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漢族,重慶梁平縣人,黨員。他是重慶梁平縣湖城鎮黨委書記。
30多年來,鄧紮根偏遠艱苦的農村,時刻牢記黨的宗旨,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紮根基層,創造性地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使當地經濟快速發展,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草鞋書記”、“田坎書記”、“農民書記”。他帶領幹部職工多方籌資,組織群眾硬化村級公路48條108公裏,在村裏建起了標準衛生室。他聘請專家傳授技術,發展柚子、養蠶等支柱產業。全鎮蜜柚、蠶桑年收入達500萬元。15任護城鎮主要領導。全鎮農業總產值增長8倍,工業總產值增長6倍多,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倍多。農民純收入增長5倍,達到3000元,高於全縣平均水平,成為重慶市第壹個實現“自來水、電、電視、程控電話、硬化公路”五通的鄉鎮。他生活儉樸,兩袖清風。他出差時總是住在最低標準的房間裏。他穿了20多年的毛衣。良性肺部腫瘤於2002年確診。手術後6天,他回到鎮上,壹邊輸液壹邊在宿舍工作。在5438年6月至2007年10月駐村檢查工作期間,因病倒在工作第壹線,2月不幸去世。2007年被重慶市委追授為優秀黨員。
177.鄧亞萍
女,漢族,河南省鄭州市人,黨員。出生於1973,現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前中國女子乒乓球隊隊員,國際級運動員。
65438-0989,鄧亞萍加入國家乒乓球隊。在國家隊期間,她以頑強的毅力刻苦訓練,總是超額完成規定的訓練任務,平均每天增加4小時的訓練量。全臺練習壹邊倒進攻時,她腿上綁著沙袋,面對兩個男陪練左跑右跑。玩了兩個小時。多球訓練時,教練連續快速開球,她每次都全神貫註於其中,連續有1000多;每次訓練結束後,汗水都濕透了她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浸濕了壹地。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比賽,她身體的許多部位都受了傷,從脖子到腳踝。腰肌勞損,膝關節脂肪墊腫脹,踝關節幾乎布滿骨刺,這些她在訓練和比賽中忍受的疼痛,疼痛嚴重時會用針堵住,有時腳底磨出血泡,流出膿液。她還是堅持練,堅持玩。憑著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她在乒乓球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1989到1997,她獲得了18個世界冠軍和4個奧運會冠軍,其中包括第25屆和第26屆奧運會的女子乒乓球單打和雙打冠軍。從國家隊退役後,她熱心體育公益,積極參與北京申奧活動,擔任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體育與環境委員會委員。她獲得過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稱號。
178.鄧建軍
男,漢族,江蘇常州人,黨員。1969出生,現為江蘇黑牡丹(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鄧建軍是當代產業技術工人的傑出代表。中專畢業後繼續努力學習,學習了200多本專業書籍,取得大專學歷後繼續學習本科專業。知識的積累使他成為工廠的技術骨幹。當公司進口的國外設備出現故障時,他帶領工人認真研究設備原理,解決了國外設備維護和運行中的技術難題,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生產成本。目前,公司已有效應用了15項世界牛仔布最新技術。他敢於改造進口設備。改造後的國外設備操作程序簡單,與同類進口設備相比更具可操作性。其部分功能超過同類進口設備,更符合我國生產實際。他敢於創新,用數控機床和電路板創造了牛仔布預縮工藝的最高行業標準。牛仔布預縮率精度控制在2.5%以內,優於3%的國際標準。他開發的“色素成分分析計算機控制系統”填補了世界空白。他對染漿聯合機進行了四次技術改造,解決了不停機連續生產的技術難題。20年來,參與公司技術創新項目近500項,其中獨立完成150項,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2005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鄧稼先(1924-1986)
