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佛教故事

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佛教故事

1、範真與“神滅論”範真是南朝齊、所區分的無神論者。當時社會盛行佛教,相信靈魂不滅,相信因果報應。針對佛教提倡的神仙理論,他寫了神仙理論。他認為人的精神和肉體是不可分割的。身體死了,精神也就死了,就像刀的鋒利不能離開刀刃。神滅論揭露了佛教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欺騙,是中國思想史上的寶貴遺產。

範鎮十幾歲的時候,家裏窮,學習條件不好。但是他很努力,二十幾歲就成為了壹個博覽群書的著名學者。齊景陵王小梁紫問範真:“若無業障,何以天下有貧富?”範真指著樹上盛開的花朵說:“人生如樹上的花。有的落在大廳,有的吹進廁所。完全是偶然。”這個生動的比喻讓小梁紫啞口無言。梁武帝動員了60多位傑出人士,寫了70多篇文章來反駁範真,也沒能駁倒他。

統治者在無法對範鎮施加壓力的情況下,試圖用自己的高官厚祿來打動範鎮。小派人去見範真:“像妳這樣的人才,怕是鐘這樣的高官。何必固執己見,阻礙自己的前途呢?”範雎笑曰:“若賣我之見以得官職,豈止是秀才,早當丞相了。”

2.梁武帝和佛教。

南朝佛教發展的高峰在梁朝,歷時四帝五十六年,以在位時間最長,為佛教服務的事跡最為突出。

蕭炎(464-549),南蘭陵(今江蘇武進縣)中獨裏人。他的學習路線是先學儒家,後奉道家,再入佛門。童年是學習儒學的階段,“幼時學孔伷,六經弱窮”(《洪光明記》卷三十壹《三教詩話》)。二十歲後改信道教,直到當了皇帝仍不放棄道教。《隋書經籍誌》載,“武帝時,多行善事,先受道教,即位,故取第壹章”(《經籍誌·道經·隋書》卷三十五)。蕭炎稱帝後,與道士陶弘景關系甚好。每當遇到國事,他經常派人到茅山請教陶弘景,以至於陶弘景被稱為“山中宰相”。然而,在他即位後的第二年,也就是田健三年(504),蕭炎頒布了“棄道歸佛”的聖旨。據他的《三教詩話》說“晚年出書,月猶映星”。直到晚年才開始研究佛經。這可能說明他雖然頒布了佛教敕令,但並沒有真正徹底放棄道教。但總的來說,聖旨下達後,他主要是為佛服務(此聖旨的真實性在學術界存疑,但不管其真偽,蕭炎拜佛是事實)。

蕭炎對佛教的支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親自實踐佛教,二是從各方面支持佛教的發展。

蕭炎本人回歸佛教後,逐漸過上了佛教生活。他頒布了《斷酒肉文》,禁止僧侶吃肉,他自己也吃素。晚年,他經常在太陽下吃壹頓飯,吃的都是濃濃的米湯豆湯。他用世俗的刑法懲罰那些膽敢喝酒吃肉的人。他還頒布了殺宗廟的祭祀聖旨,禁止祭祀宗廟,這是違背儒家禮儀的,但他堅持執行。他也被正式任命。據《續僧傳》卷六記載,田健監十八年(519),他“立大誓,由菩薩受戒”(《嶽徽傳》)。他最突出的壹個拜佛行為就是多次舍命為寺奴,四次舍命為泰寺。每壹次,朝廷都要花很多錢贖回他。他的第四次祭祀是在太清元年(547年)三月,歷時壹個月,所花贖款“壹億”,為同泰寺帶來了巨額資金。

蕭炎本人可以歸為“易學”壹類。他非常擅長研究佛經,尤其是般若經、涅槃經和火眼金睛。他經常為大家講經,舉辦各種法會,舉辦千僧會、裸會。中國大同元年(529年),參加人數達五萬余人。他的佛學著作有《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註釋》(僅存的序言)、《三智經註》(三智經是《摩訶般若經》中的三智積,蕭炎認為此積最重要,故另列)、《涅槃經註》、《凈名經正義註》、《正理錄》。

蕭炎對中國佛教義理的貢獻突出表現在將中國傳統的心性論、靈魂不滅論和佛教的涅槃佛性說結合起來。他屬於涅槃派,主張“神仙成佛”。所謂“神”,是指永恒的精神實體,是眾生成佛的內在依據。他還提出了三教同源論,認為儒教和道教都起源於佛教,老子和孔子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三教是可以相通的,同時它們的社會功能也是壹樣的,都是為了教化人向善。

除了他本人對佛教的崇拜,蕭炎還大力支持佛教的發展。他非常支持翻譯外國僧侶的經文。他把僧伽梵歌叫到五個翻譯場翻譯經典,請寶桑等人代寫。他甚至“俯首稱臣,收其文,然後付翻譯官”(《僧伽梵歌傳·續僧傳》卷壹)。真意在蕭炎門下也受到禮遇,只是因為侯景之亂,真意的翻譯難以適用。蕭炎還與國內僧人關系密切,如保良、直藏、法雲、敏僧等人,均為蕭炎所器重。他組織僧人編纂佛教著作,至少編纂了十二種。他還廣泛修建寺廟,包括大愛經寺、杜摯寺、廣齋寺、同泰寺等十壹座寺廟。每座寺廟都有壹尊佛像,大愛經寺有壹尊金銅像,杜摯寺的正殿有壹尊無量壽的佛像,同泰寺有十尊銀像。

在蕭炎的支持下,梁朝的佛教在南朝達到了頂峰。對於佛教,蕭炎是壹個和尚。他在侯景起義中死於饑餓和疾病。

繼蕭炎之後,簡文帝和元帝也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