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年),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唐玄宗的科舉考試。由於奸臣李的阻撓,沒有壹個考生被錄取。從此沒有辦法上進,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他才得到“由衛領府入”的職位,負責看守兵工廠。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正在鳳縣(今陜西蒲城)探親。第二年,把家安在鄞州(今陜西省富縣)羌村,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起義軍俘虜,帶到被占領的長安,期間目睹了起義軍的殺掠暴行和人民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年)四月,他才冒險到肅宗的暫居地鳳翔(今陜西鳳翔縣),被授予官職左。不久後,他因幫忙看家,被貶為參軍化州書記。此後,他對現實政治非常失望,放棄了官職,舉家西移,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他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壹座草堂,名曰杜甫草堂。後來,他被嚴武推薦為校勘部的科員和員外郎。嚴武死後,離開成都,壹家人住在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後,從夔州到江陵、衡陽。唐太宗五年(770),詩人死於湘江壹舟。
他的詩歌在藝術上以豐富多樣著稱,時而豪放奔放,時而陰郁悲涼,或絢麗多姿,或質樸無華。他擅長格律詩,也是新樂府詩風的開創者。他的詩節奏和諧,遣詞造句精煉,“醉心於人間性善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中國文學史上,被譽為“詩聖”。他的1400多首詩流傳至今。這是杜少陵。
杜甫草堂是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壹,位於成都西門外的浣花河畔,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居住成都時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770),字美,號少陵夜老,因任工部督學,又被稱為杜工部。河南珙縣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時期,壹生坎坷,最終失敗。因其詩歌創作的輝煌成就,被譽為“詩聖”,至今流傳詩歌1400余首。
公元759年冬末,杜甫為躲避安史之亂,流亡成都。第二年春天,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在美麗的浣花溪旁建起了壹座小屋,就是他詩中所說的“萬裏橋西府,百花潭北莊”的成都草堂。他在這裏生活了近四年,留下了240多首詩歌,如《春夜喜雨》、書香等名篇,其中《茅屋被秋風吹破》是千古佳作。
杜甫在成都生活交遊,詩文書畫,奇葩層出不窮。“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陵秋雪,吳棟萬裏船停門口。”這首《四絕句(第三)》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在草堂看到的伯家的春色。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壹依靠的杜甫不得不忍痛告別成都。
如今的杜甫草堂經過多次修復,占地240多畝,是成都最集中的旅遊景點之壹。草堂內,楠木參天,梅竹成林,溪流蜿蜒,橋亭交錯,柴門花徑,曲徑通幽,園林格局典雅秀麗。建築從正門開始,依次是大廟、詩史殿、柴門、工部殿。其中大廟和柴門是杜甫詩中提到的草堂的原始建築。詩史殿正中是杜甫的塑像,殿內有歷代名人題寫的對聯和匾額。工部神龕裏有壹幅杜甫畫像,同行的還有陸遊和黃庭堅。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館藏各種資料圖書3萬余冊,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時期杜甫詩歌的精刻、影印、手抄本,以及各種現代印刷本,還有15種語言的外文譯本和韓國、日本出版的120多種中文版畫。杜甫壹生寫了1000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吏》。杜甫的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臭路凍死骨!”這首不朽的詩被中國人民世世代代銘記。“節約的時候敢愛死,孤獨的時候又害怕!”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表現,也是他的詩歌廣受歡迎的原因。