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研究論文1
論學前教育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語言能力是各種能力的基礎,幼兒園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形成和培養的關鍵時期。在幼兒園這個特殊的環境中,幼兒教師的語言也具有壹定的特殊性,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它能化深奧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同時化平淡為神奇,也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孩子的求知欲,讓孩子學習更加主動,學習效果也會得到很好的反應。接下來我就從兒童語言教育的不足和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的措施入手,談談在兒童教育中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的體會。
1.當前幼兒語言教育的不足
現在很多幼兒園非常重視文學作品的學習和漢字的認讀,而忽視了孩子生活經驗的體驗。在選擇語文的教育內容時,過於依賴教材,總是從教材中選擇孩子容易接受的文學作品,而忽略了對語文本身價值的挖掘。很多幼兒園還存在著割裂口語和書面語關系的錯誤認識,忽視識字、寫字、閱讀的教學,把語言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放在壹邊。再有就是幼兒園學習環境創設方面的不足。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幼兒園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卻忽視軟環境的營造。很多老師對心理環境的影響認識不足,未能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交流環境,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語言學習漠不關心,忽視,也影響了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2.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2.1鼓勵孩子大膽說話。
剛進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周圍的環境不熟悉,陌生的面孔,往往會表現出焦慮、少說話、哭鬧等各種負面情緒,這是孩子表達無助的壹種方式。消除了孩子的焦慮,間接有助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幼兒園老師可以鼓勵兩個人入園,幫助孩子消除焦慮等不良情緒。比如幼兒入園初期,幼兒園老師要時刻看到幼兒的優點,多表揚,因為幼兒的適應能力非常強。所以在老師的影響下,孩子很快就會學會問老師“早上好,老師”或者問壹個孩子早上好,這樣孩子剛入園時的緊張和拘謹就會逐漸消失。當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就會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同時也敢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孩子剛進幼兒園,老師壹定要多多表揚和鼓勵。
2.2為孩子創造學習環境
當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時,我們要盡力為他們創造說普通話的環境,用規範的語言進行刺激,同時也要註意說話的藝術,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的條件。比如孩子可以學習兒歌、詩歌、故事等等。這些活動可以快速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2.3遊戲中言語能力的培養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玩耍也是幼兒教育的主要部分。所以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離不開遊戲。遊戲中的孩子是最真實的,他們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自由地表達所見、所問、所聽,這為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機會。同時,幼兒園老師也可以選擇基於角色的遊戲,讓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當孩子們扮演每個角色時,我們開發了他們的創造力。此外,角色扮演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際能力。另外,壹些可以學習語言的遊戲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很重要,可以在調動孩子積極性的前提下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2.4抓住機會教學
因為幼兒年齡小,溝通簡單,動作優於語言,所以在表達情緒的時候,即使不會說,也會用動作來表達。比如壹個孩子在玩玩具,另壹個孩子想玩,他就直接去搶,而不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樣就會導致孩子行為的沖突和挫敗感。所以,老師可以教會孩子交流的能力,讓每個孩子學會用語言交流。比如在“過家家”的小遊戲中,同齡人可以說誰扮演什麽角色,“我們壹起玩吧”等等,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溝通能力。
2.5爭取主場合作,保持主場壹致性。
在幼兒教師的帶領下,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確實能得到較好的效果,但家長的作用也不可小覷。中國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許多父母談論把他們的孩子放在幼兒園,但是他們離開他們。許多研究者認為,如果要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到壹個更高的水平,光靠老師教,學校管是不夠的。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時刻關註孩子的壹舉壹動,壹言壹行。只要讓孩子感受到身邊父母的溫暖,就能達到壹個很好的結果。所以,在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上,家長和老師壹定要充分配合,讓* * * *在家裏教,讓* * *幫助孩子的成長。同時,家長和老師也要註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幼兒這個敏感的階段,壹定要避免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各方面的成長產生不好的影響。
總結
看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深有體會。我覺得在幼兒時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識字壹樣重要。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家長、朋友都要時刻註意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孩子暢所欲言,愛說話,愛說完整的話。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全社會的責任。從老師和家長做起,讓我們每個人都重視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讓我們創造壹個讓孩子暢所欲言的環境,讓孩子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從而提高整個社會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教育教學與研究論文2
