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個充滿悲劇的故事。從相愛的那壹天起,他們就彼此分離,往往舊劫未去,新劫又生,壹波三折,充滿辛酸與淒涼。但是,他們堅定而執著。他們在月球上待了九天,去五洋捉龜,感情不變。從而迷倒無數讀者。
但是,我想說的是,就像楊過和姑娘壹樣,在這漫長而艱辛的歷程中,我們不知不覺地陷入了夢鄉。自覺不自覺不同程度受騙。這種欺騙不是來自小說作者——也許作者和他的主人公、讀者壹樣被欺騙——而是來自“愛的幻覺”,來自人性及其戀愛心理。
楊過和小龍女孩真的值得崇拜嗎?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至少不能完全確定。
這不是因為楊過比小龍女小幾歲,也不是因為楊過失去了壹條胳膊,小龍女失去了童貞——所有這些小說的作者都壹壹安排了滿意的解決方案,主角也確實克服了這些瑣碎的障礙。
楊過和小龍女孩之間真正的愛情危機是他們性格的極端對立,他們的生活理想和他們喜歡的生活方式的極端矛盾。本質上,他們完全是兩種人,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他們走到壹起是偶然,是命運的捉弄,他們的愛情很可能是壹場誤會,壹場無意識的自欺欺人。
“異性相吸”可能是造成這種誤解的第壹個重要原因。這裏的“異性”
不僅指男女的性別差異,還指男女的性格差異。我們經常看到壹個活潑開朗的人愛上壹個安靜穩重的人,壹個聰明伶俐的人愛上壹個木訥剛毅的人,壹個外向的人愛上壹個內向的人...諸如此類,而且都有壹個相對圓滿的結局,甚至可以總結為壹個“定律”,就是對立面相吸共存。我們不否認這壹點,但也承認,人格的互補對於愛情和婚姻的和諧或妥協是更有利的局面。但我們不要忘記,對“另壹極”人物的天然推崇,源於壹個古老的審美法則,那就是隔岸觀火。我們總會發現,和自己不壹樣的,距離自己很遠的東西,比身邊的,眼前的,熟悉的東西都要美好。我們總是很容易被自己不懂的東西和自己沒有的東西(沒見過或見過)所迷惑。..但是壹旦我們“得到”,壹旦這種審美距離消失,情況就大不壹樣了。楊過和小龍姑娘的情況大致如此。
在古墓裏,兩人只覺得互相關心才是師徒之間的應有之義。既然古墓裏只有他們兩個,如果他們不互相照應,誰來照應呢?——
有意思的是,小龍女第壹次離開楊過是因為楊過根本不懂愛情:
小龍女正色說,“妳怎麽還叫我阿姨?難道妳真的不把我當回事?”她見楊過不答,變得焦慮不安,渾身顫抖:“妳以為我是誰?”楊過真誠地說:“妳是我的主人。妳可憐我,教導我。我發過誓,壹輩子尊重妳,聽妳的。”小龍女大叫:“妳不把我當妳老婆了嗎?”
楊過從來沒有想過,當她突然問他的時候,他心慌得不知道怎麽回答。他喃喃地說,“不,不!妳不可能是我的妻子。我怎麽配得上?妳是我的主人,也是我的阿姨。”小龍女氣得渾身發抖,突然“哇”的壹聲,吐出壹口鮮血。(第七次)
有點小誤會。歐陽鋒找到楊過,發瘋似的去點小龍女的穴道(當時正和楊過脫衣練《玉女心經》),被對小龍女仰慕已久的全真道士尹誌平占了便宜。小龍女以為是楊過,於是失貞了。楊過找到小龍女的時候,尹誌平已經走了。楊過不解,小龍女則認為楊過行為瘋狂,不負責任。所以他還是不叫她“老婆”(她覺得楊過有她)
又氣又惱,想殺了楊過,又不忍,只得掉頭奔離他。
但楊過真的不知道前因後果。我不知道我是怎麽得罪師父的,也不明白“為什麽她看起來那麽特別,壹會兒溫柔纏綿,壹會兒又不肯抱怨?”為什麽說要做自己的‘老婆’,不許叫她阿姨。"我也想不出為什麽,但我想,"這壹定和我養父有關。他壹定是得罪了師父。"
楊過對主人小龍女只有愛,對性沒有愛。有親近和依戀的關系,但沒有熱烈的愛情沖動。
那時他還是個孩子。我不懂愛,我不懂性,我也不知道男女之愛和師徒之愛、姑侄之愛有什麽不同。
小龍女離開他後,在尋找小龍女的過程中,慢慢體會到小龍女對男女的要求。所以,在追求“白衣少女”(小龍女總是壹身白衣)的過程中,他遇到了陸無雙和萬艷萍,並把她們當成了小龍女的幻影。
他以為(我們都以為)自己愛上了小龍女,卻不知道小龍女只是壹個假象:愛的假象。這種幻覺是他的心在《愛的種子》中創造的。
同時,這個幻影也是受初始環境的啟發。
因為從那以後,他和小龍女開始分離,吃了很多苦。除了第壹次分離,還有三次重要的或長期的分離。壹是在壹起不久,因“禮教”而分開;小龍女又壹次悄悄地離開了,因為她知道自己在尹誌平失去了童貞,同時又想到楊過要嫁給郭芙了。最後壹次,小龍女為了讓楊過吃藥解毒,跳進了無情的底層,就這樣把他們分開了16年。
值得註意的是,所有的分離都是外部原因造成的,但小龍女是主動離開的。雖然她每次離開都有足夠多的“愛”的理由,但誰能說這不是她本能的逃避!?