杜甫的愛國熱枕在他的《春望》、《皇軍收復黃河兩岸》等名作中也十分豐富。在《三官》《三告別》中,他歌頌了廣大人民群眾忍受各種痛苦的愛國精神,甚至向讀者展示了他那顆愛國愛民的童心。出於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必然會對統治階級奢侈放蕩的嘴臉和禍國殃民的罪行產生強烈的仇恨。這壹點,在不朽名作《車店》、《兩為道》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壹個偉大的愛國者對國家和人民的關心必然會以其他方式表現出來。杜甫的壹些關於事物和風景的詩,甚至那些關於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都滲透著對祖國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總之,杜甫的詩是唐朝衰落的藝術記錄。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地、忠實地、深刻地反映了極其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在什麽樣的險惡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中,杜甫詩歌的認知功能、借鑒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是不可企及的。
杜甫詩歌最大的藝術特色是詩人往往把主觀感受隱藏在客觀描寫中,讓事物自己打動讀者。比如《兩為道》中,詩人並沒有直接斥責楊兄妹的放蕩,但從他們的衣著、飲食等方面的具體描寫中,作者的愛恨態度已經充分顯露出來。
杜甫的詩樸實、通俗、寫實,但技巧性很強。他還經常使用獨白和諺語來突出人物的個性。
杜甫的詩在刻畫人物的時候,特別擅長描寫細節,比如有壹段描寫北伐戰爭中妻子兒女的話。
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上可以概括為沈郁頓挫。這裏的抑揚頓挫指的是文章的深層意蘊,而頓挫指的是感情、語氣、音節的起伏。
這些都奠定了杜甫在中國三千多年文學史上至高無上的“詩聖”地位。
這個地方。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陸遊。
中國有壹句著名的古詩“示子”。詩中寫道:“死時知萬物空,但見九州悲。”王師把中原日定在北方,還不忘通知奈翁全家犧牲的消息。這首詩是壹位父親給兒子的遺願。這首詩表達了壹個垂死的老人永遠不會忘記他被外國入侵所破壞的祖國。他希望在祖國光復的那壹天,他的孩子們能告訴他勝利的消息。從這首詩中,人們可以感受到壹位老詩人在生命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他就是陸遊,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壹。
陸遊,中國南宋詩人,生於1125。陸遊生活的時代,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金國頻繁對宋發動戰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失去大量土地,被迫不斷南遷,人民生活在戰亂動蕩之中。少年時期,陸遊不得不隨家人逃亡,飽受顛沛流離之苦。
陸遊從小受父親強烈的愛國思想影響,很早就養成了憂國憂民、向往國家重建的性格。為了實現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特別註重學習兵法。20歲時,他在壹首詩中寫道,“上馬攻狂胡,下馬草軍”,希望有壹天能親自上戰場,殺敵報國。然而,直到四十多歲,他才有機會在部隊當軍官,實現了多年的願望。
不到壹年的軍旅生活給陸遊的生活和創作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穿著軍裝,他往返於前線。抗敵戰士的艱苦生活和愛國熱情極大地拓展了他的詩歌境界,英雄悲壯成為他壹生詩歌創作的基調。
作為壹位傑出的詩人,陸遊壹生創作了9300多首詩歌。這些詩大多與抗擊侵略者有關。或描寫部隊裏火熱的生活,“衣不蔽體,睡得霜降”,或寄托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滿腔熱血報國的陰郁心情。
陸遊的詩既充滿了熾熱的愛國熱情,又同情當時人民的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交織在他的作品中。他在《大呼吸》、《秋收歌》等詩歌中,揭露了官僚權貴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同時也真實地寫出了下層人民勤勞善良的優秀品質。
