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求辛棄疾生平和思想~謝謝!!

求辛棄疾生平和思想~謝謝!!

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享年67歲。原字探夫,改號佑安,號稼軒,生於歷城(今山東濟南),漢族。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和愛國者。與蘇軾同名,又名蘇信,與李清照並稱為歷史上的“濟南二安”。曾經有人這樣誇他:賈萱是人中之冠,言中之龍。劉辰翁《辛家軒序》說:“字達東坡,光明磊落,似詩,似散文,似天地奇觀。他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東部。在他出生於13年之前,山東被金兵占領。21歲加入抗金義軍,不久回到南宋。紹興三十壹年(1161),兩千人參加北方抗金軍隊,次年回到南宋。他壹生堅持與遊牧民族作戰,收復失地。曾晉奏《梅琴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興的具體方案;他還去總理九議,進壹步闡述十議思想。尚未被采納和實施。在各地任職時,他認真消除積弊,積極備戰,受到投降派的牽制,甚至被革職。他曾長期居住在江西上饒。光復祖國的宏圖大誌和才華沒有展現出來,忠義憤懣,造就了南宋壹代大詩人。耿靜在山東集結兵力,克制忠義,讓大臣掌大權。紹興三十二年,他命令封彪返回南方,高宗召見他,授予他城武郎的職位。寧宗朝厭倦了在浙東為官,加了龍亭等制度。他進入議會,被任命為爪牙。他在江西上饒、潛山等地生活了十幾年。他的文字充滿激情,慷慨悲壯。筆觸有力,藝術風格多樣,豪放不羈。還有“賈和的短句”。

終其壹生,他以正直自傲,做出了自己的成績,壹生主張抗戰。曾出現在《梅琴十論》和《九議》中,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和愛國熱情,並與宋致仕和理學家朱保持著深厚的友誼,勵精圖治。抗金和民族復興是他作品的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迷失方向的悲嘆和強者遊手好閑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江南農村四季的田園風光、世態人情、民俗風情。他的詞題材廣泛,也善用前人典故。風格厚重豪邁,又不乏細膩溫柔。他在蘇軾的基礎上,極大地發展了詞的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稱為“蘇、辛”。他的詩也值得稱贊,尤其是他的“有力的筆,巧妙的收斂,正確的平衡的理論之風”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是壹位具有代名詞風格的偉大詩人,也是壹位善戰、通曉軍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詞“鏜鈸大響,竊竊私語,渡六合,掃千古”,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作為南宋朝廷大臣,他寫了壹篇《議練民兵守淮蜀》的文章,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對戰局精辟深刻的分析和鮮明具體的對策。這篇應用散文充滿激情,構思巧妙,有理有據,準確簡潔。文章只用了600多字,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壹氣呵成,信息、分析、措施、預測、文字落實,簡單明了,清晰易懂。壹個豪邁曠達的詩人,可以根據不同文體的需要,寫出如此嚴謹樸實的應用文。可見,大手筆在寫作上是不能局限在狹小的世界裏的。他要熟練掌握幾套筆墨,不僅要有自己喜歡的風格,還要根據不同的要求寫出不同的流派和風格,就像壹個功夫深厚的武術家,雖然擅長壹種武器,但他是對的。辛棄疾用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從不同的側面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遠大誌向和崇高理想,以及“男兒有淚不輕彈,欲補天”的豪情壯誌。(摘自應用寫作第1,0998期《詞學大師——讀辛棄疾》

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這首先表現在他的詞中,他不斷重復著對北方的懷念。此外,在《何心郎》、《摸魚》等詞中,他用“剩水剩山”、“夕陽斷腸”等詞諷刺南宋小朝廷,表達了對偏安壹隅、不願北上的不滿。野心無處用,表現在難以掩飾的言語中。在他的代表作《水龍隱》中,他善於緬懷過去,面對如畫的河山和英雄,在激發其遠大誌向的同時,也表達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與現實的激烈沖突構成了其詞的悲劇基調。辛詞在蘇軾詞的基礎上,進壹步擴大了題材範圍,幾乎到了無事不可無心入詞的地步。

