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約中的許多記載,在我們的主耶穌被賣的那壹夜,他拿起面包,祝謝了,然後把它掰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妳們而獻的。這樣做是為了記住我。”飯後,我也拿起杯子說:“這杯是用我的血立的新約。每當妳喝它的時候,為了記住我,妳應該這樣做。”(林前1。11: 23-25;又見太26:26-29;可以是14:22-25;路加福音22: 14-20)從此以後,歷代的教會都遵循主的教導,在地上行聖餐禮。直到主耶穌應許他再來,在神的國裏與我們壹同喝新酒的那壹天。(參考14: 25)
因為聖餐是主耶穌親自設立的聖禮。有什麽特殊的含義在裏面?我們必須確定聖餐不是普通的吃喝。在教會早期,人們常常將聖餐與信徒的晚餐壹起舉行,因此聖餐時出現了“這饑那醉”的不良現象。使徒保羅在批評了這種現象後,嚴厲地指出:“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主的身體,就吃喝自己的罪。”(林前1。11: 29)後來的教會最終將聖餐從壹般信徒的晚餐中分離出來,形成了獨特的聖餐。
因此,聖餐具有獨特的精神意義。第壹,聖餐是為了表示主的死,紀念他。保羅教導我們:“妳們無論何時吃這餅,喝這杯,都是表明主的死,直到他來。”(林前1。11: 26)聖餐中的餅代表耶穌的身體;聖經中的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人不會饑餓。信我的人永遠不會口渴。”原文的直譯應該是:“我是生命的面包。”無酵餅是當時猶太人的主食之壹。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拿起面包,祝謝了,然後把它掰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妳們奉獻的。這樣做是為了記住我。”聖餐中打碎的無酵餅象征著耶穌的身體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獻出了生命;杯中鮮紅的葡萄汁象征著耶穌為我們的罪所流的寶血,與我們立下了永不能廢的新約。因此,在詢問主的晚餐是什麽之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回答是:“主的晚餐是根據基督的規定給予和接受面包和杯子,以表明主的死亡.....所以說主的晚餐,是因為這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設的筵席,也可以叫聖餐。它的外在行為是按照基督的提法吃面包,喝壹杯;內在含義是基督的犧牲——碎面包代表他受傷的身體;倒出來的葡萄汁代表了他的寶血;它本身毫無價值,但壹旦被信仰所接受,它就能加速我們對上帝的愛,加深我們對基督的信仰,增進我們的福祉。”
第二,聖餐表明主的生命成為教會信徒生命的供給和滋養。我們憑信心在聖餐中遇見主。主耶穌說:“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住在我裏面,我也住在他裏面。”(約翰福音6: 56)這說明來主面前憑信心領受聖餐的基督徒,也是參與主生活的基督徒。通過這個指示,我們可以看到主與我們同在的事實,主在聖餐中真實地存在於我們每壹個人之中。贊美詩中唱道:“虔誠敬拜,救主奇妙無形,主在聖禮中大愛豐富。”當我們憑信心領受聖餐時,我們深深知道,就是在這奇妙的聖餐中,主毫無保留地把祂的愛和祂自己賜給了我們。靈修巨著《效法基督》說:“最奇妙的是,妳,我的主上帝,是真神,是真人,完全奉獻自己,作我們的面包和酒,成為我們無盡的幫助。這確實可信,但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是的,許多基督徒在領聖餐時深深感受到主的同在和主帶給他們的力量和幫助,再壹次站起來下垂的手和酸痛的腿,仰望標桿,奔跑前方的靈命旅程。
第三,聖餐也表現了基督徒在同壹個主裏生活的交流和分享。眾所周知,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由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聖餐,作為基督徒分享主生命的聖禮,表明我們在基督裏是壹體的,屬於同壹個肉身。因此,保羅勸勉基督徒說:“我們所祝福的那杯,豈不是在分享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我們分享基督的身體嗎?雖然我們很多,但我們仍然是壹塊蛋糕,壹個身體,因為我們都分享這塊蛋糕。”(林前1。10: 16-17)威斯敏斯特信條說:“聖體也是信徒作為基督神秘體成員的紐帶和保證,他們與基督有交流,彼此溝通。“因此,在聖餐中分享基督身體的兄弟姐妹們表明我們屬於壹個身體;事實上,我們分享壹個杯子也表明我們在同壹盟約下。我們被上天召喚,走向天堂,同屬於壹個身體。怎麽才能互相撕咬吞食,互相猜忌?因此,許多信徒在領聖餐前要彼此認罪,並尋求兄弟姐妹的寬恕;有些教會按傳統實行“謙卑禮”,就是模仿主耶穌謙卑的愛,讓弟兄姐妹在聖禮中真正合而為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