論學前教育中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的培養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 * *同壹目標(* *同壹利益),自願聯合在壹起,通過相互合作協調(包括言語和行動),達到* * *同壹目標(* *同壹利益),最終個人利益得到滿足的壹種社會交往活動。善於與人合作不僅是對成年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必要素質。由於大多數獨生子女從小缺乏伴侶,加上成人教育方式的過度安排,孩子被成人世界緊緊包圍,發展不穩定,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謙遜合作的精神,經常發生糾紛。他們的溝通實踐和經驗很少,與人合作的能力無法發展。然而,大多數家長都渴望孩子成功,希望孩子的智力得到最好的發展,卻忽略了社會交往對孩子的重要性。如何更好的幫助孩子學會合作?筆者認為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壹,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和技能
孩子的學習有很強的無意識和模仿性。與任何年齡段的受教育者相比,兒童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更容易從環境中獲得教育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有效利用環境,依托合作幼兒園環境的創設,積極營造合作氛圍,從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墻面裝飾是幼兒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利用它的多樣性和對孩子的親近感,通過墻面裝飾達到對孩子直接的教育影響。積極創作壹些能夠體現合作精神和主題的墻飾,烘托幼兒園的合作氛圍,進壹步發揮墻飾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比如可以用擬人的方法,深度再造介紹人體器官的知識墻裝飾品,讓它們真正成為會說話的墻,讓孩子不僅明白每個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更明白是每個器官的密切配合讓每個人保持健康。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合作無處不在,讓墻飾的教育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我們註意到,孩子之間的交流往往是從* * *遊戲和活動開始的,通過這些遊戲和活動,他們相互熟悉,獲得交流經驗。因此,教師要給孩子提供更多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孩子在活動中自由交流,從而達到合作的目的。他們還可以組織孩子觀看各種文化節目,讓孩子欣賞後討論。為什麽這些演員的表演如此精彩?經過討論,才真正明白,只有行動者才能相互配合,承擔起配合的責任。
二、幼兒合作學習小組的科學組建與管理
合作小組是合作學習活動的前提,然而,它需要教師前期的精心策劃和幼兒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壹般來說,合作群體越大越好,因為群體越大,越需要孩子有相對更強的實現互動的能力,這進壹步增加了教師組織活動的難度;當然,群體規模越小越好。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們從同伴互動中受益,我們就不應該把小組的數量限制在兩個。如果老師第壹次嘗試組織合作學習活動,或者孩子沒有參加小組活動的經驗,建議老師先用兩人小組,最好不超過三人。如果群體規模較大,不僅孩子不能很好的互動,孩子之間的沖突也會讓老師很累。經過多次活動,隨著老師和孩子經驗的逐漸豐富,老師可以帶4人以上的小組進行活動。如果孩子在小班的時候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集體活動經驗,到了中班、大班就可以同時和更多的同伴互動。大班可以允許孩子兩人壹組自由活動嗎?步調壹致?壹局,還是三人壹組?壹個套圈?遊戲中,孩子自由選擇夥伴,大大提高了合作質量。
第三,利用文學作品和實例進行合作教育。
在很多兒童作品中,都有關於合作的話題,故事也很受孩子們的歡迎。通過文學作品,可以培養孩子謙遜、關心同齡人等良好品質。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故事對兒童進行合作教育。比如通過黃金屋,可以教會孩子,只有大家壹起玩才會更開心。通過《誰偉大》,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只有取長補短,互相配合,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因為孩子的形象思維比較豐富,所以老師的以身作則非常重要。比如在布置活動室的時候,很多老師把花掛起來,字畫貼在壹起,可以讓孩子更直接的感受到合作的氛圍,加深對合作的印象。
第四,創造和創造兒童合作的機會
教師要想方設法給孩子創造與同伴合作的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合作。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在繪畫中,可以引導和組織孩子們分組工作,互相協商,互相合作,就像在?地球日?在這個節日裏,孩子們可以合作完成繪畫,引導他們在構圖、色彩、內容上達到和諧,共同創造出美麗的畫面,讓他們在完成畫面的過程中體驗到合作和成功的快樂。在體育活動中,老師可以設計壹些合作遊戲,如:放花瓶、拋網等器械;翻轉蛋糕、接球、兩條腿走路等遊戲可以增強孩子的合作意識,讓他們知道合作是有力量的。同時,壹些體育遊戲可以分組,如竹梯、拋接大頭針等,讓孩子從中學習完成壹個遊戲的強弱,讓孩子在合作與配合中感受成功感。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老師也要及時給孩子提供合作的機會,比如* * *搬玩具筐,* * *擡桌子,疊被子,大大小小的交流活動,都可以給孩子提供大量的學習和實踐合作的機會。幼兒教師要不斷給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引導幼兒多參加集體遊戲,使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
五、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孩子
當孩子做出合作行為,能夠更好地與同伴壹起學習或玩耍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如?能討論合作就好!?妳們兩個合作得很好!?老師贊許的眼神、積極的語言、微笑的臉、撫摸孩子的肩膀、親切的向孩子點頭、豎起大拇指等。,能極大地鼓勵孩子,從而進壹步強化合作的動力,願意更多更自覺地合作。對於不太合作或者缺乏合作意識的孩子,老師要及時給予指導和引導,根據不同的情況給出不同的建議,比如:妳得和他商量壹下。?妳們都想當船長,沒人能當水手,就玩不了。壹本書怎麽樣?如果三個人壹起讀呢?告訴他,我們壹起試試。?妳可以去幫他騎馬。?在教師的積極鼓勵和適當引導下,孩子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會逐漸得到有效的培養。
不及物動詞結束語
在幼兒期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是我們幼兒教師的重要任務。要註意引導幼兒感受合作的成果,體驗合作的快樂,激發幼兒進壹步合作的內在動力,使合作行為更加穩定自覺,使幼兒認識到合作的快樂和必要性,讓幼兒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相互理解,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
猜妳喜歡:
1.幼兒園教育研究論文
2.3篇關於幼兒教育的2000字短文。
3.幼兒教育範文
4.淺談幼兒園教育論文
5.幼兒園教育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