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華,山.sòng,kòu,zhǔn。
雍華山。宋,寇準。
zhǐ,yǒu,tiān,zài,shàng,gèng,wú,shān,yǔ,gí。
上面只有天,沒有山和氣。
jǔ,tóu,hóng,rì,jin,huí,shǒu,bái,yún,di。
仰望紅日,回望低低的白雲。
華山之上只有藍天,世界上沒有壹座山與它平齊。擡頭看山頂,可以看到紅日有多近。回想起來,妳甚至覺得白雲很低。
《華山頌》是北宋大臣寇準寫的壹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描寫的是巍峨的華山,人在頂峰,山白雲在腳下,百折不撓,氣象萬千。這首詩布局嚴謹,句意清晰,語言準確,氣象廣闊。三言兩語就展現了華山的雄偉險峻。語言雖然簡單,但其美在於氣勢非凡,內涵豐富。
創作背景:這首詩寫於寇準早年。關於他的創作契機,有兩種觀點。第壹種說法:寇準小時候學習很努力,註意觀察和研究周圍的事物。巍峨的華山離他家很近。七歲那年春天,父親帶他去華山,小寇準非常高興。當他們爬到華山的高處,看到渭河是壹條帶,山很小,八百裏秦川河盡收眼底。小寇準輕松而富有詩意,寫下了這首五言絕句《詠華山》。
第二種說法:寇準小時候,父親大宴賓客,賓客邀小寇準在附近的華山上寫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想了想。第三步,隨便唱了首五言絕句《華山論劍》。
關於作者:
寇叔本名寇準(961至1023,10,10月24日),化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的政治家和詩人。太平興國(980)五年進士,大理授判官銜,歸巴東郡,改名州成安郡。忍痛移廟,傳雲州之判。
召試學士院,授正直權於史館,為三司判官。李彤認識樞密院,參與政治事務。之後兩次入相,任唐使,出使相。幹興元年(1022)被貶,最後雷州胡俟參軍。天盛元年(1023),卒於雷州。
祐四年(1053),宋仁宗上書翰林學士孫堅書寫墓碑,並賜“忠義”稱號和“賴國公”稱號作為追贈,仁宗親自加封其名為“仲晶”。所以後人常稱之為“寇仲玉”或“寇來公”。寇準擅長詩歌和寫作,他的七句詩尤其迷人。傳世的《寇仲玉詩集》有三卷。與白居易、張任遠並稱渭南“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