男,漢族,安徽懷寧縣人,黨員,九三學社成員。他是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的副主任。著名的核物理學家。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的奠基人之壹。早在青年時代,他就樹立了科技強國的理想。65438-0948年赴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放棄國外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回到祖國。為了發展國防科研,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幾十年。他組織領導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物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爆炸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邁出了中國自主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壹步。他領導完成了中國第壹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起爆模擬試驗。他組織領導了氫彈的設計原理和選定技術途徑的研究,並親自參與了65438-0967中國第壹顆氫彈的研制和試驗。對中國新型核武器的組織、領導和規劃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不僅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研究中,還經常在關鍵時刻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不顧個人安危,表現出高度的犧牲和奉獻精神。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士),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1999年,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他“兩彈壹星”功勛獎章。
180.叢飛(1969-2006)
原名張沖,男,漢族,遼寧省盤錦市人,黨員。1994參加工作,生前是深圳市誌願者聯合會藝術團團長。
叢飛是壹位用愛感動中國的業余歌手。從第壹次見到失學兒童到他英年早逝,他以真摯的愛心投身於社會慈善事業,把自己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先後20多次深入貴州、湖南、四川、雲南、山東等地的貧困山區,收養和資助壹批批失學兒童。十多年來,他先後資助了彜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10多個少數民族的100多名貧困兒童和殘疾人,累計捐款300多萬元,但他壹直過著清貧的生活。加入深圳市誌願者聯盟10年間,擔任誌願者6000多小時,為社會公益演出400多場,占演出總數的壹半以上。2006年4月20日,無私幫助過183貧困兒童的叢飛因胃癌晚期去世,年僅37歲。在生命的最後壹刻,他不忘為社會做貢獻,捐出了自己的角膜,為6名眼疾患者帶來了光明。叢飛用他短暫的生命譜寫了壹曲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動人樂章。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授予“身邊最感動我的人”榮譽稱號和中國青年誌願服務金獎、首屆中華慈善獎。
181.馮理達(1925-2008)
女,漢族,安徽省巢湖市人,黨員。1947參加工作,生前是海軍總醫院副院長。
馮理達愛黨愛社會主義,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定的宗旨意識。從1949寫下第壹份入黨申請書開始,我們就堅信黨的領導幾十年不動搖。她熱愛祖國。作為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女兒,她廣泛接觸海內外愛國人士,努力促進兩岸民間交流,為祖國和平統壹大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她熱愛軍隊,全心全意為官兵服務。她經常深入軍營查房、調研、講課,組織部隊研究抗疲勞、抗寒冷、抗饑餓等課題,為增強官兵體質、提高部隊戰鬥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她熱愛自己的崗位,長期致力於我國免疫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她建立了新中國第壹個消毒實驗室和我軍第壹個免疫學研究中心,29次帶隊到傳染病重災區和地震災區指導防疫和救治工作。她熱愛人民。在擔任委員、政協常委的20年間,她積極就構建和諧社會、關註弱勢群體、普及健康教育等問題建言獻策。她已經為災區人民、癌癥患者和孤殘兒童捐款300多萬元。她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有突出貢獻的提前回國定居專家”稱號,被追授全國優秀黨員榮譽稱號和白求恩獎章。
182.包樊棋
