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吳思敬人物介紹

吳思敬人物介紹

吳思靜是北京人。* * *黨員。1965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詩歌探索》主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作家協會理事,中國詩歌學會理事。2001年8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9月被中國人民和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長期從事詩歌理論研究和中國當代詩歌批評。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朦朧詩這壹新生事物剛剛出現,眾多讀者和詩評家因為種種復雜的原因紛紛對其進行批判的時候,中國朦朧詩的代表詩人顧城在香港發表了他的第壹篇評論《他在尋找純粹的精神美——談顧城的詩》,沖破了層層有形無形的障礙,這篇文章在當時國內外新詩評論界得到了強烈反響。這篇評論的作者吳思敬,自1978在《光明日報》發表了他的第壹篇詩歌評論《讀天上的歌,談兒童詩歌的幻想》以來,壹直在日益孤獨和邊緣化的詩歌評論園地裏努力著。

在朦朧詩的論爭中,吳思敬發表了《允許朦朧詩的存在》、《談朦朧詩》、《新詩討論與詩歌批評標準》等多篇文章,其中《談朦朧詩》較早地引入了壹些“模糊性”的理論來解釋文學現象,開啟了詩論領域用壹些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詩歌現象的先河。朦朧詩討論熱潮消退後,吳先生的詩歌理論與批評工作大體遵循兩條道路:壹是探討新詩理論的壹些基本問題,二是繼續跟蹤詩歌的發展趨勢,對詩人進行批評。遵循前者的做法,先後完成了《寫作心理能力的培養》(1987獲北京市高校青少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詩歌基本原理》(1992獲第二屆北京市高校青少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詩歌鑒賞心理學》、《精神變態學》。沿著後壹條道路,他完成了《碰撞中的精神》、《詩學反思》等研究和批判詩人創作的奇葩。此外,吳先生還花了大量的精力跟蹤新時期詩歌的發展趨勢,寫了許多優秀的論文。在詩學理論建設和詩歌批評領域,吳思敬壹直在不斷地轉換角色,不斷地變換立場,這是他20多年來所走的路。

吳思敬,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88被北京大學中國新詩研究中心聘為特約研究員,1993任首都師範大學新詩研究室主任。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詩歌探索》執行主編。同時,他還擔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作家協會理事。雖然經常被俗事糾纏,但他研究新詩的決心從未動搖。吳思敬對世紀初的中國詩壇也有非常精準的看法。他認為,世紀之初,中國詩壇保持了90年代的大趨勢,同時也呈現出新的特點。新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壹些青年詩人開始真誠而有力地關註現實,關註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和鮮活生命。比如甘肅青年詩人牛慶國的詩歌,就表現出對西北地區農民生存狀態的強烈關註,這樣的青年詩人不是壹兩個,而是越來越多。吳思敬認為世紀初的中國詩壇並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死氣沈沈,壹片黑暗,而是在蓬勃發展。既有整體的自尋和自省,又有與傳統古典詩詞的自動對接,還有對現實生活中人的生存狀態的深刻反映,詩詞刊物也更加熱鬧。所以吳先生用四個字來形容世紀之初的中國詩壇——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