壹生

首先,年輕人。它在杜南23歲之前結束了。這是他壹生中最旺盛的時期。

1161年,金主顏良大舉入侵南方。22歲時,辛棄疾聚集2000人,舉起抗金大旗。不久之後,他又率兵前往耿靜起義軍,力勸耿靜重返宋朝,以成就大業。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渡聯系起義軍歸宋問題。不料漢奸張安國殺了耿靜,領兵去投資黃金。辛棄疾在回來的路上得知了這個消息。辛棄疾率領50多名騎兵,突襲金英,活捉了漢奸張安國。這壹招是“強音,懦夫為之而起,聖天子見之而嘆。”從此辛棄疾投奔南宋,官方簽判江陰。

第二,年輕人:

從1162到1181年,從辛棄疾23歲到42歲,壹生為官。這壹時期的辛棄疾雄心勃勃,野心勃勃。他做過壹系列講座,力勸抗金護國方略。但是他的意見沒有被當權者采納。

這期間,他從簽判到知州,從升獄到慰勞使節。他的仕途雖然無常,但成就卓著。他擔任滁州周知僅半年,當地的“荒氣”就被沖走了。他在湖南坐鎮指揮,創建了“飛虎軍”。"雄鎮邊上的成軍是江面上最高的軍隊."他是壹個政治頭腦清晰,關心國家和人民的好官。

三、中老年:

1182到1207,年齡從43歲到68歲。這期間,除了53-55歲,他曾在福建擔任中外官員,兩次被彈劾,在江西老家度過了18年,這是他壹生被迫隱退的時期。在長期的隱居生活中,他眷戀田園,眷戀山川,仰慕陶淵明。他寫了大量的田園詞和山水詞,鄉土氣息濃厚。他的愛國激情也在壹些演唱和答詞中得到強烈表達。

辛棄疾64歲時,仍不顧長閑和家事,受命上任。但沒有完成,被駁回。

自66年秋起,辛棄疾停止在鉛山居住。雖然他經常被召,甚至被授予兵部侍郎、京師樞密院的職位,但由於年老多病,他總是在68歲去世。

成就

他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東部。在任期間,他采取積極措施,招募流亡者,訓練軍隊,獎勵農耕,打擊腐敗,重視安定民生。他壹生堅持抗金。在《美琴十評》、《九評》的註釋中,詳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有力地駁斥了誇大遊牧民族實力、主張妥協投降的謬論。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舞士氣,以收復中原。

他的詞力圖還原國家統壹的愛國熱情,傾吐壯誌難酬的悲憤,揭露和批判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也有很多作品是歌頌祖國河山的。藝術風格多樣,以大膽為主。熱情慷慨悲壯,筆法剛健,與蘇軾並稱“蘇信”。

工作

現存詞629首,數量為宋代之最。詞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慷慨悲壯的愛國詞是其主旋律。在這類詞中,壹直被人們傳誦的作品有《永裕樂靜口顧北亭懷古》、《水龍隱登建康喜樂亭》、《蔔振付梓莊詞給陳同福》、《菩薩江造口璧》。關於閑暇生活的詞數量最多,這些詞往往在閑暇中表現出無奈的情緒,其精神還是符合其愛國的詞。比如“沁園春,將建帶湖新屋”“水調歌頭,門溝”等許多詞語,都蘊含著這種情感。有些描寫農村生活的詞清新質樸,語言樸實。比如清平樂村屋、鷓鴣天與劇村屋、西江月夜行黃沙路、浣溪沙長山路,都是生動的鄉村風情畫。辛棄疾詩中也有情話,如(清平樂)“春夜沈沈睡去”,感人至深。辛棄疾今天寫的詩有133首,內容和風格與他的詞大體相同。辛棄疾作品今有17篇,多為朗誦、公開信等應用詞,頗能顯示辛棄疾的主張與策略。

宋代辛棄疾詞版本較多,主要有四卷本和12卷本。四卷本原名賈,共分甲、乙、丙、丁四集,宋刻本已不存在,現存姬谷歌《影》本和唐宋名家《詞百首》本。卷12,本名賈及短句,宋代未流傳,但流傳至今的印本翟本有四種。1962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了鄧光明《稼軒詞年譜註釋》。1975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賈及短句》校本。

辛棄疾在任期間,積極采取措施招募流民,訓練軍隊,獎勵農耕,打擊腐敗,重視安定民生。他壹生堅持抗金。在《美琴十評》、《九評》的註釋中,詳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有力地駁斥了誇大遊牧民族實力、主張妥協投降的謬論。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舞士氣,以恢復中原。他的反金建議沒有被采納,受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離崗,居江西上饒、鉛山。

