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學的情感基調是悲觀自由的。
這壹時期的許多文人都莫名其妙地卷入了政治鬥爭的漩渦。他們有的被排擠打壓,有的被迫害甚至斬首,有的生活在戰火中。這些經歷讓他們對社會和自己感到無能為力。他們有的悲觀絕望,有的則以肆意的行為發泄無望的情緒。這樣,這壹時期的文學形成了悲觀豁達的情感基調。
2.文學的主題是生與死、遊仙與隱逸。
這壹主題與文人悲觀豁達的情感基調是壹致的。生死主題主要是感受生命的短暫,死亡的必然,如何面對生死,比如曹操的短歌。遊仙題材主要是想象神仙世界,表達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對長壽的渴望,如曹植的遊仙詩。隱逸主題主要是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歌頌,以及對隱逸的吸引和反對。比如陶淵明有大量描寫隱逸生活、表達隱逸思想的作品。他將這壹題材的創作推向了頂峰。
3.文學滲透著儒家、玄學、佛學。
這期間國家長期分裂,戰亂不斷,人民流離失所。壹方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十分困難。另壹方面,人們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玄學、儒釋道齊頭並進,不可避免地影響和滲透到文學創作中。比如在東晉詩壇占據百年的玄言詩,就是玄學對文學影響的結果。
4.文學反映了窮人的沮喪。
魏文帝的就業政策形成了“上品無貧,下品無權”的局面,自然讓很多天賦高的窮人感到委屈。這些怨氣反映在文學創作中,成為這壹時期文學的壹個特征。
5.出現了壹大批文學世家。
這壹時期出現了“三曹”父子、“三張”(張載、張協、)兄弟、“二陸”(陸機、)兄弟等文學世家。
6.創作形式豐富多彩。
(1),這壹時期的主要成就是詩歌,文人的五言詩成就突出,南北朝的民歌也很有成就。
(2)這壹時期的散文雖已逐漸被駢文取代,但也有壹些優秀的散文代代相傳。
(3)萌芽於先秦兩漢的小說,在六朝開始興盛。為後來的小說、戲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7.文學理論批評的繁榮與文學自覺。
在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方面,已經有了很多關於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著作。比如曹丕的《典論文》、劉勰的《文心雕龍》、鐘嶸的《詩品》等。
這壹時期的文學自覺有三個重要標誌:壹是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壹個獨立的範疇;二是對文學的各種體裁進行了詳細的區分,更重要的是對這壹時期各種體裁的體系和風格特點有了清晰的認識;三是對文學審美特征的自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