子們知道中秋節意味著團圓。

教學過程:

壹,引出古詩詞

老師:小朋友,誰會背古詩?請大家讀壹個。

唐代詩人李白寫了很多詩,其中壹首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幾千年。妳想聽嗎?

第二,學習古詩

1.老師帶著感情背誦古詩詞。

問題:那首古詩叫什麽名字?作者是誰?

2.懂古詩詞

(1)逐句欣賞

邊讀邊聽老師逐句背誦古詩。

老師解釋了句子中“懷疑”和“擡起”的意思。

(2)說說妳聽完詩後的感受。

(3)試著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床上灑滿了皎潔的月光,我誤以為大地蒙上了壹層銀白色的霜。仰望天邊的明月,不禁低頭思念故鄉。

(4)看圖,想象詩中的意境,說說有什麽讓人們想起家鄉。

(5)轉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意義。

老師: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麽?中秋節,家人團聚,但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鄉。

照片上的月亮很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壹天,恰好是8月15日中秋節。當詩人看到月亮時,他想起了他的家鄉。

3.學會帶著感情背誦古詩。

三,古詩詞朗誦表演

要求孩子大膽上臺背古詩。

建議:

通過對這首古詩的鑒賞教學,讓孩子對這首古詩的意境有了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這首古詩。建議如果配上ppt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