無論是理性回避還是本能回避,結果都是壹樣的:分離和懸念。而這種分離和懸念,恰恰是激發楊過強烈情感和他愛的幻覺的最好動力。分離造成的是美感與其審美心理的距離。壹次次分離後的懸念,總會被有意無意地誇大放大。更何況,每壹次的分離都伴隨著楊過不得不追求的理由。比如第壹次,他想找到小龍女,為了搞清楚自己是怎麽得罪她的;第二次得知小龍女因為“倫理大辯護”被迫離開,激發了楊過對抗命運的熱情(這在楊過的性格和生活中是壹致的);第三次得知小龍女誤會他離開,讓他倍加惋惜;第四次是為了壹個承諾。..
我們必須看到,在對這種愛情的追求中——我們可以把這種模糊而激烈的情感稱為愛情——楊過始終是作為壹個熱情的追求者而存在的。而這恰恰符合楊過的性格,這種大苦大熱的曲折追求也恰恰對楊過的口味。對他來說——對我們每壹個人來說——追求本身,追求的過程本身已經變得比追求的對象更重要。追求和期待雖然不是沒有痛苦,但也是壹種溫暖美好的生活或生存方式。在這個過程中,總是充滿了最好的期待和幻想。幻想中的戀人和期待中的戀人,總是比現實中的人精彩得多。
這壹切都是楊過的性格決定的。命運的阻礙,外物的幹擾,總會激起他強烈的逆反心理。僅僅是為了“反抗”本身,他就會不顧生死(這壹點在他反抗全真的時候已經充分表現出來了)。他和小龍女的關系被別人詬病的時候,也是這樣。小說寫道:
..黃蓉道:“好,既然妳要我直言,我就不跟妳兜圈子了。既然龍小姐是妳師父,妳是妳長輩,就不能有男女私情。”
這個規矩,楊過不像小龍女那麽不懂,但他很不服氣,為什麽只因為姑姑教他武功。妳不能做他的妻子嗎?為什麽他從來沒有和姑姑相處過,卻連郭伯伯都不肯相信他?想到這裏,胸口的怒火就上來了。他是壹個無所畏懼,極端的人,但是受了委屈就扔出去,什麽都不管。他大聲說:“我做錯了什麽,妨礙了妳?我又傷害了誰?我姑姑教我武術,我卻要她做我老婆。妳砍我壹千塊壹萬塊,我還想讓她做我老婆。”(第十四回)
這段話充分表現了他的性格,但並沒有表現出他對小龍女本身的喜愛。—
在這樣壹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如果妳為了反抗命運而要求楊過嫁給任何人,他都會毫不猶豫地這樣做。這就是他的性格。所以,如果沒有這種沖突,沒有這種強烈的沖突導致的強烈的逆反心理和叛逆精神呢?壹次又壹次沒有分離怎麽辦?——這樣的問題意味深長,觸及本質。
對愛的強烈期待,美化了愛的對象。對愛的熱烈追求掩蓋了對愛的對象和愛的本身的無知。這才是楊過和小龍女孩的真正悲劇。
16年後,兩個戀人又在壹起了,好像分開了壹樣。經過幾十年的波折和分離,這壹對蕓蕓眾生大概可以平靜的生活幾天而不分離。
然而,也許就在這個時候,他們之間的愛情悲劇和不可調和的性格沖突才真正開始。而過去幾十年的故事只是這場悲劇的壹個長長的“引子”?可惜小說到這裏就結束了。這就是作者的聰明之處,讓我們保留了最美好最強烈的印象,也讓我們猜不到他們後來怎麽樣了。這不能怪作者。因為小說不是人生的教科書,它只負責帶給我們美好的喜怒哀樂(不考慮真實的結局),給我們展示最多彩的音樂。至於真實瑣碎的平凡生活,就不是作者的事了。
我們說過楊過和小龍姑娘不會幸福的。這有幾個原因。
第壹,楊過是個多情的人,而小龍女是個“無情”的人。—
這是她盜墓生涯的結晶,也是她武功的必要基礎。——古墓派玉女養生訓練有“十二少,十二多”的利弊:“少想,少想,少欲,少言,少笑,少憂,少樂,少樂,少怒,少善,少惡。這樣做12次以上,就是保健的本錢。想多了精神懶,想多了精神虧,說多了累,說多了氣短,笑多了傷肝,擔心多了怕,高興多了溢,生氣多了忘錯誤,生氣多了迷惑,執念多了治不好,生氣多了焦慮。這十二個以上不除,妳就沒命了。”
