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的荒原復活的希望——庸俗醜陋卻依然活著的人——作為壹條主線貫穿全詩冰冷朦朧的畫面,深刻地展現了人欲橫流、精神墮落、道德淪喪、生活卑鄙猥瑣、醜陋黑暗的西方社會的本來面目,傳達了第壹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人對世界和現實的厭惡、普遍的失望和幻滅,展現了壹代人的精神疾病和精神危機。同時,詩歌將西方社會的衰落歸結為人的“原罪”,將宗教精神的恢復視為拯救西方世界和現代人的靈丹妙藥,這是艾略特的回答。
《荒原》比其他現代主義詩歌取得了更多的藝術成就,是壹部值得借鑒和認真研究的傑作。這首抒情詩風格多樣,表現手法不拘壹格,軟化了象征主義、意象主義和玄學的某些特征。詩中,語句與聖歌,抒情與諷刺,描寫與警句,莊重典雅的詩句與風趣的俗語交織成五彩繽紛的場景。大量的典故(作者引用36位作家,56部作品,6種外文),隱喻、暗示、聯想、對應等象征手法,意象疊加、時空交錯等現代詩意表達,對詩人來說得心應手。他甚至大膽采用了象征中的象征、神話中的神話、神話與現實交織、古今混雜、虛實壹體的方法,使詩歌高度抽象與哲理有機統壹,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段,拓展了詩歌的思想內容。《荒原》在藝術表現上的不足在於典故太多,想象、聯想、暗示都很隨意,使得詩歌難以理解,令壹般讀者望而卻步。沒有艾略特自己加的50多條註釋,很多地方看不懂。
作為西方現代主義的第壹個流派,後期的象征主義對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它在藝術創作和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段,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影響了現代主義的各種流派。象征主義作家註重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也是文學領域的壹種拓展。但象征主義在藝術上過分追求表現而造成的神秘晦澀,在內容上的悲觀、宗教神秘主義和反動、倒退的社會主張,是應該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