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我們小時候非常熟悉的詩人,甚至是最熟悉的。靜夜思,望廬山瀑布,早作白帝城,來成酒,夢裏登天目山等。收集在學校課本裏的,從小就讓我對這位浪漫的詩人充滿了崇敬和向往。李白是壹個仙風道骨的人,何曾稱他為“謫仙”。其人格最突出的特點是獨立不羈,這是魏晉以來封建社會個人覺醒的產物,也是盛唐精神的產物。李白壹生誌存高遠,至死都盼望著“飛得高,撼得動八個人”,能夠翺翔天際,遨遊四方。李白也喜歡遠遊,徜徉在山川之間,像壹個飄動的華蓋周遊世界,自稱“五嶽皆聖,無以為遠,照我壹生壹不變的習慣”。他的詩意想象神奇瑰麗,變化無窮,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有致,美不勝收。無論是他的哪壹首著名古詩詞還是絕句,都能感受到它的藝術魅力。
而杜甫的詩,我們小時候接觸不多,可能是小學課本裏我唯壹記得的:兩只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沖天...真的是色彩豐富,四個場景,形象生動。後來不知道是在笑話裏還是故事書裏讀到的。有人把這首詩當菜,裏面全是蔥花雞蛋湯,也讓人印象深刻。中學接觸的越來越多,比如揭露社會,感受時事,同情艱苦勞動和農村生活,當然也有《春夜喜雨》等樸素的抒情作品。杜甫的詩歌風格比較寫實直白,但語言經過了精心的錘煉,非常平衡完美,幾乎無可挑剔。杜出生於壹個具有文學和儒學傳統的家庭,是詩人杜的孫子,因此他自幼學習文學,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養成了他謹慎而嚴謹的為他人寫作的習慣。他的詩講究情景交融、旋律音韻之美、文字內容之美。所以他的很多詩都可以作為壹部詩史來讀。
因為杜麗和他的妻子都是偉大的詩人,所以不可避免地會有人將他們相提並論。這種比較在歷史上壹直存在,形成了三種觀點。壹種觀點認為李白和杜甫並駕齊驅。嚴羽認為:“杜麗的兩個人沒有好壞之分;太白有壹兩個美人,子之美不能說;子美有壹兩個美女,太白了。”;另壹派認為李比杜高,說:“我知道公式是真的,山青水秀聳。”那時候杜甫也能寫詩,就像老馬追霜鴉”;第三派認為杜優於李,元稹曰:“故事若鋪陳於末,必比性情,大如千言,百倍也.....李尚活不過他的範寒,形勢很宏大!”白居易對杜高郵和李也有過評論。
這些評價,或多或少帶有對個人喜好和風格的追求,並不十分準確客觀。要做比較,必須要有壹些標準。下面我試著從幾個方面做壹個簡單的比較。
從產量來說,李白的詩現在有近千首,但很多都失傳了。杜甫傳世詩歌壹千四百多首,數量相當。從質量上,或者更準確地說,優質品率,李白的壹些詩內容松散,題材重復,節奏不嚴謹。杜甫的詩除了娛樂之外,大部分都是言之有物,經得起敲打和推敲的。所以王世貞有雲:“十年前,少陵更難進;百歌行後,紫更煩。”
從內容上看,李白的人生經歷豐富,交遊廣泛,涉獵頗多,其詩歌的內容也非常豐富,如寫景、敘事、抒情、抒懷、交誼等。從宮廟到江湖,詩很多。他特別擅長把現實寫得虛無縹緲,把現實變成幻想,有時又超脫塵世,充滿理想主義。杜甫壹生的思想是“尊君”、“窮年憂李淵”。他的詩歌將社會現實與個人生活緊密結合,實現了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壹,包括時政詩、批判諷喻詩、軍事詩、關於自然的詩、關於農業和工業的詩、關於緬懷親友的詩,甚至還有壹些關於服務和娛樂的無聊詩。總的來說,李白虛浮,杜甫寫實,李白題材更豐富,個人色彩和理想主義更強烈,杜甫對社會現實的體驗更深刻,覆蓋面更豐富,刻畫更深刻。
