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還沒有足夠的數據來解讀這些設備持有者的詳細身份,但根據相關分析,相信其中很大壹部分是“來自小城鎮的年輕人”和信息相對發達地區的“來自小城鎮的年輕人”——這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規律。
作為壹名青年文化市場研究者,在過去的六年裏,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有機會去了國內很多二三線城市,接觸了各種各樣的年輕人,唐山、肇慶、徐州、阜陽、常德、綿陽、平頂山...不管出差的目的是純粹的人類學研究還是商業研究,在每個城市,我都需要去當地年輕人的家裏,商場,網吧,KTV,去他們經常去的地方。
三個小鎮的年輕人
第壹個是我在徐州遇到的滑板青年(他的名字真的是無名小卒)。那時候他剛剛中專畢業,還沒有想好以後要做什麽。他只是隱約覺得要出去看看大城市。他通過許多美國電影了解美國。他喜歡美國,認為美國是“沒有限制的自由”。他愛上了豆瓣,聽了很多豆瓣音樂人的音樂,開始自己寫歌。滑板在這個城市仍然是壹個很小的愛好。沒有人有很多玩伴。大多數時候,他是孤獨的。“我不想每天早上醒來,因為醒來的時候沒人陪我玩。”
第二個是在肇慶認識的少女姍姍。姍姍和幾個閨蜜剛畢業,靠著家裏的關系在當地的企事業單位找到了工作。每天朝九晚五上班,下班後逛街,吃飯,打麻將。每次我去同壹個購物中心,我都在同壹個餐館吃飯。麻將可以通宵打。當他們帶我經歷他們平時做的事情時,他們無奈地說,我們的世界這麽小,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重復的事情。
第三個故事是在肇慶壹家輪滑俱樂部門口遇到的壹個中專學生。這個叫後羿的男孩只有十六七歲,來自壹個比肇慶更小的小鎮。他的夢想是將來賺錢,給父母蓋壹棟大房子。其實那時候他已經在賺錢了,利用假期在周邊沿海城市打工。“我去過很多城市。”
在需要上學的晚上,去輪滑俱樂部和朋友壹起玩輪滑,是壹個男生最喜歡的事情。他鼓勵我,如果我不會滑冰,就用它們刷街道。牽著他和他的好朋友的手,我和他們壹起刷完了全程。黑夜裏,在車停的城市裏,後羿在寬闊的馬路上加速,興奮地大喊。那壹刻,我真的覺得和他壹樣,我們擁有了城市和夜晚。
無處安放青春
其實在我去過的每壹個中小城市,到處都有吳明、珊珊、後羿這樣的年輕人。他們所代表的,其實是三種不同的生存狀態和精神追求。
那種無名的孤獨和壓抑,體現在很多從大城市返鄉或者在當地有壹些比較小眾的愛好的年輕人身上。互聯網讓世界變得平等。他們可以通過網絡來學習和體驗自己的興趣,卻找不到線下社區與他們分享興趣。他們可以從網絡上看到,他們可以有更自由的思想和更自由的生活方式,但他們很難得到當地同齡人的理解。
在平頂山葉縣,我遇到了在外讀書,畢業後被家人“召喚”回家,安排在醫院工作的小美。小美覺得同齡人太狹隘,不會和她說同壹種語言。她不喜歡和身邊的同齡人交流,都用微信。她從不發微信朋友圈,而是在微博上開個小號“在這裏說自己想說的話”。
在阜陽,我遇到壹個從北京回來的年輕人,因為喜歡電影和民謠,開了壹家咖啡館。這家咖啡館位於壹個看起來有點沒落的商圈,租金也不貴。他把咖啡館裝飾得很藝術,定期舉辦電影、民謠、詩歌朗誦等活動。正好趕上壹個民謠現場,來了二三十個人,基本都是朋友的朋友。最開始唱的確實是民謠,後來慢慢開始在KTV流行音樂。他搖了搖頭。“民謠還是壹個很小眾的愛好,這裏很多人不了解。”
山山水水的煩悶與無奈,在中小城市更為常見。這種厭倦壹方面是因為年輕人對個體生活新體驗的天然渴望,但中小城市提供的選擇非常有限。另外,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更多的是按部就班的日常行政和業務工作。沒有成績壓力,自我實現的機會也少,所以年輕人提升自己的動力不大。但同時,他們有很多時間。很多人早上8點上班,11下班。下午3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多余的時間往往無處消磨,精力無處投放。