晚年曾經用過,不久就病死了。他的詞力圖還原國家統壹的愛國熱情,傾吐壯誌難酬的悲憤,揭露和批判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也有很多作品是歌頌祖國河山的。藝術風格多樣,以大膽為主。熱情慷慨悲壯,筆法剛健,與蘇軾並稱“蘇信”。辛詞繼承了蘇軾豪放的詞風和南宋初愛國詞人的戰鬥傳統,進壹步開拓了詞的境界,拓展了詞的題材,幾乎達到了無事無心的地步。它還創造性地綜合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多種文學形式的優點,豐富了詞的表現形式,形成了辛詞的獨特風格。辛詞豪放,但兼收並蓄,沈郁,明快,勵誌,嫵媚。他善於運用具象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賦予自然界的山、水、風、月、草、木以情感和性格,並寄予壹些希望。他還善於吸收民間口語,尤其善於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的詩詞句子,經常稍加改造,創造新意。但有些作品因為典故和論據太多,晦澀沈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言慷慨而狂傲,為樂師之突然變調,能脫穎而出。”吳的《蓮子詩》說:辛稼軒獨用詩,不論古今,顯示其筆法深厚,如論、孟、詩序、左氏春秋、南國、離騷、史書、韓、世說、玄學、李、杜甫。"

以破陣聞名,贈壯詞陳同福憶往事,永遇樂,京口,顧北亭,水龍吟,鄧建康,上心亭,菩薩滿,寫江西壹壁。但有些作品也流露出因抱負未能實現而產生的負面情緒。還有“賈和的短句”。現代人編了《辛稼軒詩話劄記》。

辛棄疾是“我壹生的驕傲。”因正直而自負,因成就而自信”(《範凱稼軒序》)。他和陸遊壹樣,是南渡後堅持恢復北伐的代表人物。他也可以用民本思想看待北伐事業。他說:“復辟只是為了祖宗,為了國家,為了人民。這也說明了主和天下賢明勇敢的人也是私的!”(《九議》)他還能以壹個軍事家的眼光,根據雙方的實際情況,提出禦敵救國三原則:“壹日不可操之過急,二日宜先審,三日可敗。”(《九議》)

辛棄疾雖然沒有留下系統明確的文學主張,但從壹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的壹些文學傾向。他說,“今天和過去有成千上萬的仇恨。我們應該分手嗎?江頭不是風暴,地球上也沒有它難走的地方。”(Partridge Sky)表明他既重視文學作品的情感作用,又強調文學要反映有意義的社會內容。他還說:“詩在慘淡經營”(《鷓鴣天》),“詩有生命,日月有新職。”(水調頭)表明他主張嚴肅的寫作態度。他還說:“我對漂亮感興趣,但我無意聰明。”(《臨江仙》)說明他特別推崇豪放的風格。他也深深佩服陶淵明沈默中的狂妄。這種審美趣味也直接影響了他的詞風。

辛詞的思想內容

辛詞的內容比蘇詞更為寬泛,真正達到了“無物無意可說”的地步(劉熙載《藝、詞、曲略》)。

辛詞中最集中、最進步的思想內容是愛國詞。辛棄疾有著壹般作家沒有的軍旅生涯。他首先是壹個愛國戰士,然後才是詩人,所以他的愛國之詞是最自然最真實的。“悲歌慷慨,沈郁無趣,壹首連著他的詞。”(徐洪《詞苑叢談》卷四)

所以用愛國的話來說,特別值得關註的是那些表達自我體驗、自我形象、自我感受的作品。

那些記錄他們戰鬥生活或通過緬懷他們的戰鬥生活來表達自己感情的詞,是詞史上獨壹無二的作品,如: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帶了壹萬名士兵和精銳騎兵,花了太多時間和他們在壹起。閆冰夜陰胡?韓箭壹般朝金仆姨飛去。

回首往事,嘆我今日,春風未染白須,但我為植樹書贏得了壹萬字。(鷓鴣節)

