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據地(又稱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在中央、中蘇* * *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央革命軍委)博古領導的戰略指導下,屢戰屢敗。湘贛革命根據地(又稱湘贛蘇區)紅軍反“圍剿”的形勢也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生產黨中央和中華蘇維埃革命軍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為了給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探索戰略轉移的道路,命令紅軍第六軍離開湘贛蘇區,在湘中發展遊擊戰爭,與紅軍第三軍取得聯系。8月7日,1934,紅6軍突圍西進。經過兩個多月的戰鬥,於6月下旬10到達黔東印江縣黃木,與紅3軍(後恢復紅軍第二軍番號)會師。緊接著,兩軍在湘西展開進攻作戰,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又稱湘鄂川黔蘇區)。
10年初,國民黨軍重團繼續向中央蘇區腹地推進。這時,薄谷開來等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領導人未經中央政治局討論,決定放棄中央蘇區,在湘西與紅2、紅6軍團會合。10晚,中國中央軍委* * *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率中央紅軍5個團、軍委直屬部隊8.6萬余人,從瑞金和古城出發(見彩圖)。紅軍第二十四師及地方部隊* * * 65438+6000人,在項英、陳毅領導下,留在當地,堅持鬥爭。
21日晚,中央紅軍以1軍團為左前衛,第3軍團為右前衛,第9軍團掩護左翼,第8軍團掩護右翼,以軍委及其直屬單位組織的軍委1、第2縱隊為中心,第5軍團為後衛,突破了國民黨軍於年在王木渡至新田之間的第壹道封鎖此後,中央紅軍繼續以隧道式隊形沿山路搬運大量重型物資裝備,行動緩慢。直到165438+10月15日,國民黨軍才通過第二道、第三道封鎖線,進入臨武、蘭山、嘉禾地區。此時蔣介石專門以16師“追擊”,令粵軍9個師和桂軍* * *截擊,企圖圍殲湘江以東地區。宜章至湘江之間廣大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力量薄弱,被“追擊”和攔截的國民黨軍隊因派系矛盾而行動不壹。這種形勢有利於紅軍的機動作戰。而博古等領導人的消極避戰,使紅軍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25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中央紅軍分四路縱隊,在興安至泉州之間渡湘江,出至湘桂邊界西延地區。27日,壹支紅軍部隊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國民黨軍南北進軍,向紅軍發起全面進攻。經過湘江兩岸的浴血奮戰,紅軍於65438+2月1日強渡湘江,隨後進入西延地區。至此,中央紅軍已由長征之初的八萬六千多人減少到三萬多人。
湘江之戰後,蔣介石重新調整部署,將兵力轉移到千陽、洪江壹帶,企圖圍殲北方紅軍出湘西之路。在這關鍵時刻,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敦促放棄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原計劃,向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18年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會議,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決定中央紅軍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區推進,從而避免了紅軍崩潰的危險。20日,中央紅軍分兩路西進,連克劍河、太公(今臺江)、鎮遠、施秉等城於6月7日占領遵義城,1935。
65438+10月15 ~ 17,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這次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軍事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制定了紅軍後來的戰略方針,從而在最危急的時刻挽救了紅軍和中國* * *產黨。遵義會議是中國* * *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的壹個偉大轉折點。3月,成立了以毛澤東為首,周恩來、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他們以中央委員會和中央軍委的名義指揮紅軍的行動。
