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是壹種智慧與浪漫的美,與嶽陽樓的美景相得益彰,令詩人、畫家、政府官員向往。
759年,出於平息安史之亂的愛國熱情,李白成為永歷帝李林的副官。後來,李白因與王爭奪皇位之敗有牽連,被流放到夜郎,即現在的貴州桐梓,但他的愛國之心絲毫沒有減弱。
後來正好趕上朝廷大赦,李白喜出望外,往返於嶽陽和金陵之間,欣賞嶽陽樓、洞庭湖、君山等名勝。著有《十二夏登嶽陽樓》、《巴陵贈賈舍人》、《陪家叔刑部侍郎葉、中書賈舍人遊洞庭湖五首》、《陪侍郎叔酒後遊洞庭湖三首》、《陪賈誌舍人在龍興寺剪枝看湖》等詩歌。
759年,李白在流放途中被赦免,回到江陵,遊歷南方嶽陽,寫下“十二夏登嶽陽樓”。這裏的“夏十二”是李白的朋友,排名第十二。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篇章,為嶽陽樓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詩人壹方面反映物象,另壹方面又抒發了自己活躍於世、關懷民族、風流飄逸、飄飄然的情懷,情與景相結合。據史料記載,這是“嶽陽樓”這個名字第壹次出現在名人的詩詞中,而後被世人所用。
據說李白遊覽嶽陽,登上嶽陽樓時,親筆題寫了壹副對聯:“水天壹色;在這幅對聯中,作者生動地描繪了洞庭湖的自然風光,湖與天相接,樓與湖相映,碧水無邊,氣象萬千,直抒詩人內心的激情,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雖然有人質疑,但被認為是真的,壹直珍藏在嶽陽樓主樓。
公元759年農歷八月,襄州太守康、發動叛亂。當時身在嶽陽的李白寫了壹首詩《荊州賊言洞庭湖》,怒斥叛軍為洞庭湖橫行的“修蛇”,表達了詩人希望迅速平定叛亂的願望。
九月九日,重陽節,李白登巴陵山,適逢唐朝抗康、抗張之戰。他激動不已,在《九日去巴陵買酒,望洞庭水軍》中描述了這壹壯麗的景象。
他在另壹首詩《秋巴登嶺望洞庭》中寫道:“望光惜發,閱水哀年。”他報效國家的心依然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