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父子寫《六國》,誰寫得最好?
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都是大作家。詩賦傳世,峨眉* * *比例高。”都是談六國,各抒己見,各有所長,蘇洵更老道,略勝壹籌。蘇哲年輕,充滿激情。認為六國滅亡,“蓋不能怪他當時的人粗心大意,只能怪他們利益淺薄,對世界大勢無知。”六國謀士沒有充分認識到韓、魏的戰略重要性,缺乏遠見,缺乏大局觀,貪圖蠅頭小利,放棄戰略,自相殘殺,給了秦國逐個征服的機會,應該受到責備。觀點鮮明突出,見解獨特新穎,論據充分有力,語言簡潔明快,用筆感情充沛,文筆充滿青春活力和激情。蘇軾,年長,博學,全面,理性。“秦及天下,非有道也,尤聰明,非幸也。但我以為我巧取齊,而窮取楚,我無敵欲取楚。”總的來說,秦國吞並六國不是命運,而是巧合,不是運氣,總體戰略是正確的。具體來說,聰明得到正確的結果,愚蠢得到正確的結果,不敗得到正確的結果是幸運的。至於六國,有抗秦的,有與秦有關系的,也有互助的,有破壞同盟的。主要是他們不應該合作,打不打,最終滅亡。這樣就有了正反兩面,避免了“勝者為王,敗者為敵”和“勝則全對,敗則全錯”的片面性,分析全面透徹,文章嚴謹透徹。交談討論時,感慨嘆息時,筆法靈動;引經據典,比喻思辨,運用自如;或長或短,整體或零散,句式多變。表現出成熟穩重和大家風範。三篇文章代代相傳,蘇洵的文章影響較大。引用戰國的故事,用歐陽文忠的筆法,在他心裏澆了壹塊磚。