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
壹個
是自然的美,是自然的美;
哪兒都沒人,空山響流。
二
雲在青山之外,人在白雲之內。
雲菲人還在,青山還在。
這兩首詩最早發表於1918《新青年》第三卷。從詩名本身來看,《山中風景》似乎是壹首山水詩或山水詩。但從古典詩詞含蓄蘊藉的傳統來看,這兩首詩無疑都具有抒懷的特點。
第壹首詩在歌頌自然美景的過程中表達了壹種獨立和自由的精神。“是自然之美,是自然之美”,用看似平淡的回文寫法,道出了自然的無限美好,成就了自然之美。前者生而有之,後者生生不息。自然的力量,永遠讓人由衷的敬佩,深深的癡迷。這種美最好的體現就是“無人處,空山響流。”的確,在千山深處,在壹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在這樣壹個安靜空曠的地方,清泉壹路汩汩奔流。這是多麽驚人的美麗啊!這是無聲情況下唯壹的聲音。雖然流量不大,但卻是壹種生命的活力。聲音雖弱,卻是大山胸膛裏壹串串激動人心的心跳;雖然路很彎,但這是壹種頑強的追求。這壹幕讓我們想起,在寂靜的思想荒野裏,李大釗先生發出了第壹聲響亮的聲音,想起他用“赤血/噴出第壹縷真理”(我的拙作:迷妳詩李大釗)。
第二首以倚天獨尊的青山,表現了詩人不屈不撓的雄壯人格。“雲在青山外”,這句話是仰望,且看青山外飛舞的白雲縈繞,多麽悠然;“人在白雲中”,這句話是在俯視攀登高峰、環顧四周的運動員,在藍天白雲中書寫自己的遠大誌向。他們是多麽意氣風發啊!然而詩人的筆突然壹轉,“雲菲人還在,青山還在。”白雲飄走了,登山者高高興興地回來了,只有壹柱青山挺立在天地之間!至此,我們知道詩人是用欲升先的手法,以山外之雲,雲中之人為鋪墊,襯托出青山的“任其吹浪,我永不動”!詩人面對變化的環境不屈不撓,追求真理堅定不移的人格形象躍然紙上。
這兩首詩融為壹體,表現了詩人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的無畏。當然,需要註意的是,這兩首詩在形式上看似五言古詩,其實不然。第壹首詩“是自然之美,是自然之美”其實是壹種迂回的散文句式,有內在的韻律;下面這首詩“無人曾過,空山響流泉”,不符合五言詩的平仄,卻很脫俗精致。第二首看似是五行,其實不是五行,還是符合當時“詩風大解放”的要求。也正是基於此,這兩首詩被欣賞為微縮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