在文采和意境上,兩人各有千秋。李白“五歲背六經,十歲讀百家”“十五歲讀奇書,對淩相如有好感”,學問很高。他的壹些詩,乍壹看很平淡,但因為真情實感,依然能打動人心。如果他使用充滿激情的詞語和短語,他的意境將更加開闊,他的想象力將帶領讀者進入天空和地球,這將是引人入勝的。他的詩的另壹部分特點是疏、雅、清、雅,即使隨便寫也可以做成詩。杜甫家世,七歲學詩,十五歲成名,也是少年天才。他的詩講究遣詞造句,往往能推陳出新,創造出新的東西。他的詩精煉嚴謹,讓人望塵莫及。這樣的語言使杜甫的詩主要有豐富生動的意境。總的來說,他們的文采真是不分上下。
從風格上看,李白的詩歌有著明顯的個人風格特征,有的蒼勁有力,有的清新淡雅,有的豪放不羈,有的奔放汪洋。簡而言之,他們優雅奔放。杜甫的詩歌風格也是多種多樣,但最重要的特點是以沈郁、穩重、凝重、細膩著稱,善於提煉感情豐富的奇言怪語。明代衡的譚說:“詩是人,太白而不雅,所以詩是雅;子美是壹個沈重的人,所以詩歌是沈重的。”有道理。比如寫友情的時候,李白的“我愁明月,風吹西天”,對比杜甫的“淚灑錦水,不如堆曲塘”,壹個飄逸,壹個陰郁,體現了兩種風格。
從文體上講,李白更擅長樂府古體詩和絕句,寫得很精彩。他的樂府詩雖然用的是舊樂府題材,但能有新意,七言絕句是唐代最好的。相對來說,他不喜歡寫格律詩。格律詩數量比較少,但也有精品。同時,李白還留下了壹些詩歌(早期詞)和散文。而杜甫的作品,則以格律詩和絕句為主,再加上壹些異行古詩,他的近格律詩,尤其是七絕,尤為出色。此外,杜甫的敘事詩脫離了樂府這壹古老的題材,創造了許多新的樂府題材,如著名的三官三別。
從個人魅力來看,顯然李白的人格更符合中國人的理想。他蔑視堯舜,嘲笑,向皇帝鞠躬,結交諸侯,“我是楚國的瘋子,唱了壹首辯孔子的狂歌”,“皇帝不上船,自稱酒仙”,顯然是狂妄的典範。他願意親近自然,歌頌山川,宣傳自己的天性。他還擅長擊劍,喜歡喝酒。他不僅擅長詩歌,而且任俠也豐富了他的個人魅力。然而杜甫身處亂世,仕途跌宕起伏,寫詩的心情頗為陰郁。人生的滄桑讓他的鋒芒更加內斂,有時甚至顯得彎彎曲曲,諂媚奉承。所以,盡管杜甫學識淵博,憂國憂民,但他的人格並沒有李白那樣張揚和吸引人。
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杜甫有許多紀念或贊美李白的詩。從和李白分手到晚年,有15首詩是回憶或談論李白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夢見李白》和《春思李白》。杜甫對李白的尊重和敬仰,從壹個側面反映了杜甫性格的真誠和謙虛,也充分展示了李白的非凡魅力。
李白是壹個瀟灑的劍客,杜甫是壹個草堂裏的苦詩人。李白是道家,杜甫是儒家。與金庸武俠小說相比,李白就像出生浮沈的令狐沖,杜甫就像癡迷入世的郭靖。他們都以非凡的詩歌才華撐起了唐詩的壹片壯麗天空。兩個人各有所長,同樣偉大。如果要比較的話,確實很難,但是如果不摻雜個人喜好、經歷、人生觀的話,也是挺有意思的。
很粗糙。不過是壹磚壹玉。通過自我批評總結個人觀點,恰恰是:
杜麗的詩已經流傳了幾千年,
月詠家只羨慕兩位聖人。
辭職很美,
東張西望地看著紫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