中央紅軍入侵遵義後,蔣介石以數十萬之眾向遵義挺進,企圖在川黔邊區制造恐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中央和中國中央軍委決定,中央紅軍北渡長江,進入川西北,創建新的蘇區。65438+10月19日,中央紅軍從松坎、桐梓、遵義轉戰土城、赤水,29日渡過赤水河,進入川南。此時國民黨軍追擊、攔截中央紅軍,加強長江兩岸防禦,企圖圍殲長江以南、敘永以西、橫江以東地區。根據這壹情況,中央軍委決定,紅軍暫緩北渡長江計劃,改為在雲貴川邊區機動作戰。2月11日,紅軍東轉;18至21第二天過赤水河,返回黔北;2月下旬,國民黨軍兩個師八個團在遵義地區被擊潰殲滅。遵義戰役後,國民黨軍將戰術改為堡壘主義和重點進攻相結合,企圖圍殲遵義、雅西等狹小地區。為了尋求新的戰士,紅軍轉向西進,從16年3月到17年3月三次過赤水河,然後重新進入川南。蔣介石緊急命令他的“追剿”部隊向川南進攻,企圖圍殲谷林地區的紅軍。當國民黨軍隊再次向川南集中時,中央紅軍突然轉向東北,然後於21四渡赤水河,秘密轉回黔北。27日,中央紅軍以第9軍團鉗制馬宗嶺地區國民黨軍,主力迅速向南推進。31日,渡過烏江,逼近貴陽,將“被追擊”的國民黨軍留在烏江以北。4月8日,中央紅軍主力突破桂陽至龍裏之間的國民黨軍防線,乘隙向雲南急進,27日到達昆明附近。29日,中央紅軍從尋甸、嵩明地區轉向西北,5月9日從焦坪渡過金沙江。單獨在烏江北岸活動的紅9軍團,經黔西、水城向西行進,於5月6日從東川(今會澤)以西的舒潔、鹽井坪等地渡過金沙江,與中央紅軍主力會合。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攻,取得了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
同年,21年3月28日至4月28日,紅軍第四方面軍取得嘉陵江戰役的偉大勝利。然而,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決定放棄川陜革命根據地(又稱川陜蘇區),向西轉移。5月初,紅四方面軍、地方武裝、蘇維埃官員等8萬余人開始長征,5月中旬占領了以茂縣(今毛文)、力帆(今澧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中央紅軍過金沙江後,為執行在川西或川西北建立蘇區的計劃,於5月15日從會理附近地區繼續北上。北上途中,既有冕寧以北的大涼山彜族區,又有天險大渡河。蔣介石以薛嶽、劉向等攻南阻北,企圖利用彜漢民族矛盾和大渡河阻隔,在大渡河以南地區制造恐慌。20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的中央紅軍迅速北上,順利通過彜族地區,於24日晚攻占大渡河右岸安順場,殲滅守軍兩個連,控制了安順場渡口。25日,紅壹方面軍1團2連17戰士在連長熊尚林帶領下,冒著守軍的猛烈炮火,克服大渡河的激流和巨浪,成功乘船渡江,擊潰左岸守軍1營,鞏固了灘頭陣地。但這裏水流太急,無法架橋,中央紅軍僅憑四條船短時間內無法渡河。此時,追擊的國民黨軍正在逼近,形勢十分緊迫。為了迅速渡過大渡河,中央軍委決定紅軍1師和幹部團繼續從安順場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左右兩路匯合,奪取瀘定橋。沿右岸行進的先頭部隊紅四團多次擊敗川軍的阻擊,進展神速。29日上午,奪取瀘定橋西橋頭。瀘定橋東橋頭與瀘定城相連,主要由川軍38團防守。紅軍到達前,守軍已將鐵索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鐵索鏈掛在大渡河上。形勢非常危險。經過緊張準備,紅4團於當日16發起攻占瀘定橋的戰鬥。由2連22名戰士組成的突擊隊,在團火力掩護下,在連長廖大柱的帶領下,冒著守軍密集的炮火,爬上懸掛的鐵鏈,攻下東橋頭,成功占領大橋,沖入瀘定城。紅軍後續部隊緊隨過河,殲滅大部分守軍,占領瀘定城。然後他們從左岸向北會師。到6月2日,中央紅軍已成功強渡大渡河。至此,蔣介石在大渡河以南地區殲滅紅軍的企圖徹底破產。
中央紅軍強渡大渡河後繼續北上,占領天全,突破川軍蘆山、寶興防線。接著,中央紅軍以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越過終年積雪、空氣稀薄的金笳山脈,向毛公(今小金)進發。此時,紅四方面軍正由岷江地區向西推進,先頭部隊攻下毛公,壹部向達維推進。6月5438+0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在北上達維途中與紅四方面軍第壹師會師。6月5438+08日,中央軍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率中央紅軍到達毛公地區。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總兵力達65438+萬余人。
早在1934年冬,國民黨軍隊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又稱鄂豫皖蘇區)集中40多個團時,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紅軍25軍2900余人於116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65438+2月,紅25軍轉戰陜西洛南於家河地區。此後,紅二十五軍在鄂豫陜邊區開展遊擊戰爭。到1935年5月,經過蔡羽窯、溫公嶺、石多臺拉戰鬥,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壹次“圍剿”,開辟了鄂豫陜邊區蘇區。7月初,國民黨軍1旅在袁家溝被殲滅,隨後北上鐘南山,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為配合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北上,紅25軍於6月16日從Xi安以南的風雨口出發,向西經戶縣、周至縣,進入甘肅,攻占兩當。轉北,於9月16日在陜甘革命根據地(又稱蘇區)永平鎮與紅軍第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然後,合編為紅軍15兵團。
