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宅的文章,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非常懷念老宅,因為老宅對於很多人來說充滿了回憶,所以有很多關於老宅的文章,既能記錄自己的過去又能勾起人們的回憶。下面分享壹下關於老房子的文章。
老房子的文章1老房子是壹個很規則的四合院。壹個大院子前,院子邊上長著柿子樹、桃樹、杏樹、棗樹。它們很厚,壹個成年人拿不動,卻要壹個孩子來拿。很多水果都是幾代人吃的。進門是壹個寬敞的大廳,用木板隔開壹個屏風。屏幕前有壹個神龕。屏風後面是壹個青石板鋪成的院子。兩邊走廊有三個青石臺階,院子中間有五個青石臺階。它壹直通到檐廊。檐廊後面是壹個大廳。主房間的兩邊都有臥室。在大廳的兩側,有臥室,廚房和消防室。兩者都是兩層木質建築。
就我記憶所及,老房子已經變了。四合院只有壹半是我們家的。從大門進去壹分為二,另壹半歸另壹家。爸爸說這壹半是奶奶贖回來的,用來餵豬,養蠶,摘木子。當時爸爸媽媽和弟弟妹妹住在院子的前半部分,原來的大廳被分成了廚房和小廳。奶奶、大姑、小姨、表姐住在後半部,旁邊還新建了廚房和消防室。後來大姑大嫂相繼結婚,奶奶和表姐住在後半段。後來我們搬走了,買了隊裏的倉庫房,我表哥也搬走了,從另壹棟房子蓋了新樓。所有的老房子都賣給了隔壁的人。
我不理解媽媽買谷倉的舉動。壹,我是長子,在讀大學,家裏很多事情已經是我說了算。我媽不但沒跟我商量,甚至都沒告訴我。等我知道的時候,谷倉已經被買下了。還有壹件事,買這套房子花了1850元。我家裏沒錢,全是從信用社借的錢。幸好爸爸還認識信用社的人。第三,隊裏這套房子原價才800元。房子要賣的時候,另壹個人也想買。媽媽和那人在村會議室出價,價格壹漲10元20元,直到1850元。媽媽是壹個會做事,不會說事的人。看來她不是壹個能決定大事的人。這麽大的事,我不知道媽媽哪來的勇氣和信心。
我問我媽,她說:“沒有房子,哪個女孩會來我們家?”哦,媽媽擔心的是那局促陰暗破舊的老房子娶不到媳婦。和天下父母壹樣,孩子是父母的壹切,孩子的事是大事,永遠讓父母有恃無恐,義無反顧,與貧富、貧富、城鄉無關。
這個谷倉後來成了新房子。
媽媽已經在新房子裏住了十五年了。兩個媳婦和壹個女婿進了新房。
人們總說,日日思夜想。我經常想起我的母親,我也經常夢見我的母親。每次想起媽媽,都是她的善良與大度,堅韌與倔強,以及她無怨無悔的忙碌與努力。夢見媽媽的時候,媽媽正在幹活:做飯、餵豬、洗衣服、整理菜園、割糧食、種小麥、割草、修溝渠、換梯田。只有壹次是例外。那年正月,我剛上班沒幾天,夢見我媽站在水裏,渾身濕漉漉的,凍得瑟瑟發抖,叫著我的名字。“媽媽,這是怎麽了?”我問她。“我冷。”她說。天亮後,叫爸爸去看媽媽的墳。爸爸實地考察後告訴我,別人家的自來水管漏水,水都滲到他媽媽的墳裏了。
有很多事情白天沒想過,晚上卻是夢。比如我母親的死。
我母親去世的時候,我正在睡覺做夢。我夢見老房子在唱壹出大戲。口譯員從來不認為這是壹個好夢,說他做這樣的夢會失去壹個親人。夢還沒醒,電話響了:媽媽走了。
農歷八月媽媽生病了。剛開始,她只是覺得胸悶氣短。她讓村衛生室的醫生開了七八副中藥,不僅壹點效果都沒有,反而越來越嚴重。她被送到鎮衛生院檢查,說是胸水。接到縣裏體檢,才知道是癌癥晚期。
“妳之前沒什麽感覺嗎?”我問媽媽。“不。”媽媽說。妳不該問這個,但是問了也沒用。因為媽媽沒有頭痛發燒。再大的痛,她寧願自己扛,也不願傾訴;不管有多難,她寧願自己受,也不願求助。她總是以驚人的耐心支持自己的信念。