除了詩歌,陸遊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品。這些作品有的記錄生活瑣事,有的討論國計民生,有的描寫朋友的事跡,但都洋溢著愛國情懷,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陸遊壹生吃了很多苦,對普通人生活的環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達到了當代詩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陸遊豐富的創作實踐對他後來的宋代文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更為顯著的是他強烈而執著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詩歌和散文作品對受其他民族壓迫的人民是壹種巨大的精神鼓舞。每當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人們不禁想起這位在85歲高齡的生命中深切關心祖國命運的詩人。
陸遊與唐婉的悲情故事
南宋大詩人陸遊(1125-1209)於1144年與表妹唐婉結婚。第二年,唐宛被逐出家門,因為,按古人的說法,他“不甘心做母親的妻子”,“第二父母怕他懶於學習。”還是因為夫妻太恩愛,公婆覺得會阻礙陸遊的進取精神,所以經常罵唐婉,導致兩人分手。
真相:據陸遊晚年自己的詩(14),唐婉因為不能生育,被公婆趕了出來。
陸遊和唐婉戀愛了。分手後,陸遊被迫再婚,唐婉改嫁給了皇族趙士程。然而,兩人真正的悼念,是離別十年後的重逢。這是壹個春日,在紹興城外沈的花園裏。陸遊來到這裏享受春天,而唐婉和她的丈夫趙士程。
我也是來這裏春遊的,沒想到又遇到了。當他們再次見面時,他們無法面對面地告訴對方。後來唐婉派人送了些吃的喝的來默默表示關心,和丈夫壹起離開了。陸遊很傷心,卻在花園的墻上寫了壹首哀怨的詩《釵頭鳳》。
兩人重逢後不久,唐婉就因悲傷而死(史書記載“不多時,死於不滿”——不久,死於憂郁癥)
去世前壹年(84歲,1208),陸遊再次來到沈園,寫道:沈家園的花如錦,那些年開了壹半;我也相信美女終有壹死,不忍匆匆入夢。這也相信美女終有壹死,不忍匆匆入夢。“是陸遊對唐婉最深的記憶。第二年,陸遊終於跟著唐婉去了另壹個世界。
神原絕戀
申苑位於紹興市東南的洋河巷。到了宋代,池臺極為繁榮,是越南和中國的著名園林。據悉,這位南宋詩人第壹次娶了表妹唐婉。夫妻恩愛,陸牧卻不喜歡。陸遊被迫與唐婉分離。後來,唐改嫁,陸遊改嫁王。十多年後,他們在壹次去沈園的春遊中相遇。陸遊傷心,在園墻上寫下了著名的“簪鳳”二字。唐宛看了,難過極了,還寫了壹首詩,不久就抑郁而死。陸遊對此深感痛心,後來多次寫詩憶園,其中有“悲橋下春波綠,曾是絕色照”壹句。神原為此久負盛名。數百年來,歷經滄桑,它“未復興池臺”。
近年來,紹興重修沈園,在其東面修建雙桂堂,並為陸遊修建紀念館,展出陸遊在沈園的經歷,以及他的愛國史跡和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中部是宋代遺跡區。這裏的葫蘆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的遺跡。。花園西面是沈園遺跡區,以氣勢恢宏、造型古樸的古和軒為中心。在正南出土的碎磚砌成的破墻上,鐫刻著當代詩人夏的“釵頭鳳”四個字,點出了造園的主題。東南有投亭,西南有閑雲亭,亭可勝全園。古和軒北面有壹個碧綠的池塘,池塘東面有壹個涼亭,池塘西面有壹個六朝的井亭,井亭西面有壹座芳官建築,底層有壹個茶館供遊客品茶。整個園林景點疏密有序,花木疏密有致,頗具宋代園林特色。
南宋大詩人陸遊。字務觀,號,殷珊(今浙江紹興)人。北宋滅亡的時候,他十幾歲的時候就深受家裏愛國思想的影響。紹興仲瑛不試,被秦檜拒絕。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在鎮江龍興任判官。大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將軍。在主路八年後,他進入四川傅玄大使王彥幕府,投身軍旅生活。正式到了寶章館後才被交出來。在政治上,陸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要求“稅先交,稅交大商”,壹直受到投降派的壓制。晚年退隱故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不變。他壹生寫了很多詩,現在有九千多首,內容極其豐富。表達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和投降,風格豪放,表現出恢復國家統壹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書怒》、《農家嘆》、《秀兒》等。都是後人講的。描寫日常生活也是新鮮的作品。又名宮詞,楊慎稱其美如秦觀,其美如石。但有些詩流露出負面情緒。他的第壹次婚姻,唐氏,釵鳳等,真摯感人。有《劍南詩》、《渭南文集》、《南唐書》、《老薛庵筆記》等。在母親的壓迫下離了婚,他的痛苦在壹些詩裏傾吐出來,比如《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