男,漢族,浙江省鎮海市人,黨員。1951出生,現任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包是壹名從碼頭工人成長起來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港口生產線物流工程的研發工作。上世紀80年代,他結合港口生產實際,研制出新型抓鬥及工藝系統,創造性地解決了多項關鍵技術難題,被譽為“抓鬥之王”。新世紀,他領導發明了集裝箱電子標簽系統,在國際上被譽為“人類運輸方式的革命”。他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並實現了公共碼頭與大型鋼鐵企業之間無縫物流配送的新模式。2006年5月,在第95屆巴黎國際發明博覽會上,他獲得了四枚金牌,成為105年以來在該展會上獲獎最多的人。20多年來,他和同事* * *共完成技術創新項目120余項,其中國家發明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8項,國際發明展30項。2009年5月,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任命他領導工作組編寫《集裝箱電子標簽國際標準》,標誌著中國航運業在主導國際標準制定方面實現了零的突破。中共十四大至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國優秀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
183.史光柱
男,漢族,雲南馬龍縣人,黨員。1963出生,1982入伍,中國人民解放軍77283部隊原副政委。
在重大軍事行動中身負八處傷、雙目失明的史光柱,仍然帶領官兵出色地完成了任務。20多年來,他身體殘疾,意誌堅定。在人生的“制高點”上,依靠頑強的毅力,他不斷超越自我,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1985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史光柱演唱了自己作詞的《青草》走進了千家萬戶,並在全國做了多次事跡報道。他是80年代大學生眼中的優秀青年。65438-0986年,史光柱被特招到深大中文系學習漢語言文學,並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本科學業,成為中國第壹個獲得學士學位的盲人。他堅持文學創作,在國內外發表詩歌、散文500余篇,作品獲17國家級文學獎。《我的愛》獲廣東省第三屆魯迅文學獎,《我背對妳》獲深圳大鵬文學獎,新聞出版總署爭創文學進步圖書獎,雲南省第二屆文藝類壹等獎。他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多年來,他拖著殘疾的身體,堅持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幫助千余名殘疾人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榮譽稱號,榮立壹、二、三等功5次。
184.史來賀(1930-2003)
男,漢族,河南省新鄉市七裏營鎮劉莊村人,黨員。生前是劉莊村黨支部書記。
史來賀作為565,438+0年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帶領村裏黨員幹部群眾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使曾經貧困的劉莊成為中國著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範。上任伊始,他就帶領劉莊人打天下,用20年的時間,把劉莊750多塊高低不平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了現代農業園區。他致力於棉花種植技術的研究,使皮棉平均畝產量達到當時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他帶領群眾創辦了畜牧場、機械廠、食品廠、造紙廠、澱粉廠、制藥廠等企業。他以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精神,帶出好的黨風、好的村風、好的民風,使劉莊的經濟社會發展壹步壹個腳印。他常說,幹部要帶頭。在農業上,他起早貪黑,和群眾壹起,壹個地方想,壹個地方出汗;經營企業,他和技術人員壹起做市場調研,組織論證,進行實驗,克服困難,嘔心瀝血。劉莊的每壹片田地,每壹家企業,劉莊的每壹株植物,壹磚壹石,都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汗水。他是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代表,五屆至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185.葉欣(1956-2003)
女,漢族,廣東徐聞縣人,黨員。1972參加工作。生前是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急診科護士長。