那些年,父親外出打工,母親和我們兄妹相依為命。家裏勞力少,人口多,夥食標準是隊裏最低的,欠的糧食是隊裏最高的。為了掙工分,媽媽經常半年連外婆家都不去壹次,雖然相隔不過十幾裏;為了掙工分,媽媽經常是星星出去,月亮回來;因為沒有口糧,媽媽被小隊甚至大隊“邀請”去上學習課;因為窮,很多人動員母親:“讀那麽多書有什麽用?讓老板回來,妳能賺幾分。”媽媽不管這些,從來不說讓弟弟妹妹回家掙工分的事,從來不跟我們說她辛苦忍辱的事,依然在雨裏,沒日沒夜,在屋子裏。雖然食物很少,但有時我們甚至要向鄰居借食物周轉。媽媽小心翼翼的調,從來不讓我們餓。衣服雖然舊,但媽媽洗得幹幹凈凈,補得整整齊齊,我們穿得暖暖的。我甚至跟我媽媽學過針線活。房子雖然小,也有破損,但是媽媽每天都要求我們把家裏和外面收拾幹凈,做到地上沒有垃圾,家具上沒有灰塵,東西用了要還給大家。媽媽把貧窮的生活變成了溫馨優雅的生活。
我們長大了,工作了,結婚了。平時難得回家,就算回去也像點了壹把火。妳匆匆忙忙的回去,又匆匆忙忙的去。春節雖然更豐富,但也是壹次從東方到西方的旅行。從酒桌上到酒桌上,和我媽單獨相處的機會很少。因為這個,我媽覺得我忙,家裏的事情從來不找我。家裏的困難再大,糾紛再亂,我也只能向別人學習。
我不是壹個多愁善感愛流淚的人。就像我媽壹樣,吃苦耐勞,咬牙切齒,默默咽下自己的痛苦和淚水,靠著毅力壹次又壹次的挺過來。然而,母親去世壹年多後,我做不到這壹點,也不敢談論母親,不管是我自己的還是別人的;無論是現實中還是影視中,妳都看不到葬禮的場景。時不時地,我的喉嚨會哽咽,眼淚會掉下來。我淹沒在思念、感激和內疚的海洋中。
媽媽在家,媽媽在根。媽媽走了,家沒了,根沒了,人就成了風中的羊群,水中的浮萍,人世間的浪子。房子雖然存在,但只是土墻,灰瓦,土場。沒有靈魂,沒有情感,甚至沒有關心。
媽媽走了幾年,新房又變成了老房子,檁條、椽子腐爛,墻壁開裂。新房子裏只有爸爸壹個人住的時候,刮風下雨的時候,總是擔心自己支撐不住,垮掉。他在電話裏告訴了爸爸。
我們商量著把老房子拆掉,在爸爸住的地方蓋壹棟新的,這樣比較安全。前後用了半年時間,新房終於建好了。完工的時候,我前前後後,裏裏外外,上上下下的看著,老婆難過的說,如果媽媽還在,那該多幸福啊。我轉過身,擦去湧出的淚水。
媽媽的墳墓在老房子旁邊。媽媽下葬的時候,墳還在竹林外面。現在,它已經藏在茂密的竹林裏了。我對母親的感情也像這根竹子,層出不窮。年齡越大,條件越好,思想越深,以至於被緊緊包裹。雖然陰陽有隙,但每年清明節和臘月,我都會把家裏的大事小情告訴我媽,我也經常看著我媽和兒子,無語。
爸爸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自來水,洗了熱水澡,看了大彩電,燒了煤氣竈,讓我們放心多了。我會每隔兩三周回去見壹次父親,和他壹起吃飯聊天。每次回去,他要麽是跟南來北往的人吹噓舊事,解釋和評論國內外大事,要麽是在菜園子裏忙活,要麽是弄那些果樹和花。那些蔬菜是季節性的,沒有化肥農藥;果樹都是爸爸自己種植嫁接的。花草樹木都是常見的物種。爸爸把它們種在破罐子裏,廢缸裏,墻角裏。它們高高低低,亂七八糟,五顏六色,房子的四周五顏六色,春夏秋冬都生機勃勃。
老房子第二條老房子建於20世紀60年代末。它是松嫩平原典型的幹鋪基地,南北朝向,四面黃土夯打,梁椽、靶和麥稭都是用高粱稈做的,還有壹層厚厚的堿土泥。從遠處看,他像壹個滿身灰塵的鄉下孩子。
