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如何理解帕金森定律?

如何理解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現象的根源——權力危機感。

從65438年到0958年,英國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c·諾特帕金-森出版了《帕金森定律》壹書。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他發現壹個人做壹件事所需要的時間是如此的不同:壹個人可以在10分鐘內看完壹份報紙,或者看半天;壹個忙碌的人可以在20分鐘內寄出壹疊明信片,但是壹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為了給壹個遠方的侄女寄壹張明信片,可以花壹整天的時間尋找明信片、眼鏡、地址和問候,花壹個小時壹刻鐘...尤其是在工作中,工作會自動膨脹,占據所有可利用的時間。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這個人會放慢工作節奏。

此外,帕金森還在書中解釋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和後果。壹個無能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壹種是申請辭職,把職位讓給能做的人。二是讓壹個有能力的人幫助他工作;三是任命兩個比自己低的人做助理。第壹種方式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會失去很多權利;妳不能走第二條路,因為那個有能力的人會成為妳的對手;似乎只有第三條路最合適。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他的工作,他自己從上面發號施令,他們不會對他們的權利構成威脅。既然兩個助理都不稱職,那就從上到下,給自己再找兩個不稱職的助理。

以此類推,就形成了機構臃腫,人浮於事,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制。

比如某水利局實行銀行支付兩個月後,員工發現多了34個“口”。非水利職工34人,卻有水利局職工的工資賬戶。經調查發現,多出的34個“口”都是水利局幹部的親屬,其中21是水利局副處級以上幹部的子女和親屬。他們中有帶孫子的老人,有不識字的農婦,甚至還有9個正在讀書的大學生。再比如寧夏西海固地區的同心縣,曾經以“苦甲”聞名,但就是在那裏,這種帕金森現象非常普遍。在同心縣,壹些幹部違法亂紀,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能力平平的人超編進行政機構,導致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吃“皇糧”的人數畸形膨脹。冗員吃光了預算和補貼,甚至挪用了專項資金...這種“貧困腐敗”引發了壹系列怪事——在這個只有33萬人口的貧困縣,吃“皇糧”的人數高達1.1.000,全縣超編人員高達2800多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支人浮於事的軍隊中,有大量65、438+00歲的“掛職幹部”、“輪崗幹部”、“娃娃幹部”,還有四五歲的“學齡前兒童幹部”。縣烈士陵園只有三塊墓碑,卻供養著20個管理人員。難怪有人調侃“20個活人守護3個死人”。機構和人員過度使用導致的效率低下,幾乎成了壹些地方的通病,少數“懶和尚”造成的“食客”成了這些部門的“頑疾”。

我們不難看出,帕金森定律不是老調重彈,缺乏新意。這部法律描繪了壹些行政機關的用人現狀。壹些無良領導,以權謀私,“舉賢不避親”,與缺乏基本職業素養的親戚交朋友,或對上級不忠,對下屬不忠,或通過人情往來,才得以到了自己手握大權的部門。於是,“七大姑八大姨”們壹個個執掌“帥印”,他們的親屬壹個個占據要職,而有能力的幹部卻因為壹些“野心”或壹些真本事的“自大”而被輕用、不用甚至打壓。結果他們還不如看,還不如鬧。壹個私欲膨脹的行政長官,為壹群低能兒打開了大門,卻把壹群有前途的人拒之門外,於是平庸打敗了人才,“牛糞”得到了“鮮花”。

還有壹個例子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帕金森定律可以起作用的條件。據說有壹個私營企業家,他的土地和財產權都屬於這個企業家。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這家公司有些名氣了,現在感覺在管理上越來越不足。

顯然,這個時候需要有人幫他。於是,企業主在各種媒體上發布招聘廣告,應聘者絡繹不絕。其中就有這樣的人才:在美國著名大學讀完了MBA課程,有十年的管理經驗(不管他是出於什麽原因來到這樣的公司,假設他願意在這裏工作),而且他們的表現不錯,顯然是壹個非常有效的人選。這個民營企業家會雇傭他嗎?老板可能很快會想:公司的土地是我的,產權都是我的,說明這個人來找我是“無產者”。他純粹為我工作。如果我幹得好,給他高薪,我就能留住他。如果我做得不好,我可以解雇他。他再優秀,再努力,也代替不了我的位置,老板永遠是我。壹番盤算之後,留下了這個高智商、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老板可以說是百依百順,完全不受帕金森定律影響。這是壹個擁有絕對權力的人的做法。然後,企業繼續發展,終於在經營上有了突破,經營範圍擴大,新的問題層出不窮。因為學的東西過時了,沒找到時間好好“充電”,所以退休才五年,現在覺得力不從心,需要助手幫忙。於是他在各種媒體上打廣告,各種人才蜂擁而至。其中兩個是老板看重的。壹個是名牌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寫了很多文章,理論基礎深厚但實踐經驗很少。另壹個有實幹家的技巧和勇氣,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運營經驗。

老板拿不定主意,叫他選。這時,他下定了決心。最終,他選擇了剛出校門的研究生。

可見,帕金森定律只能在具有管理職能、不斷追求完美的組織中,在肩負著與自身能力不匹配的平庸的管理角色中,在沒有權力壟斷的人中間發揮作用。那麽反彈Pipa,壹個沒有管理職能的組織,比如網上的虛擬學術組織,利益團體,不存在帕金森定律解釋的可怕頑疾;壹個有進取心、保守的組織,不需要介紹新人的人,自然沒有帕金森定律的困擾;壹個擁有絕對權力的人,他不怕別人奪權,也不會去找壹個平庸的人做助手;壹個能承擔他管理角色的人不需要找助手,也不存在帕金森定律。

通過對以上條件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權力的危機感是帕金森現象的根源。恩格斯曾說:“自從階級社會出現以來,人們的壞的情欲、貪婪和權力欲就成為歷史發展的杠桿。”作為社會性和動物性的復合體,人為了利益而行動是很正常的。假設他的既得利益受到威脅,他的本能會告訴他,壹定不能失去這個既得利益,這就是帕金森定律的內因。壹個既得權力者,如果出現權力危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權力,也不會輕易為自己樹立對手。在以不害人為標準的良心監督下,選擇兩個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是理所當然的,也是應該受到譴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