葉欣熱愛他的工作,忠於職守。他在急診科工作了20年,總是身先士卒,沖鋒在前。2003年春節前後,“非典”在廣州部分地區流行。葉欣的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承擔了接收非典病人的任務。面對傳染性極強的SARS患者和死亡的挑戰,作為急診科護士長,她精心策劃,沈著部署,始終堅持親臨現場,奮戰在壹線,使整個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每當疑似或確診患者到來,葉欣總是沖在最前面,為最艱苦的工作和最危險的工作而奮鬥。為了減少別人感染的機會,她幾乎包攬了檢查、搶救、治療和護理工作。她不怕冒著生命危險壹次次搶救病人,壹次次把危重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2003年3月4日中午,葉欣開始出現發燒癥狀,並被確診為非典型肺炎。後於3月24日淩晨去世,享年47歲。葉欣是無數抗擊非典戰鬥英雄的傑出代表,是我國醫療衛生戰線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湧現出的壹面旗幟。她被追授為全國優秀黨員和革命烈士,榮獲白求恩獎章和國際南丁格爾獎章。
186.甘(1965-2004)
男,漢族,四川省廣安縣人,黨員。生前是《海南日報》經濟部主任記者。
甘從事新聞工作18年,特別是2006年6月調到海南日報後,5438+0。他以高度的政治覺悟、社會責任感和頑強的戰鬥精神,采寫了許多有分量、有影響的新聞作品。僅在海南日報工作1000多天,他就寫了1000多篇文章。其作品《人民種下的豐碑》、《洪災區采訪》、《南充5·23嚴重事件》、《海南鐵路百年夢》、《掌聲》、《15響》等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好消息,在社會上有廣泛影響。他的專業精神在新聞界是眾所周知的。他本可以在辦公室,卻要求被派駐到最偏遠落後的地方面試。為了給讀者提供最新最生動的報道,他總是第壹時間趕到現場。以前是報道的空白領域,他挖掘出了源源不斷的新聞。之前很少談及的部門,被他變成了“熱點”。枯燥難采訪的話題,難以發表的部門,其他記者不願意跑的部門,成了他報道最活躍的區域。不是新聞,錢買不到他;主管要批評,恐嚇阻止不了他。作為壹名記者,他總是四處奔波。他用壹個記者的良知、責任和精神,為這個行業樹起了壹面旗幟。2004年9月4日,在海南省東方市采訪時,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年僅39歲。
187.申紀蘭
女,漢族,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人,黨員。出生於1929,現任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西溝村金星經濟合作社社長。
1952年春,申紀蘭在社區率先動員組織婦女參加勞動,帶領廣大婦女和男村民在壹個封閉貧瘠的山溝裏開展勞動競賽,在全國率先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幾十年來,她帶領西溝人民種植荒山2.5萬畝,在幹涸的石頭河灘上修築堤壩7座、谷閘800多座、土地900畝,打造了壹系列“綠色銀行”,開發良田,把壹個幾乎沒有生存條件的老西溝建設成了全國農業戰線的壹面紅旗。改革開放以來,她不顧年老體弱,先後建設了鐵合金廠、焦化廠等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冶煉化工、農副產品加工、外向型企業為主的具有西溝特色的企業發展新格局。同時,建成了展覽館、太行星碑、村史館、老西溝互助組雕塑、西溝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形成了以愛國主義教育和森林休閑為重點的紅色旅遊和綠色旅遊,把壹個落後的純農業村變成了農林牧工商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新農村。她是第壹至第十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第壹屆世界婦女大會的代表。她被授予全國優秀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
188.白(1913-2005)
男,漢族,河北省滄州市人。生前是天津河北交通場退休職工。
白從13歲開始做日工,1944年逃到天津。流浪了幾年,當了三輪車司機,後在天津河北運輸場工作。1987年,74歲的他決定用騎三輪車的方式幫助貧困兒童實現上學的夢想。為了夢想,他曾經在夏天烈日下從三輪車上暈倒。為了在站前生活,他搭建了壹個3平方米的小鐵皮棚,在裏面住了5年。按三輪車每公裏收費五毛錢計算,老人相當於蹬著三輪車繞地球赤道18圈。他生活節儉。每天,他午飯總是吃兩個饅頭和壹碗開水。為了幫助更多的學生,81歲的白剛剛賣掉了自己的兩棟老房子,貸款成立了“白教學公司”。賺的所有利潤都捐給了貧困兒童。在過去的幾年裏,他捐贈了35萬元,幫助300多名兒童上學。為了讓貧困的孩子安心上學,白的老人幾乎是在用自己超出極限的生命養活自己。他的默默奉獻感動了廣大幹部群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05年被中央文明辦等部門授予全國關心下壹代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被全國總工會等部門授予全國職業守法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189.任長霞(1964-2004)
女,漢族,河南省睢縣人,黨員。生前系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