很多年輕人打遊戲,看小說,逛街,就是為了擺脫這種無處安放的青春。在寬帶擴張、無線網絡和智能手機普及之後,在線觀看電視劇已經成為壹種主流的娛樂方式。
社會化遊戲,個性化網絡小說
網吧是中小城市年輕人最多的場所之壹。最近在阜陽出差,走進網吧,裏面都是人。英雄聯盟在中小城市流行,年輕人形成激戰。常德某高校學生蕭艾,壹直在宿舍和同學們掛電話,早上起床,晚上睡覺。27歲的金(音譯)下班回家第壹件事就是穿過父母的客廳,關上門,打開電腦,打開英雄聯盟。閱讀遊戲十分鐘,他也會關註遊戲的閱讀進度,同時打開手機上的日常酷跑玩兩局。最近他很喜歡這個遊戲。他QQ上的20多個好友都在玩這個遊戲。他每天玩兩個遊戲來獲得金幣,這使他的排名更高。“我十分鐘能打兩盤,現在是第四盤。”
相比遊戲的集體性和社會性,網絡小說更具個人色彩。在常德,我遇到的大部分年輕人,從20歲的大學生到27歲的已婚媽媽,手機裏都裝了看小說的應用。
20歲的小英總是在睡覺前看壹個小時的小說。她喜歡看浪漫的愛情故事,男主角為了女主角放棄壹切。現實中,她和男朋友是異地戀,每晚打開網絡視頻,卻做著自己的事。
Xi君,壹位27歲的母親,有壹個半歲的孩子。她每天7點鐘被鬧鐘叫醒。餵完孩子,她騎電動車上班。八點半打卡,處理壹些報表,跑稅務,五點半左右下班回家。陪孩子看電視,晚上11後哄他們睡覺,是她壹天中最放松的時候。每天這個時候,她都會躺在床上,打開手機的飛行模式,調暗屏幕的亮度,打開閱讀App,開始看小說。
Xi君在大學時開始讀小說。許多年來,她壹直在閱讀幻想和修仙風格的小說。“雖然看多了故事都很相似,但有時候主人公的經歷還是很吸引妳的。”她俯下身,把手機放在枕頭上,壹邊看壹邊“替代”自己,直到睡著。
“更大的購物中心”和“馬裏索爾”
隨著中小城市消費環境的改變、網購的普及和交通的便利,中小城市的年輕人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選擇。和他們的長輩壹樣,現在的年輕人也會用“逛街”來打發無聊,但他們有了新的特點。平頂山葉縣是靠近平頂山的壹個縣。這裏的很多女生每周都會去平頂山市區壹次,因為那裏有“更大的商場”。
平頂山女孩蕭寧每周去壹次鄭州,因為鄭州有壹個“更大的商場”。阜陽的小英每天上班都會刷淘寶,看看新衣服,搜壹些沒見過的新東西。
27歲的媽媽Xi君,在工作空閑或者晚上無聊看電視的時候,也會拿出手機刷淘寶。每次她都會先收到金幣,雖然金幣能抵消的金額有限,但她還是樂此不疲。收到金幣後,她會打開試用中心,看到自己感興趣的產品就申請試用。她申請的產品包括電視機頂盒和移動電源。然後她會點擊“聚劃算”,看看自己對什麽產品感興趣。刷淘寶讓Xi君感到興奮。她總是忍不住沖動消費,比如買個蛋糕機或者做早餐卷餅的機器。這些都讓她看到了新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商場和淘寶都讓本地年輕人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新鮮的機會,感受到來自消費的選擇自由。但是,商場和淘寶對於中小城市的年輕人來說,意義是不壹樣的。商場讓他們覺得和自己向往的城市生活更有聯系,而淘寶,因為足夠豐富多樣,讓他們去探索和學習新的風格和新的生活方式。某種意義上,新的消費形式滿足了他們,有些類似於湖南衛視的愛奇藝、瑪麗蘇偶像劇,還有“男主角為了女主角拋棄壹切”的網絡小說。
厚藝代表了另壹群更年輕的年輕人,他們從更小的地方來到中小城市,沒有被城市的框架和關系結構定型,依然相信奮鬥和夢想,更在意追求多樣化的體驗,更願意活在當下。說到這裏,讓我想起在肇慶的時候,偶然路過壹片路邊的草地,看到壹群年輕人光著腳在草地上轉圈唱歌跳舞。他們來自附近的工廠,那天是他們的集體假期。他們快樂地載歌載舞,以至於當時的情形看起來像是壹個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