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中央根據國情、面情提出了建立川陜甘蘇區的戰略方針,張則主張退守青海、新疆或西康(今川西、藏東)等邊遠地區。為了統壹戰略思想,中央政治局於1935年6月26日在毛公以北的兩河口召開會議,決定了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 * *壹起北上創建川陜甘蘇區的戰略方針。在此基礎上,中國中央軍委制定了攻占松潘的戰役計劃。2008年7月6日,中央任命張為紅軍總政治委員。21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以紅四方面軍總司令部為紅軍前敵總司令部,許為總司令,陳昌浩為政治委員,葉劍英為參謀長。此外,中央紅軍1、3、5、9軍團依次改為1、3、5、32軍團。由於張的阻撓,紅軍北進被推遲,松潘戰役計劃未能實現。8月初,中共中央決定恢復紅壹方面軍第壹軍團名稱,周恩來任軍長兼政治委員。為了繼續貫徹中共中央的北進政策,中國中央軍委決定向甘肅南部的夏河、洮河流域挺進。8月15日,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率第5、9、31、32、33軍組成的左翼軍,從根據地出發,向阿壩地區進軍。21,前敵總指揮部率1、3、4、30軍組成的右翼軍,從毛爾蓋地區出發,向班尤、巴西方向進軍。* * *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與右翼軍隊壹起行動。紅軍指戰員歷盡艱辛,左路軍先鋒縱隊於20日到達阿壩地區,途經人跡罕至、氣候多變的茫茫草原。右路軍於8月27日到達班尤和巴西。8月29日~ 31日,右路軍第30軍、第4軍采取攻點援邊戰術,殲滅保佐國民黨軍第49師約5000人,打開了紅軍向贛南挺進的大門。
紅壹方面軍右路軍在班尤、巴西途中,中共中央* * *命令張讓左路軍迅速離開莫窪、班尤,與右路軍會合,向東移動。紅壹方面軍右翼軍到達班尤、巴西後,、許、陳昌浩聯名致電張,建議左翼軍迅速離開班尤,向右翼軍靠攏。然而,張借口不執行中央的指示,命令已進入莫窪附近的部隊退回阿壩。接著,張提出紅軍主力南下至康邊的天全、蘆山、大悟、丹巴等地的計劃,以對抗中共中央的北進政策,並命令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接著,他提出“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企圖危害中央。紅軍前敵總司令部參謀長葉劍英識破了張的陰謀,機智地向作了匯報。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率1和紅軍第3軍(後組建陜甘支隊)於9月16日繼續北上,逼近川甘交界的關鍵關口臘子口。17日拂曉,紅軍壹舉攻占天險臘子口,18日占領哈達鋪,順利進入甘南。然後突破國民黨軍的渭河封鎖,翻越六盤山,於65438年6月+10月65438年+9月到達陜甘蘇區吳起。至此,歷時1年,11省,行程二萬五千裏的紅軍長征勝利結束。165438+10月初,紅軍陜甘支隊在甘泉附近與紅軍15會師。會後,* * *中央再次決定恢復紅壹軍團,由彭任軍長,任政治委員,下轄1軍團(陜甘支隊編制)和15軍團。165438+10月21 ~ 24日,紅軍取得直羅鎮戰役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陜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
張拒絕執行中央* * *北上的政策。1935年9月,他命令左路軍第4軍、右路軍第30軍分別從阿壩、保佐地區南下,企圖在四川、康邊附近的少數民族地區建立蘇區。10年10月8日至20日,南紅軍發起綏(京)、崇(華)、丹(巴)、毛(貢)戰役,擊潰川軍6個旅。24日,天(全)陸(山)明(山)雅(安)瓊(尼)達(義)之戰打響;165438+10月13 ~ 19日,紅軍在名山東北百丈地區與川軍十幾個旅激戰7晝夜。雖然全軍覆沒川軍15000余人,但紅軍也傷亡近萬人。1936年2月,紅軍被迫西進,4月進入大悟、爐霍、甘孜地區。至此,紅軍由南下時的8萬多人減少到4萬多人,張的南下行動宣告失敗。在中共中央的勸說和敦促下,經過朱德、劉伯承和紅四方面軍軍長張的鬥爭,被迫接受中共中央6月北上的戰略方針。
1935年9月,國民黨軍集中130多個團,對湘鄂情、川黔革命根據地(又稱湘鄂川黔蘇區)和紅軍發動了新的“圍剿”。在國民黨的沈重打擊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軍委支部決定,紅軍應向外尋求新的機動,開辟新的蘇區。165438+10月19、紅2、紅6軍團* * * 17000人從湖南桑植地區出發,撤出湘鄂川黔蘇區,開始長征。經過4個月的戰鬥,紅軍於3月30日1936進入黔西南盤縣、壹字孔地區。這時,紅壹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命令紅2、紅6軍團渡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紅二、紅六軍團於31離開盤縣,分兩路向西急進。4月25日至28日,他們從滇西北的石鼓、巨甸等地渡過金沙江,北上,先後翻越幾座大雪山,於7月2日到達甘孜地區,與紅四方面軍會師。5日,紅2、紅6軍團、紅32軍團奉中央軍委命令,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賀龍任總指揮,任任政委,肖克任副總指揮,任副政委。
7月初,紅二、紅四方面軍從甘孜、爐霍、綏靖出發,隨* * * *北上。官兵們以驚人的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難,經過數百裏草原,打敗了國民黨軍的攔截,於9月初順利進入贛南,控制了張喜安、周濤、威遠、通渭、成縣、輝縣、兩當等地。這時,紅軍主力從寧夏禹王堡附近地區南下,與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合。10月9日、22日10,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縣、靜寧縣將臺堡與紅軍會師(見彩色地圖)。至此,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的時間裏,紅軍轉戰14省,突破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經受住了艱難險阻的考驗,最終勝利完成了戰略轉移。紅軍長征的勝利,為發展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的新局面創造了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