任長霞做審前工作13年,獲得鄭州公安系統、市法制戰線、省審前崗位練兵大賽第壹名,幫助破獲大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名。1998任鄭州市公安局技偵支隊支隊長後,多次深入虎穴,喬裝偵察,親自抓捕中原第壹盜竊高檔轎車案主犯,先後打掉7個涉黑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370余名。她被稱為“女神警察”。2001,調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長。她堅持定期接待群眾,傾聽群眾呼聲,調查積壓的信訪案件。三年時間,* * *接待群眾來信來訪3000多件,讓400多名老上訪群眾不再上訪。她維護群眾利益,要求公安工作從人民滿意的事情入手。她走遍登封市農村的千家萬戶,所到之處,都履行著公安幹警的職責,讓人民公安為人民,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她帶領全球警方破獲刑事案件2870余起,有力地維護了登封的社會治安。2004年4月4日晚8點40分,14,她在調查“1.30”案件時發生車禍。不幸的是,她在40歲時因公殉職。榮獲全國五壹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等榮譽稱號。
190.劉文學(1945-1959)
男,漢族,重慶合川區人,少先隊員。生前是重慶市合川區(原四川省合川縣)曲家鄉雙江村小學的學生。
劉文學出生在壹個貧窮的農民家庭。他從小受地主舊財的壓迫,壹家人直到解放前都沒有過上好日子。他從小就有學術天賦。上小學後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當選班長、中隊長。他始終牢記“全國的孩子都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以劉胡蘭、黃繼光等革命英雄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熱愛勞動,堅決維護集體利益。1959 165438+10月18日晚,劉文學幫隊幹活回來,發現地主王榮學偷了集體海椒。他馬上大喊:“老地主偷了海椒!”並毫不猶豫的沖上前去制止。王榮學見事情敗露,拿出壹塊錢買通了劉文學。面對王榮學的賄賂和威脅,劉文學維護集體利益的決心絲毫沒有動搖,並高喊:“不要妳的臭錢!”隨即不顧個人安危,與壞人搏鬥,因年幼體弱被王榮學活活勒死。去世的時候才14歲。他的事跡迅速傳遍全國,並被選入中小學課本。當時,中央有關部門在全國兒童中組織開展了“學習劉文學,做黨的好孩子”活動。1983,民政部批準劉文學為革命烈士。
191.劉英俊(1945-1966)
男,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黨員。1962入伍,生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65444部隊重炮連戰士。
劉英俊把對黨忠誠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追求,樹立了革命的人生觀。他在兵站附近的壹所小學擔任“校外輔導員”,經常給孩子們講革命傳統,還用省下來的補助給學校買書。他樂於助人,樂於奉獻。在公司,他是個“業余修理工”,主動修理損壞的公司桌椅、門窗。在醫院裏,他是“勞動療養員”,幫重病患者打水送飯,協助醫護人員掃地刷痰盂。出差在外,他是“義務勤務員”,扶老攜幼,壹路行善。1966年3月15日,他所在的炮兵連隊在佳木斯市郊區執行訓練任務時,壹輛炮車被汽車喇叭聲震到,沖向人群,情況十分危急。擔任炮車指揮官的劉英俊用肩膀撞了撞受驚的馬,受驚的馬被迫拐上了高速公路的側道。但就在這個時候,炮車前方不遠處的6個孩子被飛來的受驚的馬嚇到了,生命受到了威脅。劉英俊不顧個人安危,用力將韁繩纏在手臂上,猛地向後壹拉,讓受驚的馬前蹄騰空而起。然後,他用腳踢向馬的後腿,這樣他就用盡力氣踢了那匹受驚的馬。六個孩子安然逃脫,但他被壓在翻倒的汽車下。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年僅21。1966年,他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黨員,中國生產黨,記壹等功。
192.華(1910-1985)
男,漢族,江蘇省金壇縣人,NLD黨員。生前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著名的數學家。
