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唐代詩人李越簡介及詩歌欣賞

唐代詩人李越簡介及詩歌欣賞

傳記

李越(751—810?)唐詩人。字存伯,小名翟,隴西季承(今甘肅天水縣)人。唐宗室,國公李勉之子。在德宗,他是潤州刺史李奇的助手。元和(806-820)是兵部尚書。棄官隱居。

貢士有的詩豪放,有的詩淒涼。同時,他也是唐代著名的古董收藏家。

《全唐詩》記載了他的十首詩。

觀看並祈禱下雨

李越

桑葉無葉,土生煙,

小關迎龍水寺。

在朱門看歌舞,

我害怕春音的喉嚨弦。

李月詩賞析

這首詩是關於守望和祈雨的。通過對大旱之日兩種不同生活場景和不同思想感情的對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水滸傳裏“太陽像火壹樣燃燒”

那首著名的民歌和這首詩在主題和手法上非常接近,但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語言明快、辛辣,對比方式直白;這首詩語言含蓄曲折,對比委婉。

第壹句是幹旱,這是祈雨的理由。民謠《水滸傳》講的是夏旱,所以“烈日炎炎,田禾野生稻半焦”。這首詩集中表現了春旱的特點。“無葉桑”是指春旱破壞了蠶桑業,“原生煙”是指春旱對農業的嚴重影響。因為莊稼死了,他們只看到了“土”;樹上沒有葉子,只看到“條條”。所以,第壹句描寫大旱的話可謂生動貼切。龍王廟是古代祈雨的地方。

白居易曾描述過求龍神保佑的情景:“洪水猛獸,旱災疾病,村裏都說是龍幹的。在家裏,海豚倒清酒,它們祈禱晚上和女巫比賽。”(黑龍潭)所謂“賽”,就是迎龍娛神的儀式。這首詩的第二句“蕭關迎龍”正是這種比賽場景。在笛聲中,人們表演各種娛樂節目,看起來真的很熱鬧。然而,祈雨的人只是微笑,內心卻是擔憂的。這裏雖然沒有說清楚“農夫的心像湯”,但意思都在。與歡快的民歌相比,這首詩表現出委婉含蓄的特點。

詩的後兩句寫法不同,看似跑題,實則與題目有內在聯系。如果說前兩句是“守望祈雨”,後兩句可以說是“守望祈雨”。前後兩個場景,形成強烈的對比。水神廟前是數不清的小人,他們循著笛鼓迎接龍神;還有幾個大家族也在欣賞管弦樂和舞蹈。壹面怕下雨;壹面是“還怕春音”。怕不下雨的,是因為生死攸關的生計問題;“猶恐春音”者,只是怕絲竹受潮,聲音嘶啞。就這樣,壹邊是深深的憂慮和不快,壹邊是放蕩和無憂無慮。這種反差隱含著壹種強烈的譴責:這個世界如此不均衡...作者雖然說明了這壹點,但並沒有說全,還是給了讀者廣闊的聯想空間。

這首詩的對比沒有“農夫心如湯,王子與孫子扇之”那麽鮮明。所以它的諷刺更加曲折委婉,也更加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