堿土是我父親春天從村裏運回來的,堆在院子裏,圍成壹個圈,像壹個沈寂多年的火山口。每年雨季來臨之前,父親都會打理老房子,防止漏水。父親從屋後的滑輪井裏打水,倒進桶裏,坑裏的水壹點壹點地擴散開來。等堿性土壤泡好了,父親會壹點壹點地把土攏在中間,同時鋪上壹些切碎的麥稭,耐心細致地像和面壹樣攪拌。泥巴做好了,父親爬上屋頂,仔細巡視了壹番。當他發現壹個漏洞或隱患時,他首先用土塊堵住,然後在上面撒壹些幹土,然後開始擦拭。如果泥巴拌得幹或稀,麥稭放得太多或太少,屋頂就會出現放射性裂縫,父親就會抹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屋頂已經粉刷過了,該刷老房子的外墻了。站在地上的母親壹次次費力地把沈重的橡膠桶遞給站在梯子上的父親,汗流浹背的父親壹次次揮動著泥板,輕巧而熟練。只花了壹兩天的時間,就把這座老房子煥然壹新。這些年來,那兩個在明媚陽光下辛勤勞作的身影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
夏天來了,感覺熟悉了顏的回歸,老房子迎來了新主人。兩只歸北的燕子選擇了屋檐下的風水寶地,於是整天東奔西跑,忙著草和泥。幾個星期後,當巢建好後,燕子平靜下來,開始全心全意地孵蛋。壹天早上,無意中發現燕子窩裏有幾個光禿禿的小家夥。小家夥們個個粉嫩嫩的,長著長長的脖子尖叫著,向父母要吃的,好像腦袋被削尖了壹樣。這個看起來和我們有點像。他們的肚子不大,但壹直填不飽。燕子不知疲倦地飛翔,燕子發出歇斯底裏的聲音。屋檐下嘰嘰喳喳的壹家人,給老房子增添了壹點活力,賦予了新的生命。在農村,燕子深受人們喜愛。誰要是想打燕子的主意,就被罵“打燕子瞎了眼”。而且沒有人敢動燕子的窩,因為這家人築巢是壹件非常幸運的事情。燕子愛家,報春。有了燕子的保護,這個家庭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沒有人能親手打破這種運氣。不難想象,如果沒有小燕子,那時候的老房子或者整個村子會是多麽的孤獨和荒涼。
壹場秋雨壹場寒,不知什麽時候,在老房子裏呆了壹個夏天的燕子飛走了,秋天悄然而至。老房子日復壹日沈浸和包圍在豐收的喜悅中,很多人的屋頂也成了天然的曬場。玉米落了,谷子落了,高粱落了,壹堆壹堆整齊地攤開。秋天是農村的壹個盛大節日。站在屋頂上,遠遠就能看到人們歡呼雀躍,五谷豐登。恍惚間,世界變大了,我們的眼界變寬了,心胸也莫名其妙地開闊了。此時的老房子就像慈善的父親壹樣老實,騎在他的肩膀上,心裏感覺特別踏實。站在房頂上久了,看累了,就趴倒在高高的糧垛上,仰望深秋的天空,仰望天空中遊動的白雲。壹股涼風從我臉上、腋下輕輕掠過,裹著田野深處豐收的氣息,還有淡淡的炊煙味,那是柴火燃燒、食物赴湯蹈火的聲音。有時候會有幾聲由遠及近的烏鴉叫,於是夢就沈了壹點,我就變成了壹只展翅高飛的小鳥,迷失在美麗的飛行中。
當大雪和小雪接踵而至,銀裝素裹的老房子像深冬的隱士壹樣垂著。這個時候老房子安靜了,冬天很多人開始貓了,火盆就派上了用場。火盆是用粘粘的黃土混合淩亂的舊繩手工制作的,底部開口大,耐火保溫。每天晚上做好飯後,母親小心翼翼地把竈坑裏燒得正旺的炭火搓出來,放在火盆裏,然後用烙鐵壹層壹層地壓實,擡到炕上給家人取暖。我和弟弟們不讓我也不讓妳爭火盆的最佳位置。我們會壹會烤手,壹會烤腳,很快我們的身體就會暖暖的。如果妳餓了,就往火盆裏扔些土豆。大約20分鐘後,熱脹冷縮的土豆突然膨脹起來,往火盆裏放個屁,頓時到處都是灰塵。我和兄弟們壹邊嘟囔著“土豆土豆都是劉的,妳放個屁就能煮了”,壹邊拔著嫩嫩的土豆。烤土豆嫩滑香甜,軟糯可口,房間裏到處都是土豆的淳樸香氣。有時候我們把黃豆和爆米花扔到火盆裏,很快火盆劈啪作響,香脆的黃豆和爆米花就成了我們奢華的零食。
時光飛逝。四十年過去了。老房子雖經多次修繕,仍難逃衰敗的命運。門窗腐爛,墻壁脫落,屋頂坍塌,時間無情的磨礪。就像壹個垂暮之年的老人,在壹個初春的早晨,沒有壹絲掙紮,甚至沒有壹聲卑微的哭泣,就倒下了。從那以後,我每次回到農村,都會靜靜地停在那裏,翻看著這片土地曾經鮮活的過去。我想那是我對老房子最真誠的紀念,也是我最深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