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唐僧作為唐太宗的“禦弟”,有著極大的家國情懷,在唐太宗與百官餞行的風光與榮耀中開始了他的旅程。但歷史上玄奘學佛後壹路西行,以解除自己的巨大困惑。這純粹是壹種強烈的個人精神需求。在他請求西天取經被皇帝拒絕後,他冒著極大的風險獨自壹人偷渡出國。
《西遊記》中唐僧取經路上的障礙,都是些神通廣大的妖怪。雖然他們給佛經團隊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最後總是有驚無險。歷史上,考驗玄奘的是西域和中亞惡劣的自然環境。起初,玄奘只帶著壹匹母馬陪他遠行。他離開唐朝邊境後,想獨自穿越八百裏無人煙的沙漠。他已經滴了四天五夜的水,幾乎成了茫茫沙漠中的壹堆白骨。面對超越人類生理極限的嚴峻考驗,他得到了“的支持”。當壹個人達到不貪生、不怕死的境界,壹切艱難困苦大概都會為他讓路。”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這條路是他和麻鞋壹步步走出來的。
玄奘到達古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附近)後,他的堅持感動了高昌國國王,高昌國國王組織了30人的隊伍為他取經。他們爬上海拔五六公裏的雪山,穿過突厥土匪出沒的草原。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佛教發源地天竺(古印度)。在那裏,他對佛教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他的困惑也壹點壹點地得到了解決。十九年過去了,玄奘重返唐朝,帶回了許多佛教經典。然後開始靜下心來翻譯佛經。他總是翻譯47部佛經,65,438+0,335卷。他西行取經的艱辛經歷,被弟子寫成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西域記》。2011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由金鐵木執導,拍成紀錄片《玄奘之路》。
唐代是佛教大發展的時代,天臺宗、華嚴宗、智雪宗、法華宗、密宗、瑜伽宗、凈土宗、禪宗等。,且佛教博大精深,姑且不論,但佛教的發展是唐詩繁榮的思想文化環境的重要壹極。所謂“三教並重”,是指文人對儒釋道的兼收並蓄。那是壹個思想文化元素多元的時代,與初唐的政治軍事實力和經濟繁榮壹起,構成了令後世神往的“盛唐氣象”。
沒有佛教的大發展,就沒有中國詩歌史上的“詩佛”王維,李白就不是現在的李白,杜甫就不是現在的杜甫,蘇軾就不是現在的蘇軾。
我們可以假設壹下,如果玄奘沒有只身西行,滿載而歸,中國的佛教,中國的思想文化史,中國的文學藝術史會發生什麽變化?壹個小人物的不尋常行為,可以極大地推動歷史的進程。他全力以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生而無悔,死而無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