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學習古詩詞?
語言充滿了音樂性,古詩特別講究節奏。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壹些簡單生動的古詩詞教孩子學習,既能讓孩子學到知識,接受德育和美育,又能培養孩子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對孩子早期智力開發也非常有益。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創造性地探索了古詩詞的教學方法,我也嘗試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是介紹,分享給同行。第壹,人們常說詩如畫,詩畫有相通之處。借助圖畫,孩子們很容易理解詩歌。所以,在教孩子學習古詩詞時,只要善於引導孩子觀察看圖,拓展想象力,有條不紊地介紹和講解詩詞,效果也是很好的。老師可以自己設計圖紙,也可以放大復制兒童古詩詞閱讀材料中的插圖。二、畫圖學詩這種方法和畫圖學詩是壹樣的,可以讓詩畫融入孩子的語言和繪畫教育中,從而鞏固和加深孩子對所學古詩詞的理解。比如楊萬裏的詩《新市城徐工店》,壹路樹籬疏(疏籬旁有深徑),樹頭的花沒有遮蔭(路邊樹上的花已經枯萎,葉子還沒有長大,沒有樹蔭遮太陽)。孩子們追著黃蝶跑(孩子們追著黃蝴蝶跑),飛進了花椰菜(蝴蝶飛進了黃花椰菜,找不到了)。老師教完孩子這首詩後,讓他們自由想象,畫壹幅畫。當孩子這樣畫的時候,會對這首詩有更多的理解和喜愛。第三,看自然風光,學詩詞,可以說是壹種直觀的教學方法。在學習這些古詩詞時,讓孩子親身體驗,不僅能提高學習興趣,還能在老師的啟發下掌握詩詞,學起來也很快。比如我在教何的《唱柳》的時候,帶著孩子春遊,我們就先從遠處看。柳樹在春天變成什麽顏色,柳條在微風中漂浮的景象。問:那棵高高的柳樹好像被什麽東西打扮得那麽好看。於是,給出壹兩句:碧玉妝樹,萬縷青絲掛毯垂。然後把孩子帶到樹下,在旁邊看著,啟發著問:柳樹細長的葉子多整齊啊!多美啊!舉三四句:薄葉不知誰剪,二月的春風如剪刀。為了加深孩子對最後壹句的理解,可以引申為問:二月的春風還剪出了哪些美麗的風景?讓孩子觀察周圍的景色並回答。這樣,他們不僅學會了古詩,還培養了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四、講故事學詩詞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內容,把古詩詞的內容變成故事來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也是教孩子學習古詩詞的壹種方式。比如孟浩然的《春曉》,可以翻成這樣壹個小故事:古時候有壹個詩人,在壹個春夜寫詩寫累了,就上床睡覺了。春天不冷不熱,睡覺最舒服,所以他半夜聽到外面的風雨聲,也沒註意。不知不覺就睡到天亮了。當他醒來時,他聽到外面到處都是唧唧喳喳的鳥。他趕緊起身,想出去看看。他出去壹看,啊!晚上的風雨不小。花園裏很多花都被打掉了,真不知道地上有多少花瓣!詩人看到這壹幕,覺得春天的鳥很可愛,春天的花很痛苦。於是,他拿起壹支筆,寫下了壹首名為“春曉”的詩,(曉的意思是明亮,春曉是春天的早晨):在這個春天的早晨,我輕松地醒來,周圍到處都是鳥兒的歌唱。但現在我記得那個夜晚,那個暴風雨,我想知道有多少朵花被打破了!聽完故事,理解了古詩的內容,孩子再學這首詩就容易了。五、情境表演詩歌教師結合詩歌內容,通過相應的動作示範和形象講解讓孩子理解,再通過角色表演或角色朗讀的方法讓孩子掌握。這種方法比較好玩,很受孩子歡迎。如賈島的《為缺席的人留的字條》。妳可以問兩個孩子,壹個是大人,壹個是男孩。指定室內吊扇為松樹,窗外的樹為山。開始後,男孩在松下玩,大人們慢慢地向男孩走去。在講述了我在壹棵松樹下詢問妳的學生之後,大人問道:"妳好,妳的主人在哪裏,超級產品?"在男孩敘述了"我的老師"之後,他回答說,"去采藥了",他回答說,"我的老師去采藥了。"大人說,妳師父去哪裏采藥了?男孩講述了之後,但是穿過這些雲,我怎麽知道是朝著山的哪個角落呢?回答說:我師父就在這山裏(指著外面的樹)。山上到處都是雲,我也不知道他在哪裏。接下來,可以讓孩子自由表演。教孩子學古詩詞比學現代詩詞難,但只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用真摯飽滿的感情,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讓孩子對古詩詞產生興趣,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