華先生在國際數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為我國當代數學的發展和應用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初中畢業,因為家裏窮,只好壹邊打工壹邊自學。1930年春天,他的學術論文《蘇嘉駒代數五次方程的解法不能成立的原因》引起了時任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的熊慶來教授的高度重視,邀請他到清華大學工作。隨後,華出版了數學專著《疊基素數論》等壹系列學術論文,並赴蘇聯、美國進行學術交流。新中國成立後,他放棄了美國大學終身教授的優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於中國數學科學的研究。在多元復變函數、數論、代數和應用數學等研究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許多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和方法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他還以極大的熱情關註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致力於為國民經濟服務的數學。在生命的最後20年裏,他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應用數學方法的推廣和應用上,尤其是“雙法”——最優化方法和統籌法的推廣和應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壹等獎和陳嘉庚材料科學獎。
華藝威(193-2006)
男,漢族,天津人,黨員。1953參軍。生前是北京軍區總醫院壹師主任。
華壹偉從醫50多年,忠實踐行我黨我軍根本宗旨,模範踐行我黨先進要求,立足本職崗位,艱苦奮鬥,為人民健康奉獻了畢生的智慧和精力,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神聖職責。華以偉壹直從事普外科臨床工作,在胃腸、肝膽、甲狀腺、乳腺、小兒普外科等領域均有較深造詣。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70歲後仍堅持每年做手術100余例,已治愈患者數萬人。他從沒出過醫療事故,沒收過“紅包”,也沒做過對不起病人的事。被群眾譽為“人民的好軍醫”、“值得托付壹生的人”。他對黨完全忠誠,時刻牢記軍隊醫務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參加過支援援藏醫療隊、海城、唐山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多次參加重大軍事演習和邊境巡邏醫療隊。擔任醫院野戰醫療隊隊長10年,培養了200多名優秀專家。華壹偉病重後,立下了“自願捐獻遺體”的遺囑,為祖國的醫療事業做了最後的貢獻。華以偉的先進事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華氏微笑”溫暖了億萬人。他獲得了白求恩獎章,並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
194.gigi
女,藏族,西藏自治區林芝縣人,黨員。1969出生,1984參加工作,西藏登山隊運動員。
Gigi是中國第壹支女子登山隊的首批運動員之壹。1989,經過嚴格選拔,她以優異的成績入選西藏登山隊。1992,嫁給西藏登山隊國際運動員那仁(2005年去世)。1999年5月,她和丈夫那仁成功登頂珠峰,圓滿完成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火炬收集任務,成為中國第壹對同時登頂珠峰的夫婦。2005年,她參加了中國女子登山隊珠穆朗瑪峰海拔測量,她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2007年7月12日,她與西藏高山探險隊14隊員壹起,登頂海拔8068米的世界第11高峰——嘉樹布魯姆I峰,成為中國首位登頂的女運動員。2008年5月8日,舉世矚目的奧運聖火首次登上珠峰頂峰,北京奧運會“祥雲”火炬在珠峰上成功傳遞。作為第壹棒火炬手,她和隊友們壹起見證了這壹偉大的歷史時刻,實現了“北京奧運會”聖火登上珠峰的莊嚴承諾,實現了她為祖國爭光、為奧運加油、為北京奧運會攀登珠峰的夢想。她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被授予國家體育榮譽勛章。
195.向(1933-1959)
女,漢族,廣東省清遠市人,黨員。生前是廣州何濟公制藥廠工會會員、班長。
1956後,向成為何濟公制藥廠的包裝工。她工作積極,努力,不在乎價格。她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她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難,刻苦學習,掌握了甲基硫尿嘧啶化學藥劑的試制操作技術。1958 12 13晚上,向和兩個值班的工人正在忙著他們的工作。突然,壹瓶無水酒精滑了下來,瓶子破了,瓶子裏的酒精全部漏了出來,流了壹地。由於附近藥房使用的10燃煤爐的熱輻射,酒精迅速燃燒。如果不及時撲滅,會引起不遠處60多公斤易燃易爆的鈉金屬爆炸。金屬鈉壹旦爆炸,會引起全廠及附近居民區的重大火災,後果不堪設想。在這千鈞壹發之際,項用自己的身體撲向燃燒的酒精,與大火展開了妳死我活的搏鬥,終於避免了壹起惡性爆炸事故。然而,項卻被的大火燒死了。她全身面積67%,其中二度、三度燒傷占65%。她在醫院裏休克了三天三夜。醒來後她說的第壹句話就是詢問工廠的損失和同事的安危。雖經醫院全力搶救,卻因傷勢過重光榮犧牲,獻出了生命,年僅26歲。她被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