(第39回)很顯然,小龍女這壹招練得很好,否則她不可能在古墓中成長,尤其是她不可能獨自在無情的底層生活16年。
其次,楊過是壹個熱情、活潑、激烈的人,而小龍女是壹個安靜、幽閉的人。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他們生活方式的巨大反差和沖突。楊過曾說:“是啊,苦甜不如不苦不甜。我只能瘋狂,卻不能和老婆過平靜的生活”(第29回)。小龍女正好相反。所謂“水清則無魚,人清則無徒。”小龍女軟弱空虛。她怎麽會是同伴呢?
再次,楊過屬於這種多災多難的慘淡人生,而小龍女屬於古墓。她就像壹個幽靈和壹個仙女。總之,她屬於空谷,屬於獨壹無二的田野,屬於溫室裏的花瓶和花朵。壹旦人間風雨,她就會驚慌失措,失去本性,如墜地獄。
對此,臺灣學者曾昭旭先生也作了很好的闡述:“現在我們來談談楊過和姑娘這樣的組合。這裏面有哪些困難和不足?我們前面提到過,這種沖空的理想不是完美的人生,這種強的人生也不是沖空順遂的人生。所以本質上,這種結合只是暫時的。小龍女下凡是壹時的反應,楊過平復生活的沖動只是她內心受傷時壹時的請求。最終,小龍女還是會回到空無壹人的世界,楊過還是要重新涉足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最好的相遇方式就是聚散如浮雲,緣分盡了。如果他們互相揮揮手,各奔東西,小龍女就不會失去蹤跡,楊過也會暫時小睡。而我們必須到此為止,尋求長久的組合,不僅會陷入重重磨難,而且會有很深的內在缺陷。而楊過,由於種種外界因素,終究還是決心回歸小龍女。因此,這種感覺具有悲劇性。在楊過看來,這個悲劇是他本可以憑壹己之力沖到道德境界,現在卻局限在虛無的格局中,無法脫穎而出。
從小龍女這邊來說,是她對楊過的很多言行的根本不理解。所以兩者的結合顯示出了隱隱的危機。“(1)從性質上講,小龍女是壹個世俗的仙女(只有小說裏才能有這樣的人物),而楊過是壹個多情、浪漫、活潑多變、偏激的世俗英雄。小龍女愛楊過,是因為楊過的深情眷戀和不斷的“追求”(她常常躲避或逃避);楊過對小龍女的愛,是看著對岸的風景,追著光影,比荒涼的世界更吸引人。他們的愛情始於古墓中沒有外人的孤寂自然,後歷經艱辛,生死與共,歷經塵劫。反而格外的豐富多彩,強化了追求本身的意義,誇大了情感的程度。
當然只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只能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分析或綜合。我們不能也無法“評判”:他們有沒有愛情?他們感到快樂嗎?
他們能壹起過平靜安寧的生活嗎?這些小說都不是寫出來的,我們也不是楊過或者小龍姑娘本人,所以無法判斷。這些是任何外人都無法評判的,因為愛和幸福都是心理感受。妳感覺如何?妳知道妳在經歷什麽。這就是愛情的神秘和吸引。
我們只能說,他們的感情至少有相當壹部分是因為分離而產生的,是因為期望而激發的,是因為艱辛而鞏固和促進的。我們只能說,這兩位主角都是有著驚人毅力的人。尤其是在楊過身上,小龍女因為無欲無求,沒什麽好感,所以能安靜很久。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感謝金庸,他寫出了這種若即若離,壹波三折的愛情故事。說明“越得不到的東西,越覺得美好,越想要”
人類心理學的這個真理深刻地揭示了人類情感和人性的秘密。
①曾昭旭《金庸的氣質世界——論人物形態(神雕俠侶)》,見金庸百家論,臺灣省視覺出版公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