這首詞,尚坤,描寫的是“粵信四歲,南匪造反,中原百姓聚蜂湧”的經歷。嘗鴿二千,調耿靜為掌書記,隨圖收復,並* * *征兵二十五萬,交錢入朝(《梅欽十論序》)。接下來,我會寫壹寫因為回憶過去而導致理想落空的悲傷和感慨。但辛棄疾是苦澀的,是憤慨的,卻不是抑郁的。在他情緒低落的時候,他依然能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銳意進取。比如,他在與另壹位愛國者陳家的對唱中,不僅表達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悲痛和憤慨,也表達了自己堅定的信念:

人的內心是沒有差別的。問曲農,畢竟中國分了多少次?血鹽之車無人問津,收骨千裏。如果眼睛被割掉了,這條河就封閉了。我可憐妳半夜跳舞,說:“人的心鐵如死。”試試手,補天。(何心郎)

辛棄疾也有很多文字評論時局,議論天下,關心國家命運,陳述光復大業,批判投降勢力。在這些話裏,他沒有空洞地傾訴和抱怨,而是全心全意地傾訴、哭泣、呼喊和鼓勵。如《菩薩蠻》:

多少行人在漁鼓臺清江中間落淚。放眼西北長安,窮山無數。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傍晚,江面愁雲,山中鷓鴣。

把抗金事業的重重阻礙比作“無數座大山”,把抗敵救國的力量比作江河東流,勢不可擋。真的可以用忠義怒來形容。

辛棄疾的愛國詞是通過各種題材表現出來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唱詞。辛的詠懷詩中很少寫相思之苦,多是鼓勵北伐復辟,這使其詠懷詩的內容有了新意。他以祝壽辭為例,寫道:“如果算上萬裏,妳的功名利祿都是建立在真儒之上的。公開知道嗎?”“明年等他,整頓幹坤之事,為夫而活。”(《水龍隱陳佳守漢南簡尚書》)

二是寫山水詩。辛詞中的許多愛國名作,如《念奴嬌》、《我來憑吊》、《水楚李清秋》、《菩薩蠻魚谷臺河》、《醜奴少年不知愁滋味》、《永遠的幸福》、《南鄉子》、《何處看中國》等,都是這些作品。如《水月龍隱》曰:

秋天的南方空曠蒼涼蒼涼,河水與天空壹起流淌,秋天更加蒼茫。遠處岑淵的眼睛,獻愁* * *恨,簪髻。西邊的太陽斜對著這壹層樓,遠處的天空傳來雁叫聲,我在江南漂泊著想家的遊子。我看到了吳鉤,並拍攝了專欄,但沒有人會參加。

第三是懷舊。如被楊慎評為第壹交響詩的《詠玉樂靜口顧北亭懷古》壹詩,是尚幹“意在還原,故憶孫柳”(宋襄風《樂府余論》);追根溯源到孫劉則是為了批判“三國晉朝形勢與今日不同”、“吳楚之脆弱不足以逐鹿中原”、“天下無物,須自南向北”的論調。下探意在謹慎,故悔宋文帝;同情宋文帝是為了提醒當局不要重蹈覆轍,草率動用軍隊。最後,感傷廉頗和廉頗,就是感傷自己生不逢時,不被重用。借助詠古,諷刺當下有了更深的內涵。

除了愛國詞,辛棄疾還有很多其他詞。直接或間接描寫農村的詩大概有三四十首。如《清平煙低小》、《西江月別枝靜闕》都是詞史上罕見的田園詞。辛棄疾曾經在家住了將近20年,所以寫了很多閑適的詞,但是閑適不是他想要的。因此,這類詞往往含有怨恨的感情,成為表達愛國思想的變調。辛棄疾偶爾也寫情話,但《永不針鋒相對》、《金毛的賈後記》)有著別人達不到的崇高胸懷,如:

壹夜東風妝點千樹花,吹落星雨。寶馬雕車滿路香,鳳凰蕭動,玉壺轉明,魚龍舞通宵。

飛蛾,雪,柳,金線,笑,香都走了。在人群中,我壹次又壹次徒勞地尋找她。當我突然轉過頭時,我發現她在那裏,燈光昏暗。(《玉案》)

與其說寫的是對戀人的追求,不如說是“自憐孤獨,傷心人無臂”(《義橫關文選》引用梁啟超的話)。

當然,辛詞中也有大量幼稚的民間語言,比如“壹些基本的東西,導致誤解,不能讓妳真正想家。”總之,他的詞仍然有豐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